凤和鸣-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律法,农事,赋税,户籍之外,官府让人还张贴了告示,告知所有人,明年初春,大雍第三次科举即将到来,各位学子如果有意仕途的,要开始准备,开了年就要出发前往长安了。同时告示还告知,大雍当官不止科举取仕一途,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去各部试试。
户部的人来到十郡城之后就到处搜罗会算账的,言明只要能通过他们户部的考核,将会成为户部的官吏,户部这群鬼见愁坚信高手在民间,特别是商贾之家的掌柜和账房,那都是能进户部的好苗子啊!
说实话,户部的人还挺瞧不起科举取仕出来的人,因为这些人十有**是过不了户部考核的,就算过了,身上还有那种傲慢的书生气,觉得打算盘是件低贱的事,跟商贾没什么区别,当然,这样的人在户部待上一年,也顺利成为一个合格的让人头皮发麻的鬼见愁了。
户部上下紧紧牢记姜伯锦的话,有高手,甭管什么出身,赶紧招来户部,大雍家大业大,不多几个人怎么管好户部的事,不管好户部的事,怎么在女帝跟前让她满意称赞?
户部到处找好苗子,其他几部闻风而动,也派人来招揽,派人来之前还腹诽了一句姜伯锦狡猾似狐狸,有好事也不分享一下,反而自己偷偷摸摸的来。
科举还没开始,还真的让六部新添了不少人,而科举的实行,又一次让世家脸绿了,这是要断他们子弟的前途啊,跟那些泥腿子同场竞技,这是埋汰谁呢?
然而大雍官员很冷酷,甩了一句,“你爱来不来,说得好像你们子弟来考科举就能通过一样,真当我们大雍的科举很简单?”
能从科举考出来的人哪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就这样有些人还被六部嫌弃呢。
他们大雍取官,不看出身,要的是能干实事的人,哪怕你是乞丐,只要你能研制出神兵利器,兵部也把你当祖宗一样供起来。
看到大雍官员眼里明晃晃的嫌弃,世家们心里那个憋屈啊,纷纷祈祷大晋赶紧把这群凶残的恶狼赶跑,大晋才适合他们生活。
可惜在大雍种种安抚民生的规定下,百姓已经接受大雍,而有五路大军在,大晋根本抢不回十郡城,世家注定是要失望了。
第442章 神州大一统
大雍稳扎稳打,一年攻陷十座郡城,接着按兵不动,休养生息,长安城派官员来安抚民生,一步一步把大晋的百姓变成大雍的百姓。
大雍太初九年,大晋皇帝丢失了最后一座城池,自尽于龙椅上,大晋从此消失。
因为大雍安抚民生,百姓们已经认可了大雍,大晋皇室的余孽想要复国,除了世家支持之外,百姓们并没有响应,不能招兵买马,大晋皇室余孽很快也销声匿迹。
大雍太初九年八月初二,就在当天,最后一座郡城被五路大军攻破,消息传到长安城,朝臣们纷纷下跪,面上难掩激动之色,“恭贺陛下一统神州大地,吾皇万岁万万岁!”
三百多年,分裂的神州大地终于再一次大一统,姜元羲女帝之名响彻天地,万民敬仰。
姜元羲同样也激动,当天就宣布天下同贺,今年秋收赋税所有人都少收一成。
大雍的版图直接就多了一半,而吞并大晋之后带来的好处也多得很。首先原先大晋南地的田地多是一年两熟,栽种了朱学真的稻谷,粮食产量大大的增加。其次是大晋织造的技术本就比大雍的好,布料颜色鲜艳、纹路多种多样,这些绸缎备受西域十八城的权贵喜欢,借着绸缎就能狠狠的赚上一笔。
除此之外,大晋再往西边而去,是一片山脉,之前大晋的皇帝曾经派人去探索过,可惜多是死在了山脉中回不来,几次过后大晋皇帝就懒得再去探索了。
但因着有胡不归探索西域十八城,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因而入住功臣殿,于是朝臣们、特别是武将们对探索大晋西边之地充满了莫大的兴致,准备学胡不归一样为大雍探出一片新天地,从而立大功。
姜元羲对此有些无奈,她的朝臣们想进功臣殿和卫国殿想疯了,特别是在工部的主持下,四殿一一建成,建成的那一天,首先就请了姜元羲的雕像入住君王殿,第二天胡不归、曲成文、霍景山、常明义的雕像也立在了功臣殿中,消息传到前线,五路大军像疯狗一般狠狠的咬住大晋军士,大晋军队节节败退。
等这场历时四年的收复失地之战结束,五路大军的主帅终于得了姜元羲的认可,入住了卫国殿。
然后,胡不归就遭人恨了。
功臣殿有他,卫国殿亦有他,成为第一个在功臣殿和卫国殿中同时立雕像的人。
且更让其他人牙痒痒的是,在功臣殿中,胡不归的雕像是身穿披肩,一只手上捧着棉花一物,一只手上拿着西域十八城的舆图,眺望远方的形象。
到了卫国殿,胡不归的雕像就变成了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持长枪而立的形象。
曲成文气得脸色发黑,直说卫国殿里立雕像的人应该是他才对,本来北疆就是胡不归镇守的,结果胡不归非要请命征伐大晋,他当时想着自己都入主功臣殿了,也就无所谓再争,自请命留下帮着镇守北疆,然后胡不归就得了大大的好处,这可把曲成文气得直接提枪找上门,两人狠狠打了一架,把胡不归家里的花园拆了,就连院子都拆了三座,曲成文才稍稍气消离去。
征伐大晋,神州大一统,在这场战争中,果然不少人功劳捞得足足的,不仅五路大军的统帅能入主卫国殿,就连姜伯庸、姜伯锦等一直跟在姜元羲身边的老人也入主了功臣殿打仗的那四年,朝廷上下无一丝争吵,前线能毫无顾忌的征伐,也是后方大力支持的缘故。
可以说朝野上下因为这场大战都心满意足。
大雍太初十年六月初六,又一件喜事出现:《百家盛典》历时十年终成书。
姜元羲亲自题序,这本集合了上百人心血的书终于面世,工部连夜刻印,先是刻印了三百本金装版,封面是以金边缝合,这三百本金装版豪华精致,全都被工部献给了姜元羲。
姜元羲自己留了一本,把一本给了祖父,把一本给了阿爹,然后剩下的就赏赐给朝臣们,二品大员、侯爵之上的勋贵,全都得了赏赐。
这本刻印于太初十年的金装版《百家盛典》因数量稀少、整体豪华精致,到了后来成为了传家宝,千金难求。
工部还刻印了两千本普通版,长安城和丹阳县的太学院就各自放了三百本,各地国学也放了五十本,剩下的则放在书局里让人买。
姜元羲决心要让《百家盛典》流传于世,这里头可是有诸多数百年前百家的精华所在,要是不能传世实在是一大憾事,怕这本书在日后的战争中有所损毁乃至消失,姜元羲责令工部最少都要刻印一万本。
她相信到了后世,应当还能见到它的踪影。
而带着诸多士林们编纂出这本盛典的段公以及其他几个大儒,也因此入主了功臣殿。
就在段公亲眼看到功臣殿立起他的雕像,雕像底下有一座石碑清楚的讲述他的生平和功劳之后,不到十天,段公溘然长逝。
临终前他似有所感,吩咐弟子姜一阳请了姜元羲,等姜元羲急匆匆的来到他床榻前,段公笑着对她道:“陛下,很感激您能让老夫总领编纂了《百家盛典》,我终于能把四位老师教导的学术都光明正大的留了下来,我替四位老师叩谢皇恩。”
姜元羲看到段公早已斑驳的白发,心中一阵阵的钝痛,段公亦师亦友,是她非常尊敬的长辈,她知道段公为了盛典熬尽了所有心血,十年的时间,把这位老人的寿命都耗尽了。
“陛下不必难过,老夫并未觉得可惜,人总有一死,我只怕我活在这世上没有意义,而今我知道我活在这世上充满了意义,能含笑九泉了,等会儿下去见到四位老师,也能昂首挺胸,不愧对他们任何一人。”
段公露出一抹豁达的笑,诚恳的道:“陛下,还望您全力推行盛典,它是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先人智慧,是不可多得的瑰宝,若是它被人收藏在楼阁里,未免太过可惜。”
姜元羲心中更是难受,重重的点头,得到姜元羲的保证,段公放下心,继而看向守在他床榻前的四个弟子。
他笑了笑,“为师再也不能看着你们承欢膝下了,把为师交给你们的东西好好传下去,为师再留给你们一句话:知足常乐,活到老学到老。”
姜一阳四个弟子泪流满面,哽咽着答应。
段公笑着说了一句,“我在人世间快活了这么多年,现在要下去阴曹地府继续这种快活的日子了。”
名满天下的一代大儒段正则,慢慢闭上了眼睛溘然长逝,天下士林大悲。
第443章 看江山景色
段公的长逝,让姜元羲着实沉默了好几天,她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了她,而她如今三十而立,却依然如同十六七岁的少女一般娇嫩。
在这一刻,她清晰的感受到了自己跟其他人的不同,她身边的人在不断长大、不断成长、不断变老,只有她青春永葆。
一阳这个孩子眨眼就二十及冠了,其他几个孩子也逐渐长大,哥哥们孩子越来越多,皇室越发热闹,然而有时候她会觉得这些热闹与她无关,寂寥浮现心头。
从拜了师尊之后,她就走上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而代价是要看着父母老去,看着哥哥老去,甚至还要看着侄子们老去,而她却无能为力。
世间最孤寂莫过如此,最疼她的人、她最亲的人,一一离她而去。
身为帝皇,姜元羲的一言一行都受人关注,几天不露笑容,长安宫的宫人都慌得不行,就是已经嫁为人妇,生儿育女,依然跟在姜元羲身边伺候的阿方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然而还不等郑幼娘她们开解姜元羲,姜元羲就叫了邵兕虎和常明义,带着一队二十人虎贲军从长安城离开了。
离开之前明旨让三省暂时处理朝政,遇事不决再找她。
走得让人根本无法反应过来,姜伯庸等人想追都追不上,也不知道她此行要去什么地方。
姜元羲一行人乔装打扮成普通行商的人家,一路上走走停停,在郡城中看民生,在乡野间看青黄交错的稻谷,姜元羲兴致上来,还会在田间小道上假装不识农事的小郎君,问老农各种田里的事,还会问他们的收成和他们任上的父母官。
跟在她身边的虎贲军统领暗中为地方上的官员抹了一把汗,女帝暗访民间,只希望没有人触霉头,不然兴许得掉很多人头。
老农脾气很好,无论姜元羲问的什么问题,只要是他知道的,他都会回答,甚至见姜元羲笑容纯善,胆子也大了很多,还打趣她:“小郎君,你连这么简单的农事都不懂可不行,现在啊,不会农事的人都当不了官,老农瞧着你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要多些来田间走走,日后考取科举的时候才不至于慌乱。”
姜元羲哈哈大笑,还好脾气的应和,“老叔说得对,看来我日后一定要多出门,不然还真的不懂这些呢,不过老叔你怎么知道科举要考农事的?”
老农裂开嘴笑,“我们这儿啊,从春耕开始,一整年都有很多郎君跟你一样来找我们问这些农事的,都说是要为了科举准备呢。”
姜元羲笑容更甚,“那些郎君态度好吗?”
老农摆摆手,“若是请教人还鼻孔朝天,老叔也不稀罕回答他。”
姜元羲微微挑挑眉,“那些高门大户的郎君这么好说话?”
老农脸上的笑容带上了感激,“还多亏了我们的郡守大人呢,要是哪家郎君在田间纵马或者打骂我们这些老农,只要我们跟郡守大人说,那些人都得挨板子,然后就没有人敢这样了。”
姜元羲含笑道:“这地儿不是挺多世家豪门的吗,郡守大人连这些世家的脸面都不给,还敢打他们子弟的板子?”
老农嘻嘻笑,“郡守大人是个好官咧,那些世家才不敢跟郡守大人作对,郡守大人可是有权直达天听的,万一郡守大人把这些世家使坏的事告诉陛下了,那还不得倒霉?所以那些世家都约束子弟呢。”
然后老农又感慨道:“以前都没有这种好日子过呢,自从陛下登基,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是一天好过一天了,家家户户都盼着陛下长生不老,万寿无疆,永远做我们的陛下才好。”
虎贲军统领心中啧啧称叹,要不是知道陛下心血来潮来这儿,刚好这老农又一直在这儿,他还以为陛下的行踪泄露了,然后安排了人专门做这一出给陛下看呢,这龙屁拍的。。。。。。统领偷偷看了看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