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圈子圈套 系列的感受0-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8 14:55
(续上文)
“血汗工厂”的天条VS亨利·;福特的异类
喧嚣了一段时间的富士康“血汗工厂”事件,随着第一财经日报与富士康发表联合声明,相互致歉而告终。媒体从那以后不再有富士康的报道。好像一切都随一起莫须有的起诉而烟消云散。可是事件的主角儿20万富士康工人,依然每周工作80个小时,拿着当地最低工资500…600元。依据中国《劳动法》规定,每日工时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时不超过44小时!这样明显的违法行为,相关政府部门一直没有出面表态,反而对一起莫须有的诉讼,法院却采取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查封被告资产。
与国内媒体高高挂起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际劳工组织继续质疑苹果公司的调查和结论,认为它可能偏袒制造商,正在呼吁第三方客观公正地调查。西方有评论家更惊呼“中国正在摧毁资本主义的道德底线”!当然,国际劳工组织也不是单纯为了富士康工人讨个说法,而是迫于欧美工会的压力,不让中国工人的低成本轻易抢了他们的饭碗。
商业的天条的是压低成本增加利润。那些刚刚起步的作坊工厂,或许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或许要多榨取一点剩余价值,而富士康已经是世界级的500强企业了,还置我们员工的福利于不顾,我们的人民还有机会提高福利层次吗?善良的人们有理由问,一国经济发展目的到底是不是增进人民的福利?亨利·;福特在100年前就鲜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不能提升人民福利层次的工业体制是失败的!如此失败的工业体制对社会又会有何利益呢?” 亨利·;福特 100年前的这一问,依然让我们无地自容。
亨利·;福特是一位平民出身的资本家。与时下那些声称“只为富人造房子”的中国开发商相反,支撑亨利·;福特的是这样一个简单信念:制造一种为普通人设计的,买得起而又可靠的汽车。1914年 1月 5日,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郑重宣布:“本公司将实现5美元工作日!任何合格的福特汽车厂的工人不论年龄,不分工种,都能领到他自己的一份。”同时,公司废除了每天工作 9小时制度,而代之以每天8小时三班倒制度。员工日薪5美元,当时是整个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亨利·;福特的义举恰似冬天里的暖流,一时间往底特律成了普通美国人心目中的圣地,他们要去拿高工资。
(未完)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8 15:03
(续上文)
当然,亨利·;福特的做法极大地触动了既得利益群体。许多工厂主甚至福特汽车的股东批评亨利,少发工资才能多给资本和国家带来利润。亨利为宣传自己,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商业的天条。而亨利·;福特不为所动。他认为这种“天条”或积习是应该改变的,企业的发展只有立基于增进工人福利,才能够创造未来,低工资高工作量的企业注定是短命的。
当有人问福特:一个清洁工如何可以拿到那么高的工资?福特的回答是“较高收入可以唤醒他们的合伙人意识,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地板上的小工具和小零件,这样清洁工每天可以为我们所节省的远超过 5美元。在亨利·;福特看来,工人是一个为国家作贡献的公民,或许他还是一个成家的人,也许他们已经有了孩子。将孩子培养成人的责任,必然要靠他所赚到的钱。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靠工资过活,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这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福特的野心和自尊心是,付给工人的报酬应该比其他同行业的雇主还要多。亨利·;福特把他的雇员当作合伙人,只不过那时的合伙人还没有低现金高期权的组合制度,而是直接表现为高现金收入。
亨利从来是把商业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把握,他深刻理解自己的责任。他决不仅仅是出于对一己私利的考虑。如果从赚钱的角度看,那现存体系就足够好了,他不会要求改变现在事情的组织的方式的。但是,他思考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提供服务问题,现存体系并不能鼓励最佳服务,原因他鼓励每一种浪费。使很多人不能从服务中得到应有的报酬。为此他勇于站出来从人民福利的角度说话:
“合众国的一切,诸如土地、人民、政府和企业,都只是人们选择的使自己生存更有意义的方式。政府永远只能作为人民的公仆,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倘使人民成了政府的附属物,报复的法则便开始起作用——因为这是一种缺乏道德的、反自然、反人性的关系。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是我们生活必需的,二者作为仆人被人们需要,就像水和米一样不可或缺。然而一旦他们成为主人,自然法则就遭到破坏”(亨利·;福特《向前进》)。
福特的深刻在于,他已经洞穿了一国社会经济体制架构的根本:政府和公司都是提升一国人民福利层次的手段,都是公仆。一旦仆人成了主人,违背了自然法则,就是乱伦,就必然要遭到报应。
(未完)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8 15:18
(续上文)
福特所代表的资本的责任与良知,是一种真正的强者思维。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在所有主要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都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公司的推动作用不是空泛的社会责任,也不是象征性的福利捐款,而是通过公司成长,改变社会的生活样式,大幅度提高客户、雇员、股东的福利层次。
贴牌生产的惯性VS盛田昭夫的见好不收
企业家的梦想和痴醉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关键是,企业家怀上怎样的梦想。
当今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了这个程度,就是所有企业都要在全球内整合资源搭建自己的供应链。在这个背景下,要么高擎品牌和技术主动去组合资源,要么有口饭吃就行被动参与全球化。富士康的贴牌生产的生产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被动卷入全球化的方式。贴牌生产使得中国代工(OEM)公司被彻底固定在利润最微薄的价值链的最底层。
罗技鼠标是最好的范本。这是瑞士与美国合资的一家鼠标制造商,生产工厂设在苏州。该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逻辑鼠标贡献了一个恒等式“40=8+15+14=3”,有助于说明我们要讨论的问题。罗技鼠标在美国的售价约为40美元,罗技凭借品牌拿走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海外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包括工资、电力、交通、税收和其他经常开支。公司的利润只有从这3美元中挤压。而电力、交通、税收、是有刚性的,代工公司都把利润的增减砝码全都压在了员工报酬的增减上。
没有哪一个企业家不知道劳工价格低是一个竞争优势。可是,那些世界级的日本企业家却从来不依赖这个所谓的比较优势。他们干脆不屑于贴牌生产的业态。索尼和盛田昭夫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
盛田昭夫的全球化经营思维,起始于盛田1953年的一次北美、欧洲旅行。战后盛田昭夫第一次去美国,他的感觉是不知所措。穿梭的轿车、宽阔的道路、遥远的距离以及直冲云天的建筑,高速发达的美国经济使他感到窒息。盛田满腹疑虑:一个小小的日本公司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里是否有生存的机会?而当时的日本制造,基本上是与小饰品及廉价仿制品联系在一起,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产生的懊恼。当后来到了荷兰参观飞利普公司,他惊奇地发现这个闻名世界的大企业集团总部,竟然设在古镇艾恩德霍枫,这里的规模和生活节奏使他觉得容易对付,心情也舒畅起来。他给井深写信:“如果飞利普能做到,也许我们也能做到。”飞利普启发了他:公司地点不重要,建立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至关重要。
(未完)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9 00:35
电脑终于弄好了,庆祝一下。
TO financiallawyer:
王育琨上面那篇文章,刚看时觉得文章说得有道理,然后我一口气读了2遍,有一个问题开始出现在我的脑里——老王是怎么得到资料的?是不是象以往那样,从资料到资料,一路转载,最后以讹传讹?其次,即使他得到的资料是真实的,但也是表面的。。。。。好了,不再谈老王这篇文章了。
森愉,我的感觉是,按照目前的思路你可能很难从帮主那里得到更多的启发了。圈子1,2对帮主来说已经是过去时,恐怕已经不是他愿意花费太多精力去讨论的了。对于帮主来说,他要想在圈子3上再做突破,恐怕也只能另辟蹊径,比如转换故事的背景,让主人公顶着洪钧的名字,迎来实际上新的生命。如果仅仅是延续以往的故事,恐怕帮主自己也会走入死胡同吧。你把大把的精力放在对1,2的分析和讨论上,也许在方向上,就不是最佳选择。这是我的观点。
————————————————
1、我不是圈迷,我不为圈子而活着。我为自己的更一步思考而作的努力,有错吗?即使帮主不再来跟我们讨论圈1、2,也不可以不准我写自己的体会吧?这种情况,只有我在文字侵害了作品或作者形象,才能“不准”我写下去。
2、帮主是怎么去着想圈3,是他的事情。但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一些疑问、想法和建议 。
你今晚的回复,好象与上面的表现不同了。呵呵。阿弥陀佛。
我觉得,你目前的心态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你也许不是想超近道,但是你确实想快点走路。你想帮主的积累有多少?你的亲身经历可能还不足以支撑你的构想,我觉得这种情况下,你要么继续丰富自己的阅历,要么回归经典,埋头去读一些原发性的东西,思考一些第一手的东西。我觉得你一定会有些值得一品的东西出来的,但是也许不会是现在,甚至不会是在一年两年之内。读者有耐心,你也不妨对自己再耐心一点好吗?
————————————————————
你能够说明白一些吗?我感觉你话里的意思是:1、你认为我在写自己的小说之前不应该看圈子。2、你认为我看了圈子一定会抄袭圈子。
。。。。。。。。。。。。。阿弥陀佛。
天涯上藏龙卧虎,在这灌水,虽然对很多东西的观点俺跟你截然相反,但对你未来的作品抱有挺高的期望的,希望你能走出一个新的背景,新的风格,新的体悟,新的高度。对他人的解剖,在一定阶段可能是学习的好方法,但是过犹不及,也许会反而形成你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你可别自废武功啊。当然,小说本身其实是个多棱镜,每个人喜欢他,可能都是因为从中读出了自己,甚至读者体会到的可能已经超出了作者的本意。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你是否应当在合适的时候重新思考和论证一下自己的方向?
。。。。。。。。。。
阿弥陀佛。
作者:森愉 日期:2006…12…09 00:53
TO financiallawyer:
虽然BBS上,谁都不知道ID背后的人是谁,但是,话往明时讲,就很容易得罪别人了,所以,我开始使用“阿弥陀佛”这个口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
有一部香港影片,里面有个片段。一个凶狠的男人,是匪徙,他无恶不作,这会他又犯事了,而且情节严重(具体是什么罪忘了)。关在牢里。他家里人都跟随了社会,抛弃他,拒绝与他见面。教会安排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脸蛋美若仙桃的女子前去看望他。
温柔、善良的女子,隔着铁栏杆的见面台上与他见面。女子轻轻的问候和温暖的笑容,象春风一样扫去了匪徙被全世界唾弃的愁容。可是,他毕竟是一个行恶的惯匪,面对美貌的女子,他呆呆地只回应这样的话:“你是个处女吗?”
女子稍有愕意,然后气定神闲地轻声背诵起《圣经》,她轻轻开合着的嘴唇,吐出似乎只有她自己听得见的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