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不抱怨的世界 >

第4部分

不抱怨的世界-第4部分

小说: 不抱怨的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特的声音,就像每个人一样,而我对这个声音很熟悉。那是我们的长毛黄金猎犬金吉尔。通常,我们没想过狗会尖叫。可能是吠叫、嚎叫、哀叫——没错,都是这样,而尖叫是我们鲜少听到的。但此刻金吉尔就是在尖叫。她被车撞了,就在我窗外不到二十尺处,躺在路边痛得尖声叫喊。我大喊一声,跑过客厅到前门外,我的太太桂儿和女儿莉亚跟在后面。莉亚当时才六岁。

我们靠近金吉尔时,看出她伤得很重。她试图用前腿站起来,但后脚却似乎帮不上忙。她一次又一次地痛苦嚎叫着。邻居们纷纷走出家门来探视骚动发生的缘由。莉亚只是一直叫着她的名字:“金吉尔……金吉尔……”眼泪从她的脸颊流下来,浸湿了衣服。

我四处寻找撞伤金吉尔的司机,却不见半个人影。后来我抬头望向划分市区道路与郡立高速公路的坡道,看见一辆卡车牵引着拖车,正在爬坡,同时加速超过五十五里。尽管我们的狗痛苦地躺在那里,我的太太愕然站着,我的女儿哭得可怜,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要去找那个撞到金吉尔的人当面算账。“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还开车跑了?”我心想,“他才刚驶过弯道……他当然会看到金吉尔……他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把陷入痛苦与混乱的家人丢下,跳上车子冲出停车道,扬起一片沙尘与碎石,沿路飙到时速六十、七十五、八十三里,就是要追上那个撞了莉亚的狗,又扬长而去不敢面对我们的人。我在颠簸的路面上疾驰着,开始觉得车子彷彿就要驶离了路面。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那人转进了停车道,还没有发现我在后面追赶,他穿着邋遢的衬衫和油腻腻的牛仔裤,下了卡车。我在他身后打滑停住,从车里跳出来尖叫:“你撞到我的狗了!”那人转身看着我,一副听不懂我在说什么的样子。我一股血气冲上耳朵,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说了:“我知道我撞了你的狗……不过你想怎样?”与现实世界恢复连线后,我吼了回去:“什么?你说什么?”他微笑着,彷彿在纠正一个搞不清楚状况的孩子,又字正腔圆、慢条斯理地说了一次:“我知道我撞到你的狗了……你现在究竟想怎样?”

我气得火冒三丈,心里一直浮现莉亚在后照镜里,站在金吉尔旁边哭泣的模样。我大喊:“把手举起来。”他说:“什么?”我再说一次:“把手举起来,混蛋……我要宰了你!” 片刻之前,当我怒气冲冲地要追捕这个家伙时,及时的理性让我不至于因为开快车而送命。但现在他把我亲爱的狗撞成重伤,竟然还讲出这种目中无人的话,已经让我所有的理性消散殆尽。我长大后从来没有打过架,我不相信打架能解决事情。我也不晓得自己知不知道怎么打架。但是我想揍死这个人。那一刻,我才不管自己会不会坐牢。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3)

    “我不跟你打。”他说。”这位先生,你如果打我,那就是伤害罪。”我举起手臂,拳头就像颗坚硬的钻石紧紧握着,目瞪口呆站在那里。我说:“别废话,动手!”他说:“我不要,先生。”露出仅存的几颗牙微笑着。“我才不干这种事。”

他转身慢慢走开。我站在那里发抖,怒气毒害着我的血液。

我不记得后来开车回到家人身边。我不记得把金吉尔抱起来去看兽医。我只记得最后一次抱着她时她身上的味道,还有兽医用针筒结束她的苦难时,她轻声哀嚎的模样。我反复问着自己:“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

后来那几天,每当我努力想入睡时,那人满口破牙的笑容却总是挥之不去。他那句“不过你想怎样?”又在我耳边响起。我在脑海里清楚地看见,如果我们打起来,我会怎么对付他。在我的想象中,我是消灭邪恶坏蛋的超级英雄。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正拿着球棒或其他武器,狠狠地伤害他,就像他伤害我、我的妻子、我的女儿和金吉尔一样。

接连难以入眠的第三个晚上,我起身开始写日记。在宣泄了近一小时哀伤、痛苦和不满的怨言之后,我写下了令人讶异的字句:“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

这一点都不像我会说的话啊,我不禁纳闷地大喊:“什么?”我又写了一遍:“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我往后一靠,坐在椅子上思索,聆听春天的雨蛙和蟋蟀颂赞迷人的夜晚。“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这句话怎么可能适用在这个人身上?”

当我进一步思索时,便开始明白了。可以这样轻易地伤害一个家庭所珍爱的宠物,一定不像我们一样了解同伴动物的爱。可以在年幼的孩子泪眼汪汪时驱车离开,就不可能知道小朋友的爱。不能为刺伤一家人的心而道歉,他自己的心一定也被刺伤过很多很多次。这个人才是这个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没有错,他表现得跟坏蛋一样,但这是源自于他内心的深切苦痛。

我坐了很久,让这一切沉淀、铭刻在心。每当我开始对他和他所造成的痛苦感到气愤,我就想起这个人每天必然会领受的痛苦。没多久,我便熄灯上床,沉沉入睡了。

抱怨就好像口臭……

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在这次的经验中,我感受到哀伤。五年前,金吉尔出现在我们南卡罗来纳乡间的家中。好几只狗来过我们家不想走,但我们的另一只狗吉布森却把他们都赶跑了。不知道为什么,他让金吉尔留了下来。金吉尔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从她的举止行为来看,我们认定她到这里之前,曾经受到虐待。而且她特别会提防我,所以说不定是哪个男人伤害了她。大约一年后,她开始试着信任我;接下来几年,她则成了我真正的朋友。她走了,让我深深感到哀伤。

我当然也觉得痛苦,真切的情感痛楚折磨着我的灵魂。有孩子的人都会懂:我们宁愿自己承担心痛,也不愿孩子受苦。而我的小女儿莉亚所经历的情绪冲击,又使我痛苦倍增。

我也深感不满。我为自己没有痛打那个人而懊恼,也为了原先竟想以暴制暴而良心不安。我为自己从他身边走开感到羞耻,却也为了拼命追赶他觉得惭愧。

哀伤。痛苦。不满。

当这个人撞到金吉尔时,我感受到这种种的情绪,并且一一表达出来,这些都是恰当的反应。在你的人生中,有时可能也会经历同样困难的情境,幸运的是这一类的创伤事件并不常见。由此推知,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应该也很少发生。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4)

    但是,对大多数的人而言,抱怨都不是源自于这么深切的痛苦经验。相反地,我们就像乔?沃许(Joe Walsh)的歌曲《人生一直都很好》(Life's Been Good)所描写的——我们不该抱怨,但有时还是会抱怨。事情并没有真的糟到该理直气壮地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但抱怨就是我们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现的预设反应。我们就是会抱怨。

无知就是福。在你开始自我反思,要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之前,你可能幸福地未曾意识到自己的抱怨有多少,以及这些抱怨在生活中所造成的杀伤力。对许多人而言,对天气、配偶、工作、身体、朋友、职业、经济、其他驾驶人、国家,或心里想的各种大小事件发发牢骚,是每一天都会重复几十次的事,然而,却鲜少有人明白,自己抱怨的频率有多高。

话是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所以耳朵一定听得到,但不知是什么缘故,我们不会把这些话语认定是怨言。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

你的抱怨很可能比自己认定的次数要多得多。而如今,既然你已经接受二十一天的挑战,要摆脱抱怨,你就注意到这一点了。当你开始把手环从一手移到另一手,才会明白自己有多常“kvetch”(意第绪语的“抱怨”之意——我不是犹太人,但我真喜欢这个词。)

一直到现在,老实说,你可能讲过你不会抱怨——或不常抱怨。很显然地,你认为自己只有在事情着实恼人时,才会抱怨。下次当你想为自己的抱怨辩解时,先想想金吉尔的事件,然后扪心自问,你的这次经历是否真那么糟糕,再下定决心,实践不抱怨的承诺。

关键就在于不要放弃

每个成功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的优胜者,都对我说过:“不容易,但是很值得。”凡是有价值的事都得来不易。这个行动简单吗?很简单。但“容易”通常和成功者沾不上边。我这样说不是要吓唬你,而是要激励你。如果你觉得要成为不抱怨的人(监测并改变自己的言语)很难,那不代表你做不到,也不代表你有什么毛病。作家欧德森(M。 H。 Alderson)说:“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就代表你和平常人都一样。”如果你正在抱怨,这就是你应有的处境。现在你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就能开始将抱怨从生活中驱除。

你办得到的。我一天抱怨几十次,我都办到了。关键就在于不要放弃。我的教会里有个很棒的姊妹仍戴着我们第一批赠送的紫手环,那只手环已经磨损泛灰了,但她最近告诉我:“他们可能会把我和这个东西一起埋了,但是我不放弃。”

这份承诺就是需要这种决心来实践。好消息是:即使你尚未做到二十一天不抱怨,你也会发现自己的内在焦点已经转移,你也变得更快乐了。下面是我收到的一封电子邮件:

无怨的人生最快乐

我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已经开始转移自己的焦点。在等手环来的时候,我就开始先把橡皮筋戴在手上,让我察觉自己在做什么。我已经戴了大约一个星期,现在我几乎不抱怨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觉得快乐多了!更别提我身边的人会有多快乐(例如我先生)!我想改善抱怨的习惯已经很久了,而这个手环活动就是驱使我改变行为的动力。

许多人都在谈论这个手环及其背负的使命,这项使命已形成庞大的涟漪效应,许多人至少都开始想到自己有多常抱怨,也许还决定要改变行为。愈来愈多人听说这个想法,这项运动就可能产生长远、广泛的效果。完成任务要比实际拿到手环重要多了!想到这点就觉得很兴奋!

不抱怨的世界Part1 无意识的无能 我怨故我在(5)

    ——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市,珍妮?雷里

电台播音员保罗?哈维(Paul Harvey)曾说:“我希望有一天能达到这个世界所认定的成功,这样如果有人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就会告诉他们:‘我爬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还多。’”正如所有值得完成的事,你必须一路跌跌撞撞才能成功,如果你开始挑战时的状况,就和多数人一样,那你可能得不断把手环换来换去,换到手酸了、心也烦了。我移动手环的次数就多到把三个手环都弄断了,才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标。如果你也把手环弄断了,就上我们的网站 AplaintFreeWorld,再索取一个。

但如果你坚持下去,有一天,当你昏昏沉沉躺在床上快睡着时,你一眼瞥到手腕,就会第一次发现,在多日、连月、甚至经年以后,你的紫手环终于和当天早上起床时一样,还戴在同一只手上。你会想:“我今天一定有抱怨,只是我没有抓到。”但当你在心里清算一次,你就明白你成功了。你真的一整天都没有抱怨!总会有那么一天的,你一定能办到。

当你展开这种转变时,代表你很幸运,因为即使我事先警告过,这项挑战会很困难,你仍然具备一项心理优势,来驱策你达成目标,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当一个人尝试新的东西,无论是滑雪、杂耍、吹长笛、冥想、写书、骑马、绘画或任何事,人性中都有一部分会认为精通这项技艺很简单。“达克效应”的名称是出自康乃尔大学的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与大卫?达宁(David Dunning),他们针对尝试学习新技能的人们展开研究,结果并发表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文中这样陈述着:“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造就自信。”换句话说,你没有意识到做某件事会很难,所以就会试试看。你心想:“这会很简单。”所以就开始了,而开始行动就是最难的部分。

如果没有“达克效应”,当我们知道,实际上要花多少工夫才能精通一项技艺,或许在开始之前就会先放弃了。内人桂儿对于这件事提出很适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