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风流-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就算李颀为贾遇求情,王维也不会理会,李颀与他之间的关系,终究比不得韦陟、崔宗之这些最亲近的朋友,从单纯的利益上考虑,说句不好听的,李颀这种白身的诗人,其身份根本没法与韦陟、崔宗之相比,对王维的好处,自然也比不上韦陟、崔宗之。
这个时候,王维才注意到人群中脸se有些不自然的王昌龄、王之涣这两位远房族兄,他当然知道这两位太原王氏的远支为何尴尬,还不是因为看到自己这个河东王氏势力大减嘛。
对这种世态炎凉的常事,王维早就已经习惯了,只有没接触社会的孩子,才会觉得世界美好的,人人是平等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没有身份地位,不去奋斗努力,如何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如今王维这个一榜进士的身份,已经足以让他扬眉吐气了,所以他又显得十分平易近人的模样去和王昌龄、王之涣两人打招呼,好似一点都不在意之前的疏远。
王之涣见到这个太原王氏的优秀后辈如此长袖善舞的样子,不得不承认,他觉得王维真的很厉害,可以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看看那个贾遇的下场就知道了。
王维一如既往的真诚模样,非但没让王之涣觉得心里安定,反而凉飕飕的,他毕竟已经是接近三十岁的人了,阅历丰富,怎么会天真的以为王维是那种单纯的文人,明明是天生的官员、政客、yn谋家才对。
倒是还显得比较年轻的王昌龄,被王维几句拉近关系的话,就弄得有些发晕,他发现王维好像真的挺欣赏他的七绝诗,还说要讨教一下,这让王昌龄觉得挺沾沾自喜的。
其实王维是真的很欣赏王之涣、王昌龄这两位在后世比李颀的名气还要大的诗人,王之涣的
虽然一开始有些小小的不愉快,但现在的气氛不是其乐融融嘛,这次不说能够马上结交王维,起码混个眼熟还是可以的。
朱鑫觉得自己或许还可以为背后的那位靠山与王维牵一牵线,反正大家都是官场中人,互相照应一下还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刚刚不少没灵感的诗人,现在也都来了灵感了,王之涣当先写下来一首《宴词》长堤hun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其实王之涣写诗的功力真的非常高,若不是因为在历史上遗留下来诗歌太少,他的在诗坛上的地位会更高。
王维看到这首诗,忍不住讶然道:“季凌兄为何写这样一首蕴含着离愁别绪之意的诗呢?”
长堤逶迤,水se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se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hun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
王之涣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hun水”特se,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
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hun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
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限忧思,hun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
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se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王之涣看了王维一眼,心中微微讶然,却没想到居然是王维第一个看出他诗中的离愁别绪。
虽然王之涣并不喜欢王维的圆滑,因为他就是一个宁直不弯的人,但他却承认,王维在诗歌上的天分,真的让人佩服。
“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而已。”王之涣有些敷衍的说道,“而且,我准备近期去凉州远游。”
王维也没多问,只是在慨叹名传天下的《凉州词》看来很快就会出现了,只是看王之涣这个状态,倒是挺失意的啊,难道也是因为在科举上失败了吗?
想来也是,像王之涣这种出身的人,科举是最好的出路了,可他现在已经三十岁了,家中并余财……
求收藏票票~~~~~~~'
第163章 启程()
虽然王维与王之涣的关系并不密切,不过这并不妨碍王维小小的帮王之涣一下,于是他愈发真诚的对王之涣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为季凌兄送上一份程仪吧。”
王之涣见王维语气确实真诚,况且他白身一个,也没什么可以被图谋的地方,所以犹豫一下后便点头答应了,说句实话,他确实囊中羞涩,否则以他的性子,断然不会参加这种商人邀请的宴会的。
这个时候不少诗人都纷纷写出自己的作品,希望可以得到王维的欣赏,恍然间,王维才发现,自己似乎在不经意间真的变成了大人物,因为以前的自己,也是通过写诗,希望得到权贵们的欣赏,从此青云直上。
想到此,王维不由佩服王之涣的人品,若是别人看到王维这么欣赏他的诗,肯定就顺势与王维攀交情、打蛇随棍上了,而王之涣最后的选择,却是离开长安去凉州,可见他确实是个宁直不弯的人。
不得不说,这样性格的人,虽然值得敬佩,却总是比较难混的。'
而其余诗人写出来的诗,都要比王之涣的稍逊一筹,就算是号称“七绝圣手”的王昌龄,现在也还稍显稚嫩,也就李颀写的一首
为了能够更快的到家,王维的一切都从简,平日里的穿着倒像是个游侠了,因为他觉得穿上官服未免太招摇,如今他的名声,也算是从长安传出去了,谁都知道王维这个诗才让人惊艳的年轻人,还考中了进士。
前途看起来如此远大的年轻人,那些地方官自然也要拉拉关系,说不定以后还会用到对方呢,官场上人脉实在太重要了,人脉强大的人,做起事来都事半功倍,反而那些能力强,但交际不行的官员,一辈子就只能当个小官。
至于马匹,王维当然也不会选择金仙公主所送的汗血宝马,那太过引人注意了,这个时代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有的地方都很乱,保不准路上遇到什么强盗土匪,若不是王维急着回乡的话,一定会带上几个护卫的。
不过王维现在的这匹马,自然比他来这长安时的要好多了,速度虽然不快,但耐力不错,可以保证王维持续赶路。
一人一剑一马,就这样出了长安城,回首一望,不少相熟的人都在城门口相送,朝霞满天,在晨曦的照耀下,极具古风的城池就这样渐渐远去。
王维有种莫名的感慨萦绕在心头,他忽然觉得这样的画面充满了诗意,可惜自己并非因为贬官而离去,否则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可以酝酿出一首包含着各种愤懑的诗歌,这种只要牢骚发的好的诗,其实也挺容易名垂千古的。
虽然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内力、武功,但王维依旧觉得现在的自己很有独行剑客的风范,他觉得自己的打斗能力应该还是比较强的,怎么说也是自幼学习杀人剑术的人,还曾一人一剑杀退狼群,现在想想,王维都有些佩服自己当时的脑袋一热的行为。
当初因此而结识贺知章,也算是王维的幸运了,因为贺知章的名气很大,而他说欣赏王维,就一下子增加了王维的名气,还特意设宴让王维展示自己的才华,不得不说,这个世上有才华的人很多,但能够拥有展示才华的舞台的人,却很少。
增加名气的作用对科举来说自然不用说,能够中进士的,自身的实力是一方面,人脉是另一方面,还有一方面自然就是名气了,只有三者完全具备的人,才可以稳中进士,所以说贺知章对王维的作用很重要。
俗语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还是有些道理的,在王维行了一个上午的路程后,天空中就下起了稀稀落落的小雨,还好这早春的雨不似夏日那般奔放,偶尔沐浴在小雨中前行,却也别有一番韵味。
在路边恰巧又遇到一个牧童,王维很随意的问他何处有最近的酒家,毕竟这雨好像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再大一些,在雨中行路就是诗意,而是犯傻了,牧童向一个村落一指,说是杏花村。
王维不由一怔,忽然想起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过此刻却不是清明时节,否则自己的这番遭遇,倒是很像那位“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浪子杜牧。
求收藏票票~~~~~~~
第164章 剑客()
不得不说,古代是以一座座城池作为繁华之地的象征的,而比城池要多的,则是散落在路途之中的村落,整体呈现出村落包围城池的态势。
所以王维走进的这处杏花村,其实非常常见,不同的城池可以有不同的名字,但村落的名字却所谓,可能十里八乡就有几个名字相同的村落。因此就算这里也叫杏花村,却与后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并不同。
随意进入一个不算大的酒家,点了壶乡间自酿的米酒,加上几个小菜,王维坐在那儿,一边喝酒吃菜,一边等待雨停下来。
这个时候,王维愈发觉得自己就像古代的侠客,独自一人行走江湖,相伴他的唯有一把利剑,他现在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杀一个陌生的人……
可惜若真的在武侠位面的话,那在这座酒家里,一定会充满了拿着各种五花八门武器的侠客,然后在议论什么武林秘籍、四大美女、八大高手什么的,还会因此而发生口角最终引发械斗,第一个动手的肯定是先掀翻桌子的……'
然而这一切都是王维的妄想而已,在这座酒家喝酒的,反倒是以本地人居多,也不会携带什么武器,毕竟只要是太平年间,古代的人口移动其实很少,也只有行脚的商人、赶考的士子或赴任的官员才频繁移动。
为什么要将商人的地位弄得那么低,因为许多商人都是投机倒把、不事生产的人,而非真正搞实业的实业家,可这种人反而可以发财、生活得那么好,这不是逼人去经商嘛,所以在政治地位上限制商人是很有必要。
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投机倒把的小商人肯定法将产业做大,只有真正的资本家才能去搞对国家有利的实业,这个时候再歧视商人的话,显然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
一身游侠打扮的王维,倒也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这杏花村是在离官道较近的村落,见多了各种外地人,像王维这种游侠自然不少,所以没什么好主意的。
妄想各种武侠场景法实现的王维,顿觉聊,他只是撑着脑袋,望向外面渐渐变大的雨,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劣质的浊酒,忽然又想起了一首陆游的
所以王维要了一间上房,这店小二其实也是眼力比较强的人,他在看到王维的第一眼起,就觉得这人的气场很足,虽是游侠打扮,可这身上,有一种其他人没有的感觉。
小二说不出这种感觉是什么,毕竟他也只是小村出身的人,也只有像这种雨天,才能遇到像王维这种来避雨的贵人,否则谁会来这个村落里的小酒家,在对比这些跑江湖的和那人的气质时,小二愈发觉得,那位一直撑着头懒洋洋喝酒的人,不是什么小人物。
果然,在这人说要一间上房时,顺带将刚刚的酒菜费付上,小二在马上照办的时候,收到的钱币竟然是长安的新钱,铸造精良,崭新美观……果然是个大人物,还是长安来的!
小二爱不释手的摩挲着拿到手的钱财,若不是因为这杏花村离长安不算远,他自然也法察觉这新币的珍贵之处,比如有的偏远的地方,甚至还在用汉代的刀币之类。
可惜这钱还是得上交给掌柜的,小二终究还算个淳朴憨厚的年轻人,当他将这精美的钱币交给掌柜时,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