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顶点阅读网址:
第九三六章 囊中之物()
自从崇祯二年冬十月里,李信及其麾下部将们乘船走海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袭收复了复州城之后,他就率领旅顺镇守府麾下各部,在复州和金州等地,拼命囤积粮草弹药,整修城池、练兵备战,随时准备着建虏大军前来强攻复州城或者金州城。
李信非常认同崇祯皇帝当年对他的指示,拿下了复州城以后,就想着凭借整修一新的复州城,凭借着复州城内外新修的永备工事,大量地消灭建虏两白旗的有生力量,至少要等到将镶白旗的有生力量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再率军北上收复盖州等地。
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除了头几个月正白旗旗主多尔衮指挥的几次疯狂反扑之外,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建虏后金国的八旗军队,就像是遗忘了复州城的存在,遗忘了旅顺镇守府的存在一样,并没有再来强攻复州与金州。
也并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径直绕开复州城或者金州城,直入旅顺镇守府的广大腹地,去攻打其他的墩堡和据点。
而建虏新任的镶白旗旗主杜度,也在接掌了镶白旗之后,将自己的镶白旗衙门,设在了距离复州城一百三十里外的熊岳城中(后世辽宁营口鲅鱼圈区熊岳古城),并把主要的精力和兵力,投放在了整修复州城以北八十里的永宁堡、五十寨堡等墩堡之上。
杜度这个人,对多铎这个年龄比他还小了二十来岁的叔父,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可言,自然不可能为了给他报仇雪恨,而去率军强攻如今由李信亲自坐镇,被李信经营得像铁通一般坚固的复州城了。
杜度得到了镶白旗的旗主之位以后,对黄台吉自是感恩戴德,不过他与其他的旗主一样,也把自己所领的镶白旗视作了自己的家业,在没有必胜把握的时候,他也不会把属于自己的家业,拉出去消耗在攻城战上。
而且在关内干旱无雨的同时,建虏后金国内同样面临着干旱的威胁。
同时又因为与朝鲜、与晋商贸易的断绝,后金国内女真八旗的困难,并不比大明九边各镇的军队少多少。
在镶白旗旗下的各级将佐以及旗丁与披甲人们,得到了黄台吉划定的旗田之后,也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旗田的分配与开垦,以及指使自己的包衣奴才们努力耕种上面了。
包括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在内,也都默认了旅顺镇守府的明朝官军对复州城的占领。
就这样,在崇祯三年上半年镶白旗旗主换成了杜度之后,辽东半岛的南地区,难得地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而冒险成功之后的李信,也严格按照崇祯皇帝给他的占领一地巩固一地的旨意,没有再率军北上攻城拔寨,而是选择尽快巩固这片辽东半道上得来不易的根据地。
从崇祯三年年初开始,他就不断地派出那些出身于河南各地的将校官佐,渡海从登州登陆,返回各自的老家招募佃户、流民与无业者,前往旅顺镇守府所属各地屯垦。
除了李信的大哥李伦,作为李家的长子,仍留在怀庆府河内县城内守着李家的祖业之外,李信的二哥李仲、三哥李俊,也都拖家带口地,经由登州,来到旅顺镇守府的辖地,在这个地方落下了脚。
李信的二哥李仲,因为从怀庆府带出来了上千人的移民队伍,因此到了九月份,朝廷的招垦令传到辽东之后,他很快就在旅顺镇守府辖内的金州城内,当上了金州通判这样的民事官。
金州在大明朝原来设的是卫所制度,但是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原来的金州卫什么的,早就不存在了。
如今归给了旅顺镇守府的治下,既没有设立知州,也没有重设卫指挥使司。
当初李信带着刘国能从东江镇左路总兵府手中接管金州城的时候,这个孤悬于北方的城池,几乎是一座空城。
刘国能带着人马驻守此城之后,随即成为了金州的最高军事统帅。
与此同时,城中与周边并没有多少汉民,自然也不需要处理民事的官员。
但是到了崇祯三年秋天,经过登州和旅顺口移民金州的内地百姓,越来越多,而各种移民屯垦编户管理的事务,常常让刘国能这个陕北豪强出身的武夫焦头烂额。
等到李信的二哥李仲带着千余口怀庆府移民,被安排到了金州一带之后,恰逢朝廷招垦令的旨意传来,李仲就顺其自然地充任了金州的州判官。
在没有知州,也没有同知,更没有卫指挥使的情况之下,金州判官这个职务,就成为了金州城内最高品级的文官了。
而崇祯皇帝昭告天下的《招垦令》,也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科举出身的进士们,对于大明朝文官职务的垄断。
至少在那些自诩为正途出身的进士们不愿意前往的大明边地,那些没有功名但却能够带着大批移民前往边地屯垦的人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李信的二哥李仲,就靠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及自己弟弟当着旅顺镇守使的便利,从一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商人,一跃而成为了主管一地屯垦、水利、诉讼等事务的从七品朝廷命官。
至于拥有秀才功名的李信三哥李俊,则在抵达旅顺口之后不久,就进入了旅顺镇守府李信的幕中,帮着李信打理旅顺镇守府与长芦盐运使司共同设立的盐课提举司。
这个盐课提举司下面设立的黄金山盐场、东西鸡冠山盐场,开辟了大量的海边盐田,用晒盐法出产的海盐颗粒细密、洁白晶莹、不含杂质,正是上好的海盐。
而旅顺盐课提举司六成的海盐收入,都归旅顺镇守府支配,也使得旅顺镇守府有了不菲的资金,可以修筑城堡、安置移民。
因此,到了崇祯三年十一月末的时候,李信在写给崇祯皇帝的奏疏之中报告,旅顺镇守府所属复州城、金州城、青泥洼堡、三涧堡以及旅顺口内的城山堡等一共两城十二堡,户数达到了两万七千六百八十一户。
而旅顺镇守府所辖两城十二堡内外,以山东、河南两省流民为主的人口数,更是突破十万,达到了十万零八千八百六十七口。
在旅顺镇守府建立之后的短短两年之内,当年被老奴奴儿哈赤几乎屠杀一空的辽东半岛之上,汉民的人口数量,就以令人惊讶地速度恢复起来了。
虽然眼下还远没有达到当年金州卫、复州卫还在大明朝手中之时的盛况,但毕竟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李信带着旅顺镇守府的人马成功收复了复州城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下旨让他们继续往北进攻。
而且对旅顺镇守府将近一年来的按兵不动,也没有任何责怪之意。
因为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深知,这个时代,大明军队对于任何一地的占领,或者收复,都应该伴随着大量汉民百姓的随迁、定居,以及对当地的开垦或者开发。
若是没有充足的汉民人口作为基础,那么打下来的任何一块土地,早晚还会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云贵之地如此,河中之地如此,漠南之地如此,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上的北方地区,也是如此。
当然,复州城以南各地汉民人口的恢复,也是一把双刃剑。
若是有足够的过冬粮食,那么这些人口是一笔财富。
可若是过冬的粮食不够,那么这些突然多出来的大量人口,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好在李信派人从山东、河南招募的百姓,多数都是拖家带口前来分地的移民,都是各部将领从自己的本乡本土招募而来的,并不担心他们造反作乱。
但也正是因为许多移民来自旅顺镇守府各路将领的本乡本土,到了冬季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李信及其麾下各部将领们,即使没有崇祯皇帝的旨意,也得主动出面赈济他们。
也因此,崇祯三年的这个冬季,不仅辽东半岛北边的建虏镶白旗、正白旗暂时没有余力南下发起进攻,就是相比起来兵精粮足的旅顺镇守府,也暂时没有意愿往北发动进攻。
以李信为首的旅顺镇守府各路将领,也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为新来的内地百姓编户齐民、划分田土之上了。
与此同时,尚可喜、班志富与尤景和等人所在的图们镇守府,也在进入了冬季之后,转攻为守,进入了严密戒备的状态之中,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图们江对岸的建虏军队突然来攻。
第九三七章 不见动静()
每当到了冬季的时候,特别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冬季,不管是鸭绿江的江面,还是图们江的江面,在进入十一月下旬以后,都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层。X
最冷的时候,冰层可达四五尺厚,水量稍微少一点的地方,或者河道稍微浅一点儿的地方,更会从江面直接冻到江底。
这样厚度的冰层,别说是人马车辆了,就是重大三四千斤的巨炮,也能够通过江面直接运送到对岸上去。
以往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是东江镇各路人马提防着建虏八旗军队踏冰过江前来进攻的关键时期。
而往年,建虏后金国的八旗军队,也的确总是会趁着这样的机会,对周边的明军发起进攻。
但是崇祯三年十一月末的朝鲜半岛方向,当北边的图们江和南边的鸭绿江,全部都冻得结结实实的时候,建虏后金国内负责镇守鸭绿江沿线的镶蓝旗军队,以及负责镇守图们江沿线的新晋贝勒布颜代所部军队,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相反,不管是镶蓝旗的旗主济尔哈朗,还是乌鲁特部贝勒布颜代,全都提心吊胆地监视着江面,担心对面的明军乘着江面结冰,运送巨炮过江往西,前来发起进攻。
对岸的明军或许不清楚镇江堡一线的情况,但是济尔哈朗这个镶蓝旗的旗主却是知道的。
作为建虏后金国内镇守鸭绿江一线的八旗常备军队,镶蓝旗的各个牛录已经在鸭绿江的西岸地区衣不解甲地坚守一年半了。
而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除了黄台吉当初率军出征蒙古与明国之前,给了镶蓝旗一定的粮草补充之外,就再也没有给过什么补给。
镶蓝旗旗下的人马,倒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积存。
但是经过前期的战事与这一年来衣不解甲的坚守消耗之后,镶蓝旗的全体旗丁与披甲人都云集在鸭绿江西岸的城堡里面,只管作战,不事生产,即使有再多的积存,也不够他们人吃马嚼的。
这样的情况搁在以前,是能够通过战争掠夺的方式解决的。
而且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建虏后金国的八旗子弟们,也很少会为了吃穿用度的事情发愁。
一来,每个旗丁与披甲人的家里,都有大量抢来的汉人、朝鲜人或者蒙古人充当包衣奴才,给他们耕种土地,放牧马匹牛羊,伺候他们。
二来,建虏八旗的各支军队,几乎每一支都能够通过抢劫和掳掠的方式,从周边的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以及北方的野人女真各部,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人口,牛羊,以及东珠、毛皮、参茸等物。
类似东珠、毛皮、参茸这些东西,要么作为财富赏赐给有功的部下旗丁或者披甲人,要么就用来跟北上求财的山西商人或者东江、辽东一些将领家的商号贸易,以便换取其他衣食等急需之物。
但是,以前的所有这些获取钱粮补给的路子,现在都走不通了。
北方的一些野人女真和北山女真部落,进贡给后金国内的东珠、皮张以及参茸等物,也没有了往年的销路。
不仅来自宣大方向的晋商商队再没有了踪迹,就是辽西的那些商号,以及数年前还有贸易往来东江镇的一些商队,也都销声匿迹了。
这个情况所带来的困难,对于身在沈阳、铁岭、抚顺一带地区的两黄旗、两红旗的旗丁与披甲人来说,还不是那么突出。
毕竟在夏天的时候,大汗黄台吉给八旗的各旗,都划分了旗田,各旗上下,从一旗之中最尊贵的旗主,到最低阶的壮尼达次(类似大明军制之中的小旗或者什长),都分得了数量不等的田产。
即便是连个壮尼达次都不是的普通旗丁与披甲人,也都分得了新的田产。
黄台吉的这个做法,固然令建虏后金国中低落到了极点的士气有所回升,也使得自己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稳固,声望有所回转。
包括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自己,也借着这个机会在鸭绿江西岸的宽甸与鄂勒珲(桓仁)一带,又圈占了几座新的田庄。
但是,依靠画饼充饥提升起来的士气,毕竟比不上真正的钱粮牛羊等物资。
对于身在镇江堡的镶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