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539部分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39部分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军机舍人马乾特意带上了御前侍从武官侯天锡,就是因为内卫军都督府一把手左都督定彝伯侯良柱,先前派了家丁联络了侯天锡,说是这两日就能从通州方向赶到京师。

    从通州方向来京师,当然得走朝阳门,于是马乾就带了人,来到朝阳门外不远处的东岳庙附近官道上等候着了。

    没想到从通州往西修的这条混凝土官道,这两日居然就一路修到了朝阳门外,搞得这里跟到了中岳庙开庙会的时候一样,人头攒动,人潮拥挤。

    马乾、侯天锡等人害怕错过了定彝伯侯良柱一行,不得不找了个显眼的地方,头顶着烈日,在这里等候了半天。

    若是搁在过去,像迎候五军都督府都督这个的大事,朝阳门外早就封道清空了。

    正常的集市也好,庙会也好,都得给朝廷大事让路,更别说像修路这种搞得四处尘土漫天的事情了。

    但是对于这条路的修建,顺天府没话说,京师的五城兵马司也不敢管。

    就是军机舍人马乾和御前侍从武官侯天锡带着锦衣卫的一干人来了这里,也没有叫停。

    只能远远地避开尘土飞扬的路段,站在人群的外围默默地等候着。

    因为军机舍人马乾他们知道,下旨修这条路的是崇祯皇帝本人,而承办了这件事情的人物,又是当今皇帝的岳父,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一家子。

    至于出钱的更是崇祯皇帝,此外还有户部设在通州西门和京师朝阳门的税关。

    对马乾等人来说,这也是一件新鲜事儿。

    过去,户部设在各地的税关,不管是在运河上的,还是在驿道关口、城门口的,向来都只享有负责收取来往的车马、商贩税银的权力,却从来也没有听说,税关还有修桥铺路的职分。

    不过仔细想想,马乾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你既然享有向来往这条路上的商旅商贩征收税银的权力,那么你当然也就应该负有维护这条道路平坦顺畅的义务。

    就像运河上的税关,向来往的商船征税,自然也应该疏通维护运河的航道。

    现如今,在漕运总督袁可立的主持下,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上各个税关,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规矩,运河上任何一处河段出现淤塞或者拥堵,被问责的除了当地的漕运分司之外,就是运河上的税关。

    如今崇祯皇帝又在京师带了这个头,就是想把这个规矩,向各地的税关推广。

    七月十二日的上午,马乾与侯天锡等人在朝阳门外东岳面前,顶着烈日,一直等到了午后,方才接上了风尘仆仆赶来京师的定彝伯侯良柱一行。

    侯良柱侯天锡父子俩异地相见,分外高兴,与马乾等人一阵见面寒暄过后,立刻跟着进了京城。

    连着几日来,那么在朝廷这次重组五军都督府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任命的文武官员勋贵总兵们,除了毛维张等个别人以外,也都与定彝伯侯良柱一样,交卸了身上原有的职务、手中原有的事务,风尘仆仆奉旨入京,一个个觐见皇帝,然后等候就任。

    定彝伯侯良柱,因为距离比较遥远,而且身上又担着沿途护送鄂尔多斯诸部四万蒙古人从川北西行入藏的重担,算是所有的左都督之中,最后一个抵达京师的了。

    鄂尔多斯诸部的男女老幼,四月一日启程南下,离开河中,前往他们遥远的安置地,到了六月下旬,将近三个月过去,方才进入川西北的松潘地区。

    接到朝廷任命其为实任内卫军都督府左都督的旨意,侯良柱向前来接替其四川总兵职务的副总兵邓玘交卸了军务公事,家也不回,就直接入京了。

    就在侯良柱抵达京师的第二天上午辰时,崇祯皇帝带着军机大臣、兵部尚书一干人等,在建极殿后、乾清宫前的云台之上召见了他。

    这也就是后世传说中的云台召对。

    侯良柱战战兢兢地向崇祯皇帝以及侍立在侧的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等朝中大佬,禀报了鄂尔多斯蒙古人经行川北等地进入松潘地区的经过,同时也顺带禀报叙永、水西地区平定之后,当地如今军屯、民屯的情况。

    同时,侯良柱也向崇祯皇帝提及了川西北松潘地区周边土司的叛乱风险,提醒皇帝注意,德格土司、白利土司靠着与洮岷等地世家豪门通商而不断获得壮大,有朝一日或为川地之害。

    而崇祯皇帝在听了侯良柱的当面奏报之后,也向他交代了自己对于内卫军都督府一应职司要务的想法,然后将锦衣卫和内务府在京师内城提前准备好的一处宅子,赐给侯良柱作为定彝伯府,并恩准御前侍从武官侯天锡今后白天当值之后可以归家住宿。

    接见了侯良柱之后,七月十五日这个中元节的当天,紫禁城内建极殿中的大朝会,照常举行。

    军机大臣英国公钦定大都督府大都督张惟贤,强撑着病体,也参加了朝会,至于其他的新设五军都督府左右都督们,全都在列。

    上午辰时,崇祯皇帝十分罕见地头戴平天冠,身着全套天子冕服,在一众御前侍从武官和拱卫司将士的扈从之下,隆重而又准时地来到了建极殿中。

    一连多日,崇祯皇帝都在一个接一个地接见新任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左右护军们,满朝文武都知道,五军都督府重组的事情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今天,有资格来到建极殿中参加朝会的文武大臣们,一见崇祯皇帝穿戴着装,当下自是都知道,皇帝对于今日朝会的极端重视了。

    崇祯皇帝一进来,所有文武大臣随即在殿中侍御史王家彦的引领之下,冲着登上御座的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礼,一边叩拜,一边山呼万岁。

    朝会之上引领群臣行礼的角色,本来一直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在担任。

    但是自从刘宗周奏请设立殿中侍御史,而崇祯皇帝当即同意之后,没过多久,这个角色就又被刘宗周上书奏请改由殿中侍御史来担任了。

    这也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职位的权力每况愈下的表现之一了。

    至于刘宗周这种人的心思,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是知道的。

    说到底,不过是刘宗周这些自命清高的文官,一如既往地对太监充满敌意,不愿意在朝会之上接受太监的呵斥,并进而想着要削弱太监的权力罢了。

    但是这样的小动作,意义能有多大?

    即使皇帝在朝廷事务上不用内臣,文官就能轻而易举掌控朝堂了吗?

    对于看透了这些小伎俩的崇祯皇帝来说,这些小动作,意义不大。

    崇祯皇帝在御座之上缓缓坐下,看着跪在殿中的文武大臣,并没有像往常那样让他们山呼万岁之后就免礼平身。

    今天他不打算与殿中的文武大臣议事,而是直截了当地宣读早就酝酿已久的圣旨。

    看着下面神情肃然但却各怀心思的臣子,崇祯皇帝等到他们大礼参拜之后,紧接着说道:

    “诸位爱卿,大明兵制革新的事情,朝议早就定下,新设五军都督府之职司及左右都督、左右护军等人选,也早已确定。

    “之所以迁延至今,未曾昭告天下万民,实因新旧交接,事关重大,而新设五军都督府之都督护军等大员,未曾全部到任。

    “时至今日,各府职司既已明确,都督护军也已到任,万事俱备,已可交接,从此昭告天下,厉行新制!”

第八六六章 奉天承运() 
    如今的建极殿朝会,早与过往的大朝不同了。

    首先,有资格参与朝会的人少了,能来的都是京师五军六部,以及各府院寺副职以上的高官,与那些初入官场的愣头青们比,算得上是个个城府深沉、位高权重了。

    这些人要是卖直邀名,那可就得好好考虑考虑得不偿失的后果了,因此,不会轻易跟皇帝对着干。

    其次,能够与会的科道言官,也只能议论各自职分范围内的事情,而不能捕风捉影胡乱攻讦大臣了。

    这就已经把党争的风险降到了一个最低的限度了。

    再者,如今设置了殿中侍御史之后,五军六部各府院寺不管是哪个衙门口有事奏报,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拿到朝会上共同商议解决,那么都需要将自己的议题,提前报备给内阁和殿中侍御史,并送皇帝御览,提前定下朔望朝的议题。

    其中的意思就是,皇帝能够直接拍板决定的事务,由皇帝直接拍板决定,不需要拿到朝堂上。

    只有那些皇帝拿不定主意,不能直接拍板决定的事情,或者说皇帝觉得应当拿到朝堂上共议的,才允许拿到朝会之上共同议论决定。

    崇祯皇帝这么做,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由自己来完全掌控建极殿朝会的节奏,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也即是说,所有能够拿到建极殿朝会上公开诉诸朝议的事情,都应该是在朝会之外已经基本上敲定下来的事情。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如今才刚刚开了个头,要形成惯例和规矩,还任重道远。

    且说到了七月十五的建极殿望日朝会之上,崇祯皇帝一开口,就把这次朝会的内容给确定了下来。

    紧接着,崇祯皇帝看着同样跪在地上的内阁首辅大臣李国镨和军机大臣宁城伯孙承宗,对他们说道:

    “内阁李爱卿,孙爱卿,开始吧!”

    第一次来北京当官,也是第一次到建极殿参加朝会的定彝伯侯良柱,跪在一帮子新旧五军都督府勋贵武臣的前列,偷偷地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建极殿中新奇的一切。

    平台召对的时候,崇祯皇帝的许多想法和安排,侯良柱都已经知道了,此时跪在建极殿中,不过是再正式聆听一遍内容一致的朝廷圣旨罢了。

    侯良柱一边想着自己的事情,一边看见跪在文官最前列的军机大臣孙承宗,在内阁首辅李国镨旁边当先站了起来。

    只见孙承宗站起来之后,朝着崇祯皇帝一躬身,然后转身面对着殿中仍然跪在地上的文武大臣,从快步走来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手中,接过一封圣旨,然后缓缓展开,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即日起废止京师三大营之旧制旧称,以神机营留为京营,仍由天子直领,新乐侯之长子刘文炳仍为神机营之提督,现总兵朱国彦仍为总兵。

    “原属京营之五军营,即日起改编为皇明近卫军之第三镇,所部仍驻居庸关。

    “原五军营总兵官武卫伯江应诏,即日起改任皇明近卫军第三镇都统制使,原提督勋臣另有任用,以原京营监军文震孟改任皇明近卫军第三镇监军御史。

    “原京营之三千营,即日起改编为皇明近卫军之第四镇,所部仍驻密云。

    “原三千营总兵官武安伯王廷臣,即日起改任皇明近卫军第四镇都统制使,原提督勋臣另有任用,以宣府镇监军御史倪元璐即日起改任皇明近卫军第四镇监军御史。

    “新编之皇明近卫军第三镇、第四镇,与原有之皇明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即日起同归近卫军都督府节制指挥!钦此!”

    军机大臣宁城伯孙承宗沉稳有力地宣读完了这道圣旨,当即合上,然后转过身去,面对皇帝的御座,跪下来,接着说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其他大臣有的早就知道,此时心中有数,不动声色,而有一些不知道的,却是惊愕不已。

    但是不管事先知道还是不知道,当军机大臣孙承宗已经表明了态度,之后,其他人也只能跟着孙承宗一起高呼万岁了。

    说起来,这个圣旨的内容虽然很简单,但却是崇祯皇帝这两年来一直想做而又未能去做的事情。

    京师三大营已经存在了二百多年,牵扯了大批靖难功臣出身的世家勋贵的切身利益。

    若是搁在过去,谁想改,恐怕都要冒着丢官罢职甚至是掉脑袋的风险。

    不过到了现在,有了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三万雄师劲旅在旁,而且又有了皇帝不断安插进去的御前侍从武官和讲武堂毕业生,此时将其旧制抛弃,一举改为近卫军,谁也阻挡不了。

    至于神机营,作为原来京师三大营中一支战功赫赫的纯火器军队,如今更是优先装备了武备院出品的全部先进火器,这样一支队伍掌握在谁的手里,都不如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放心。

    所以,崇祯皇帝并没有将这支对大明皇室有着重要意义的神机营,一同改为近卫军,交给新五军都督府中的近卫军都督府指挥,而是要继续将之作为拱卫京师皇城的侍卫亲军使用。

    听着军机大臣孙承宗将自己亲自敲定的圣旨逐字逐句地当众宣读出来,崇祯皇帝虽然心中仍有一些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