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是在工部登记获得了此类身份的,每年定期由工部根据等级发放一定的俸禄。
毕懋康、宋应星呈上来的这个分级方法,立刻就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批准同意,如今不仅用在武备院下面的各个工厂作坊,而且也推广用到了白冶城一带的各个工部官办厂矿之中。
此时,自然也被沈廷扬照搬挪用到了大沽口造船厂了。
除了这些任命之外,大沽口船厂作为皇家产业,崇祯皇帝也没忘了让刚刚成立来专管皇家产业的内务府,派了一个皇后身边的内臣贾如皋,前来担任大沽口船厂的常驻监事。
第八四五章 官员升迁()
张可大在大沽口船厂停留了三天,与沈廷扬、黄斌卿等人商量了十艘大福级战船的建造日程等具体事宜,然后就带着从人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天津。
因为,作为五军都督府之一的海军都督府,根据崇祯皇帝的钦命,正式确定设在了天津府。
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心目中,作为大明海军的总管衙门,海军都督府必须设在拥有海港的地方。
设在京师,固然方便皇帝、军机处和兵部的管控,但是远离海岸,却也会给海军都督府的文官武将们,指挥调度和整合眼下的各路水师,带来不小的麻烦。
最重要的是,海军都督府设立在沿海的地方,更有利于这些统领指挥海军各路水师船队的文官武将们,形成面向海洋的战略思维。
张可大视察了大沽口船厂之后,匆忙赶赴天津,与已经等在那里的右都督宁远伯李尊祖等人,一起筹建海军都督府衙门。
至于海军都督府的左护军,则由移驻天津的直隶总督梁廷栋所兼任。
其右护军,则拟由东江镇监军御史瀛洲镇守府镇守使毛维张担任。
只是毛维张本人尚在瀛洲镇守府忙碌着调度支应麾下水师进军对马岛的大事,还没有接到崇祯皇帝调任其为海军都督府右护军的旨意。
另外,接替张可大登莱总兵官职务的人选,是与登莱镇一直颇多联络的东江镇左路总兵大将曲承恩。
曲承恩不仅熟悉朝鲜、辽东事务,而且对于登莱辽海之上的水师作战,也很熟悉。
这样的人选,兵部一推荐上来,崇祯皇帝立刻就同意了。
至于曲承恩所担任的东江镇左路总兵府总兵的位置,同样按照兵部的建议,由东江镇的另外一员老将沈世奎接任。
而毛维张身上的两个职务,东江镇监军御史和瀛洲镇守府镇守使,则分别由内阁中书舍人吕大器和东江镇副都统制使陈继盛接任。
吕大器不用说了,与史可法、张溥、夏允彝、牛聚明、李信等人一同考中进士,然后入选内阁中书科担任中书舍人。
如今史可法、张溥、夏允彝、牛聚明、李信同科进士,一个个飞黄腾达,被皇帝委以重任,而他还在老地方的老位置上兢兢业业跟着皇帝“学习”,也的确是到了该外任的时候了。
对于监军御史这个角色,崇祯皇帝最看重的是忠诚,对自己或者说对朝廷的忠诚,至于有没有军事能力,倒在其次。
尤其是在东江镇这个地方,需要的就是一个对辽东、朝鲜之于大明朝的关系这个大局有所了解有所领会的人。
而一直在内阁中枢任职的中书舍人吕大器,于实际政务可能缺乏经验,但是对于朝廷的大局,却是高于常人,特别是天天守在内阁大臣与皇帝身边,对于皇帝的各项想法,都很了解,让他去东江镇接替毛维张的监军御史,也是合适的。
毛维张在东江镇这么几年,不能说没有功劳,至少在拿下瀛洲岛这个问题上,是有大功的。
而且这两年多来,先后从东江、登莱、浙江等方向,移民上岛安置各种灾民难民乱民超过十万口,将瀛洲镇守府的辖地,一变而为粮食能够自给自足,而且还能年输出战马超过两千匹的富饶之地。
这一点绝对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
不过,对于其担任的东江镇监军御史这个职责来说,那就没啥可说的了。
虽然一般人都与毛文龙处不到一起去,但是毛维张这个监军御史干脆避居瀛洲岛上,却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虽然这么做成就了瀛洲岛,但却也使他并没有真正打入到东江镇的核心决策层中去。
除了当初跟着他前往开辟瀛洲镇守府的陈继盛、孔有德,算是被打上了他的烙印,脱离了毛文龙的掌控之外,其他东江镇的将领,远居瀛洲岛上的毛维张鞭长莫及,毫无影响力。
当然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崇祯皇帝也不会因为这一点不足,就亏待了有功之臣。
如今让他以当初一个七品御史,短短三年之内,升任海军都督府右护军这样一个需要由巡抚转任的高位,也算是一个补偿了。
至于陈继盛,那也不用多说了,就其历史上的表现来说,瀛洲镇守府镇守使这个位置交给他,崇祯皇帝绝对是放心的。
且张可大这个左都督布置了海军战船的建造事宜,匆忙赶回天津,开始着手筹建海军都督府衙门的同时,新的五军都督府其他四府左右都督、左右护军等武将文官的人选,也都确定了下来。
近卫军都督府,其左都督由近卫军第一镇都统制使武定伯马世龙出任,其右都督由京师三千营提督勋臣惠安伯张庆臻出任,其左护军由山西巡抚张晓出任,其右护军由原京营监军御史文震孟出任。
武定伯马世龙离任之后,近卫军第一镇都统制使的职位,由近卫军第一镇左副都统制使尤世禄升任。
张晓离任太原之后的山西巡抚一职,则由之前剿贼有功的山西按察使张宗衡就地升任。
与此同时,张宗衡的山西按察使一职,则由剿贼有功的浙江按察使司兵备副使凌濛初由浙江升任。
等级制度之下的官员升迁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升迁,往往意味着一连串的人事变动。
与近卫军都督府内的左右都督、左右护军不同,边卫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左右护军,着实让崇祯皇帝权衡了好久。
近卫军毕竟是新军,在其中任过高位的人不多,而且距离京师又近在咫尺,左右都督的人选相对比较好选择。
但是边卫军都督府就不太好选了,因为按照新的五军都督府设置,边卫军都督府,负责指挥管理的乃是北方九边各镇以及北方沿边各地的都司卫所。
也就是说,边卫军都督府所掌管的数十万边军,绝对是大明全部官军中的重中之重。
论功劳,辽东镇的统兵大帅满桂够资格,东江镇的大帅安东侯毛文龙也够资格。
但是这两个人一个在辽西,一个在朝鲜,正是东西夹击建虏后金国的两支铁拳,哪个也不能轻易挪动。
剩下的其他九边将帅,比山海镇总兵官靖远伯赵率教,资历也够,还有世爵,条件很符合。
可惜的是,如今正带着人马在西北作战,这样的人物,调回来放到京师都督府衙门里,多少有点浪费。
与赵率教类似,资历差不多又有世爵可以服众的人物,还有一个,那就是带着大同镇边军主力,移驻归化城的武川伯祖大寿。
不过,祖大寿带着原来的大同镇边军主力刚刚移驻归化城,将他调离归化也不合适。
另外,还有移防热河的大将尤世威,虽然获得了军机大臣孙承宗的力荐,但是皇帝也没有选择他。
一来,这一次他功劳不够,二来,尤世禄是他的弟弟,兄弟俩一起升迁,未免有点过了。
到最后,崇祯皇帝左思右想之下,边军都督府左都督的位置,还是选择了宣府镇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侯世禄。
这个侯世禄与张可大的特点一样,不算是能力最出众的,但却是非常忠诚可靠的。
边卫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定下了之后,其他的就好办了,右都督由原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广宁伯刘嗣恩改任,左护军由甘肃巡抚梅之焕转任,右护军则由陕西左参政郑崇俭出任。
而侯世禄留下的宣府镇总兵官的位置,则由宣府镇副总兵邓祖禹升任。
而梅之焕的甘肃巡抚职务,只能暂时先空着了。
因为这个时候,除了兰州等几个重要坚城没有丢掉之外,整个甘肃都处在一片混乱之中,梅之焕的巡抚衙门驻地甘州,也被米喇印麾下的木速蛮乱军给占了。
此时,身为甘肃巡抚的梅之焕,等于是无处可去,无民可管,也无政可理,只能与甘肃总兵张嘉谟一起,带着军队跟在袁崇焕的左右,一起围堵驱赶木速蛮乱军乱民西进。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留在甘肃也没用,不如到边军都督府里当个护军,起码他在西北多年,对西北边军以及西北边地的复杂局势,还是比较了解的。
第八四六章 逐步清理()
崇祯三年五月下旬,在这个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春夏之交,从京师军机处和内阁发往大明各地的圣旨中,还有几道,被锦衣卫的人马带着快马南下,转道前往西南而去。
在平定奢安之乱之后,因为所部斩杀安邦彦的功劳而被封为了定彝伯的四川总兵官侯良柱,这一次则被免掉了四川总兵官的职务。
崇祯皇帝授予他的新职务,则是北上京师,担任新五军都督府之中内卫军都督府的左都督。
而此时的定彝伯侯良柱本人,正与满朝上下唯一的女侯秦良玉,带着各自麾下的四川官军和石柱土兵们,在川北的保宁府、龙安府、松潘卫等地,严阵以待地监视着从北方南下的鄂尔多斯诸部人马。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跋山涉水,钦差大臣礼部右侍郎蒋德璟,以及方岳贡、薛国观两位充当副手随行的户部、刑部官员,已经率先经过了此地,带着朝廷的旨意,与沿途各地的督抚官府定下了路线。
礼部右侍郎蒋德璟担任这次入藏办事的钦差大臣,户部主事出身的方岳贡和刑部都给事中出身的薛国观两人,除了协助蒋德璟办理这次鄂尔多斯蒙古入藏的事务之外,还接下了左右巡茶御史的钦差,这些东林人物或者疑似东林人物的朝中清流领袖,至少一年两年之内,是回不了京师朝堂了。
这些人自从考中进士之后,就在朝堂之上沉沉浮浮,仕途虽有波折,但却都在南北两京之间折腾,很少深入到这个时代大明朝的底层与边远地去任职。
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就是想不当只会坐而论道的清流也难,因为他们没有吃过什么苦,也不懂得什么是军民实务。
也因此,这一趟走下来,几个人苦不堪言,除了漫长旅途奔波劳累,还要一切都头摸索起来。
多亏关中、汉中等地沿途地方官府,因为怕闹出乱子丢了脑袋,为他们考虑安排得十分周全,倒是让他们省了不知道多少心。
紧接着他们到来的,就是乌素图活佛萨木腾敖斯尔及其随从喇嘛们所引领着的数万鄂尔多斯部男女老幼移民了。
按照钦差大臣蒋德璟、乌素图活佛萨木腾敖斯尔以及护送这支庞大的移民队伍南下西行的刘肇基等人事先商定好的路线,这支鄂尔多斯移民队伍,抵达汉中府之后,就该转道往西了。
他们将从汉中府的宁羌州(后世的宁强县)进入川北保宁府的广元一带,稍事休整之后,将从广元、利州卫一带西行,进入川北的龙安府,然后沿着崇山峻岭之中的河谷和小路,继续往西,进入松潘卫。
需等到六月底的时候,等到这支移民大军赶着羊群,从他们的川北防区通过,全部进入松潘卫的辖地之后,侯良柱、秦良玉等四川将士,才算是完成了如今手头上的差事。
当然了,到了那个时候,侯良柱也该接到了朝廷的旨意,然后启程北上了。
而接替定彝伯侯良柱担任四川总兵官职务的人选,则是此前分守川东的四川副总兵邓玘。
同样,在这一批快马离京赶往西南去的锦衣卫使者行人之中,还有前去成都传旨的一队人马。
这一次在重组五军都督府的大调整中,久任四川巡抚的尹同皋,被皇帝提出来,担任内卫军都督府的左护军。
这倒不是这个尹同皋在平定奢安之乱的过程中有多么出色,相反,这个尹同皋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之所以要把这么个人物提出来,让他担任内卫军的左护军,一来是因为这个人一直身在西南远离朝堂争斗,与朝中的东林党人关系不大,二来让他离任,也是给朝中的那几个东林大佬腾出个地方。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一直都想给朝堂之上的这些人物来个大换血。
但凡是在短暂的泰昌元年以及随后的天启年间上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