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508部分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08部分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更水师之名为海军,正欲令我大明水师重振昔日之声威,重现昔日之辉煌!

    “海军都督府设立之后,大明南北沿海,自东江乃至于琼崖,所有海上官军舰船,以及所有海防卫所,悉归其麾下节制!”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略作停顿,看着建极殿中的群臣有的不断点头,而有的满脸惊愕,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方才茅爱卿所言,句句切中时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及荷兰红毛番,论其国土不足我大明一省之大,论其人口,如荷兰红毛番者,尚不足我大明京师顺天府一地之规模!

    “然则彼辈却能远渡重洋,扬其国威于万里波涛之外!其所凭借者何也?以其国有海军之设也,以其海军船坚而炮利也!”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知道,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格兰等等西欧殖民列强之所以能够在十七世纪纵横世界,并非全是因为其船坚炮利。

    在这些国家造船技术、火炮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是整个国家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思想文化以及经济制度的整体进步。

    但是,这个东西他却没法跟眼前建极殿中的这些文官武将们说。

    想要快速地追上和超越那些西方殖民列强,当然很不容易,光是引进乃至仿造他们的火炮和舰船,自然很不够。

    可是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去做,需要付出的努力还是要继续付出。

    而其中很重的一步,就是要重视海上力量的发展。

    大明朝建立之初,不管是明太祖朱元璋,还会明成祖朱棣,对水师都是非常重视的。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消灭陈友谅的势力,靠的就是强大的水师。

    而明成祖朱棣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当时大明朝所拥有的海上武装力量,不只是在中国周边地区首屈一指,就是放到当时的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强大舰队。

    可惜的是,明成祖时期的辉煌之后,大明朝的海上力量,至少是官方的海上力量,开始日益萎缩,日益落后。

    就在大明朝因为倭寇的不断侵扰而走向禁海的同一个时期,西欧的那些小国,却突然之间如同开了窍了一样,如有神助地,拼命发展海上力量。

    以西班牙为代表的早期西方殖民列强,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就几乎占领和瓜分了当时已知的全世界。

    而同一时期,华夏民族因为各种内有外患,不仅错过了这个殖民海外的黄金时代,而且还在内有外患的轮番打击之下,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可悲的境地。

    如今这一世,这样的结局当然绝不能让它重演。

    然而要让大明朝走上殖民海外的道路,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视发展海军,要让大明朝的水师,从各地官军附属和配角的地位上脱身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

    既然如此,水师就不能再交给过去的五军都督府那种马步军的衙门来管理,最起码要有一个地位相称的独立的衙门。

    而这个衙门,就是眼下崇祯皇帝所说的海军都督府。

    崇祯皇帝说完了前面那番话,停顿了下来,等待着殿中这些有资格参与建极殿朔望朝的大臣们慢慢消化理解,过了片刻之后,接着说道:“如今兵部尚书南居益南爱卿,对此应该深有体会!”

    崇祯皇帝话音一落,殿中大臣纷纷扭头或者侧目看向立在文官前列的新任兵部尚书南居益。

    崇祯皇帝见状,接着说道:“南爱卿在任福建巡抚期间,曾经亲率闽地水师,在澎湖列岛海域,与进犯闽海之荷兰红毛番的海军舰队大战。

    “虽然此次海战,以我大明朝水师获胜而荷兰舰队败退结束,但荷兰红毛番的战船却更大更快更坚固,其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强,于我大明水师造成巨大伤亡。

    “朕尝翻阅司礼监往年旧档,南爱卿当年呈递朝廷之战报,于我大明水师之长短优劣见识不凡,所上之条陈亦是洞见深彻!

    “然而此次海战击退夷人之功未得封赏,而当时领兵之将却又转眼被戮!如今思来直令人不胜唏嘘!”

    殿中知道此事的人,这个时候自然明白崇祯皇帝说的是俞大猷的儿子时任福建总兵俞咨皋。

    俞咨皋当初跟着南居益打赢了荷兰人的舰队之后,福建水师损失巨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充。

    等到南居益离任之后,郑芝龙迅速强势崛起,在天启六年冬的一次海战之中,俞咨皋所带水师被郑芝龙打得全军覆没,而身为总兵官的俞咨皋几乎是孤身逃回。

    俞咨皋逃回来之后,随即被逮捕,没过多久,就被朝廷下令就地斩首示众。

    一个身经百战的总兵官,而且还是俞大猷这种大功臣的儿子,因为一场失败,说斩首就斩首了。

    虽然当时的明朝已经是算是末世气象了,但仍可从中见出当时大明朝廷的权威之重。

    如今站立在大殿之中文官前列的新任兵部尚书南居益,听崇祯皇帝说完了这话,连忙出列上前,跪倒在地,叩首说道:

    “陛下圣明,令臣感奋!今日朝廷有此海军之设,更亲耳听闻陛下此言,臣心中多年夙愿得尝!

    “我大明得遇陛下这般圣主,重现太祖成祖当年之盛世局面指日可待!”

    兵部尚书南居益跪在地上说出这番话,身后站立的内阁首辅李国鐠也当即出列,撩袍跪地,山呼万岁。

    李国鐠这么一来,殿中文武群臣自然也不能站着,当下一个个跪在地上大礼参拜,然后山呼万岁一番。

    等到群臣参拜颂圣一番完毕,崇祯皇帝也不说平身免礼的话,直接说道:

    “边军、内卫、近卫、海军之外,朕所谓今后之五军都督府中,尚有一后备军都督府!

    “边军、内卫、近卫、海军之属,皆常备之军也!而此等经制常备之军以外,似各地不领朝廷粮饷之乡勇、团练、民壮之设,皆为后备之军也!从今而后,悉归后备军都督府统一登记调度,以备不时之需!”

    说完了这话,崇祯皇帝略作停顿,然后对跪在殿中的群臣说道:“朕今日与卿等所说,只是一个大略。除此之外,至于此五军都督府该当设于何地,该有何种职司,各个都督府之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大员,该有何人充任,等等事宜,皆由军机大臣与兵部以及现有五军都督府诸卿拟定,尔后呈朕,由朕与内阁诸卿共议也!”

    崇祯皇帝话音刚落,突听群臣之中有个苍老而低沉的声音说道:“启奏陛下!五军都督府原有南北两京之分设,此番朝廷以此新设之五军取代京师现有之五军,似南京之五军都督府,又该当如何安置?”

    光听声音,崇祯皇帝就知道是英国公张惟贤了。

    张惟贤说完了这话,看见皇帝沉吟不语,当下接着说道:“我大明朝幅员辽阔,南北之间远者相隔数千乃至万里之遥,祖宗当年有南北五军都督府之分设,其中自有道理。

    “方才老臣听闻陛下之言,对新五军之设,并无不同之意见,只是此端尚需陛下深思而熟虑!”

第八一七章 懂得妥协()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将目光转向跪在勋贵武臣前面的英国公张惟贤,若有所思地沉吟片刻,然后微微一笑,对他说道:

    “英国公此言,诚老成谋国之言也!祖宗既有南北分设之初衷,朕亦当遵循祖制!

    “不过,为求天下军令之统一,朕意,南北五军都督府之上,再设一大都督,设一上护军。

    “至于这个五军大都督的位子,就由英国公张卿出任,而上护军从今而后皆由兵部尚书兼领。英国公意下如何?”

    崇祯皇帝这话说完,英国公张惟贤愣怔之间,跪在他身后的一帮勋贵武臣们,立刻一起叩首说道: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了这个时候,英国公张惟贤也反应了过来,知道皇帝这样做,是在向他以及以他为首的勋贵武臣们作出的一个小小让步。

    甚至可以说,这是皇帝给他英国公张惟贤的一个大大的面子。

    一念及此,英国公张惟贤不敢再多发一言,只是紧随着身后的颂圣之声,叩首说道:“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英国公张惟贤以及殿中的五军都督府勋贵武臣们既然接受了皇帝的安排,同意了这样的所谓兵制革新,那么殿中的文臣们,自然无话可说。

    对于其中的一些人来说,虽然这种有点换汤不换药的兵制革新,并没有给朝廷减少多少钱粮支出,没有给天下百姓减少多少军费负担,甚至看皇帝的意思,将来这个什么海军,怕也是个烧钱的玩意儿,但兵制革新这种事情,终究与他们关系不大。

    而且皇帝在恢复大都督之职的同时搞出来的这个上护军,可是一个专门给文官们安排的职位啊!

    有了大都督,就有了上护军,那么有了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未尝就不能有个左右护军。

    原本由是世袭勋贵世家把持着的水泼不进的五军都督府,今后是不是也就有了文官的位置?

    内阁首辅李国鐠以及阁臣徐光启、阁臣兼军机大臣孙承宗,还有莫名其妙得了个上护军头衔的南居益,虽然心里各有一番想法,但是当此之时,也只是带领着身后的文官大臣们,叩首高呼万岁圣明了。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样做,当然是一种妥协,既是与南北两京在五军都督府里担着世职的世袭勋贵武臣们的妥协,也是与朝中文官大臣们的一种妥协。

    按理说,以他今日在朝野之间,在大明军中的权威,他完全可以不做任何的妥协,不需要向有意见的朝中权贵大臣作出什么让步。

    但是来自后世的他,却听说过这样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即,政治本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若是你想让一件涉及各方的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那么你就不能让自己成为唯一一个能从这件事情中获利的人。

    尤其是当你推行的这件事情会损害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之时,你就尤其要在关键的时候懂得妥协。

    特别是,当这件事的顺利推行,还需要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支持或者说配合的时候,适当的妥协和让步,就更是必须的了。

    换作华夏老祖宗的话来说,那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这一点,正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做事的又一个一以贯之的套路。

    即使在布置好了一切,占据压倒性绝对优势的时候,也要给利益攸关方留下一点余地。

    事实上,这也是在给自己留下一定的余地。

    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一步到位固然爽快,但是隐患很多。

    中国历史上搞变法的人,多数都没有好下场,距离明末远一点的例子有商鞅,而距离明末近一点的例子有张居正。

    而他们没有好下场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变法的过程中,他们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

    商鞅还算好一点,人死了,但是变法的成果却大体留下了。

    而张居正则是人走茶凉,人亡政息,不仅自己死后没有好下场,他所推行的变法,也随之被废。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可不想自己推行的新政,到最终,得到这么一个结果。

    因此,他宁肯什么事情都慢上那么一点,哪怕是效果没有那么立竿见影,没有那么明显,也一定要扎扎实实,让它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最终开花结果。

    崇祯三年五月十五日的望日朝会,很快就在与会的满朝文武大臣们的一片颂圣之声中结束了。

    虽然只是定下了一个大体的框架和思路,许多具体的东西都没有涉及,而且与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对于在建极殿的大朝上,顺利地得到眼下这个结果,崇祯皇帝却已经很满意了。

    从建极殿出来之后,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又让王承恩去把孙承宗、张惟贤这两位军机大臣,以及南居益这个兵部尚书,了乾清宫自己的御书房中议事。

    等到这三个人来到乾清宫的时候,崇祯皇帝已经在书房中坐着等候了,待三个人行过礼后,崇祯皇帝为三人赐座,并让内侍为三人上茶,三人再次谢恩,之后,崇祯皇帝说道:

    “这个世上,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次朝廷重定兵制军制,事关重大而牵涉又多,更非能一蹴而就者。

    “朕今日在建极殿大朝之上所说种种,只是给卿等明确一个方向,定下一个框框,具体如何做,还要卿等尽快拿出一个条陈。

    “朕再叫三位爱卿前来,就是想把其中几个要点,说与卿等斟酌!

    “其一曰定职司。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