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448部分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448部分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吧!传旨三边总督袁崇焕,允许汤若望等耶稣会士在三边总督辖地自募信众组建一支保安团。”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就见李国镨神情激动又要出言进谏,当即冲他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接着说道:

    “保安团可以由其自募,不过员额上限,定为一千五百人。任何时候,超过上限一人,则由三边总督府抽杀其中一人!

    “且其保安团活动之范围,仅限三边总督辖区,一切行动皆受朝廷和三边总督府节制指挥。

    “保安团之编制,须在三边总督府备案,其中官佐指挥可由汤若望等人自荐,但须报三边总督府认可。

    “同时,其保安团中,须由锦衣卫与三边总督府各派一名官员为坐营提点,监理其事。”

    听皇帝这么一番话说下来,内阁首辅李国镨本来想说什么话来着,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张了张嘴,最后什么也没有再多说。

    而徐光启听了皇帝这话,也是瞠目结舌。

    汤若望给他写信求助,提了几个要求,其中他觉得最不可能的事情就是这一件,但却没有想到皇帝居然答应了,而且还远远超出了汤若望的请求。

    虽然附带有这样那样的条件,但是如今的徐光启早就知道了崇祯皇帝的这个特点,任何事情到了眼前这个皇帝这里,都会被附带上许多额外的东西。

    不过,这几个条件即便在徐光启这个倾向于耶稣会的天主教徒的眼中,也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徐光启心中感慨完,刚要开口说话,却又听崇祯皇帝说道:“徐爱卿所管之礼部,原有僧录司、道录司之设,今日既然与卿等谈到耶稣会这件事情,那么朕把一些想法说与卿等,内阁二位都在,也可尽快落实。”

    徐光启一听皇帝这话,知道这件事还没有完,于是侧耳细听。

    只听崇祯皇帝说道:“我华夏天朝自古以来制度完备,僧尼佛寺有僧录司管理,道教事务则有道录司管理,唯其蒙元之时西来之夷教,长期疏于登记管理。

    “朕意从今往后,礼部在僧录司、道录司之外,另设一教录司,统管僧道之外一切夷教事务。

    “耶稣会也好,天主堂也好,大食教的各个经堂、回寺也好,已来的,将来的,已有的,将有的,都要一一登记在册,由礼部发给许可。

    “凡无许可而自称教士、修士擅自入境传教者,杀无赦!未经许可而擅自修建木速蛮经堂、耶稣会教堂者,杀无赦!此上谕,可由通政司明发天下!”

    两个杀无赦说出来,崇祯皇帝的脸上顿时杀气腾腾。

    而内阁首辅李国镨、阁臣徐光启听了这话,也立刻躬身领旨,说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对于在大明境内的洋鬼子,此前崇祯皇帝在理藩院内设立了西夷馆,专门负责管理在京的泰西夷人。

    大明朝的户籍制度那么严苛,自己人到外地去,还要官府开具路引文书,怎么能容许洋鬼子在境内到处乱窜呢?

    即便是允许他们到处乱窜,至少也得给他们搞个户籍或者类似路引之类的身份证明吧!

    对于这个时代的欧洲洋鬼子来中国,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总体上是支持的,因为这样做利大于弊。

    十七世纪的欧洲,经历了漫长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正在面前超越中国,而且正处在由欧洲人主导的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候,搞闭关锁国,绝对是自己坑害自己。

    满清入关之后对于中国人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其闭关锁国让中国人错失了近代以来工业勃兴的关键阶段,从此一步错,步步错。

    对于这个历史教训,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当然要认真吸取,所以,宁肯冒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也要学着后世的做法,逐步对外开放。

    不过,开放通商贸易,开放科学技术是一回事,而开放宗教信仰这种事情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拥有夏商周三代以来自成体系的华夏文明,这是中国之所以是中国的根本。

    一旦失去了这一点,大明或许会延续,但是中国还是中国吗?

    所以,必须要控制,要管理,尽量去其弊,而增其利。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是反复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选择。

    包括允许耶稣会在三边总督下去设立保安团也是如此。

    这个世界上,什么人与木速蛮的仇恨解不开化不掉?

    首屈一指的,就是天主教徒。

    在针对西北木速蛮的问题上,天主教里最激进的耶稣会,正是最坚定的一个盟友。

    耶稣会此时在大明境内的力量虽然十分弱小,但它却有着一个世界级的十分强大的后盾。

    这个世界级的后盾,不仅在科学技术上都在全世界的前列,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也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给它开一个口子进入中国,虽然有着可能会被反噬的风险,但是却也为大明的科技和军备引入一个竞争对手。

    当耶稣会在西北的保安团护卫其教堂不利的时候,其有限的人数必然要求他们不断寻求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泰西诸国最先进的火药火枪火炮等武器装备,就会经过保安团的这条渠道源源不断地进入大明。

    这么一来,不管是仿制也好,自行升级也好,大明的火器技术就不会落在欧洲的后面。

    至于引入了欧洲天主教的力量进入大明朝的西北地区,今后会给大明朝本身乃至周边地区带来怎么样的冲击和影响,那就只能走着瞧了。

    好在西北远离海洋,远离这个时代欧洲人已经盘踞的东南亚地区,而其周边,不是木速蛮的领地,就是蒙藏地区藏传佛教的天下,西北的耶稣会保安团除了与大明朝站在一起之外,没有其他选择。

    腊月望日的朝会结束之后的第二天,来自锦衣卫西镇抚司的详细报告以及三边总督府的军情奏报,终于一前一后地送进了军机处,送进了乾清宫的御书房中。

    两相对照之下,崇祯皇帝才算是对洮岷兵变以及随后洮、岷、陇、固等地的民乱,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第七一四章 西北局势() 
正如崇祯皇帝猜想的那样,洮岷兵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机缘巧合地凑到了一起而导致的。

    当初崇祯皇帝决定将临洮镇内迁至汉中的时候,想法很简单。

    一个是通过移防这种方式,将临洮镇的人数查实,跟随移防的,按照前往汉中的实有人数定额给饷。

    没有按期移防汉中的,则以空饷的名义撤编,也不追究什么责任,只是今后不再给饷。

    临洮镇的总兵官是陕西人董志义,自然希望回到陕西去,而且汉中自古富庶,且又远离边地,移防汉中对董志义这样的陕西将校士卒来说,是一件出乎意料的好事情。

    然而对于出身于临洮镇边地河州(后世临夏)、洮州(后世临潭)、临洮、岷州(后世岷县)等地的卫所和边军将校们来说,却是极不情愿的。

    与此同时,临洮镇毕竟是个边镇,一直担负着防备“海寇”(鞑靼土默特部的分支)进犯的重任。

    虽然到了明末的时候,驻牧在青海大草滩上的“海寇”四分五裂,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进犯大明,但是毕竟没有归顺朝廷,因此临洮镇也不能全数移防到汉中去。

    就这样,在袁崇焕等人主持之下,临洮镇的主力九千余人,跟着总兵官董志义和监军御史韩一良,老老实实地奉旨移驻到了陕西汉中一带。

    而归属临洮总兵节制的洮岷副总兵赵大胤,则在奔走争取之下,成功留守洮岷本地。

    赵大胤虽然姓赵,而且与宋太祖赵匡胤只差一个字,但他却是一个典型的回回木速蛮。

    这个赵大胤出身于洮州的一个世代经营汉藏盐茶马贸易的洮商世家,家资豪富,以武举募兵从军征海寇,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累功升为洮岷副总兵。

    如果不是袁崇焕来到了三边总督的任上,这个人或许能够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副总兵,继续经营他的家族商业势力。

    从好的一方面来看,袁崇焕是个勇于任事、意志坚定而且杀伐果断的人。

    这个特点与洪承畴差不多。

    但从不好的一方面来看,袁崇焕又是一个擅权专横、胆大妄为,不仅特别爱折腾而且特别能折腾的人。

    从这个方面来说,他又与曾经的一位三边总督,也就是那个倡议收复河套的曾铣颇为相似。

    当然,从历史上的结局来说,袁崇焕还是与曾铣更加相似。

    曾铣被斩首弃市,而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但是这两个人在大明朝循规蹈矩、庸碌无为的文臣阶层之中,却算得上是一个特立独行敢为人先的异类。

    这样的人,类似于双刃剑,用得好了就是一把锐利的宝剑,用不好了,就容易伤了自己。

    总之,这样的人不管到了哪里,都注定不甘寂寞,注定要轰轰烈烈。

    袁崇焕来到三边总督的任上之后不久,陕北就乱了,他本来想着自己身为三边总督,皇帝一定会让他统领三边军队去剿贼。

    可是没成想,没过多久,陕北流贼就被孙传庭、洪承畴这两个狠角色给撵得在陕西活不下去,跑到了山西。

    而崇祯皇帝也没有用他率军剿贼,而是派了一位阁老兼军机大臣亲自坐镇山西。

    断了统率大军剿贼的这个念想之后,袁崇焕就把目光集中在了履行三边总督府的分内职责上了。

    一个是募民垦荒。

    一个是开边互市。

    然而袁崇焕到任之后,除了先后推动固原镇和临洮镇移防这个朝廷大事之外,他在三边总督辖地自己主抓的这两件事情,全都是得罪人的事情。

    募民垦荒的事情,自然不用多说了。

    宁夏镇地跨黄河两岸平原,地广人稀、河湖遍布,有大量的易垦宜耕土地,是实实在在的塞外江南。

    陕北的百姓起初不明就里,所以不愿前来,三边总督府的招垦文告发到各地数月,也没有多少人自愿应征应募。

    但是等到第一批流民被延绥参政陈奇瑜押解移送到花马池三边总督府以后,没过几个月,宁夏之地可以分得大量易垦宜耕土地的消息,很快就在陕北、关中等地传开了。

    于是几个月后,根本不需要各地陕西、甘肃、宁夏、固原、延绥各地官府强行摊派,抓捕遣送,就有大量的各地汉人流民,拖家带口、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前往花马池登记开荒。

    失去了土地和家园的汉人流民,对于土地的那种渴望,一旦有了官府开辟的渠道和明确的支持,立刻就像山洪暴发一样倾泻而下了。

    然而短短半年之内,超过两万户汉人百姓的到来,却也使得原本还算平静的宁夏镇黄河两岸地区,变得不平静起来。

    移民而来汉人百姓越来越多,开辟的屯垦区域也就不断扩大。

    三边总督府分给移防花马池的固原镇各级将校士卒的官庄,也随着扩军练兵的进展而一再增多。

    然而宁夏镇黄河两岸的土地虽然不少,但是基本的盘子也就那么大。

    朝廷军屯民屯的不断增多,当然逐渐地就侵犯到了居住在此地的回回木速蛮的利益。

    对于那些生活在自己的庄屯之中,天天围着经堂和礼拜寺转圈子的木速蛮们,很快就在各个经堂大小莫洛(后来又叫毛拉)煽动之下闹事了。

    那就是,你来垦荒,我也垦荒,而且我还不准你垦荒。

    袁崇焕本人是客家人出身,说到底是汉人出身,而且还是比较正统的汉人。

    这样一个三边总督,自然要站在汉人移民这一边。

    而且这些移民还都是他的三边总督府发布了一个又一个招垦文告招募过来的。

    同时,袁崇焕又是一个手段强硬,善于采取高压政策的人。

    汉人与木速蛮之间因为争相垦荒圈地而造成的冲突越来越多之后,三边总督府很快就又发布了一封文告:

    禁止木速蛮以及木速蛮经堂、礼拜寺无偿圈占荒地,违令者退还已垦荒地并处罚金和劳役。

    汉人移民百姓们有了三边总督府的这封文告,就等于是有了靠山,招揽亲友圈占土地大肆垦荒等行动,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而各级官府在处理木速蛮因为屯垦问题与汉人纷争的时候,当然也就更加偏袒汉人了。

    于是,三边总督府的禁令,不仅没有灭火,反而让冲突之火烧得更旺了。

    不过,原固原镇军队跟着三边总督府移驻花马池之后,花马池长城一带的驻军人数,达到了两个镇,再加上袁崇焕移防花马池之后从移民之中自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