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195部分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95部分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后来这些真君子都在与阉党的斗争中死掉了,剩下的要么是半吊子,要么就是软骨头,到了崇祯末年终于沦为了只问门户不问是非的伪君子。

    周延儒虽然对东林党的政治主张不感冒,但对于东林党早期的那套学说还是认可的,比如东林党的学术主张中,就有一条,也是反对谈空谈玄,主张重视实际的。

    然而如今皇帝既然这样说了,他作为南京的礼部尚书,主管江南士林的学术风气、科举、教育等事务,既不能倡导袖手谈心性的程朱理学,也不能推崇更玄更虚的阳明心学,那就只能另辟蹊径,在重视历史杂学和泰西诸夷之学上做文章了。

    是以,当他到了南京,上任了南京礼部尚书兼南京翰林院翰林学士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江阴南岐去请一个奇人,到南京国子监担任助教职务。

第三一四章 江阴奇才() 
这个奇人叫作徐弘祖,一辈子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在后世却比绝大多数的进士都更有名气,也更有价值,甚至被人称作千古奇人。

    徐弘祖是南直隶江阴人,而周延儒是南直隶宜兴人,这两个地方距离很近,后世都属于无锡,所以徐弘祖知道周延儒这个状元之才,而周延儒也知道这个名满乡里的杂学奇才。

    因此,徐弘祖见万历末年名满天下的状元公、新任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亲自登门延请,也没有多作推辞,就跟着周延儒到南京国子监上任去了。

    这个徐弘祖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徐霞客。

    崇祯皇帝是在指点兵部职方司郎中牛聚明等人制作地形沙盘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个明末地理学家的。

    周延儒陛辞之时,崇祯皇帝也向他提起了徐霞客的大名徐弘祖,一提之下,周延儒自然也知道这个人是谁,因此才有了到南京上任之后的江阴之行。

    而徐弘祖这类奇才的存在,也恰恰说明明末的江南地区风气开放,虽然发端于东林的那种崇尚清议的氛围十分浓厚,但却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派,即使不大规模引进西学,只要朝廷重视引导,也依然有着自行改变和改善的空间。

    徐霞客生在南直隶江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到他的父亲这一代科举失败,没有出仕,但是老徐家家里很富有,所以他的父亲也无心科举,喜欢四处游历名山大川。

    徐霞客跟着他的父亲徐有勉,走遍了南直隶的山山水水,直到十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为止。

    然而,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无心科举,虽然迫于家族的压力,念书念了几年,但是一无所获,别说进士了,连个县学的童生都没考上。

    好在老徐家还算富裕,衣食无忧,而他的母亲也开明,见他实在是无心仕途,久而久之也就干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了。

    所以,徐霞客在二十二岁那年,放下了手中的四书五经,正式开启了他游历天下江河、记录山川地理的旅程。

    而这一旅程,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直到他在崇祯十四年春病死,才算结束。

    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当其尚在后世之时,心中最佩服的,就是华夏民族历史上具有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了,其中玄奘法师算一个,游历西域到天竺,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记》。

    另一个就是徐霞客,走遍华夏名山大川,甚至大西南的很多偏远角落,留下了另外一本地理巨著《徐霞客游记》。

    华夏历史上敢于冒险的人不少,比如张骞、苏武,但是这些人在出使西域或者塞北大漠返回之后,却并没有详详细细地记录沿途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白白浪费了他们宝贵的经历。

    若说玄奘法师西行,主要目的不是地理大探险,而是求取佛经,写下沿途见闻不过是个副产品的话,那么与此完全相反的是,徐霞客的游历山川江河,则是完全自觉的地理大探险行为,这一点尤其珍贵。

    当周延儒慕名来到江阴南岐一带寻访徐弘祖的时候,徐弘祖也就是徐霞客刚于不久之前结束了他在山陕河南历时一年的游历,回到江阴的家中探望年迈的母亲。

    这个时候的徐霞客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他在大明各地的游历,前前后后也已经持续了整整二十年了。

    与此同时,他也在江阴的家里刚刚完成了其《游记》块头最大的前三卷。

    后世的《徐霞客游记》被人整理之后保留下来的一共十几卷,不同的版本有所不同,但字数最多的一个版本也只有六十多万字。

    而实际上,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游历期间断断续续编撰记录的游记,一共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共六十多卷。

    这一世,有了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关注,徐霞客接下来的旅途当然会顺畅上很多,而且其辛辛苦苦考察得来的地理记录,也不会因为他的病死而散落丢失。

    徐霞客无心科举,但却并不意味着他不想当官。

    老徐家最初也是官宦出身,并且世世代代都是江阴的大地主,据说田产最多的时候达到过四万亩,但是从明中期徐霞客高祖之后,上百年间,老徐家没有出过一个进士,多数子弟都是止步于举人。

    到了他父亲这一代,两个举人都考不上了,到了他这一代,居然两个秀才也考不上。

    虽然他志不在此,但多多少少心里有些遗憾。

    如今新任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周延儒亲自到江阴南岐来请他出仕,他自然是欣然前往。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南京国子监里一边担任杂学助教,一边整理修订自己的游记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远在京师的当今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下了一道圣旨,让自己尽快启程北上,到京师兵部职方司担任司务。

    从品秩上来说,南京国子监的杂学助教是个九品芝麻官,而职方司的司务也只是一个刚入流的九品小官而已。

    但从地位上来说,南京国子监里的九品小官,可是与兵部职方司司务这个同样是九品的小官没法比了。

    孙元化这个人就是从兵部职方司的司务出身,可见这个司务的品秩虽低、官位虽小,但是它的地位却很重要。

    皇上要人的旨意一下,周延儒这边很快就遵旨放行了。

    毕竟如今徐弘祖在南京国子监任职的情况,还是他这个南京礼部尚书在给皇帝的奏章之中主动提起的。

    对他来说,这算是他上任南京礼部尚书之后的一个小小的政绩,也趁机向喜欢杂学的皇帝,表明他周延儒重视杂学的一个态度。

    不过让他这个新任南京礼部尚书没有想到的是,当今皇帝居然会如此重视这个徐弘祖,从南京国子监一步直接给安排到了兵部职方司去了。

    把徐弘祖安排到职方司去的主意,当然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本人的。

    徐弘祖的价值在于其进行地理探险的兴趣,更在于他对山川江河、地形地貌的详细考察和记录,这对崇祯皇帝如今安排给职方司的头等大事非常有用。

    自从将制作大明两京十三省地形沙盘的任务,交给了职方司之后,几个月过去了,牛聚明带着职方司的员外郎和主事们组织人手,分头跑遍了京畿之地的各个府县,先后对长城关塞、燕山山脉以及京畿之地的山川河流,进行了初步的测算。

    北直隶诸州府内外长城关口、山川城池道路等地形沙盘,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但是比起整个大明两京十三省以及几个镇守府来说,职方司的沙盘制作,目前不过完成了十几分之一罢了。

    对崇祯皇帝来说,制作整个大明的地形沙盘,他不缺乏银子,也不缺乏材料,甚至也并不缺乏懂得测算山高水长、城池大小、道路远近的人手,他缺乏的是一个已经实地勘察过大明大部分省份的地理学家。

    而这个人恰好在最需要的时候,带着他已经历时二十年的勘察记录出现了。

    所以,周延儒的奏章一送到京师,送到崇祯皇帝的案头,他就立刻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派人六百里加急传旨,将徐弘祖弄到兵部职方司来。

    若说当前这个时空中,有谁最明白徐弘祖这个人及其地理记录的价值,那么一定非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莫属了!

    此时的徐弘祖,也就是徐霞客,已经勘查完了大明版图内的整个北中国山川地理,当然也包括闽浙、湖广等地,接下来他会前往大西南,前往川滇黔等地,并在十年后于中缅边境的腾冲等地染上疟疾,然后被人运回江阴之后死去。

    历史上,徐弘祖的壮举,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他没有得到过任何官方、社团或者个人的金钱资助,他全部的考察旅行,全靠自己花钱雇人陪同,而且很多时候花钱也雇不到人,就只好自己徒步跋山涉水、深入不毛。

    这一点,与西方的那些地理学家们得到官方资助、成群结队探险相比,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现在,崇祯皇帝既然能够帮上他,当然要想办法去帮他,资助他,给他创造条件,更便利地完成整个大明及其周边的山川地形的勘探调查。

    一来,徐弘祖所做的地理勘察,对制作大明的全景地形沙盘非常有用。

    二来,徐弘祖所进行的事业,本来应该是朝廷主持进行才对,所以给他一个职方司的官身,这样一来公私兼顾、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一五章 牛头山上() 
徐弘祖虽然没有任何科举得来的功名,甚至连个童生都不是,严格说起来,算不上是士林中人,但是徐家在江阴一带是个大户人家,而他本人经过二十年的游历天下,在苏松等地也算是小有名气,因此与南直隶出身的不少士林知名人物,都有交集。

    比如天启年间的状元文震孟,对徐弘祖也颇为赞赏,两人之间通信很多,而且其中的部分信件还流传到了后世,被编进了两人的文集之中。

    再比如天启年间的探花陈仁锡,与徐弘祖之间也有交往,同样有不少通信。

    不管是文震孟还是陈仁锡,对徐弘祖的眼界、抱负和方舆地理方面的才华,都很欣赏。

    而徐弘祖也从与文震孟、陈仁锡等在朝官员的通信中,了解了不少如今朝廷的军情政情,对如今这位年轻的崇祯皇帝也很佩服,知道这是一位欣赏杂学而且有志于中兴的难得英主。

    这一点,也正是这个原本无心于仕途的地理学家,决心接受南京礼部尚书周延儒的延聘,到南京国子监效力,如今又接受朝廷的旨意,到北京就职的原因之一。

    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后,四十二岁的徐霞客告别了南京国子监,先是顺江东下,回到江阴家中,安顿好了家中事务,几天之后,带着几个忠仆启程北上,乘船走运河,一路往京师赶去。

    五月初的江南,莺歌燕舞,草木葱茏,已是一片夏季的景象了。

    就在徐弘祖也就是徐霞客启程北上的同时,来自浙江湖州府的一封军报,也被一队快马带着,乘船从江阴附近过了长江,往北奔驰而去。

    骑马走驿路,要比乘船走运河快多了,六百里加急,几个昼夜就能把最急的军情送进京师,送到崇祯皇帝的案头。

    这一队快马携带的军情急报,来自太湖南岸的浙江湖州。

    且说太湖水贼屠阿丑一伙,在嘉善奸商程宰、陈大郎等人的带路和里应外合之下,出其不意地拿下了嘉善县城,逼死了嘉善县令之后,见嘉善商民百姓四处逃散,并不从贼,因此心中忐忑难安,知道自己这伙水贼恐怕在城中无法立足。

    又因为屠阿丑一伙,原是太湖上劫道的水贼,虽然干的也是杀头的买卖,但却并没想过真的能攻占州府、扯起造反,如今在机缘巧合占了嘉善县城,一时之间也改不了抢一把就走的贼性。

    屠阿丑一伙虽说是太湖上最大的水贼,但是总人数也不过才三百来人,这一次纠合了其他几股小水贼,也勉强才凑够了五百多人上岸。

    加上程宰、陈大郎的手下,两边相加才刚过一千之数。

    这一千多人在屠阿丑的带领下,打散了押送灾民出海的巡检司,然后驱赶和裹挟着那些没有逃散的两千多灾民,顺势攻占了嘉善县城,看着声势烜赫,但究其实质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除了屠阿丑本部的太湖水贼之外,其他从贼的灾民乱民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对于这一点屠阿丑、程宰、陈大郎这些人也都心知肚明。屠阿丑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太湖上打家劫舍的水贼,而程宰虽然略有见识,但也不过是一个出过海的普通海商罢了。

    所以这些人虽然如愿攻占了县城,却不敢在这里久留。

    这是因为嘉善的位置过于重要,就在苏州府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