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192部分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92部分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心中的那点弯弯绕,那点腹黑,他当然不会当众说出来了。

    其他几位朝廷重臣也都不是傻子,当然也能明白皇帝的用心。

    然而皇帝的这种阳谋,他们也根本无从反对,皇帝连顾全东林领袖与其门生弟子的师生之谊都考虑到了,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同意?

    所以,几个人听了皇帝的安排,虽然有点意外,但是四个人很快就都躬身说道:“陛下圣明!”

    崇祯皇帝见四位阁臣没有意见,接着对他们说:“惠世扬、钱谦益这两人,就这样处置。至于忻城伯赵之龙,他一介勋臣,靠着祖上微末之功,安享富贵二百年,天家对他忻城伯府之恩遇不可谓不厚重,而他又是如何回报的呢?

    “他身为南京五军都督府提领勋臣之一,贪赃枉法、怙恶不悛,此次更是为一私利,而勾结朝臣言官,阻挠朝廷大政。

    “吃着天家的饭,却来砸天家的锅,这叫什么?这叫忘恩负义、吃里扒外。对于这样的勋贵武臣,没什么可说的,惟有斩首抄家,方能消了朕的心头之恨!”

    崇祯皇帝说完这个话,看着几位阁臣,而几位阁臣个个都是垂首无语。

    无语,当然就是默许的意思。

    毕竟勋贵武臣与进士出身的文官,天生就不是一条阵线上的,而今天的文化殿议事,有没有英国公张惟贤的在场,所以只要眼前这个皇帝不乱来,朝堂之上不出大的乱子,他们是不会在意南京那边是不是少了一个勋贵武臣的。

    若是皇帝要处理南京镇守勋臣魏国公徐弘基这种超级勋贵的话,那么他们可能就得好好劝劝皇帝要慎重而行了,至于忻城伯这样的角色,还不足以让他们站出来说上一句话。

    见几个内阁众臣垂首无语,崇祯皇帝当然也知道取得了他们的默许和谅解,因此回头对侍立一边的王承恩说道:“即刻派人到南京去,去告诉王之心,让他与魏国公徐弘基亲自入住南都京营,静候朝廷旨意。”

    王承恩躬身领旨而去。

    见王承恩出去安排内臣前往南京传旨,崇祯皇帝转而又对侍立在身边的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说道:“明日一早,锦衣卫派人去南京,秘传朕的旨意,告诉骆养性,以勾连朝臣、结党营私之罪,将隆平侯张拱日、灵璧侯汤国祚、东宁伯焦梦熊三人,一并拿入南镇抚司狱中。”

    巩永固闻听此言,抬头看了看皇帝,见崇祯皇帝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马上低头拱手说道:“臣遵旨!”

    巩永固领完旨意,正待退下,突听孙承宗说道:“陛下可是想要整顿南京勋贵将门,如同前番京师那样?”

    崇祯皇帝见孙承宗这么问,同时又见其他几位阁臣也看着自己,脸上都是疑问之色,于是说道:“非也。南都有南都的情况,自然不能照着京师的做法那般整顿。朕只想将其中素来目无朝廷、贪赃枉法尤甚者,杀其数家以立威罢了。”

    听皇帝说完,孙承宗接着说道:“此四家勋臣皆南京五军都督府之都督勋臣,陛下一时之间将其全数拿下,臣恐南都生变生乱,陛下若欲有所作为,不若徐徐图之为上。”

    忻城伯赵之龙、隆平侯张拱日、灵璧侯汤国祚、东宁伯焦梦熊这几个人,乃是十数年后在南京带头剃发降清的勋贵武臣之首。

    这些靖难功臣之家,二百年来安享富贵,一个个富可敌国,老朱家对他们确实不薄,至少原本历史上的那位崇祯皇帝,没有亏待过他们,但是最后这些人中,却没有一个站出来为明朝殉节,甚至连一个敢于站出来号召百姓坚守南京的都没有。

    当满清大军南下金陵的时候,这些人没有组织抵抗,也没有跟着弘光帝出逃,而是十分干脆地选择了剃发降清。

    当时满清大军南下,搞的是无后方作战,给养全靠抢掠,而这些勋贵世家,积累了二百年的财富,全都献给了满清军队,以换取苟活。

    这样的人,留着他们迟早都是个祸害。

    崇祯皇帝想清了这些,刚要说话,突然又听孙承宗说道:“陛下若是决心已定,那么臣建议陛下,还是采取分化之策。在重处忻城伯赵之龙等人的同时,重用一批南都勋贵。若如此,南都勋贵世家必然出现分化,配上陛下霹雳手段,南都生变生乱的可能则会降至最低。请皇上明鉴!”

    听了孙承宗所说的话,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沉思片刻之后,说道:“卿等所说有理。”

    说完这个,崇祯皇帝看向躬身侍立的巩永固,说道:“既然如此,巩永固,你派个妥当人去南京,传令骆养性抓人之前,先与怀远侯常延龄、博平侯郭振明、诚意伯刘孔昭和南宁伯毛孟龙见个面,让他传朕的旨意,由此四人分任南京前后左右都督府左都督,完成抓捕之后,即可移交关防印信。”

    巩永固听完,立刻说道:“臣遵旨!”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再去看几位阁臣,李国鐠等三人一起说道:“臣等遵旨!”

第三一零章 兵不血刃() 
如今,远在京师的皇帝已经亮出了底牌,而自己在南京最为忌惮的两个人,镇守太监王之心和南镇抚使骆养性,也都跟自己搭上了线,这说明魏国公府并不在皇帝整肃之列。

    看出了这一点,让魏国公徐弘基心中悬了数月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此时与王之心一起听完了骆养性带来的皇帝旨意,徐弘基斟酌着说道:“犬子文爵与怀远侯常延龄颇有交往,不若就让他前去,将怀远侯招来营中。怀远侯家乃是先开平王之后,想来对大明必定忠心耿耿,可以信赖。”

    骆养性抬眼看了看王之心,见王之心点头,遂说道:“既然国公府的小公爷与怀远侯有旧,那就请小公爷辛苦一趟,将怀远侯请来此处见面吧。”

    魏国公府的嫡长子徐文爵,虽然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但是遇上了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政治斗争,而自家的父亲还是朝廷已经示以信重的大佬,此时自然也是打起了一百二十分的小心。

    跟着传信的家仆来到了南京京营驻地之后,很快见到自己父亲,以及另外两位如今这座南京城里真正话事的大佬,当下也是赶紧过来拜见。

    在镇守太监和南镇抚使的面前,如今这个南京城里不管是什么样的勋贵世家子弟,见了面也都得低头哈腰,小心说话。

    骆养性向他交代了一番注意事项,将他的侍从换成了南镇抚司衙门的锦衣卫,然后让他前去请怀远侯常延龄等人前来。

    到了天色入夜,怀远侯常延龄、博平侯郭振明、诚意伯刘孔昭和南宁伯毛孟龙终于一起到了南都京营驻地。

    王之心、骆养性分别传达了皇帝和朝廷的旨意,几人又是激动,又是兴奋。

    激动的是,他们这些远在南都的勋贵,之前并不如魏国公这样的超级勋贵世家那样受到皇帝的信任,两百年过去了,自家祖先立下的那些功劳,如今的皇帝还会在乎多少,他们这些人心里是没有底数的。

    兴奋的是,可以参与到这样的朝廷机密大事之中,说明北京紫禁城里的那位当今圣上,认可了他们的忠诚可靠。

    事实上,这四人之中,除了博平侯郭振明现今领着长江水师,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之外,其他三位早就是靠边站的家族了。

    比如说常延龄这样的,虽说贵为怀远侯,可是在南京却并没有多大的权力。

    因为,这个怀远侯的爵位,既不是太祖皇帝封的,也不是成祖皇帝封的,而是嘉靖皇帝封的。

    常延龄的祖先,是死后封为开平王的常遇春。

    常遇春死的时候三十九岁,一共有三个儿子,老大常茂袭爵成为郑国公,郑国公常茂死的时候,没有子嗣,因此常遇春的二儿子常升袭了国公爵位,被改封为开国公。

    后来常升受到了蓝玉案的影响,满门抄斩,然后常遇春的三儿子常森还小,幸免于难。

    等到建文帝即位之后,又让常森继承了爵位,因为当时的燕王朱棣与徐家是姻亲的关系,所以建文帝对徐家有看法,从而对常家恩遇非常。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

    朱棣起兵靖难,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常森不仅率军抵抗,而且最终还战死沙场。

    常家的这个选择,让当上了皇帝的朱棣非常不满,将常家剩下的人丁全数充军到了云南戍边。

    就这样,一过就是上百年。

    到了弘治皇帝的时候,弘治皇帝临死前,终于想起了常遇春对老朱家的功劳,认为这样对待功臣之后不对,就派人到云南,找到了常遇春的后人,然后重新安排到了南京,给了一个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的职务。

    这样又过了几十年,嘉靖皇帝也想起了常遇春的功劳,就找到当时已经在南京的常遇春后人,给他封了一个怀远侯的爵位。

    就这么传承了七八十年,传到了常延龄的头上。

    虽然怀远侯府顶着常遇春这样闪耀的光环,但是在南京却仍然属于边缘化的勋贵世家。

    因为当怀远侯这个爵位出来的时候,不管是南京还是北京,所有的军中世职这块蛋糕都已经分配完毕了,除了对应侯爵的一些公田俸禄之外,已经没有什么权力可以给他的了。

    然而尽管如此,历史上最后一任怀远侯常延龄却对大明忠心不二,在南都沦陷之后,先是组织抗清武装,失败后削发为僧,隐居不出,既不曾投降过流贼,也不曾投降过满清。

    这在南都勋贵几乎全数降清的大环境里,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了。

    与怀远侯常延龄情形类似的,还有诚意伯刘孔昭。

    诚意伯是明朝开国功臣刘基的封爵,这个刘孔昭正是刘基的子孙。

    诚意伯这个爵位,在靖难之役以后,同样因为刘基的孙子站在建文帝的一方,而被剥夺掉了,也同样是过了上百年以后,在嘉靖年间才被重新恢复过来的。

    这些在当初坚定站在了建文帝一方的勋贵,到了明朝的最后时刻,基本上都还保持着比较好的政治操守。

    历史上,最后一任诚意伯刘孔昭在明亡之后,散尽家财,募兵抗清,最终抗清失败之后乘船遁入大海,不知所踪。

    至于南宁伯毛孟龙,明亡后也是不知所踪,并不在那批跟着忻城伯赵之龙在开门降清的名单之上。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之所以从一堆勋贵世家中选择这么几个出来,自然是看中了他们的忠义之心。

    像他们这样的人,能力怎么样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反而是政治上的操守如何。

    正所谓,时穷节乃现,板荡识忠臣!

    从他们这些人的最终结局来看,至少在明亡之后的表现,是令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比较满意的。

    在明末这场天崩地裂的大变局之中,这些人属于经受住了历史考验的极少数勋贵之一!

    郭振明、常延龄、刘孔昭、毛孟龙四人,趁着夜色来到了南京京营驻地,听了王之心、骆养性向他们传达的皇帝旨意,当即表达对当今皇帝的忠诚与效死之意。

    当夜几人留宿营中,计议逮捕皇帝指定逮捕的几个当权勋贵。

    次日凌晨,寅时左右,锦衣卫南镇抚司缇骑四出,手持圣旨,将隆平侯张拱日、灵璧侯汤国祚、东宁伯焦梦熊一一于家中拿下,从被窝里直接带走,关进了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大牢之中。

    待到天亮之时,总督南京京营的魏国公徐弘基,遣人召集南京京营将领到中军议事。

    由于兼管南都京营的南京兵部尚书之前是张鹤鸣兼任,张鹤鸣因为奢崇明、安邦彦降而复叛被拿下,现由朱燮元兼任,且此时惟一的侍郎武之望又押运崇祯二年的军饷粮草弹药前往贵阳军前,所以对于此时拥有京营全权的魏国公的传唤,这些人不疑有他。

    结果,等到所有人到齐之后,徐弘基与王之心、骆养性,向南京京营众将出示了皇帝的旨意,并与博平侯郭振明、怀远侯常延龄、诚意伯刘孔昭等人一起,将其中与赵之龙等人有关的将领就地拿下,然后将自己提前定好的人手安插进去,算是兵不血刃地摆平了南都的京营。

    到了午时前后,消息传开,南京城里的老百姓们多数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日子还是照样过,大街小巷繁华依旧,大小店铺照样开门做生意。

    而那些明白其中意义的,则都是暗地里鼓掌叫好,这些目无王法、欺行霸市的南京勋贵可算是清算了一批。

    过了午时,王之心、骆养性以及魏国公徐弘基,领着皇帝新任命的南京五军都督府前后左右四军都督,来到南京紫禁城的前朝,与南京六部新任的礼部尚书周延儒、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的苏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