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173部分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73部分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对原本属于朝鲜之土地的处断。

    终于绕明白了之后,金尚容说道:“既然如此,且容我等斟酌商议一番,明日再给姜大人一个回话。”

    姜曰广闻听此言,向外走了几步,回头说道:“本官与诸位,两年前曾有数面之缘,在此特意送给诸位一句大明皇帝陛下常说的话,如今的天下,就像一个百兽出没的丛林,坤舆万国都要遵守相同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丛林法则。”

第二七八章 弱肉强食() 
姜曰广对朝鲜使者所说的话,当然不是关于丛林法则最经典的表述,但却也算是说得非常清楚了。

    丛林法则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弱肉强食,有点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

    虽然姜曰广没有明说这句话,但是金尚容、李廷龟、尹暄这些人也都明白他的意思。

    这几个人到了大明虽然不起眼,但却都是朝鲜小朝廷上近年来政治斗争的胜利者,但凡是能够在政治斗争之中立足的人,一旦撕掉了原本覆盖在上面的那层温良恭俭让的华丽外衣,马上就能明白自身所处的位置。

    如今大明朝主动撕掉了原本盖在宗藩朝贡关系上的那层华丽外衣,金尚容等人,很快就意识到了朝鲜处境的危险,不管是近年崛起的建虏,还是虎视眈眈、贼心不死的倭寇,又或是如今这个已经不再温良恭俭让的大明,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将之灭亡。

    朝鲜之所以能够独立生存这么多年,不过是秉承事大原则秉承得好,始终没有给大明找到理由灭了自己而已。

    而如今与建虏签订的城下之约,或许就是那个始终没有出现的契机。

    一想到这里,几个人都是默默无语,沮丧不已。

    不管怎么努力,他们这个海东小国也不可能是大明的对手,这一点他们非常清楚。

    即便如今的大明内忧外患,连着多少年都在建虏的面前一再失败,可要真的下定了决心灭亡朝鲜,就算只是一个东江镇,也不是朝鲜所能抵御得了的。

    更何况如今的大明居然还有着这样一直虎狼之师!

    三个人虽然不知道姜曰广所说的丛林法则是个什么法则,但他们很明白,失去了大明皇帝的庇护,朝鲜不过是被放到砧板上的一块肉,绝对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姜曰广走了以后,这几个人反复思量,反复商议,最后除了接受大明皇帝的安排,继续接受大明朝廷的庇护之外,他们根本找不到别的更好的出路。

    当天夜里,几个人抱头痛哭了一番之后,终于下定了壮士断腕的决心,既然留不住,干脆舍出去,换来今后的庇护和长久的生存。

    第二天一早,金尚容、李廷龟让始终守在馆舍外面的理藩院人员,去请姜曰广过来。

    姜曰广刚刚升任了理藩院的副使,自然就在理藩院里当值,听说朝鲜国使请自己过去,就知道今日必有结果。

    姜曰广一到,金尚容就对他躬身作揖说道:“姜大人昨日一席话,令小臣等人茅塞顿开。金某等人前来大明之时,鄙国王上已授予金某等人全权。如今,金某三人已商定,接受大明皇帝陛下的旨意,愿意重新成为大明在海东的屏障,永世为大明恭顺之臣子。”

    姜曰广听完这话,心里也是一阵轻松,微笑说道:“既然国使如此说,大明与朝鲜就仍然是君臣父子,我辈不至于转身为寇仇,实在可喜可贺!”

    这时,李廷龟则说道:“小臣一行来大明京师已有数日,此事议定,是否请姜大人尽快安排我等属国臣僚,入宫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姜曰广说道:“李大人稍安勿躁!待我禀明上官,自会妥善安排!”

    说完这话,姜曰广告辞而出,并迅速将这个情况转报理藩院院使恭顺侯吴惟英,然后两人联袂来见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

    张惟贤听罢这个消息之后,捻须微笑着说道:“此事早在陛下意料之中!海东朝人果然是外强中干的贱骨头!”

    说罢这话,张惟贤接着说道:“你们先照着陛下的意思,拟制一份条约,将皇上的旨意,以及朝鲜国使者的承诺,一并写好。再去与金尚容等人确认,若其确认无误,就请他们签上名字。然后再随我到宫门外请见吧。”

    吴惟英、姜曰广从军机处告辞出来,很快回到距离宫城并不远的理藩院衙门之中,当即照着皇帝的意思,把条约给拟定了出来。

    主要内容有三条:

    第一,朝鲜承认大同江南江以西之地为大明所有,今后两国以大同江南江为界。

    第二,朝鲜承认原济州岛即现瀛洲岛为大明所有,同时大明约束东江镇水师不得再袭扰朝鲜海岸。

    第三,朝鲜重新成为大明藩属,接受大明朝廷册封与庇护,若再次受到建虏、倭寇或者其他异国之侵扰,大明有出兵保护之义务。

    条约拟定,吴惟英让人传来了金尚容、李廷龟和尹暄,三人看了之后皆是默默无语。

    吴惟英说道:“事已至此,使者若能做主,何不爽快答应?须知你们拖延上一天,朝鲜的土地就少上一分。今日能以大同江南江为界,下一次或许就得意汉江北江甚至汉江南江为界了!”

    金尚容、李廷龟仍是默默无语。这时,尹暄躬身说道:“若院使大人能为此条约加上一条,小臣等人当可立签无疑。”

    吴惟英看了看姜曰广,姜曰广说道:“尹监司想要加上哪一条?不妨先说来听听!”

    尹暄看了看面色沮丧、默默无语的金尚容、李廷龟,然后说道:“小臣等人,希望大明承认朝鲜国主李琮之子孙后代为朝鲜世袭罔替之国王,永世镇守朝鲜。”

    尹暄说完,金尚容、李廷龟两人瞬间抬头,看着尹暄,眼睛里渐渐有了亮度,面色也很快好转。

    吴惟英、姜曰广听了之后,不置可否,陷入了沉思。

    对于这一条,他们还把不准,不知道如今的皇帝陛下到底想要把朝鲜怎么样,若是擅自答应了,将来皇帝要彻底吞并朝鲜,那不是自缚手脚,自己给自己设置了一道障碍吗?

    见吴惟英、姜曰广不说话,金尚容等人以为他们不同意,当下也是着急起来。

    前面三条不过是承认如今已经成为事实的现状,而后面这一条却是他们回到朝鲜之后可以用来保住自己权力地位的唯一屏障了。

    金尚容说道:“我等前来大明,若是一无所得、空手而回,又如何面对我朝鲜王上与朝中群臣?若此等条约得不到鄙国君臣之印玺追认,鄙国与大明边镇恐怕也难以安宁!”

    朝鲜现任国主李琮得位不正,国内宗室的叛乱一再发生。

    而天启年间大明朝廷册封李琮之事,实际上也是迫于无奈,是对于既成事实的一种确认,即便如此,也是在李琮事实上当了朝鲜国王几年之后,才被大明册封承认的。

    如果是今后有了大明新任皇帝以这样一种方式正式承认的话,那么李琮的地位以及拥护李琮上位的朝鲜大臣们的地位,也就从此有了保证,即便是签订了这样一个割让土地的条约,回到朝鲜之后,对于目前身在汉京的朝鲜君臣来说,也算交代得过去了。

    片刻之后,吴惟英与姜曰广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来这第四条主要是为了这几个人回去之后能够给自己的王上和同僚有个交代啊!

    想到这里,吴惟英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添上这第四条。待禀报我大明皇帝陛下之后,再给诸位答复。”

    张惟贤很快就带着吴惟英、姜曰广来到了乾清宫中觐见皇帝。

    崇祯皇帝听了张惟贤的禀报之后,又看了看姜曰广呈上来的条约,说道:“卿等辛苦了!条约上的这个第四条,朕看可以同意!”

    在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看来,朝鲜毕竟是人口数百万的国家,不可能轻易就能吞并,目前能拿到多少是多少,先巩固下来再说,否则贪多嚼不烂,还容易引发反抗。

    而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已经够多了,只有先平了后金和流贼,才能真正腾出手来处理其他事务。

    崇祯皇帝点头同意之后,吴惟英、姜曰广再一次回到理藩院,字斟句酌地与金尚容、李廷龟、尹暄等人,把关于条约的各种限定和解释搞到双方都认同之后,一式两份,在写好的条约之上,郑重其事地签下了双方的职务和名字。

    除了理藩院与塞北草原上的蒙古诸部,关于设立榷场、开边互市签订的文书之外,与朝鲜的这个条约,算是理藩院成立以来,与其他的国家包括大明的属国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条约了。

第二七九章 使者觐见() 
朝鲜国右议政金尚容等人,最终在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官职和名字之后,一方面悔恨不已,一方面又庆幸不已。

    令他们悔恨不已的是,本来以为这次出使大明,会和往常一样,大明朝廷听了朝鲜的陈情之后,会下旨申斥东江镇的将帅,然后像往常一样勒令他们继续退守海岛,而当前被占的土地就会归还给朝鲜。

    然而没有想到是,如今的大明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他们喜欢的大明了,变得与建虏、倭寇一样,一样贪图朝鲜的土地。

    早知如此,这样的事情就应该交给别的人来做,而不是自己争着抢着往大明的枪口上送,这下子回去之后,恐怕自己的大好仕途就要断送掉了。

    而令他们又庆幸不已的是,这些人毕竟是朝鲜的臣子,还是有一点为人臣子的忠心,他们知道,若是朝鲜不及时这样做,将来恐怕失去的土地会更多,摊上东江镇这样如狼似虎的将帅士卒,朝鲜打又打不过,讲理他们又不听。

    如今到了大明朝廷之上,他们的皇帝也是这样一副德性,既然如此,倒不如早一点跪地求饶,反而能为朝鲜保住更多的利益。

    另外就是,条约之中也不是纯粹的单方面霸王条款,毕竟还有大明朝对李琮王位的承认,以及对李琮后世子孙王位的承认,这一点,恐怕比他们保住了朝鲜多少土地更能让李琮满意。

    眼见着大明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好说话了,现在能够轻易答应这一条,也让他们感到一种庆幸,至少回去之后多少也算是有个交代。

    除了失去北方两道之地以外,这个条约与当初被迫签署的江华岛条约相比,毕竟并没有那么令人屈辱。

    再者说,朝鲜小朝廷原本就已经失去了自己北方的控制权,而且经过了连年的征战,以及建虏的大肆掠夺之后,北方的人口不是逃亡南方去了,就是被掳掠到后金去了。

    失去了城池和人口,那些处在拉锯交战区域的土地,对朝鲜的这些官吏来说,同样也是一块鸡肋。

    理藩院与金尚容、李廷龟、尹暄三人签完了这个条约以后,很快就把这个结果报给了皇帝。

    然后,就在这个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心急如焚的金尚容等人终于被吴惟英、姜曰广领着进了乾清宫,见到了一直想要觐见的大明皇帝。

    内阁和军机处的几位重臣,也都在座。

    他们几天前就已经听了理藩院的报告,也都看了理藩院代表大明朝廷签署的条约,没有人有不同意见。

    明朝的大臣虽然有不少读书读坏了脑筋的迂腐书呆子,但是其中视野开阔、智谋高深的大臣,也从来不缺。

    如今内阁和军机处中的这几位就是如此,没有一个是读书读坏了脑筋的迂腐之人。

    一些大臣不愿意朝廷对外用兵或者欺凌弱小,除了有自己儒家士大夫的某种奇怪情怀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明朝之前的对外用兵,除了白白耗费大明自己的钱粮之外,什么好处都没有得到。

    比如征服安南,军事上很成功,虽然死了不少人,但是毕竟是打下了来了,可惜的是与军事上的成功相伴的,却是政治统治上的失败。

    仅仅过了几十年,当初打下安南的那一辈人还活着,安南就因为土人不断的叛乱,而不得不被迫放弃。

    之前数十年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白白浪费了。

    还有永乐皇帝的五次北征,耗费了无数钱粮,战死了无数士卒,虽然每次都打胜仗,可是最终却没有在草原上能够采取有效的统治,即便是靠近长城一线的那些卫所,最终也都内迁京畿之地了。

    而那些当初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路逃窜的北元势力,百十年后再一次崛起,又一次出现在长城的外面,最后不仅一次次兵临北京城下,而还俘虏了大明的皇帝。

    再说万历年的援朝抗倭之战,打了五六年,把朝鲜救了,把倭寇打走了,可是大明朝除了落得国困民穷、府库空虚之外,还得到了什么?

    这些历史上的教训,都是如今的明朝文官反对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