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汝南陈伯至-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者:“太守?太守?啊,大人。”说着含泪冲雨中远去的陈林跪下大喊。这样的恶劣天气,太守大人亲自来三县了,就说吗,太守从来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百姓的。
第二十五章:灾民()
汉初平二年十一月(公元191年),大汉西部爆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百万之众,无数饥民失去家园之后成群结队的流浪而走,向着不知方向的地方乱走。饥寒交迫之下,无数人撑不到目的地,饿死冻死路上。每每一个人倒下,身边的人不是为之悲伤,也不会为此高兴,而是面无表情的争先恐后的扑上去,将四人身上所有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扒下来套在自己身上,最后只剩下一具具裸露的尸体,暴尸荒野,无人问津。三辅之地,董卓治下,三十余万灾民得不到救援,聚而造反,轰动长安。而董卓在鹛坞之内餐餐食肉,肉林酒池的生活,鹛坞的粮食可供百万人数十年之用,可是三辅却有三十万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
丹水,南阳郡西面的丹水绝提,丹水流域十几县民不聊生,数十万百姓急切待援,其中包括汉中上庸三县。这时候,陈林冒雨来到上庸县,所见触目惊心,原本在西郊城外见到不少的流民被县令安置在本县村庄,陈林以为灾民都得到了援助,至少生命无恙。不想在上庸城下陈林却看到了今晚衣不遮体的百姓四目茫然的,一脸的呆滞,妇女怀中的婴儿因为得不到吃食,嚎啕大哭。试想这世间对于父母而言还有什么比得上不能让自己孩子吃饱而令孩子苦痛大哭更要痛苦的,到处是哭啼的人,还有趴在地上扶着双眼泛白一动不动的家人哭得嘶声裂肺的。
陈林触动了,不只是悲还是怒,更有一份自责。陈林分开人群冲进上庸县城,直冲着紧闭城门的守军大喊:“叫县令出来见某,吴爵士呢,吴爵士在哪?”不一会吴匡冲冲打开城门,拜见陈林,谁也想不到陈林会冒着大雨这个时候来上庸。吴匡乃是奉命驻守的军将,不受当地官吏节制,亦不受当地官吏命令。
“县令呢,县令为何不来见某,外间这么多的百姓为何不放进城来?”这时候冲冲跑来一小文官,只是县中小吏,急忙对陈林说道:“禀大人,县令大人及一众官吏都出城安置百姓去了,还有去西城县的,都已经一夜不归了,县中只有聊聊几人在理事了,就连一千县兵都被县令带走救援水中百姓去了。”
陈林一听,怒气稍减,吴匡没有陈林的命令不可乱动,除非有战事,所以这时候吴匡两千大军在上庸。陈林又问道:“那城外这数千百姓是为何,不放进城来。”小吏急忙说道:“流民总是趁机起哄闹事,几日前西城县城就闹事死了近百人,本城的居民都惶恐不安,所以县令下令不许放外面的百姓进城,只是一一将他们安顿到附近的村落去,免得出乱。”
贾诩一听,上前说道:“主公,此定是奸细作怪,料想本郡百姓何以会闹事,只有能勉强填饱肚子就不至于闹事。”
“县中余粮如何?”
“大人,今年秋收的粮食没有来的向南郑运送,所以如今县内尚有余粮。”
“立即开仓放粮。爵士,汝率大军维持治安,但有趁机起哄的,定斩不饶,将粮食熬成米粥分给百姓。立即将县城东门清理出来,放一干百姓入城,但是不可乱走乱闯。爵士领一千兵马在上庸处理此事,另外将一千大军与某,带走去西城。”
有了陈林的命令,小吏与吴匡按令行事,不多时城门外百姓得以进城,吴匡特意宣传此乃是太守之令。此时陈林正立在城头看着百姓入城,心如刀割,百姓听了吴匡话,冲墙头望去,只见一尊身影在飘摇风雨中岿然不动,百姓哭天喊地跪拜太守。
两个时辰后,陈林领着一千大军往东去,一路都发现有西来的流民,陈林命人一一前去接应,陈林出城时特地命大军押着数十车的干粮,用油布盖好,缓缓跟上。此时每遇见一名流民灾民,陈林就发放一块干粮,命流民往上庸县城去。不多时竟然见到一处水洼地处,中间一处已经成了孤岛的地方有几个人还活着,此时水洼外正围着数十人群忙着又是扎木筏又是冲孤岛的人喊话。陈林打马冲过来,这一队大军也引起了人群的注意。急忙冲出来一人,只见此人清瘦入骨,双眼黝黑,深深的凹进去,像有一年没睡觉那样。陈林看着这慢慢跑来的人,似是认识,却又想不起来。只见此人到了陈林面前,先是一愣,继而一惊,再者一喜,双眼泪流哭着跪在地上:“大人,小官无能啊。”
自称下官,陈林一惊,啊,这不是上庸县令,那个肥嘟嘟的胖子吗,此时怎么这副模样,想起上庸那名小吏说县令从大雨开始下的那天到现在,没有一天不是忙忙碌碌的,大水来袭之后县令更加是连家都不回,连续好几个日夜都不见回县城,只在乡下卷起袖子帮助百姓逃跑,不时派人联系县城,怕县中有大事,仅此而已。
陈林满腔的怒气和悲戚顿时消失了,对这位县令满是感动和钦佩。陈林跳下马,扶起哭得没声的县令,说道:“好,好,汝尽力了。”县令更加自愧。陈林与县令宽慰几句,说道:“某已经将上庸县内的税粮开放了,此时正由吴将军主持呢,流民也放进城去,有吴将军一千大军看着,不会有大问题。此乃本官之过啊,要是早下令开仓,早让吴将军相助,县令不至于如此,本官有罪啊。”县令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才是好太守啊。县令乃是本地一名小小的书生,生得肥头大脑的,但是为人清廉爱民,陈林掌控汉中之后,选拔了一部分这样的庶人出仕,县令正是此之一。
陈林:“县令就在上庸,不知如今灾情如何?”县令:“如今丹水绝提,我上庸三县还算是轻的,诸如南阳的丹水县、南乡、冠军、酂县四个县更是严重,还有丹水河东面各县就不知道,但是应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今因为西城县令与房陵县令发动百姓与县兵发掘水渠,引水往汉水而去,连我上庸一千县兵都去了。如今西城水位下降,西城勉强可入城了,但是百姓却不好留在那里,容易出瘟疫,所以由上庸一县承当大部分的灾民安置。”
原来是这样,陈林心想上庸负责救援灾民,难怪上庸这么多流民,感情所以的灾民都在上庸啊。西城和房陵两县负责救水,要是任由大水继续淹,来年必定没办法种上粮食,那损失就大了,看来三县的县令协调的不错,陈林心中老大宽慰。只见这县令似乎还有话要说,却有不好意思开口那样,陈林说道:“有何事就说,何必吞吞吐吐的。”
县令一咬牙,跪下来对陈林:“大人,如今与我郡接壤的南阳郡冠军县边界已经聚集了数万流民了,望大人收容。”
陈林一惊,南阳流民?不用说,肯定是因为没有得到陈林的命令,西城的县令肯定是不敢让这么多的流民涌入汉中郡的。县令必是怀着仁义,想救这些无依无靠的人。可是流民是南阳的,要是陈林不问缘由就将这些人接到汉中来,日后袁术会以此为借口发难汉中,说不好要引发大战的。袁术就是这样,这些灾民的救援他可不像陈林那么积极的去做,宁愿他们饿死冻死,可是若是陈林接了过去,那怕救活了这些人,这时候袁术只怕又对此事上心了波。所以县令一说此事,陈林不得不认真思考,此事事关重大。
“此乃大事,暂且再议,如今本官一千大军在此,县令大人乃是本地人士,对于灾情也熟悉,就由大人临时指挥这些兵马,帮助百姓吧。”一千大军指挥权瞬间转道县令手中,县令都不敢相信,陈林这是对他极大的信任啊。县令一抹鼻子,对陈林重重一拜,大声说道:“必不负大人重托。”转身给大军安排事务去了,片刻就见一千大军瞬间四分五裂,百人数十人的一对对的往四周散去。
陈林回头对张松与贾诩两人说:“县令大人勤政爱民,此人可重用啊。”法正这次没得跟来。张松一路对陈林的作为异常的钦佩,心中对于这个好友(吴懿)的主公已经认同了不少,张松现在虽说在汉中陈林身边做幕僚,可是张松终究是没有归认,这一场大灾,却让张松彻底的对陈林口服心服了,决定终身追随此人。张松开始主动为陈林谋事,说道:“主公,方才县令所说的边界流民,松以为可以,主公可将此纳入汉中,加以安顿,此些人在危难之时得主公救援,必感主公之恩,日后主公再分以田地,这些人必不会舍了主公而去,主公岂不是又得数万人口。”
贾诩与陈林都没在意张松的语气与称呼的不同,没有意识到张松心理对陈林的变化,此时听到张松这么说。都转到边界灾民的身上去了,三人便开始就此开始讨论起来。突然只见县令冲冲跑过来,似有大事发生一样。陈林急忙说道:“何事慌张?”
“南阳灾民造反,十万之众。”
第二十六章:雨是停了,可事更大了()
大雨奇迹般的停了,可是谁也开心不起来,事更大了。往年这时候通常一场雪就是可以了,今年老天爷却给下了这么大的一场雨,百万百姓受灾受苦。南阳丹水流域的数个县城百姓几十万人,得不到袁术及时有效的救助,当地的官吏也不敢开仓放粮,饥寒交迫的流民被*无奈,铤而走险,采取了一条同长安的流民一样的道路:造反。
上庸三县的县令被急忙召集了过来,上庸县令只好召回本县的县兵官吏上庸城内的流民,还临时得陈林允许招募了一千青壮相助。西城的县兵与房陵的县兵急忙回守本县,大水的灾民已经基本得到了救援,就算是有,也是少许的了,眼前还是应付南阳方面可能窜过来的反民最为重要。吴匡的两千大军急急忙忙布置西城,陈林已经快马会南郑了,一是命阎圃救援三县,而是令狼骑立即来三县。
西城县城内人口寥寥无几,西城的地面都还满是泥巴,看得出被大水淹过,足到膝盖,可见这场大水有多严重。西城的城墙被大水泡了三四天据说,大水才退去,但愿不会倒塌才好,陈林想到这个又无奈笑了笑,泡三四天就倒了的墙能叫城墙吗。已经有灾民陆陆续续的回归家乡了,但是听说南阳那边造反,不少人都愿意在上庸待一段时间看看先。
“文和,斥候有何消息?”陈林忍不住要问,西城的县府之内,县令给陈林安排了一排办公的房屋,此时陈林数人正在议事。贾诩正蹲在地图前与张松嘀嘀咕咕,此时听到陈林问话,抬头说道:“主公,哪有那么快啊,昨日才知道南阳造反,斥候今早才派出去,没有那么快回来。但是诩与子乔分析了,丹水距离宛城三百里,我西城离丹水一百里,我军绝对比袁公路要早得知丹水流域的叛乱造反。相信今夜斥候可陆陆续续有消息回来,主公稍安。”
袁术一定想不到这场造反有多严重,袁术也一定不会认为自己在南阳的治理有多失败。灾民暴乱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吃不到东西,饿了。方正都是死,活活等着饿死是死,造反抢粮也是个死,但是好歹能吃上一次饭,所以千千万万的灾民聚在一起,在随县最先开始。随县在丹水东岸,与丹水县隔河相望,也是丹水河水两岸的渡口所在。随县的八千灾民被随县守军鞭打出城,一怒之下的灾民奋起反抗,攻进了县府,无数的粮食被抢走,后来稍一发展,本地的富豪士族也逃不过灾民的攻击,但凡豪华的府邸都被疯狂的灾民撞开,抢掠一空。
相邻的丹水县、朝阳县、复阳县、南乡县等地的灾民得知随县的灾民情况后,纷纷效仿,顿时丹水流域乱作一团,这些灾民没有统一的指挥,只是偶尔有几声嗓门大的喊怎么样怎么样,接着无知的灾民流民就一窝蜂的怎么样怎么样去了。
第三日,斥候终于回报,丹水流域至少有二十万灾民,分布在各处,距离西城的冠军县,此时已经被乱民占据,有两万余。这些灾民杀官抢粮,毅然就是当年的黄巾贼,可是又不比黄巾贼那么有组织,黄巾贼好歹都有自己的统帅,而这些灾民现在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像样的军事力量,造反的时候只知道一窝蜂的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木棍往前冲,拿命去换官兵的命,对付一群县兵,这些灾民人数众多,到底是攻进了县城。
斥候还回报说,袁术听闻丹水流域动乱,大怒急忙派遣大将率兵五千,已经赶过来了,期望将暴民暂时堵在邓县以西,不使乱民冲到南阳腹地。邓县距离丹水河百里,就像是西城到丹水一样的距离。那么丹水流域七个县总共有五十万百姓,这些百姓的死活怎么办,袁术懒得想。只要将暴民堵在西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