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夜明 >

第326部分

夜明-第326部分

小说: 夜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铳!”翟哲称赞。

    “好铳!”柳随风拍手,道:“原来胡东家的的自发火铳已经如此完美!”

第564章 新时代的开始

    “前日泰熙到南京,我听说柳家那个不成器的侄子也在研制自发火铳,不过是远不上胡东家这般有眼光了!”

    柳随风的话轻飘飘,胡广厚抬头看这位神秘的柳侍郎。

    柳侍郎的眼光深邃如大海。

    “是吗?”翟哲很欣喜。他不知道这些自发鸟铳背后的秘密,但他非常乐意见到晋王府下都是这样有开拓精神的人。

    这些远比一场战争的胜利更重要。

    就像那两只海东青,只有饥饿的海东青,才是最凶猛的海东青。

    “是吗?”胡广厚咬住嘴唇,重复晋王的话语。

    柳侍郎在笑,笑如春风,没有一点威胁,不带一点攻击性。

    没有人回答这两句问话,晋王中断了两人之间的尴尬。

    “是你们,而不是那些呱躁的士子,才是大明柱石!”翟哲的话掷地有声。

    柳随风心中微动,原来晋王也知道外面的那些说法。

    胡广厚收回心思,躬身道:“晋王宽厚,这是大明商人最好的时候!”

    “朝廷正在加征商税呢!”翟哲挥手,不耐烦的说:“今日大喜,不要说这些烦心的事!”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清虏退回江北没多久,各地的乡绅胆子又开始大了。他要在这些人蹦跶的最欢的时候,再让那些人长些记性。

    翟哲伸手从最近的护卫手中拿过鸟铳,细细观摩一番,问:“如这样的鸟铳,你现在最快一个月能生产多少?”

    胡广厚略一沉吟,道:“这些自生鸟铳虽然可以使用,但还是有缺陷。如果王爷再给我两个月时间,我能保证让它变得完美无缺。”

    “很好!”翟哲赞许。他喜欢这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不会被眼前一点点蝇头小利蒙蔽了双眼。他侧首问柳随风:“柳家也在研制自发火铳吗?”

    “我才听泰熙说过!只是开始,远比不上胡东家的成熟。”

    胡广厚听见柳随风的话,转过头去。他的荣耀被小偷偷走了一角。

    翟哲抚掌大笑,道:“也许,你们之间可以借鉴一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是!”

    翟哲注意到胡广厚有些异样,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说:“好东西要懂得分享,军中对火器需求日益增强,你们三家卯足了劲生产,也无法满足我的需求。”

    “小人明白!”胡广厚释然。

    在这瞬间,他已经想明白,柳随风今日出现在这里绝不是偶然,自发火铳这块的油水太大,不是胡家能独吞。

    军器研制以及生产关系重大,无论是朝廷还是大将军都不会让一家独大。现在只有三家工坊,等大明的收复北地后,也许会有别的人加进来。

    “很好!”翟哲指着那些鸟铳,嘱咐道:“这些东西,你带回去,不要走漏了消息!”

    “是!”

    二十个护卫忙忙碌碌把自发鸟铳收入木盒。

    翟哲道:“此事事关重大,我会派人进驻富阳,监管军器制备!”

    胡广厚心中一沉。晋王此举恐怕不仅是为自发火铳而来。

    军器制备向来是国家大忌,在晋王之前,军器制备一向由大明兵仗局和军器局执掌,因此造成常年兵甲质量低下。

    甲不能护体,铳不能杀敌。

    晋王放权之后,虽然没有明文公布,但实际上已经解除了工匠的匠籍,短期内让江南的火器生产达到巅峰。

    但由商家制备军器,存在军器外流的隐患。晋王府派人监管,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这个监管使的权限如何,会不会干涉兵仗经营。

    “正该如此!”柳随风在一旁表示赞成。

    “你回去后约见朱家和柳家主事人,由你胡家主导自发火铳的研发,集思广益,两个月内拿出一个成熟的样品出来,然后加工生产,争取在年底之前,至少要制备出一万杆这样的鸟铳!”

    “遵命!”胡广厚大喜。虽然不能独吞其利,但晋王让胡家主导,已经认同他的成果。胡家隐然能借此压柳家和朱家一头。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过头顶往西。

    从胡广厚来访,一直到试铳完毕,足足用了两个时辰。翟哲兴致颇高,周边也没有人敢来打扰。

    直到此刻,翟哲才感觉到腹中饥饿。他招呼柳随风和胡广厚,道:“已到午时,胡东家就留在府里用膳把!”

    柳随风倒在其次,胡广厚欣喜不已。晋王位高权重,他一个商人之身,能与其共进晚餐,这是何等的荣耀。

    晋王用餐极快,胡广厚在席间见到了晋王的二公子。那是个调皮伶俐的小孩,吃饭的时候,围在他父亲周围转圈。这消除了席间的凝重和紧张,胡广厚吃的很轻松,也吃的很饱。

    他心中想:“外界都说晋王是个很和善的人,果然不假!”

    未时,胡广厚告辞离去,在南京歇息一晚,次日返回杭州。

    富阳几家兵器作坊合作之事,还需等到晋王派人前来主持。

    柳随风被翟哲留了下来。

    书房中。

    翟哲问:“柳家的自发火铳,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下没有巧合,如柳随风这样的人,做的每一件事情更不能将其当做巧合看待。

    柳随风面色如常,干笑道:“我只是昨日听柳泰熙所说,并不知道实情!”

    “真的吗?”翟哲似笑非笑。

    “军器为国之重器,我解除了绑在工匠身上的枷锁,是想得到能压服四夷的利器。幸好,我今日见到了自发火铳。如果胡广厚辛苦经营,不能从中得到利益,还有谁会去做这种事?”

    柳随风面色尴尬,不敢辩白,他明白自己犯了错误。

    他了解晋王,但他不该利用晋王的心思。

    自发火铳不可能由胡家独自生产,但这个决定必须要由翟哲做出来,无需别人暗示。上位者,最忌讳别人揣测他的心意。

    “你只是吏部侍郎!”

    翟哲从没有用如此严厉的口气对柳随风说过话。

    柳随风背襟湿透。

    翟哲心中烦透,“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变得严厉,变得没有人情味,才能让你们知进退!”自发火铳只是引子,还有江南各地的流言让他很失望,失望到渐渐失去耐心。

    如果暴力和血腥能解决问题,他就要快控制不住自己的双手。

    “我知错了!”柳随风垂头认错。因为他了解晋王。

    隆武三年。

    南北的战事处在胶着中,重新安定下来的江南处在新旧势力交汇点。

    新兴的商人群体在晋王和大将军的扶持下逐渐壮大。在大明,商人还很弱小,他们只有依靠晋王才能在朝堂中得到一点话语权。

    他们是最不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他们什么都可以出卖。

    他们又是最可靠的人,因为只要有利益驱使,他们会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第565章 扬州事

    黄宗羲站在高台上,下面坐了六十多个士子。有嘴上才才长茸毛的年轻人,也有二三十岁的书生。

    黄宗羲这几年著书立说,声名渐显,因为一直没有依附翟哲,他父亲黄尊素是当年东林六君子之一,在江南的名声比方以智要响亮。

    “大明一直以为农为天下之本,此言当然不错。但在我看来,农商皆为天下之本。民以食为天,国不可缺粮。唯商可通各处有无,国可因此而富,而强。”他这一年来一直思考大明覆灭的原因,写下的书稿堆积满书屋。如不是方以智力邀,他可宁愿留在老家。

    东北角落,一个少年认真的听,认真的记。他平日沉默寡言,在书院中没几个朋友。

    苏州书院与大明其他地方的书院的不同在于,这里不仅教习儒学,方以智首次在这里教授泰西之学,所用的教材正是他编著的《物理小识》。不过这几日来,真正愿意随方以智学泰西之学的人极少,更多的人还是听策论之学。

    方以智家学渊源,儒学造诣不下于黄宗羲,但他为了推广偏冷的泰西之学,放弃了教习策论和儒学。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凡是对泰西之学没有兴趣的,他从不勉强。

    高台上,黄宗羲说的很开心,每一个学有所成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更多的人分享,他堆满书屋的书稿也希望能得到更多士子的认同,否则如锦衣夜行,还有什么乐趣。

    苏州书院以方以智为首,其他讲授者皆是客卿。但各家传授课业的内容在晋王府都有备份。

    苏州书院首批招收的学子共两百三十人,远超过黄宗羲等人的想象。他,包括冒襄和陈贞慧,其实都不希望一次招收这么多学生。

    大明吏部尚书陈子龙在苏州书院挂牌时亲自来道贺,同时命弟子杨金鑫前来叫教习徐光启当年所著的《农政全书》。

    这正是方以智希望见到的,自从放弃江南总督后,他越来越偏离策论和朝廷,把心思全放在经世致用之学上。

    苏州书院是翟哲借助方以智的手创立,旁人可能不知道晋王的心思,但方以智猜到晋王隐藏在其后的目的。在书院成立的头一天,他便说明,书院弟子禁止结社。当然,离开书院后,就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苏州书院既立,东林书院变为历史。

    方以智曾经说过,西学与大明之学,各有所长,儒者以一物不知为耻!

    只有方他这样心胸的士子才能配上晋王,也只有晋王才能配上方以智这样的士子。

    苏州书院才开始起步,杭州的讲武堂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

    五月,雨季过去。

    江南的春节农耕已经结束,各地府兵集中训练。

    通常雨季过去,就是大明的军队将要出动的时候。因为明军多火器,在阴雨连绵的天气出击风险太高。无论是湖广还是泰兴,明军在春季一直收缩防线。

    讲武堂首批结束培训的一百名武官在南京城接受大将军的检阅。

    一年半的培训让这些人至少能看懂公文,同时能写好一份通顺的报告。没有慧根的人在一年半时间内根本无法达到这种要求,这些人多半原来就有一定的文字底子。

    讲武堂今年扩编,已有三百人。各地年龄不超过三十五岁,有童生功名的士子均可以通过考核进入讲武堂学习。其中有一百人的名额来自军中各位总兵推荐,但不得推荐千总职位以上士卒,而且加入讲武堂后,便脱离原来军籍,下一步去向由大将军府决定。

    南京脚长,一百名武官站成十列,组成一个整齐的方阵。

    威武的盔甲,挺拔的身躯,还有一张张略带稚气的面孔。翟哲绕方阵走一圈,走后站在方阵的正对面。他今日前所未有的重视,特意穿上了盔甲!

    “你们都是我大明的锐士!”

    大将军雄壮的声音在响亮在广阔的校场。

    “大明今日虽弱,但必将因为你们走向新的荣耀!”翟哲张开双臂,“我们是武人,开疆拓土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这是大将军在讲武堂题词牌匾上的四个字。

    站在最前的四个人是这批武官中最突出者。

    浙东张秋,杭州江柔,松江程子明,徽州李大庆。

    张秋举起右手,一百人异口同声,喊叫道:“大将军威武!”

    “去吧,视同僚的生命如你们自己的生命,把清虏当做不共戴天的仇敌!无论到哪里,不要坠了你们大明精锐的名头!”

    翟哲的两只手掌指向天空,头顶上两只海东青在盘旋。

    “大将军威武!”呼喝声令人热血喷张。

    这些人从进入讲武堂开始,除了日常的功课和训练,他们了解最多的正是大将军的经历。从在胡虏环绕的形势下挽救出塞汉人的性命,到反剃发令时的冲冠一怒,收复江南。经过刻意渲染的那些事迹令翟哲在他们如高山般挺拔。

    “多好的时候!”翟哲心中感慨。他们很快将走向战场,鲜血会让他们变得成熟,或者是更锐利。

    五月中旬。

    江南连续向江北岸的扬州府添兵,元启洲奉命率一万兵马过江,加入阎应元的阵营。至此明军在泰兴县驻军已经有三万人。

    讲武堂出来的这一百人被编入各营,全部被派往江北,他们中最高的职位也只是千总。年轻人需要用鲜血来积攒军功,但有了讲武堂的经历,他们被提拔的速度一定很快。

    明军不停的加固泰兴防线,同时派小股兵马试探性向扬州府深处进军。如皋、泰州各地城门紧闭,乡绅都躲入县城中。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为了不让清廷积蓄实力南下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