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智慧-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五脏补泄: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泄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泄之。这是说,一旦遇有病变不适,吃些什么可以立即补救。
(5)五常平气: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以上是对五脏正常状态的形容。要求五脏必须随时保持正常状态,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过尤不及,就成为病态。(《素问》五常政大论)。就必须用(4)的方法马上补救。同时,膳食之中,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呆)。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素问》生气通天论)。以上是偏食的害处。至于“五味”并不单指味道而言,“味”是性味的意思,天下所有的食物都可归类于五种性味之中。譬如,所谓“味过于酸”,是指吃多了酸性食物,或太爱吃酸性食物。病从口入,民以食为天,膳食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与生死存亡直接有关,五行学说是膳食学的指导原理,见之者昌。
人活着不止单靠食物,除了“形”,还有“神”。肝主怒,怒伤肝,悲胜怒。心主喜,喜伤心,恐胜喜。脾主思,思伤脾,怒胜思。肺主忧(悲),忧(悲)伤肺,喜胜忧(悲)。肾主恐,恐伤肾,思胜恐。五种心理状态和五种生理状态互相结合,这是中国独有的精神病理学。在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提供了极其合理和有效的途径。
为了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除了注意饮食和精神状态外,还有就是运动。中国王道的运动法,也在五行的指导原理之中。此外就是随时留意四时,八风的外邪侵扰。总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章有一句总结的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五行),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神与形俱,而终其天年,百岁乃去。”可以说,健康长寿之道,尽于此矣!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不用李筌或骊山老母说,《阴符经》的第一部分也是注重人的健康长寿。一言以蔽之,人如果没有健康长寿,其他什么也不能算数了!这点,正是《阴符经》的特别可贵之处!
宇宙自然不知道有多少亿万年了,窈窈冥冥本是一片寂寞。自从有了人类这个万物之灵,什么都产生了意义,宇宙里再没有意义的东西也都会活泼起来。在太空舱里,地球除了长城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人类更是极其渺小。虽然,到太空飞翔的还是人类。中国古人把宇宙放在阴阳和五行的定律中,从而追求“平衡”,务使人类的生活更简易,更丰盛。终有一天,人类可以更多地掌握宇宙。所以,《阴符经》最先的论调就是:五贼在(人)心,然后,施行于天(宇宙)。五贼是由“人心”的认知而来,然后施行于宇宙的。宇宙自然是个庞大而空洞的东西,最聪明的办法是找出它的枢纽所在,就是它运行的规律。掌握了宇宙的枢纽,就等于掌握了宇宙。阴阳·五行是中国哲人掌握宇宙的枢纽,是中国人独有的最伟大的智慧。因此,几千年来中国人可以骄傲地说:宇宙在我的手中。我的身体和宇宙万物成为一体,宇宙在乎(我的)手!万物生乎(我的)身!这是中国人独特的宇宙论、生命论、价值论和目的论。它既是可以充分认知的,也是可以充分实行的,而且是充分有效的。
不论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不论宇宙有多大,中国哲人是以“人”为宇宙的中心。宇宙没有人,不过是一片无意义的死寂!这等于美国俗话说:You nailed,hit exictly on the head!(槌子正敲到钉子的头上了。)《阴符经》说:天性,人也。反过来说:人才是天性。因为,只有人心才可以发现、认识和掌握天性。那么,人心又是什么?
《阴符经》说:人心,机也。安徽合肥科技大学李志超教授在他的《天人古义》一书中说:“在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很细微的东西,它位于事物运动变化的中枢,具有‘以微制著’的功能。它的状态的改变,影响并决定着整个事物的运动变化。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机发’思想,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也是西方没有的。”我曾有机缘,在合肥和李教授当面讨论过并赞扬他的这个“机发论”。“人心”能发现,认识并掌握宇宙,却在于一个“机”字。
《太公六韬》:“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三国志·蜀志·刘先主传》:“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三国志·魏志·武帝传》:“太祖少(年少时)机警”。《列子·仲尼篇》说:“大夫不问齐鲁之多机乎?”张湛注:机,巧也,巧能之人也。《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成玄英注:机者,发动,造化也。《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仁;一家让,一国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郑玄注:机,发动所由也。《素问·离合真邪论》:“知机道者,不可挂以(头)发,不知机者,扣之不发。”张隐庵注:取针之速,间不容发,故曰知机。综上所述,“机”的定义,大致可谓:机者,事物变化的关键与其隐秘的征兆,可为智能之人所迅速发现掌握者也。
人心者,是人的知识,感觉等一系列的经验程序。譬如:人是一个主体,他买了一束美丽的香花。一束花是客体,它本没有什么美不美和香不香,而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知识,感觉和经验的累积认为:它是美丽的花,而且香味也很好闻。(也可能有人因为患着敏感症,见着这花就眼泪鼻涕,喷嚏咳嗽,这束花就成了他的恶魔,根本不可能产生美与香的观念。)于是他不惜花了一定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买下来之后,他没有把它丢掉,也没有把它送任何一个别人,或自己留着欣赏,而是把它送给了一位特定的、为他哀哀煦劳的、无条件慈爱的母亲。母亲接受了这一束花,看着,闻着,微笑间,眼睛湿了。这束花,在被那个人定义为美丽的、香的花之后,带着一定的历史和代价,被送给了他最敬爱的慈母。如果我们把这个主体的心理过程的每一个片段,都加以个别分析,那么,每一个片段都有一个他的知识,感觉和经验的过滤程序。一直到他决定把它送给了母亲。同样,在母亲接到花的同时,母亲看到的是花,可是她的脑筋里就在霎那间,反映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知识、感觉和经验。于是她微笑着,同时,眼睛湿了。如果我们把从买花到眼睛湿了,都用录像机录了下来。放映给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看,看完之后,张三哭了,李四很感动,王五没有怎么样,赵六根本没有注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同样一起看了录像,结果之所以都不一样,是因为各个观众的知识、感觉、经验背景都不相同。于是人也有了智愚,贤不肖,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与不知不觉的分别。同样,宇宙并没有自己写个边幅说:我是以阴阳五行的方式来运行的。这个阴阳五行隐秘之机,是中国哲人经过一番知识,感觉和经验,反复验证而得出的结果。其后又写在书中,有的人一触即通,有的人要经过反复思索,有的人能立即运用,有的人把它全当耳边风,也有的人会嗤之以鼻,这也都为意中之事。
黄老智慧
黄老智慧
第一部 《黄帝阴符经》新论
第三讲 天理人情 返璞归真
(美)张绪通
天,这个字在古汉语中,基本上有三种用法和意思:一是笼统地指宇宙大自然。二是指覆盖在大地上面的天空,空间上不超过太阳系。三是指带着人性思维,却主宰着宇宙的大神(上帝)。譬如,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汤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论语》尧曰)。上两句话是说:尧传位给舜的时候,对他说:“唉,舜啊!从现在起,天命运数都在你的身上了。你要心存信实,守住大中至正的道理。如果四海的百姓受到困苦贫穷,那上天给你的地位福分,也就永远终结了。”商朝殷汤祭告上天时说:“我,小子,殷履,敬用黑色公牛作为献礼,谨敢明白地告诉您伟大的上帝:对有罪之人,我不敢赦免他。天下的贤才,都是您上帝的臣子,我不敢隐蔽压抑他们,必定按照上帝您的旨意选拔任用他们!”这里的天和上帝都是同一个人。
在前面,我们讨论过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天,是笼统的宇宙自然。现在我们要看的是“天发杀机”的天,是指我们头顶上的太阳系的天。中国古代传说,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共工氏头触不周山,而天柱折,于是天塌西北,地陷东南等故事。共工氏的头碰到了不周山,把天柱碰得折断了。因此中国的地理形势,西北高崇连天,是世界屋脊。东南低陷,濒临大海。这是根据中国的地理形势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女娲补天,根据张湛的解释是:五色石就是五行,所谓补天,并非一定是说具体的以物质器具来修补,实际上是以五行的哲学理论作为意识心态上的补充。从这些故事的传说来看,中国古人并不认为天是个完美无缺的东西,碰了也会损坏掉,损坏了又需要人来修补。《淮南子·览冥训》说:“往古之时,四极废(塌陷),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描写火山、洪水的时代)。猛兽食良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发动洪水之怪)以济冀州(中原),积芦灰以止淫水(修堤填土疏导地上积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良民生。”补苍天的最后目的和效果是良民生,女娲成了中国古代一位开天辟地、除灾安民的大英雄。这也说明,天地都是由人来开发和平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
中国人自古就根据太阴星(月亮)与地球运行行事,在夏朝正式制定了历法。就是阴历,现称农历,历代虽有部分修改订正,却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古代对这个夏历非常自豪,称为正朔,代表国家民族的尊严。四夷臣服于中国,第一件大事,就是要他们改历,奉中华的正朔。民国以来,自动奉了西方的正朔,夏历沦为附庸。只是民间对于阳历年,不过就是有个假可以放而已,还是对阴历年(现称:春节)隆重从事,此外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依旧踵事增华,按照夏历过日子。日本则彻底取消了阴历,切断了与中国的血脉,一面倒向西方。西欧根据太阳星(太阳)与地球的运行,创造了阳历。偏差极大,每四年就误差了一年,就要闰一年,把那闰年的二月改为二十九天,以资识别。阴历要闰月,比较不规则,而误差较小。阳历闰年,可以马虎过去,使用上好像比较方便。不管什么历法,虽然都不是十全十美,但误差越小越好。为什么要有历法?主要是为了便于农耕,还是为了人民。中国以农立国,阴历是很重要的。
《周易·复卦》:“七日来复。”七日一周,根据日月和五大行星,周而复始。周日,是太阳日,称为日曜日。周一是月亮日,称为月曜日。周二是火星日,称为火曜日。周三是水星日,周四是木星日,周五是金星日,周六是土星日。五星也就是五行。现在中国人习惯以星期一、二、三……相称,或根据基督教的礼拜,称为礼拜一、二、三……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日、月、五星的由来。其实我们每天一睁眼,就生活在日、月、五星的太阳系里。地球自转一周是12个时辰,24小时。绕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分别有春、夏、秋、冬四季。太阳绕地球一周是一个月。人造的最准确的时计(钟表)都必有差误,只有日、月、地球自转、公转,分毫不差。然而,地球的上空除了日月星辰以外,还有三流:第一是气流,气流夹带着风雷云雨,大多是东西行。第二是湿流,湿流就是大气里的湿度,也包含温度,大多是南北流。第三是尘流,尘流是沙尘,可能从太空来,如太空中千万的流星陨石,化为沙尘;可能从地球的另一处随风飘流而来,一夜之间可以积成四至六英尺厚。专就气流而言,中国有句谚语:春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