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激情H文电子书 > 裂阱 >

第52部分

裂阱-第52部分

小说: 裂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夏散舟)梦见“姊姊”被黑手党要挟,生命濒危;他梦见卧底冒死报信喋血,殒于非命;他梦见自己手刃恶贼二人,投案伏法;他梦见临终的表白被报复的眼泪扯碎,两情永隔于冥府之溪。“姊姊”终于闭眼,他亦孤魂漂泊……不,不过是梦!

  显著不同的梦境方式,正是病理的区别所在。人格障碍内因积累与生存环境外因刺激都是造成病变的基本原因。

  CCMD…3关于偏执人格的鉴别标准规定为: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3。易产生病态嫉妒。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维特、夏散舟二者的病理共性是:极度固执、敏感警觉,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多疑、狭隘、嫉妒;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同时又很自卑;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多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



  维特、夏散舟二者的病理差异是:维特因为过早地希望解脱,所以发展为偏执狂。夏散舟阴谋遭到被破坏导致恐惧,彻底地外现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言,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阅读对象要比偏执狂的阅读对象受众面还要狭窄太多。但是,它们无一例外地为偏执症人格形象及性格在文字以外大量留出了计划内的攻击(含自戕)的可能性,故意规定或者暗示了读者不同程度的想象区间界限。两位作家在作品与现实中生存态度的截然相反,又进一步说明了这种程度差异的根源,也由此得证。以这种程度差异反观创作史上其它类似的作家或作品,从徐渭、鲁迅到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实际精神状态看,依然是成立的。病理上的偏执转化为行为上的疯狂,其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五、当代创作史观的辩证螺旋启示

  综上,偏执症人格形象之所以在创作史上遭遇浮沉,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度量衡——社会与人格。虽然此类创作形象尚存在极大的可开掘价值,作为丰富文学艺术殿堂是有益的,但它实在并不是文学史所真正期待的。一个矫枉过正的启示在于:创作这一类型文学的作家需要极有勇气打得进同时又极有能量走得出并能设法将之引向积极的一面不致误导旁人才为妥帖。那么,如何解决保护作家本人的可持续创作心理和充分调度作品人物形象的偏执个性即构成一组辨证统一的矛盾课题。

  当今社会,失业人员众多,男女比例不调,高中、大学生的跳楼比率呈年增趋势。作为科学的当代创作史观,最要害的反思应当是如何化无利为有利,螺旋上升而不是回归原点。本论主述的两位作家都已经凭其之后的创作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想法的可实施性。至于偏执症人格形象的新式创作,自有待于后来者。笔者这里提出的另一种可能却是,一旦这类形象从创作史上彻底消灭,才算迎来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好的文学时代。

  注释:

  ①以下关于维特的论述俱出自(德)歌德著《少年维特的烦恼》。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②以下关于夏散舟的论述俱出自谭杰著《裂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江达开。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德)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第五卷&;#8226;悲观论集。商务印书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