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本草经解-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脾胃者。阴阳之原也。大枣养脾气。平胃气。则十二经无不助矣。肺主气而生津液。气平益
肺。所以主少气少津液也。肺主一身之气。脾统一身之血。甘平益脾肺。身中气血和。自无
不足之症矣。血气足则神安。所以定大惊。脾主四肢。味甘益脾。脾气充。四肢自轻。甘平
解毒。故和百药。肺气充。脾血足。所以轻身延年也。
制 方:
大枣同小麦、甘草。名甘草小麦汤。治妇人脏燥。无故悲啼。
卷三果部
【芡实】
内容:气平涩。味甘。无毒。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
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炒)
芡实气平涩。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脾为湿土而统血。湿邪伤于下。则走腰脊膝。致血泣而成痹。芡实
甘平。则益脾肺。肺通水道则湿行。脾和则血活。而痹者瘳矣。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
补中。暴疾多属于火。得水之精者。多能抑火。芡实味甘属土。而生于水。所以制火而主暴
疾。肾藏精。肺为金而肾为水。气平益肺。肺气旺则生精。金生水也。味甘益脾。脾气升。
气平益肺。肺气降。升降如。则天清地宁。养之以刚大。而志强矣。味甘益脾。脾统血。目
得血则明。耳得血则聪。故令耳目聪明也。久服气平益肺。肺气充则身轻。味甘益脾。脾血
旺耐老不饥也。肺脾气血充足。神仙有自来矣。
制 方:
芡实同金樱子丸。补下元虚。同白茯、秋石、莲肉、枣肉丸。治便数遗精。
卷三果部
【木瓜】
内容:气温。味酸。无毒。主湿痹香港脚。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木瓜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气温升达。味酸收敛。一直
一曲
。曲直为木。入足厥阴肝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肝主筋。湿伤筋。筋挛则痹。木瓜温能
散湿。酸能舒筋。故主湿痹。香港脚者湿侵肝络也。酸能滋肝。温能散湿。故亦主之。霍乱大
吐下转筋不止者。肝属木。木邪乘土。上吐下泄。肝主筋。筋热短缩而为之转也。木瓜入土
以泻木。木平筋自舒。所以主之也。
制 方:
木瓜同桑皮、大枣。治霍乱转筋。同归身、牛膝、石斛、续断、白芍、陈皮。治血虚转
筋。
同苡仁、白茯、白术、五加皮、石斛、萆 、黄柏。治香港脚。专为末。治杨梅结毒。
卷三果部
【乌梅】
内容:气平。味酸。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
黑痣。蚀恶肉。
乌梅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
经。
气味俱降。阴也。肺主气。气平则降。所以下气。肝属木。木苦火炎。逆于胸中。则热而烦
满。乌梅味酸。能收浮热。吸气下行。所以止烦满也。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气平。能
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肢体属脾。脾为土。肝木克土则痛。味酸则敛。所以止痛。肝藏血
。血枯则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则润。不仁死肌愈也。去青黑痣及蚀恶肉。酸
收之味。外治能消痣与肉也。
制 方:
乌梅作汤。治火炎头痛。同豆豉、甘草、生姜、童便。治劳疟。同川莲丸。治赤痢。专
烧灰
。敷治 肉。
卷三果部
【枇杷叶】
内容:气平。味苦。无毒。主卒 不止。下气。(火炙刷尽毛)
枇杷叶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
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暴病属火。火炎上逆。 而不止。 者哕也。味苦清心火。所以主之。
肺主气。气热则上逆。气平降肺气。所以下气也。
制 方:
枇杷叶同麦冬、五味、白芍、甘草。治卒 不止。同苏梗、前胡、丹皮、花粉、五味、
木瓜
。治气逆不下。
卷三果部
【龙眼肉】
内容:气平。味甘。无毒。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除蛊毒。去三虫。久服强魂聪明。
轻身不老。通神明。
圆肉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降中有升。阴也。脾者五脏之原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圆肉味甘益脾。脾健运则五
脏皆充。而邪气不能容矣。肾藏志。肾者水藏也。圆肉气平益肺。肺金生肾水。水滋而志安
。味甘益脾。脾补则食自进。甘能解毒。故除蛊。三虫湿热所化也。气平益肺。肺金藏也。
肺益则清肃之令行。水道通。湿热下逐。而虫去矣。久服气平益肺。味甘益脾。脾主一身之
血。肺主一身之气。气足生精。而阴气独强。心肝肾俱滋矣。肝藏魂。肝滋血藏。故魂强而
目明。肾滋水旺。则身轻而耳聪。心滋血润。血色华面。所以不老。心灵通达。所以神明也
。
制 方:
圆肉同生地、天冬、麦冬、丹参、柏仁、远志、莲肉、五味、茯神、人参。补心安神。
卷三果部
【山楂子】
内容:气冷。味酸。无毒。煮汁服。止水痢。沐头洗身。治疮痒。
山楂气冷。禀天秋凉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
经。
气味俱降。阴也。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则滞而成痢。山楂味酸益肝。肝能散精
。则滞下行。气冷益肺。肺气通调。则水谷分而痢止矣。沐头者。山楂消滞能去垢也。皮毛
者肺之合也。疮痒肺热也。气冷清肺。所以洗之也。
制 方:
山楂同矾红、川莲、红曲。消肉积。同红曲、麦芽、陈皮、白术、肉果、浓朴、砂仁。
消食
积。同小茴丸。治疝气。
卷三果部
【杏仁】
内容:气温。味甘。有小毒。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汤
泡去皮尖双仁者大毒勿用)
杏仁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
杏果
本苦。且属核仁而有小毒。则禀火性。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升。阳也。肺为金藏。气上逆
乘肺则咳。肺苦气逆。急食苦以泄之。杏仁苦而下泄。所以止咳也。火结于喉。闭而不通。
则为喉痹。雷鸣者。火结痰雍声如吼也。杏仁温能散结。苦能下泄。甘可缓急。所以主之也
。杏仁味苦制肺。制则生化。则肺金下行。所以下气。肝藏血。血温则流行。故主产乳。血
既流行。疮口亦合。故又主金疮也。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如豚上奔冲犯心君矣。故为
寒水奔豚。其主之者。杏仁禀火土之气味。能益心阳而伐水邪也。杏本有小毒。若双仁则
失其常。所以能杀人也。
制 方:
杏仁同白芍、甘草、北味、苏梗、百合、款冬。治火逆气喘。专一味。消狗肉积。
卷三果部
【桃仁】
内容:气平。味苦甘。无毒。主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双仁者大毒)
桃仁气平。禀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甘无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手少
阴心
经、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心主血。脾统血。血者阴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
身。灌溉乎五脏者也。一有凝滞。非瘀即闭矣。至有形可征即成症。假物成形则成瘕。盖皆
心脾不运故也。桃仁甘以和血。苦以散结。则瘀者化。闭者通。而积者消矣。桃为五木之精
。能镇辟不祥。所以主邪气。禀火之苦味。所以杀小虫也。
制 方:
桃仁同大黄、朴硝、甘草、桂枝。名桃仁承气汤。治蓄血。
卷四金石部
【铁衣】
内容:气平。味辛甘。无毒。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气在皮肤中。(醋炒研)
铁衣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阳明燥
金胃
土。气味降多于升。性重色黑。阴也。肝为风木。风热疮疽痂疥。肝火症也。气平可以平肝
。味甘可以缓热。所以主之也。皮肤者肺之合也。气在皮中。气不敛也。其主之者。气平可
以敛气也。素问用铁落治狂。狂者肝木之症。故取金气以制之也。
制 方:
铁衣同白芍、甘草、丹皮、杞子、牛蒡、茯神、木瓜、远志。治狂症。同白芍、北味、
炮姜
、杞子、肉桂、甘草。治小儿惊风。
卷四金石部
【丹砂】
内容:气微寒。味甘。无毒。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
鬼。久服通神明不老。(水飞)
丹砂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
阴脾
经。色赤而生水银。入手少阴心经。盖心乃火藏而藏阴者也。气味降多于升。质重味薄。阴
也。心肾者。人身之水火也。天地之用在于水火。水火安则人身天地位矣。丹砂。色赤质重
可以镇心火。气寒可以益肾水。水升火降。心肾相交。身体五脏之病皆愈也。心者生之本。
神之居也。肾者气之源。精之处也。心肾交。则精神交相养矣。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
入者谓之魄。精神交养。则魂魄自安。味甘益脾。脾为后天。气者得于天。充于谷。后天纳
谷。所以益气。心病多舍于肝。心火不炎。则肝血上奉。故又明目也。色赤具南方阳明之色
。阳明能辟阴幽。所以杀精魅邪恶鬼也。久服通神明不老者。心之所藏者神明。久服丹砂。
则心火清。火清则血充。故虚灵不昧。光彩华面也。
制 方:
丹砂一两。同人参、茯神、甘草各二钱。山药、马豆各四钱。青黛、僵蚕各一钱。冰
片一分丸。名安神丸。治小儿惊症。同生地、当归、白茯、甘草、川莲。名朱砂安神丸。安
神清热。
卷四金石部
【芒硝】
内容:气寒。味苦。无毒。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炼
之如膏。久服轻身。
芒硝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
少阳
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其主五脏积热胃胀闭者。五藏本为脏阴之经。阴枯则燥。而
火就之。则热积于脏而阳偏盛矣。阳者胃脘之阳。阳偏盛。故胃胀而闭塞也。其主之者。芒
硝入三焦。苦寒下泄。水谷之道路通。而胀者平矣。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之腑。小肠
燥热。则物受而不化。饮食蓄结于肠矣。芒硝入太阳。苦寒下泄。咸以软坚。则陈者下而
新者可进也。除邪气者。苦寒治燥热之邪气也。炼之如膏。久服轻身者。指三焦小肠有实积
者言也。盖积去身自轻也。
制 方:
芒消同大黄、枳实、浓朴。名承气汤。治胃实积聚。
卷四金石部
【滑石】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身热泄 。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
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水研飞)
滑石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甘无毒。得
地中
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其主身热肠 者。盖太阳行身之表。为诸
经主气者也。暑伤太阳、则气化失职。水谷不分。身热泄利肠 矣。滑石。甘以益气。寒以
清暑。所以主之也。其主、女子乳难者。乳汁不通也。甘寒有益脾土。脾湿行则脾血化乳也
。膀
胱热则癃闭。甘寒滑渗。故主癃闭而利小便也。脾者为胃行津液者也。脾湿则困。不行胃中
津液。渣秽则积聚于胃而寒热生焉。滑石入膀胱利小便。则湿去脾健。而胃中积聚皆行矣。
益精气者。滑石入小肠。则心火有去路。火不刑金。肺金旺生水也。久服湿行脾健。所以轻
身耐饥。脾为后天。脾旺谷充。自然长年也。
制 方:
滑石同甘草末。治暑邪小便闭。水飞。治湿热恶疮。同石膏末。大麦汁服。治女劳疸。
同藿
香、丁香末。治霍乱。
卷四金石部
【石膏】
内容:气微寒。味辛。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
除邪鬼。产乳。金疮。( )
石膏气微寒。禀天初冬寒水之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
入手
太阴肺经、足阳明燥金胃、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中风者。伤寒五种之
一也。风为阳邪。中风病寒热。而心下逆气惊喘。则已传阳明矣。阳明胃在心之下。胃气本
下行。风邪挟之上逆。乘肺则喘。闻木声则惊。阳明火烁津液。致口干舌焦。不能呼吸。故
用石膏辛寒之味。以泻阳明实火也。腹中大肠经行之地。大肠为燥金。燥则坚痛矣。其主之
者。辛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