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女婿-第2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没必要,太有必要了。”
第476章 皇家开支()
“怎么了?”苏木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一想起自己找到太康公主之后,本来就能顺利了结差事的,结果这个小丫头竟然不肯回家;后来又因为破了盐司贪墨大案,本有机会作为人证回京城去的。结果还是被太康公主搅了局面。
现在,赈济银子也凑够了,为太康攒一份家产的事情也告一段落,这家伙怎么还不走呢?
苏木有种气急败坏的感觉,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殿下,再留在沧州已经毫无意义,要钱,苏木已经替你赚到了。等你回了京城,什么也不用做,银子就会自动飞进你口袋中,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事情吗?”
“况且,你们因为有难言苦衷,已经被沧州士人视为骗子。说句不好听的话,苏木现在在街上都有些抬不起头来的感觉。这两月,殿下也是深居简出,这样的日子难道殿下觉得很有趣吗?”
“不是啊,苏木你想的差了。”太康公主幽雅地掏出手绢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汗水,长吐一口气,娇嗔道:“你发起火来好怕人。”
苏木急了:“殿下请注意皇家体统。”
太康笑颜如花:“当初本殿留书出宫时,不是说要寻找我心目中的宝玉吗,没找着,总归是不甘心回去的。”
“你!”苏木霍然站起身来。
“跟你开玩笑的!”太康大笑:“算了,不跟你闹。我这就写信回京城去给太后和皇帝哥哥,将沧州发展银行一事禀告。”
苏木大为惊喜:“君子无戏言。”
“我是女子,可不是君子。”
“殿下”
太康继续得意地笑着:“对了,过完年,皇帝哥哥就要大婚,以本殿看来,内库可没多少钱。户部那群官员一个个都是吝啬鬼,估计哥哥现在正为银子一事头疼吧。我替他赚了这么多钱,怎么这也得在他面前表表功不是,自然要写信回去的。”
苏木:“是是是,确实是这个道理。”
心中却唾了一口:你就得瑟吧。
对于皇帝大婚,和皇家各项开支一事,苏木非常好奇。以前在东宫的时候,因为是正德的家务事,他也没好意思问:“你究竟赚了多少?”
太康拿起一本帐本,道:“皇帝哥哥拿银行利润的四成,本殿拿三成,苏木你得两成,剩余一成作为银行的各项开支。这两月,我行所吃的利息和各种利润,算下来,大约有将近八十万两。”
苏木吃了一惊:“这么多?”
“废话,我们贷出去的款子也只比高利贷好些。”太康白了苏木一眼:“这样下来,皇帝哥哥就有二十多万两,给他凑个整数,三十万两吧。苏木你拿十四万。至于本殿,二十五万好了。”
苏木抽了一口冷气,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钱过。
而且,这才是两个月的利润。一年下来,一百六十万还是可以看到的。虽然比不上盐商,可驾不住这笔生意可以天长地久地吃下去啊!
为了打听皇家的各项开支,苏木故意地摇摇头:“三十万两,陛下富有天下,会看在眼里吗?”
太康:“三十万两虽然不多,可关键时刻却能派上用场。比如皇帝哥哥这次大婚,怎么这也得耗费一百万两银子吧,节约些,八十万是必须的。这其中,最大头的开支是赏赐给未来皇后的各种金银首饰,毕竟关系着皇家体面,马虎不得。一般来说,三五十万总归是需要的。依本殿看来,户部出个二三十万就算是好的,多半是要逼皇帝哥哥自掏腰包。”
太康公主来了谈兴,就开始同苏木聊起天来。
原来,这皇家的开支还真是不小。紫禁城中那么多太监和宫女的工资,就不说了,就连皇帝、皇后、太后等一干人等的吃用都要从内库支出,户部一概都不负责。
至于这比钱的来源,其实说来也简单,皇帝手头自有皇庄和土地。数目说起来吓人,一个皇帝有个几百万亩地也不是什么怪事。皇帝说穿了,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主。
但问题是,土地的产出毕竟有限,怎比得上工商业。碰到天时不好,弄不好还要陪进去一些。
每个月下来,皇宫光各项开销,就得十几万。
遇到如婚丧嫁娶这种大事,使出去的银子更是海了去。
比如皇室嫁公主,各种首饰、陪嫁的土地庄园,加一起上百万两都有可能。
还有一笔大开支,就是修建皇陵。
一般来说,皇帝一继位就要开始修陵,修个几十年都有可能,投进去的钱更是海了去。
比如去年弘治皇帝的丧事,就花了两百多万。
苏木听得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暗暗点头:确实,婚丧嫁娶这种事,别说是皇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只不过,普通老百姓办红白喜事,有礼金可收。皇帝却没处问客人要钱。在历史上,清朝的慈禧太后修陵十多年,耗费白银好几百万,临到入葬,又花去三百万两。可见,这确实是一笔就算是皇帝,也有些承受不了的负担。
丧事如此耗费巨大,皇帝马上就要大婚,大婚之后又要亲政,估计所需费用比起皇帝入葬也少不了多少。
这个时候,搞不好皇帝正在为钱的事情头疼呢!
沧州银行将来搞不好要成为皇帝的一笔非常重要的财源了。
听太康说完,苏木点头,笑道:“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
倒将太康公主引得笑了半天。
她这才道:“我写完信,就同你的信一道转呈驾前。如果一切顺利,估计最多一个月就可以回北京了。”
“到那个时候,也许京城已经落雪。到时候,我们再在京城办一场文会。”太康道:“到时候,本殿一定遍邀京城所有名士,让苏木你当着众人的面承认红楼梦一书中的诗词都是出自本殿之手,还我一个清白。”
苏木大汗:“这个,这个”
太康:“怎么,你不愿意?”
苏木:“不是不是,殿下,京城不是沧州,可由不得你胡闹。”
太康:“不怕,到时候,本殿说不定已经成亲了,离开了皇宫,太后和皇帝哥哥也管不着我。”
第477章 提亲队伍来了()
苏木一呆,半天才讷讷问道:“殿下,臣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太康公主斜了苏木一眼:“苏木,你我什么关系,有话但说无妨。”
“咱们可没任何瓜葛,只是普通的业务往来。”
“随你怎么说。”
苏木小心道:“公主殿下,依臣看来,那顾三公子顾润人品甚是不堪,常年流连于风花雪月的场所,只怕不是殿下佳偶。”
一说起顾润,苏木就一阵来气。这家伙好象是摆明了要同他作对一样,两人在盐司里经常为了公务争执。而且从来不理事,将手头的活一概丢给苏木和吴世奇,搞得翁婿二人倒像是他的书办和幕僚。
苏木这段时间忙着银行的事情,也懒得同这个小子至气。
今天听到太康公主提起她的婚事,苏木看了一眼小姑娘,心中突然一动,暗道: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面。
说句实在话,太康公主是苏木穿越到明朝之后所见过的女人当中最漂亮的一个,而且文化素养高,比起吴小姐来说也就差上一点点。而且,人家会赚钱,又有一种皇家特有的雍容大气,相比之下,更像是一个现代女强人。
只性子古怪了些,搞不好什么时候就能弄出点叫人大跌眼镜的事来。
这样的女子若不是因为是公主身份,确实是一个男人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
倒是便宜顾润了。
作为一个男人,即便对太康公主毫无好感,苏木还是觉得有些酸溜溜的,大叹老天不公。
太康不以为然:“他一驸马,相当于入赘我们皇家。佳不佳偶的也无所谓,本殿答应这桩婚事,也就是给太后一个交代罢了。就算他顾润是瞎子瘸子也好,都一样嫁了。苏木你放心好了,以后这银行的事情跟他顾润也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皇家生发的路子,他一入赘的驸马敢插手,就算皇帝哥哥容得了他,本殿也容他不得。”
婚姻是婚姻,事业是事业。
说着,呼一声挥了一下袖子。
苏木心中一凛,这才突然发现,以前精灵古怪的太康公主今天却带着一股凛然之威,让人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他一恭身:“那臣就没有话说了。”
太康突然咯咯地笑了起来,眼睛里波光荡漾:“你吃醋了?”
苏木闹了个大红脸:“殿下慎言。”
“要不,本殿和皇帝哥哥说说,叫他下一道圣旨,让你顶替顾润做皇家驸马。皇帝哥哥一向喜欢你,估计会很高兴的。”
苏木大惊:“不可!”
太康公主才笑道:“放心好了,就算我要你,皇帝哥哥也不会同意的,你是他将来要使的人才。若是做了驸马,不浪费了吗?”
苏木心中叫了一声好险,才劝道:“殿下以后不可再同臣开这种玩笑了。”
太康公主却不回话,只抬头看着外面的夜景,笑道:“其实成不成婚对本殿来说也没什么区别啊!反正到时候,本殿依旧住在宫里,至于顾润,叫他自己呆驸马府中好了。”
说到这里,太康公主面上突然带着一丝怒气:“顾润浪荡,留恋风月场所,一想起来就觉得恶心,本殿才不会让他近身呢!就叫他在府中当个摆设吧!”
苏木摇头:这个顾花少真是可怜啊!
“倒是苏木你这人不错啊!”
苏木不知怎么的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殿下不要再扯到苏木身上。”
太康指着苏木道:“人说苏子乔诗酒风流,乃是浪荡不羁的才子。按说,如此人物,少不得有女子爱慕。可我见你却从来不去花街柳巷,平日里不是做事就是读书,严于自律。倒叫本殿佩服!”
苏木心道:我并不是不想女人,实在是不喜欢去青楼,心理关过不去啊!
这话自然不好对人言。
两人说了半天话,苏木将折子写好,就拿起太康的信,放进一个熟牛皮盒子里,用火漆封好,通过秘密渠道快递去了京城。
到这个时候,他才算是彻底地放松下来。
赈济银子凑够了,又说通了太康公主回家,他想不出又有什么理由再留在沧州。
这一场大雨之后,天气突然转凉。
然后,又是接连十来天的小雨。
时间已经到了弘治十六年九月底,一场秋雨一场凉,很快,街上就看到穿棉袄的人了。
苏木计算了一下时间,自己和太康的信送去京城之后,等到陛下圣旨过来,大约还有十来天。如果一切照常,十月中旬就可以回到京城。
回京之后,再等一个半月,就要过年。
过完年,再等上两月就是进士科会试。
也就是说,留给苏木温习功课的时间只有四个月左右。
来沧州之后,俗务缠身,一直没有空闲读书,明年的进士科能中吗?
老实说,自从历史发生重大改变之后,苏木自己也没有任何把握。
现在,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好在,有内阁三老的教导,苏木觉得自己如果努力上一把,拼上四个月,还是有可能上榜的。名次也不需要太高,赐同进士出身就可以了,至少能够保证自己有个正经的出身。
如果入不了翰林,那是没有法子的事情。
至于盐司和银行的事情,一切都已经走上了正轨,苏木也不想去管。
银行这边有太康公主和孙臣,再加上一个宗真,红白两道通吃,绝对出不了乱子。盐司那边,苏木同吴大人一说,老先生深以为然后,正色道:“苏木你这话说得有理,科举才是正途,不要为了盐司的杂事耽误了功课,以后你也不用每日到老夫这里来,好好温习,争取明年考个进士出身。”
其实,自从那两百万两赈济款凑够之后,老先生也懒得再过问盐司事务。他已经写了折子上奏朝廷,说是自己乃是举人功名,无德无能,资历不够。以前之所以答应代转运使一职,乃是为了替朝廷和天子分忧。现在既然差使已经完成,请回扬州依旧任推官一职。
如果不出意外,朝廷的旨意应该很快就能下来。
果然,又过了半月,一支庞大的宣旨队伍准备启程来沧州。
而且,很奇怪的是,这群人并不是一拨。
这个消息得自张永,张永派了个心腹过来联络苏木,说是,这群宣旨的人马中,一共有两批人马,两道圣旨。
一批简单些,就一个传旨的中官,圣旨是给吴老先生的。上面说,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