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好女婿 >

第290部分

明朝好女婿-第290部分

小说: 明朝好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完之后,何处暑一把抱起银子:“走,咱们买盐票去!”

    差不多有三十人簇拥着王里长和何处暑出了茶楼,一路飞奔去发展银行。这么多人大热天的在街上乱糟糟地跑着,自然引起好事者的注意。

    “这是怎么了,为首的不是王里长吗?”

    “会不会是抓小偷?”

    “放屁,大白天的抓什么小偷,贼都是半夜三更才出动的,想想都不可能。依我看,应该是捉奸。”

    刚才被人骂了一句“放屁”,先前那人很是不开心,也顶了一句:“放屁,捉奸也要等在半夜才行啊,白日宣淫,可是要倒霉的。再说了,这么热的天,行男女苟且之事,这一身的热汗,可难受得紧。”

    “你放屁,通奸本就是诲淫诲盗,还择日子不成?出一身臭汗,没准狗男女还喜欢这调调儿呢!”

    两人彼此都不服气,互相顶起牛来。

    但旁边的人一听是捉奸,都来了精神,才懒得管他们的事情,也跟着王里长和何处暑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朝前走去。

    这支队伍简直就是宣传队和播种机,走一路宣传一路,很快就闹得沸反盈天。肖秀才发财的事情也和那个捉奸的谣言混合在一起。

    变成:肖秀才靠买盐票在十天之内大发其财,然后仗着手中有钱勾引王里长的浑家。如今,这二人正在行苟且之事,王里长带了人马前去捉奸。

    等到队伍到了发展银行,看到王里长掏银子买盐票的时候,又变成王里长因为浑家出轨,受了刺激。决定也拿出银子来买票发财,争一口气,重振夫纲。

    “这是你的盐票,请收好了。”虽然只是一张盐票,但门口却已经聚集了两百来人,将宗真家外面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苏木也知道这是一次宣传盐票的绝好时机,便亲自上阵,详细解释注意事项。

    “知道了。”王里长呵呵笑着,故意向周围的观众扬了扬手中的盐票,然后再珍重地收进坏里。压低声音道:“梅巡检,我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等办完这事,银子我会退给你的。”

    “不用不用,辛苦你了。”苏木低声笑着,朝伙计递过去一个眼色。

    伙计高声喊:“入银一百两整!”

    没错,王里长乃是宗真的熟人。

    等出了银行的大门,他看到众人看自己的目光又是怜悯又是痛惜,更多的则是不屑。

    心中有些发虚:难道被他们发现了?

第470章 争购() 
很快,这群人就去盐司衙门兑换了官盐。

    还真别说,自从吴世奇做了这长芦盐运使司的转运使之后,官盐的质量比起以前上了一个档次。不再像前几任那样,朝里面搀沙子和泥土。

    兑换了一百两银子的官盐之后,很快就脱了手。

    那一百两银子的本钱经过这一周转,转眼就变成一百三十两。

    得了银子之后,回到茶楼,一五一十地将今天的利润分配完毕之后。王里长和何处暑得意地笑起来:“如何,不过是半日工夫,就有三成利到手。小老二出资十两,现在得了三两好处。呵呵,抵得上一个县大老爷一月的俸禄啦!”

    “是啊,是啊!”所有人都喜笑颜开。参与其中的人平均都出了二三两银子,得利一两,足够一家老小吃上两月了。就算最吝啬最小心的那人,出了五钱银子,也分得一钱,可以切十斤猪肉了。

    王里长的笑声很是爽朗,上下抛着那三两银子的利润:“乡亲们啊乡亲们,我王老五从来都没有赚过这么轻省的银子。没啥说的,今天的茶钱都算到我头上。”

    “哈哈,多谢王里长!”

    茶楼里的人越来越多,气氛更是热烈。

    这个时候,先前被谣言吸引过来的观众已经从头到尾看完了一百两银子怎么变成一百三十两的全过程,自然知道王里长不是去捉奸的。

    心中同时惊骇:这盐票竟然有这么大利润,如果我有一百两银子,只需跑上一月,就会变成一千两。这这这这生意比去抢劫还赚啊!

    就有人在心中盘算,去什么地方凑那一百两的本钱。

    很快,就有相熟的邻里同时拱手:“要不,咱们也点壶茶?”

    “正有此意,话说,咱们哥们已经许久没有在一起说过话了。”

    于是,整个茶楼都陷阱如了一片诡异的嘀咕声中,有人说得面红耳赤,又有人在不住地点头。

    王里长看得心中好笑,心道:宗真着小子叫我帮的这个忙算是帮到了,也算还了以前欠他的那个人情。呵呵,这个宗真尽出些歪门邪道的东西,不过不过,这生意真是不错啊,倒不是不可以干。半天时间就是三成利

    想到这里,王里长心中剧震。他手头还有两百两闲钱,本打算等到秋收农闲时去买些水田做为祖产传给下一代。现在一想,就算买了地,一年才多少租子,怎比得上这盐票之利。

    想清楚其中关节,他再也坐不住了,起身说了声:“各位尽兴,我有事在身,先告辞了。”

    就匆忙出了茶楼,刚走不了几步,就听到背后有人喊:“王里长,王叔,且留步,借个地方说句话。”

    回头一看,正是何处暑。

    “原来是你,怎么了?”王里长心中不耐。

    何处暑赔笑道:“王里长,先前咱们合作得就很不错吧?听说王里长家中还有不少现银,小的同你认识多年了,也想做这个生意,要不,借一百两银子,就用一天,后儿准还你。:”

    “不借!”王里长冷笑:“小何,你心头想的是什么,须骗不到我,不就是想去买票吗?呵呵,我若是有钱,自己就去发财了,那里还有多余的?”

    何处暑急道:“王叔你也别这么快拒绝,买了票,换盐之后不也得卖出去才能看到利吗?我别的没有,就认识的盐商多,有我帮你,那盐绝对不会砸在手里。”

    王里长更是冷笑:“盐会砸手里吗,开玩笑,这玩意儿可比真金白银还管用,根本就不愁卖。闪开,别挡道。”

    说完,就扬长而去,气得何处暑在后面不住骂娘。

    他呆呆地在街上站了半天,就茶楼里的人不断急冲冲地从里面出来朝前跑去,估计是回家取钱买票。

    一想到这些家伙因为手头有钱,一转手就是三成利,而自己只能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他心中就在滴血。

    在街上想了半天,何处暑一跺脚,回家取了一物就朝发展银行跑去。

    也是他来得快,等到了宗真家,发展银行里却还没有其他人。

    宗真正好和两个伙计坐在柜台后面。

    “见过宗大侠。”何处暑硬着头皮走上前去一拱手。

    见到何处暑,宗真笑着回了一礼:“你又来了,先前的盐卖了?”

    “已经卖了,我还想再买一张票。”

    “买票,好事啊。”

    “不过,不过,我却没有银子。”

    宗真笑了笑:“本店的生意概不赊欠,抱歉。”

    “不是,不是。”何处暑一咬牙将一份地契放到宗真面前,道:“宗大侠,此乃我家祖屋的房契,外家二十亩水田的地契,折合白银一百两,能不能先抵押在你们这里,就两日,后天那现银过来取?”

    宗真有些为难:“这个事涉及到你的祖产,不太好吧!”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传来:“卖给他。”

    宗真回头一看,却是苏木和太康从后院走了过来。

    宗真:“苏梅巡检,本行好象不接受抵押吧!”

    “这笔生意特例。”苏木也认出了何处暑,这人在阴差阳错中无意间替沧州发展银行做了一个广告,有功,得奖励。

    旁边,太康公主娇柔地说道:“不过,得收利息哟,一个月一成利息。你也不用急着赎回。”

    “应该的,应该的。”何处暑大喜:“多谢梅巡检,多谢这位姑奶奶!”

    太康公主咯咯地笑了起来,将一张盐票递过去:“你快去盐司提盐吧,我估计再等上片刻这里就该打拥堂了。等下去盐司提盐的时候,不知道要挤成什么样子!”

    事情果然如太康所说的那样,拿了盐票,刚要出门,就看到一个满脸青肿的秀才带着两个挑夫挑着担子从外面跑进来:“宗掌柜,买票。”

    宗真的声音传来:“原来是肖相公,里边请,不知道你这次要买多少票?”

    肖秀才警惕地看了何处暑一眼,答道:“给我点五十张出来,快些!”

    何处暑本就是个精明人,如何听不明白,这人正是传说中大发横财的肖秀才。

    心中也是吃惊:这人一出手就买了五千两银子的盐票,看来,那个传言是真的,这酸丁真的是发家了!

    正在这个时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冲过来一群提着包袱的人,总数在百人上下,都乱糟糟地叫着:“我们要买票!”

    “掌柜的,给我来一张!”

    整条街都被挤得水泄不通。

    满眼都是亮闪闪的银子。

    “啊。怎么这么多人!”肖秀才吓得脸都白了。

    “啊,这个不是肖秀才吗?”有人眼尖认出了他:“肖相公,果然是你,听说你最近在盐票上发了大财,快说说,是不是真的?”

    “不是,不是!”肖秀才身体开始颤抖起来。

    太康公主的眼睛都绿了,回头娇笑着对苏木道:“看样子,你的计策起效了,今天至少有一万两的销售额。”

    “这才是开始,热闹的还在后面。”苏木无声地笑了笑,眼前的一幕突然有些熟悉。

    他想了半天,这才想起这即视感从何而来。

第471章 只要赚钱就好() 
眼前这情形不就是后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地下股市吗?

    说起来,明朝发展到现在,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民间已经逐渐富庶。很多人,尤其是城市中的居民,有钱有闲,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市民阶层。

    很多市民有房产,有门市,有土地,不用工作,靠着田租房租就能维持不错的生活。又经过几代人的积累,手头有不少闲钱。况且,沧州又是大运河水运枢纽、商业重镇、盐业之都,民间资本更是多得惊人。

    资本一多,自然要自己寻找出路。贵金属货币放在手头,表面上看起来好象不可能贬值。但仔细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财富还是在不为人知地缩水。

    首先是氧化,如白银这种东西放在家里久了,遇到潮湿的季节,都会氧化发黑,分量也在逐步减少。况且,明朝的海外贸易常年都维持着一个巨大的数目,茶叶、瓷器和丝绸卖得极好。卖出货物,收回白银。因此,从宏观来看,明朝的存银量总体是在增加的。

    到了万历朝以后,美洲白银更是海量输入。

    真到那个时候,白银的购买力也会不断下降,这就是明朝特色的通货膨胀。

    后世在研究明清经济的时候,有人专门以米价为标准来衡量白银的购买力,再换算成现代的人民币。通过这个研究,学者们发现,明朝早期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后世一千元钱,但等到清朝中叶时,却只相当于五六百。不过两百来年,白银就贬值五成。

    这年头,明朝的白银存量还没有达到万历时的标准,可老百姓还是发现物价开始渐渐地贵起来。

    若不再找条可靠的财路,只怕这日子一日就不如一日了。

    但生意是那么好做的?

    选项目、找门面、雇人,都要大费周章。问题是,你付出了百倍努力,种下了龙牙,收获的未必不是一群跳蚤。沧州这种通衢大埠,商业成本极高,贸然投资一桩生意,搞不好几百两本钱就折进去了。

    如今,看到盐票这笔生意利润如此高不说,还有官盐做保。也就是说,只要换回官盐,那就是稳赚不陪的生意,怎不叫民间资本为之疯狂?

    苏木看了半天热闹,见银子如流水一样存进银行来,心头乐开了花。就转头对太康低声道:“这边也就如此了,要不,咱们去盐司衙门看看,顺便同吴大人商议商议接下来的事务?”

    看着眼前黑压压人头蹿动,柜台被挤得咯吱响,小二们喊得声嘶力竭,就连宗真也热得满头汗水。

    太康也是花容变色,连气都喘不过来,身体也在一阵摇晃:“现在现在这情形,挤得出去吗?”

    苏木:“走后门吧,你先去换件衣裳。”看太康公主难受成那样,他又看了看外面潮水一样的人头,也觉得头昏眼花,这才想这个太康公主是不是有密集症候?

    女人换衣裳就是麻烦,苏木等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才等到她出来。

    太康公主身换了一身儒生袍,手上把玩这一把湘妃竹折扇,唇红齿白,看得苏木也是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