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磕个头,然后才低头离开。
“二公子,城门此时已经关了,城外的庄子已经收拾洒扫,今晚就歇在那里?”管家尽职尽责的问道。
余致远紧紧貂裘,点了点头,管家挥挥手,远处有人把马车赶了起来,余致远迈步说道:“走几步也好。”
护卫们围在余致远身侧,几名亲信下人跟在旁边,就这么安静的朝着庄子走去。
江面上仍然有火,可已经黯淡不少,天也黑了下来,余家的下人们打起了灯笼,已经走出了码头的范围,只有余家这支队伍走在路上,余致远突然开口说道:“明日一早就在牙行放出消息,以后咱们家的船只做棉布生意,米麦一概不接,再给约定的,请来的那些人加倍程仪重礼,说这次劳动大伙了,然后找找咱们家的关系,若是能跟太湖盗联系上,也送一笔银子过去,谢他们不伤人命,以后或许还有来往,大家不要伤了和气。”
管家一一应了,脸上却有如释重负的表情,老爷搞漕运改海就被处处作梗,二少爷这么聪明的人居然也一门心思做这个。
“华叔,这等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不会做了,这次他们找的太湖盗,只是烧船没有杀人,我若再是执迷不悟,没准就要找海主倭寇,没准就要洗咱们满门了,我不会做了!”余致远微笑着说道。
管家华叔连连点头,用手擦拭眼角,眼圈已经红了,只在那里说:“这样好,这样好,咱们这么富贵的人家,何必去得罪那么多人,二公子你这么聪明,就该和老爷一样,进京考个进士做大官。”
说到这里,余致远又是沉默下来,向前走了一段,却是径自上了马车,就这么来到了自家在城外的庄园。
江南的豪门别业,还是在松江府上海县这一等一的地方,规制比起北方很多大户人家的正宅都要富丽堂皇,这里也有二十几个下人操持着,主家一来,住下方便的很。
在码头边和回来路上看着淡然,但从马车下来的时候,脸上多了些疲惫神色,余致远也没急着去歇息,就坐在客厅中的太师椅上,抬头向天发呆,几名护卫或坐或站围在周围。
没过多久,管家安排完事务回来,刚走到余致远身边,还没等禀报,就听到余致远说道:“拿着工钱做活吃饭,犯不着为了这个饭碗拼命,反正松江府这活计这么好找,没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是不是?”
稍一琢磨就能明白,余二公子感慨的是有人要放火烧船,那些船工水手没有丝毫抵抗就乖乖就范,但他说这个道理也没有差错,管家刚要附和两句,余致远又开口说道:“可那里面有二十几个人都是遭难被我收留的,没有我,他们早就死在水里喂鱼了,有这样的救命恩德,为什么不给咱们拼命呢?”
管家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刚要说句话安危,余致远继续喃喃说道,也不知是对人说还是自言自语:“若是这漕运改海的事情做成,松江府每人要少交多少粮食,日子会好过多少,整个江南又会少交多少,这样的好事,为什么没有人帮咱们,反倒是看笑话呢?”
余致远声音越来越低,眼睛却越来越亮:“太湖群盗来咱们这边,要绕多大一个圈子,在江面上靠过来,要走多少时辰,这一路上多少人见到,多少人知道,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过来知会咱们一声?”
管家刚要开口,余致远却抬高了些声音说道:“我知道不少人在这上得好处,我知道漕运改海会伤到不少人,可这件事做成了,得到好处的人会更多,这江南千千万万的百姓都会受益,这样的大善事为什么不愿意做,这是利国利民啊!”
屋子里安静了一会,管家只是那里叹了口气,缓声说道:“老奴也曾在老爷身边服侍,又跟了二公子这么久,算是伺候了两代人,斗胆说句犯上的话,老爷和二公子比旁人聪明百倍,却是痴心人啊!”
说到这里,管家就不在多说,余致远愣了会,然后自失的一笑,自嘲的说道:“也倒不算痴心,咱们家田地不多,只能在棉纺和贸易上下功夫,若能借着大义将漕运改海的事情做成,咱们有船有布,立刻就能暴富,成为江南第一也不是妄想我的确想要赚钱,只是我也为了大义,我也是为了百姓们不受漕粮加耗的苦楚,为什么却有这样的下场!”
声音陡然拔高,语气激烈起来,好像一口气没有提上,在那里剧烈的咳嗽了几声,余致远掏出手帕捂住嘴抹了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看到他这个样子,管家愈发的害怕,急忙说道:“二少爷,事情过去也就过去,财去人安乐,可千万别为这个事情伤了身子啊!”
“请湖盗来烧我的船,若是不从,估计咱们家也会被血洗了,我知趣退了,还要呈请,天底下哪有这等事,理在我这边,大义在我这边,甚至民心也在我这边,世上哪有这等道理”余致远越说声音越低。
没等管家说话,余致远自己从太师椅上站起,打了个哈欠说道:“我困了,先去休息,那些事华叔别忘了去安排。”
那边管家连忙答应下来,余致远自己走向卧房,卧房中灯火已经点好,进了屋子,余致远展开捂嘴的手帕对灯一看,上面血红:“气急怒极果然会吐血。”余致远念叨了一句,把手帕揉成一团,丢到了纸篓之中。
**********
腊月里赵字营有几件固定要做的事,第一是给京师的王友山送一份年礼,这个在十一月准备,腊月初就要出发,由内卫队和亲卫队各出几十人护送,由专跑京师和徐州这条路的商人们带路,这份年礼包含着南直隶的各色特产,现银足有八千两。
王友山回到京师之后,虽说成了官场上的红人,可清流言官的前景无限,实权实惠却有限,和同僚上司之间的沟通往来,都是要大笔的银子花出去,当年在徐州时候,每年还有大笔定例进账,现如今起复了,这笔定例自然也是取消。
为了给王友山撑这个场面,让他多方往来,赵进每年提供一大笔钱,这八千两银子不过是个基数,如果有需要,这边随时会给予支援。
让赵进高兴的是,王家父子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干脆利索的答应了下来。
这本就是个互惠互利的事情,在官场上没什么根基的赵字营,需要王友山的照拂,而王友山也要赵字营的支撑,大家本为一体,相辅相成。
******
谢谢大家
第544章 要过年了
第二件事则是对内的,借助徐州一州四县的吏目差役,以及赵字营自己构建的网络,赵字营对除内卫队之外的家丁家属情况有个相对清晰的掌控,有的家庭过得不错,可也有苦熬的,还有遭遇到病灾的,对后面两种,赵字营每逢年节都会加以慰问,会安排家丁放假回家探望,会专门拨付物资给予援助,让他们安心再赵字营做事。
这桩事极为繁琐,董冰峰和吉香以及石满强对这个事都很反感,陈昇和王兆靖也没什么愿意的,只不过知道事情要做,但赵进对这个却下了很大工夫,他自己就要去几十户人家探望,辛苦得很,刘勇倒是愿意做,带着内卫队的人挨家探望。
絮烦归絮烦,但做完这些之后,临近过年稍显焦躁的赵字营心气就平稳不少,大家又是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第三件事则是各处庄园寨子的收成分配,流民们辛苦了一年,渐渐安定下来,威逼利诱之下,总算想要把南直隶当做家了,对于这自家的人力资源,就不能盘剥的太狠,少不得要给些恩义好处,比如说发下肉食咸鱼之类的过个好年,甚至鞭炮红纸之类的也要准备一些,让他们感觉到些年节的气氛。
但这样的待遇是给那些勤恳做事的流民庄园和寨子,如果这一年某处流民聚集的地方乱子多,逃亡的人多,显然就没什么好处,甚至还要将寨子打散,重新分配。
一年两年下来,各处流民聚居的地方,还有赵字营原来土地上的那些佃户中,涌现出来一些有本事有能力能管住人的出色人物,这样的人也要进行重新调配,不能让他们留在原地养成势力,要进行轮换。
这件事同样繁琐无比,好在赵字营有一个看着儿戏拙劣的安排,那就是在各处流民聚集点,以及各处田庄中,用粮食、布匹之类的小恩小惠诱使里面的流民或者佃户等人告发和密报,依靠这个,赵字营对各处的聚集点有了一个切实的掌握,不至于一无所知或者临时调查。
繁琐归繁琐,进行奖惩轮换之后,流民们的心气也稳定下来,他们现在也不能被叫做流民了,已经算是赵进的庄客佃户。
这三件大事做完,并不是说就可以准备过年,年底自家的账目做完,还要给徐州各路人马分红,大家拿刀骑马在外面打生打死,年底了总不能亏待了大伙,好在这一年下来,徐州这边当真是积攒了大笔的银子,外面也有各种的好处,拿出来轻松的很。
本来徐珍珍想要回一次境山,算是回娘家看看,可怀着孩子不方便行动,若是小门小户的媳妇,回去也就回去了,黄河上结着厚冰,两岸又都是平地,乘车坐轿平稳方便,可徐珍珍是赵进的老婆,怀着的是赵进的第一个子嗣,现在赵字营这么大的局面,这件事就得慎重对待了。
连王兆靖都主动相劝,让赵进以万全为先,好在黄河那边的徐家家主徐本德性子也好,索性带着儿子徐厚生以及家里的仆役之类,直接来到徐州州城这边,反正在此处也有宅院,在这边徐珍珍回去,就算是回娘家了。
在两人成亲之前,徐家很多人都以为赵字营这等草莽武夫的团伙,会趴在徐家身上吸血,却没想到赵字营给徐家带来了不少声音。
比如说淮安府东侧海岸,也就是海州一系的地方,那边是淮盐产地,对铁锅的需要量很大,因为铁锅煮盐,海水和食盐对铁锅的腐蚀相当厉害,铁锅更换的也很频繁,所以徐家的铁锅对这边一直有大宗销售。
可最近的路途草窝子原来被冯家把持,又有草窝贼袭扰,徐家的铁锅只能低价卖给和冯家以及盐场有关系的商行货栈,这些商行货栈赚个大头,徐家也就是做到微利,现在商路打通,中间环节全部去除,徐家的利润直接翻了几倍,这就是赵字营带来的好处。
而且赵字营也并没有白用徐家的资源,尽管调拨了铁匠和铁料,却都是照价付钱,没有一丝的含糊,也有人想不明白,说反正都是肉烂在自家锅里,分得那么清楚作甚。
说是一家,实际上还是两家,一旦做免费无利的事情,人就不愿意尽心尽力,大明官办兵器作坊做出的东西就是例子。
赵进把一切分得很清楚,事情也是井井有条,但徐珍珍对此的态度却颇为微妙,她嫁过来的时候把话说得很满,可心里还是有几分戒惧,见了赵进的行事作风之后,更怕对方把徐家连皮带骨头的吞了,但赵进没这个意图,而且还分得明白,徐珍珍却又有些不满,不过如今肚子里的孩子要紧,别的事情就顾不太上了。
虽说腊月的徐州天寒地冻,盐市和其他集市也都是停了,可何家庄周围始终有人忙碌不停,小石头村,田家庄、林家围子之类的地方都在大兴土木,很多房屋宅院都被高价买下,但买下之后没有直接居住,反而把所有东西都拆除推平,在这里划定范围,在集市附近的仓库里储存材料,等开春后就开始兴建,这都是各处商行货栈的分号,或者是体面有钱人物的宅院,原来村舍民宅自然不符合他们要求,重新翻盖也不花多少银子,索性求个方便舒坦。
贩酒暴富的牛马商人王自洋终于想通了一件事,自家发财的根本不在草原上,也不是边镇关口那些军将,而是在徐州,离开徐州的烧酒,哪有这样的身家。
而且赵进去归德府打平本地江湖的事情也给他很大震撼,现在赵字营的马匹还有部分骑手都是王自洋提供,当时觉得这不过是人情往来,后来发现或许不止于此,如果自己攀附的足够紧,那么将来的收益或许不止现在这些。
王自洋把去草原上贩酒和收购牛马的生意交给心腹亲信去做,打通边将关节的事情自己也不去做了,专心在徐州这边收酒备货,准备在这里长留,为了这个,甚至还专门找来了善于伺候牛马牲口的二十几名马夫,这个对赵字营来说是很大的帮助。
对于这位牛马商人的定居,赵字营自然欢迎的很,专门把林家围附近的一片区域划给了王自洋,让他自建骡马大市,而且还承诺赵字营名下各庄园田寨的粮秣优先评价供应,这些对待让王自洋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对于南京方向,赵字营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