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78-医学启源 >

第13部分

578-医学启源-第13部分

小说: 578-医学启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参 气寒味苦,治心〔中〕懊 ,烦而不能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苦〔参〕气寒味苦,足少阴肾经之君药也,治本经须用。《主治秘〔要〕》 
云∶苦,阴,气沉逐湿。 
川楝子 气寒,味苦平,主伤寒大热烦〔躁〕,杀三虫疥疡,通利大小便之疾。 
《主治秘〔要〕》云∶入心,止下部腹痛。 
香豉 气寒味苦,主伤寒头痛、烦躁、满闷,生用之。《主治秘〔要〕》云∶ 
苦,阴,去心〔中〕懊 。 
地榆 气微寒,味甘酸,主妇人乳产,七伤带下,经血不止,血崩之病,除 
恶血,止痛疼,疗肠风泄血,小儿疳痢。性沉寒,入下焦,治热血痢。《主治秘〔要〕》 
云∶性微寒,味微〔苦〕,气味俱薄,其体沉而降,阴中阳也,专治下焦血。又云∶ 
甘苦,阳中微阴,治下部血。去芦用。 
栀子 性寒味苦,气薄味浓,轻清上行,气浮而味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 
〔去〕心经客热一也。除烦〔躁〕二也。去上焦虚热三也。治风〔热〕四也。又 
云∶苦,纯阳,止渴。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
〔续添〕
属性:〔巴豆〕性〔热〕味苦,气薄味浓,体重而沉降,阴也。其用有三∶导气消积 
一也。去脏腑停寒二也。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三也。〔又云〕∶辛,〔阳〕,去 
胃中寒〔积〕。 
白〔僵〕蚕 〔性微温〕,味微辛,气味俱薄,体轻而浮升,阳也,去皮肤间诸风。 
生姜 性温,味辛甘,气味俱浓,清浮而生升,阳也。其用有四∶制浓朴、半夏 
毒一也。〔发〕散风邪二也。温中去湿三也。作益胃脾〔药〕之佐四也。 
杜仲 性温,味辛甘,气味俱薄,沉而降,阴也。其用壮筋骨,及足弱无力行。 
以上诸药,此大略言之,以为制方之阶也,其用有未尽者。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
(十八)〔法象余品〕
属性:蜀葵花 冷,阴中之阳,赤治赤带,白治白带。 
梧桐泪 咸,瘰 非此不能除。 
郁金 辛苦,纯阳,凉心。 
款冬花 辛苦,纯阳,温肺止嗽。 
香附子 甘,阳中之阴,快气。 
大〔戟〕苦甘,阴中微阳,泻肺,损真气。 
白芨 苦甘,阳中之阴,止肺〔血〕,涩,白蔹同。 
甘遂 苦纯阳,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 
蜀漆 辛,纯阳,破血。 
射干 苦,阳中之阴,去胃中痈疮。 
天南星 苦辛,去上焦痰及头眩运。 
御米壳 酸涩,固收正气。 
胡芦巴 阴,治元〔气〕虚〔寒〕,及肾〔经〕虚冷。 
马兜铃 苦,阴中之阳,主肺〔湿〕热,〔清〕肺气,补肺。 
白附子 阳,温,主血痹,〔行〕药势。 
槐花 苦,阴,气薄,凉大肠热。 
槐实 苦酸,〔同上〕。 
茯神〔阳〕,疗风眩、风虚。 
沉香 阳,补肾。 
檀香 阳,主心腹〔痛〕,霍乱,中恶,引胃气上升,进食。 
乳香 阳,补肾。 
竹叶 苦,阴中微阳,凉心经。 
山茱萸 酸,阳中之阴,温肝。 
郁李仁 苦辛,〔阴〕中之阳,破血润燥。 
金铃子 酸苦,阴中之阳,心暴痛,非此不能除。即川楝子。 
草豆蔻 辛,阳,益脾胃,去寒。 
红花 苦,阴中之〔阳〕,入心养血。 
朱砂 心热非此不能除。 
赤石脂 甘酸,阴中之阳,固脱。 
甘菊 苦,养目血。 
茜根 阴中〔微阳〕,去诸死血。 
王不留行 甘苦,阳中之阴,〔下乳引导用之〕。 
艾叶 苦,阴中之阳,温胃。 
〔 〕砂 咸,破坚癖,独不用。 

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
(十九)〔五行制方生克法〕
属性:(附汤例) 
夫〔木〕火土金水,此制方相生相克之法也,老于医者能之。 
风 制法∶肝、木、酸,春生之道也,失常则病矣。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 
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 
暑 制法∶心、火、苦,〔夏〕长之道也,失常则病矣。热淫于内,治以 
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湿 制法∶脾、土、甘,中〔央〕化〔成〕之道也,失常则病矣。湿淫于内,治以 
苦热,佐以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燥 制法∶肺、金、〔辛〕,秋收之道也,失常则病矣。燥淫于内,治以苦温, 
佐以甘辛,以辛润之,以苦下之。 
寒 制法∶肾、水、咸,冬藏之道也,失常则病矣。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 
辛,以辛散之,以苦坚之。 
注云∶酸苦甘辛咸,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之本也。四时之变,五行化 
生,各顺其道,违则病生。圣人设法以制其变,谓如风淫于内,即是肝木失常也,火随 
而炽,治以辛凉,是为辛金克其木,凉水沃其火,其治法例皆如此。下之二方,非 
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 
x当归拈痛汤∶x 
〔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 
肿痛不可忍。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 
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 
〔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 
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 
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 
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 
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 
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 
〔以〕宣通〔矣〕。 
羌活(半两) 防风(三钱,二味为〔君〕) 升麻(一钱) 葛根(二钱) 白术(一钱) 
苍术(三钱) 当归〔身〕(三钱) 人参(二钱) 甘草(五钱) 
苦参(酒浸二钱) 黄芩(一钱炒) 知母(三钱酒洗) 茵陈(五钱酒炒) 
猪苓(三钱) 泽泻(三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 
服,待少时,美膳压之。 
x天麻半夏汤∶x 
治风痰内作,胸膈不利,头眩目黑,兀兀欲吐,上热下寒,不得安卧,遂〔处此〕 
方云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治,〔故以为君〕。〔偏头痛乃少阳也, 
非柴胡不能治〕;黄芩苦寒酒制炒,佐柴胡治上热,又为引用,故以为臣。橘皮苦 
辛温,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为佐。生姜、半夏辛温,以治风痰;白茯 
苓甘〔平〕,利小便,导湿〔热〕,引而下行,故以为使。不数服而〔见〕愈。 
天麻(一钱君) 柴胡(七分) 黄芩(五分酒制) 橘皮(七分去白) 
半夏(一钱) 白茯苓(五分) 甘草(五分) 
上锉碎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