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高注金匮要略-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乃本条领语。脏坚癖以下。方是正文。盖谓经水闭而不行。或行而不利。其或为血瘀。或为虚寒。或止下焦。
或兼上部。已各有专方正治矣。然又有一种因经闭不行。而兼致外症者。则除正病正治外。而其外症。又不
可不知外治也。比如经闭不利。则气血沉滞。从络脉而下注阴脏之肉内。遂成坚硬之癖疾。久久不止。则沉
滞之血。干于坚癖中。于是气血郁而生热。热则生湿。湿热交蒸。则下垢腻之白物。矾石气寒味酸而性燥。寒
则清火而解热。酸则消坚而散血。燥则拔干而去湿。故用之为君。佐利气之杏仁者。所以并散其沉滞之气
也。又诸症下在阴内。为服药之所未易到者。何似丸如枣核。纳脏中而以外治治之为甚便也。诸注支离混
淆。不得 窍。
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x红蓝花酒方x 红蓝花(一两)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妇人旧血行得畅。则新血生得满。而气因于血。故气亦为之温暖。充周而无病。若旧血迟滞。则生新之机自
钝。而气血俱虚矣。血虚。则偏于干热而动生内风。血虚而气虚。则疏于卫外、而易感外风。此六十二种风因
之所自来也。又腹中血虚。则失于滋润。而络脉干痛。气虚。则失于流贯而络脉拘痛。此腹中刺痛之所自来
也。红蓝花活血行气。得温浮蒸被之酒性以充之。则气行血畅。而解内外之风邪。除腹中之刺痛也宜矣。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见妊娠)
妇人腹中诸疾痛。惟真阴亏损。而留连外水二者而已。盖真阴虚。则内络急痛。外水积。则内络窒痛。当归芍
药散。能补血行饮。故主之。方义。详妊娠腹中 痛下。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方别见)
上条为中下二焦。阴血不足之痛。此条为上中二焦。阳气不足之痛。盖天气寒。则不能照耀。故腹中作阴沁
之痛。天气虚。则不能传送。而作积聚之痛。小建中汤。温膈而并填其气。膈气上温。则阳热下嘘。而阴沁之痛
可除。膈气上裕。则鼓弩下逼。而积聚之痛亦愈。故主之。汤义别详。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根据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
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方见虚劳)
此条。明言不得溺为本病。因而转胞。又因转胞而致烦热不卧。以及倚息。此属易解。但其所以不得溺。及所
以不用他药利小便。而独主肾气丸者。解得透彻。则略无障碍矣。盖肾中先天之气。从贴脊之后道。上熏膈
中。与饮食所生之悍气。从肺而上贮胸中者相会。则先天后天混合。而成在上之宗气。此气充满。则呵嘘蒸
被。而水道流行。今肾中鲜上熏之妙。而膈气空浅。则水行自缓。缓则气愈滞而不得溺。不得溺。则膀胱满而
拥起胞胎。令胞系松宽而微转。故曰转胞。夫膀胱之气。与胞胎之气。两皆上转。则气宇扁窄。其烦热不得卧。
及倚坐以息也宜矣。于何知之。于饮食如故。故知上中二焦。及前行之后天气道中无病。而为先天之肾气
虚微。因致胸中失传送之候也。了戾者。钉钩挂物。系松而摇拽旋纽之象。肾气丸中。茯泽渗泄以利水。山药
培土以利水。则膀胱浅软。而胞胎已有下弛之地。且得地黄、山萸。将桂附弹压。下入肝肾。而令丹皮。直从贴
脊而上引之。俾胸中氤氲之气下逼。则胞胎复安其位。而其系因直而自正。又何烦热不得卧。及倚息之患
耶。此仲景不以他药利水。而独主肾气丸之精意。安得有心人。而与之共剔长沙之灯火哉。
妇人阴寒。温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x蛇床子散方x 蛇床子仁。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丸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阴寒。亦指阴庭之寒冷而言。俗解作子宫寒。非。以坐药外治。不能温子宫故也。坐药者。纳之而坐。非一时取
效之谓。故方后曰绵裹者。恐其坐久致化之义也。凡妇人一切纳药、坐药、洗药。俱与深远之脏腑无干。而为
外症。外症而治以内药。既失之迂。而且虞脏腑之喜恶不齐。先为药病也。故外症皆从外治之例。本草称蛇
虺喜卧其下。故有蛇床虺床之名。则其性之温暖可知。又味辛而甘。夫辛甘主散。则其温暖之性。为能横施
旁达又可知。用为坐药。而阴寒自温可必也。客有素读仲景之书。而难予者曰。阴非独寒。必子宫上冷而
后下阴户者。本衣冠文物主坐药。而子谓但温阴庭。而非子宫之药。毋乃所见之偏且执耶。余曰。是非客所知也。
夫金匮一书。分门立论。其就症列方者。大似玉碎珠零。金星宝片。殊无可贵。是在灵机无碍者。会其全神。譬
之重漆围屏。钳镶斗缝。则异彩奇光。照耀堂奥。而成玻璃世界。客之所见者。屑末而已矣。乌足以知此哉。诚
如客言。彼子宫之寒在先天者。肾气丸不具在乎。在后天者。理中丸不具在乎。何妨以内药先温其本。而后
以外药兼治其标耶。且云坐药可上温子宫。则亦将以漱口不下咽者。能愈中焦疾苦乎。客失笑而语塞。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野狼牙汤洗之。
x野狼牙汤方x 野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滑为湿。数为热。少阴之下竟下。为阴庭之应。其脉湿热交见。故知其为阴中生疮矣。阴中蚀疮句。勿作上文
之复语。盖上两句是言诊法。亦是言其初症。下二句言疮久而湿热浸淫。以致虫生之治法也。野狼牙味苦性
寒。以寒能胜热。苦能燥湿。而尤能杀虫。故主此以洗之耳。
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失。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方见黄胆)
从前阴失气。故曰阴吹。从后阴失气。为大肠之正路。故曰正喧。盖谓胃中之气下泄。以致由前阴之间道吹
出。又由后阴之正道喧响者。此因胃能受谷。脾能消谷。但因大肠液燥而便结。以致谷气实。大肠正路喧传
之而不足。又从小肠之岔路。而气与水化俱迸也。夫实则失气。是非令其大便流通。俾谷气下平不可。然若
投以攻下之剂。是责脾胃之无辜。必至反不能食而 胀矣。故以滑肠胃之猪膏。滋血液之乱发。熬以为煎。
则干结得之而润下。将谷气平。而正喧者亦自止。复何阴吹之有哉。钱塘李氏。谓正喧即阴吹之喧响。
李徐氏。改本文正喧为正结。皆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