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515-高注金匮要略 >

第39部分

515-高注金匮要略-第39部分

小说: 515-高注金匮要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虚寒。故风从太阳中入。即乘虚而传阳明之经腑。且聚有水气在胃。而太阳尚未罢之候也。太阳未罢。故头 
痛不止。胃腑受阳邪而化虚热。面为阳明之应。故正赤。水气聚于胃而上熏。肺性恶湿而其窍不利。故喘。两 
阳之邪。以阳虚而不推之出表。故发热也。诸症会心了了。则汤意之一丝不紊者自见矣。本汤中之葛根、桂 
枝、甘草、姜枣。即阳明经之葛根汤。葛根汤意。原所以借胃中之水气。行为解肌之汗。而不伤胃液者。故以之 
为主。胃中属虚热。非苦寒所宜。故但君清凉之竹叶。以轻散之。阳气虚寒。不能送邪出表。故两用参、附以温 
补之。风邪水气。两相怫郁。故加桔梗、以开提之。产后既虚。又温覆以取汗。恐去风而复为风所袭。故加防风、 
以固密之。颈项强者。为阳气之柔者不能养筋。故易大附子而助其兼力也。其曰用者。盖以大附换本方之 
小者。而非另加之谓。扬去沫者。附性上行。而沫尤甚。扬之去沫。欲乱其上行之性。而并防其助面赤而致呕 
也。半夏降逆。故于呕者加之。首条明列产妇三病。郁冒便难。已详二条六条。至七八两条。明言中风而全 
不及 。以 病之症治。详本门故耶。 
妇人乳中虚。烦乱咳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x竹皮大丸方x 生竹茹(二分) 白薇(一分) 桂枝(一分) 石膏(二分) 甘草(七分)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妇人乳。谓当儿乳食时也。中虚。指胃脘中之阴津阳气而言。乳从胃腑之阴津。上浮脘中之络脉。而注于乳 
房者。吸乳则精汁奔赴之。而阳热独盛。故脘中一时枯涩而烦乱。又吸乳则膈气亦虚。而下气乘之。故咳逆 
也。此非新产之症。亦非产后之重症。凡阳气素盛之妇人。产后二三月。及岁余中。常有之候。但于儿乳时。每 
当奶阵经流。心中如焦渴而慌慌者。即其初候也。以甘寒辛凉之味。济阴以抑阳。则安中而烦乱可除。以辛 
温甘平之品。补上以御下。则益气而咳逆可止。此竹皮大丸之所以独任也。尝观竹生干山。贯四时而青翠 
不衰。薇根长细。历久远而柔软可屈。则其自多精汁。而善滋阳液者可见。又何止甘寒苦寒。而仅能降气伏 
热耶。与辛凉之石膏为偶。则微雨轻风。滋干解热。而得清和之化矣。非安中而何。桂枝辛温。而具生阳之性。 
得甘浮之甘草。重用至七倍。而上托之。则所益者。在上中之气。譬之旭日照临。而阴氛之气不得上犯。复何 
咳逆之有哉。此益气之义也。枣肉为丸。即重用甘草之义。盖取浮诸药以补上治上。故知所谓中虚者。指胃 
脘之上穿胸膈而言也。丸大如弹子。而以饮嚼服者。取其易发。而且使渣质少停也。一丸而日夜五服者。又 
取其缓滋。而并令药力之无间也。白薇微苦而寒。苦能泄热。寒能解热。故有热者倍二分。柏枝凌冬指西。不 
畏霜雪。得木气之正。其西指者。受金气之吸引也。花于三月。实于九月。柏实、更得金木之精。其味甘平。甘能 
缓中。平可降逆。故中虚而烦肺逆而喘者、加一分。古份、作分。原方当作十三份。如倍白薇。加柏实。则十五份矣。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x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x 
白头翁(二两) 秦皮(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此肝血失藏。肝阳妄泄之症也。产后血虚。大盒饭坚因便坚而结热于大肠。以致热极而旁流。是犹其标也。 
夫人身之血。藏于肝。肝泌胆汁。下灌二肠。所以大便通调。不坚亦不利也。今产后血虚。肝无藏血。而肝阳急 
躁之气。仍从胆管走注二肠。成为腹痛。里急。后重。欲下不能。不下不得之下利。本属血虚之产妇。乘以下利 
努撑。更伤其气。虚极者。血虚而气极也。仲景一眼觑定本症之由于血虚肝旺。直任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翁方。注已见伤寒厥阴下利。加甘草阿胶者。缓中以补血也。主之者。可加减。而不能挪移。如下利赤多。 
加当归。白多。加白芍。气滞溲少。加枳实、车前。在司诊者之临时斟酌耳。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属性: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 
汤主之。 
妇人中风。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与男子同。第病已七八日。寒热去而续来。且发作有时。非复风邪之寒热 
矣。当病经来。因病适断。以致应去未去之血。结于营分。与疟邪伏于募原。卫气会之而不行。相争为寒热者。 
正同。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也。治宜和解。故主小柴。如热结血甚。可加丹皮、丹参。以泄热行血乎。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伤寒。其证亦同。第病时经水适来。血室虚而邪入之。且妇人之营卫营运。暮升而昼降。当暮升之时。挟 
热邪而上扰神明。故轻则谵语。重则如见鬼状。仲景断为热入血室。恐后人误认为阳明胃热。故治之。无犯 
胃气。及上二焦。为戒。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 
当刺 
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发热恶寒。为中风原有之证。若妇人中风。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是表里俱解。何复胸腹 
满如结胸状。且谵语乎。要知七八日前。发寒热时。经水适来。以其血室动、而热入之。夫血。资生于胃。藏于肝。 
胸。胁为肝胃之部。血虚而邪随实于其处。虽状如结胸。不得用大小陷胸。但当刺期门以泻之。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然汗出则愈。 
前三条。与伤寒论少阳篇。第十八、十九、二十条相同。注虽已见。因有未尽余义。故申释之。本条。亦与阳明篇。 
第三十六条相同。其精义已详于该条下。故不赘。若夫宜刺宜小柴之别。以经水适来者宜刺。经水适断者 
宜小柴。以经水适来。则但有热入。而未尝结其血室中之血。故血仍来。刺期门以泻去血室中之热则愈。经 
水适断。则热入血室。而并结其血。故使经断。非小柴之解其热。而并因汗以散其血者。不可也。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浓朴汤主之。(千金云咽中帖帖如有炙肉者即是) 
x半夏浓朴汤方x 半夏(一升)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妇人心境逼窄。凡忧思愤闷。则气郁于胸分而不散。故咽中如有炙脔嗳之不得出。咽之不得下者。留气之 
上塞横据。而不降不散之候也。故以降逆之半夏为君。佐以开郁之浓朴。宣郁之生姜。加渗湿之茯苓。以去 
郁气之根据辅。散邪之苏叶。以去郁气之勾结。则下降旁散。而留气无所容矣。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x甘草小麦大枣汤方x 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脏指心肺而言。脏躁言脏中阳液枯干。而脏真之气。尝不能自立。而有躁急之义。故其心神肺魄。如失援失 
根据。不可自支。而悲伤欲哭者。烦冤之所致也。如神灵所作。正言无故而悲伤欲哭。如有凭借之象。气失所根据。 
而时引上下则欠。气自微长。而时欲外达则伸也。小麦为心之谷。大枣为肺之果。又皆甘寒甘温。而偏滋津 
液者。得甘草以浮之在上。则正行心肺之间。而神魄优裕。又岂止食甘以缓其躁急乎哉。亦补脾气。义见首 
卷补肝下。盖补心中之火液。既可因母以生子。而补肺中之金液。又可因子以荫母。故也。补脾。非补脾气。 
当指脾中之津液。故本汤可与脾约丸为表里之剂。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水寒之气上泛。肺受逼而失分布之用。故吐涎沫。是温之燥之。渗之泄之。始为正治。乃反欲攻下以去涎沫。 
则误矣。故不特涎沫不止。而且胃阳以寒下而益虚。故痞气上塞于心下。此当先治其本病之吐涎沫。小青 
龙为发汗利小便之剂。则散水行饮。而涎沫自止。然后主半夏泻心以治痞。则填膈降逆。而痞亦平矣。此 
是半夏泻心。徐忠可注。为三黄泻心。误人无限。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 
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 
止女身。在下来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 
巅。或有忧惨。悲伤多嗔。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 
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人身心肺间之气。其先天从命门温温之火。历膂脊而上蒸于胸中。其后天从胃中之精悍。历脾充肺。而外 
托于胸中。二者合德。而化为太和之瑞。充周遍满于胸膈。外为经络卫气鼓动之根。内司中下二焦温被之 
化。且其运血养神。提精御气之妙。为有生之大宝。故曰宗气。宗气者。言虽非鼻祖。而实为宗子之义。犹之后 
天离火。正位南方。所以继乾坤。而主化生万物之权者也。是气男女同贵。而尤为妇人之所更重者。虽已补 
详虚劳注中。而本条所论诸症。理奥词古。苟不悉此气之根源。及其关系处。则必不能读。即读亦必不能解 
也。虚即指此宗气空浅而言。盖谓妇人之病。皆因上焦如雾之气虚馁。则诸气渐寒。寒久则凡各处俱积冷 
矣。如下文所谓胞门、经络、绕脐、两胁、少腹、腰脊、气街、膝胫俱是矣。夫气以充满温和。为流行之本。因虚而积 
冷。虚则滞结。冷则寒结。故结气。但虚者气不运血。冷者气不温血。结者气不行血。三者得一。即能断经。非至 
结气而始不月者。故曰为诸经水断绝也。至有历年。谓宗气虚至日久。其血寒积结之地。虽不止二者。即此 
内而胞门寒伤。生机歇绝。外而经络凝坚。流通无气。则其经、焉得不断绝耶。以上为一段。首四句。言妇人诸 
病。起于宗气上虚。成于经水下断。历年四句。又推所以经断之故。盖胞门之气。逼近血室。而司经水之总区。 
经络之血。趋归血室。而为经水之原委。故两揭之耳。损指肌肤瘦削而言。分指肉轮离脱而言。膈阳上虚而 
冲气犯之。则呕吐。又肺既受下寒之窘迫。则津液不布。而涎唾上泛。且肺气蜷缩而自壅。则生热而成痈。又 
必至之势也。于是肺不能为脾胃行精悍以及周身。而形体之肌肤。以阴血不荣。而日损其肉轮。以阳气不 
充而渐分矣。以上三句为第二段。就因虚二字而言其症。盖虚在心肺间之宗气。故见在上之症者如此。若 
积冷结气。盘结在于中焦。则为绕脐寒疝者一。寒疝详本门。其或见于脐外两旁之季胁。疼痛下连肝脏者 
二。以肝居至阴之下。与寒气尤为相召故也。且又有血因结而干。液因血而竭。而变为燥热之症。此亦在中 
焦。故名热中。其候则拘急之痛。引于关元。又疮脉多数。今脉数无疮。正阴虚火炽之诊。且其肌肉粗若鱼鳞。 
皆阴不泽阳。水不济火之候者三也。但此在上在中诸症。虽属妇人断经之候居多。然亦时着男子之亡血 
失精者。非止女身所独有。又不可不知者也。若因虚而积冷结气。在于下焦。上虚则不能提挈。故一月再见。 
或一行半月而来多。又上虚则不能传送。故过期不行。或行而不畅。而为不匀等病者有之。其积结在下。则 
为冷拘阴沁之掣痛。及少腹中恶寒者有之。又或掣痛。后引腰脊。下引气街。以致气冲急痛。且下引之甚。至 
于膝胫疼烦者有之。以膝胫属肾。疼烦者。肾气结而肾精竭之应也。至统上虚下冷而合推其症。下冷上犯。 
必为奄忽眩冒。而一时不知人之状。如阴阳不相顺接之厥。而不得从厥治。如阴迸于上之巅。而不得从巅 
治者有之。以积冷结气之上侮虚阳。而非真厥、真巅故也。又阳光上虚。而下阴乘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