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

第13部分

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第13部分

小说: 经济学经典巨著:经济周期循环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使用的可能性以及替代关系所表达的。即使两种商品只有一个共同的生产要素,它们的价值也仍然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两种商品的数量,以及因此产生的价值,取决于这单一要素的配合,考虑到它们两者共有的生产要素,它们将遵从等边际效用规则。几乎没有必要指出:尤其是由劳动这一生产要素产生的生产关系,实际上包括了所有的商品。对每一种货物的数量的决定,从而对其价值的决定,都受到所有其他货物的价值的影响,所以只有考虑了这些价值之后,才能作出完全的解释。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一种货物的价值对每一个人形成一个价值体系,其中各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的。?
  在这个价值体系里,一个人的整个经济都被表现出来,包括涉及他的生活、他的观点、他的生产方法、他的需求的所有关系,他的所有经济组合。个人绝不会对这个价值体系中的所有部分同时意识到;相反,在任何时候,很大部分倒是处于意识范围之外。而且,当他为自己的经济行为作出决策时,他并没有关注这个价值体系里所表达的所有事实,而只是关注手头现有的某些指标。在日常生活中,他根据一般的习惯和经验采取行动,对每一种商品的每次使用,他都从货物的价值开始,而这个价值是经验告诉他的。但是这种经验的结构和本质是由这个价值体系给定的。这种相互调整的价值,是通过个人一年一年地实现的。正如已经提到的,现在这个价值体系表现出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稳定性。在每一个经济时期都存在这样的趋势:价值体系又转到先前旧的轨道上,再一次实现相同的价值。即使这种连贯性被打破,某种持续性总是会保存下来;因为即使外部条件改变了,这也绝不是要做一种全新的事情的问题,而只是使先前做的事适应于新的条件。曾经建立的价值体系,以及给定的要素组合总是作为每一个新的经济时期的出发点,因此可以说总有一种对它们有利的推测。?
  对于个人的经济行为来说,这种稳定性是不可缺少的。实际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能从事那种为重新创造这种经验所必需的脑力劳动。事实上我们也看到,过去各个时期货物的数量和价值部分地决定着随后各时期货物的数量和价值,不过仅从这一点还不能解释这种稳定性。显然一个重要的事实是,这些行为规则已经经受住了经验的考验,而且每个人都认为,就整体来说,他们除了继续按照这个规则行动之外,没有什么行动比这样更好了。我们对价值体系的分析,这个价值体系就好像是这座经验之山的地质学,也向我们表明了,在人们的需求和视野给定的情况下,货物的这些数量和价值实际上可以解释为在周围环境条件给定情况下的合理的结果。?

  第44节: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20)

  因此,这种在个人行为里的经验方式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它的合理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有一种经济行为能够在现有的手段与可能的最好的方式所满足的需要之间建立一种均衡。我们所描述的价值体系与经济均衡的位置是相对应的,而这种经济均衡的构成部分是不能改变的(如果所有的数据保持不变),否则,个人就会感受到他的境况比以前差。因此,只要问题是使自己适应条件,而且只是服从经济系统的客观需要,而并不是期望改变它,那么对于个人来说就只有一个并且是唯一的一个行为方式采用,这个行为的结果将保持不变,只要给定的条件也保持不变。?
  假定读者对竞争与垄断情况下的交换和价格的一般理论是熟悉的,我们就可以顺便注意到,普遍存在的交换可能性很自然地将会改变每个人的价值体系。根据根本的原理,资源的各个单位在可能的各种用途之间分配,以产生相等的边际满足,这个根本的原理当然将仍然起作用。在交换经济中,我们可能这样表述这个根本原理:对所有的家庭来说,价格必须与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成比例;同时对所有的厂商来说,产品的价格必须与它们的边际生产率成比例。但是实际中一个新的现象产生了,即生产者将不再按照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产品所具有的任何〃使用价值〃来估计产品的价值,而是按照生产者最后所获得的产品的效用来估计。每个人对自己的产品的评价尺度,以及因此产生的每个人对他自己可能拥有的生产资料的评价尺度,将由这些商品的价值尺度构成,即用通过出售这些生产资料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来交换或者买入的商品。完成这些操作的最有利的途径是根据经验找到的,每一种商品或者生产性服务都将按此来评价。?
  在交换经济的每一个时期,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所有无数的交换,在总体上构成了经济生活循环流动的外部形态。交换规律向我们展现了根据给定的条件,这种循环流动是怎样得到解释的;它也告诉我们,只要这些条件保持不变,为什么这种循环就不会改变,以及为了让自己适应这些条件的变化,这种循环流动为什么改变和是怎样改变的。在假定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个连续的时期内,同一种类、同一数量的消费品和生产者货物就会被生产出来和被消费。因为在实际上,人们是根据经过反复证明的经验来采取行动的,而且我们认为,在理论上,他们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按照现有方法的最佳组合的知识采取行动的。但是在各个连续时期之间还有另一种联系,因为每一个时期都会使用其前一时期为它准备的物品,而且每一时期也会生产货物供下一时期使用。为了使陈述简单化,我们现在将这样表述这一事实,假定每一时期只消费上一时期生产的产品,而且只生产将在下一时期被消费的产品。这种让两个经济时期相吻合的办法不会改变任何实质性的东西,这是很容易看清楚的。根据这个假定,每一种消费品都需要两个经济时期才能完成,不多也不少。?

  第45节: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21)

  现在,我们要对每一时期中为了执行这个简单化的经济过程所必须的交换进行分类。首先,我们把那些仅仅为了将所得的东西再转出去而执行的交换排除在外。理论表明,在每一种贸易经济中必然存在大量的这样的交换,然而在这里,我们对这些纯粹技术性的交易并不感兴趣。第二,在每一种贸易经济中都会发生劳动和土地的服务对消费品的交换。毫无疑问,这类交换体现了一个经济系统的商品流的绝大部分,并且连接了它的来源和出口。但是劳动者和地主是为了已在他们手中的消费品而出售他们的生产性服务,这些生产性服务只在每一时期末才产出产品。进一步说,即使他们的某些服务是用来生产生产者的商品,他们出售他们的生产性服务也是为了消费品。在每一时期,那些还没有包括在所观察的时期内将使用的生产资料之中的劳动和土地服务,将用来交换上一时期已经完成的消费品。这种说法中有与事实相反的东西,只是为了让说明简单化,它并不影响原则。很清楚,在这种交换之前,是谁拥有劳动和土地服务。但是在交易中谁是另一方呢?在交换之前,用来支付这些服务的消费品在谁的手中呢?答案是:在这一时期那些需要劳动和土地服务的人,也就是想把前一时期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通过追加更多的劳动和土地服务转变成消费品的人,或者是那些想生产新的生产资料的人。为了简单化,我们假定,那两类人在所考查的所有时期做相同的事情,也就是要么持续生产消费品,要么持续生产生产性货物这是符合具有劳动分工的贸易经济的原则的。于是我们可以说,前一时期生产消费品的那些人,在本时期放弃了一部分消费品给工人和地主,因为他们为了下一时期生产新的消费品,需要工人和地主提供的服务。在前一时期生产生产性货物的人,在本期仍然想这样生产,他们将放弃一些生产性货物给生产消费品的人,这样以取得那些为了获得新的生产性服务所必需的消费品。?
  因此,工人和地主总是只把他们的生产性服务交换现在的消费品,不管前者是被直接使用还是在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中只被间接使用。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用他们的劳动和土地服务交换未来的货物,或者交换未来给予消费品的承诺,或者申请对现有消费品的任何〃预支〃。这只是一种交换,不是信用交易。时间因素不起作用。所有的产品都仅仅是产品,不包含其他的意义。对单个厂商来说,不管他是生产生产资料还是生产消费品,那是完全不相关的事。在两种场合下,产品都是立即支付并且按其全部价值支付。尽管个人总是在为下一时期工作,但是个人不必超越当前时期向外看。他只是跟从需求的指示,而他同时也在为将来提供东西,这就由经济过程的机制来管理了。他对他的产品进一步将发生的事情不关心,如果他不得不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到底,他可能根本不会开始这一生产过程。尤其是消费品,它也只是产品,而不再是别的什么,它是除了销售给消费者之外不会发生更多事情的产品。它们不会在任何人手中形成〃基金〃来维持劳动者,等等;它们不会为进一步生产的结果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服务。因此,不存在这种存量积累的问题。这种机制,一旦得到调整就能持续地维持自身,这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它是怎样发展的,与它是如何起作用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第46节:在给定环境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22)

  我们还可以推论,在任何地方,甚至在贸易经济中,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也只不过是暂时的项目。我们在哪里都找不到它们的存量,似乎它们以自身的权利执行着任何功能。除了给包含在它们之中的劳动和土地服务支付工资和地租之外,它们不能再对国民总报酬提出任何要求。最终没有任何净收入成分附加在它们身上。没有任何独立的要求产生于它们。相反,所有手头的消费品,在每一时期都将归于本期所使用的劳动和土地服务;因此,所有的收入都以工资或者自然力量的租金的名义被吸收。这样我们得出结论:以劳动和土地为一方,以消费品为另一方的交换过程,不仅为经济生活的趋势提供了主要方向,而且在我们的假设条件下,这也是唯一的方向。劳动和土地分享国民报酬的全部,而且现场所拥有的消费品的数量恰好就是能够满足其有效需求所必须的那么多的消费品的数量,没有更多的。这正符合经济学中最后一对数据:需求及其满足的手段。它也正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那部分经济现实的真实写照。它已经被理论弄得残缺不全了,其中人为地创造了大量的虚构和臆造的问题包括什么是产生于被补偿的劳动和土地服务的〃基金〃这个问题。?
  因此,交换经济以下面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它自己。现在,单个企业是作为一个生产的地方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生产是为了他人的需求而进行的,而一国全部生产的产出将首先在这些组织中进行〃分配〃。然而,在这些企业里,除了把两种原始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而这一职能在每一时期似乎都是自行机械地完成的,并不需要什么个人因素,这个个人因素不同于监督以及相类似的东西。这样,如果我们假定土地的服务掌握在私人手中,那么,不考虑垄断者,除了那些从事某种劳动或者将土地服务提供给生产的人之外,就没有人能对产品有任何要求权了。在这些条件下,经济系统里就没有其他阶级的人,尤其是没有这样一个阶级,它的特征是拥有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或者消费品。我们已经知道,认为在某处有某种货物的积累存量是绝对错误的。这个观点主要是因一个事实而产生,这个事实即是,许许多多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最终要经历一系列经济时期。然而,这并不是最关键的要素,如果我们把这种生产资料的使用限制在一个经济时期内,我们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什么。消费品存量的观点甚至没有这种依据;相反,消费品通常只掌握在零售商和消费者手中,它的数量只是满足当前需要的必需的数量。我们看到货物的持续流动以及经济过程的不停移动,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其组成部分要么是保持不变,要么是稳定地替代的那种存量。对于一家厂商来说是生产消费品还是生产生产性货物,这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两种场合处理产品的方式是相同的,即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下,获得与其土地或劳动服务的价值相应的支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