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 >

第390部分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第390部分

小说: 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响力,去对敌手做评估,而拟定“策略”。
  除了企业策略之外,最棘手的问题,便是组织机构的问题。有了好的组织机构不一定能执行策略,但坏的组织机构一定会弄垮策略。今日,企业的组织机构必须是灵活、机动,富于弹性,能够接受任何变化,很快做出应变措施,能变通方式,却仍遵守策略,而且有效率高;如果组织机构未能达到这些要求,企业必然难以成功。 
  而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谈,即企业全体的机构,和个别企业的机构。这种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中的各项因素都息息相关,包括产品、计划、决策、沟通、管理等等。一个良好的管理者必须将这所有的要素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处理的方式,却绝无成规
  可循,必须随机应变。可以说,归结起来。它只有两个标准可依据。首先,组织机构是实现 目标的方式,而非目的;也就是说,它是仆人,不是主人;它必须时时为目标的改变而迅速
  变动。其次,组织机构必须灵活而有效率。
  要实现这两个目的,最重要的方法,便是训练一个好的管理人才;这个管理人才不是企管学理论家,而是有实际经验、能了解现有的 组织和环境,而作最佳应变的人!
  (一九八一年四月于英国)
  阿拉斯塔?皮京顿爵士
  ——皮京顿兄弟公司总裁(1973…1980)
  我对“政策”的定义是“指导或限制、影响决策与行动的最高准则”。人们如果无法明白地了解到工作的准则和目标,他必然无法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信心,也无法全神贯注。因此,我始认为,良好的政策和明确的目标显示,要比琐碎的“工作指示”有效得多。
  让全公司的人都了解某些不变的准则,对公司的运作大有助益。譬如说:“我们的主要工作准则是合作和沟通。”或者“资金运用必须事先计划才可动用,以确保财务健全。”这些准则是永久性的,不会随情况改变;让公司员工了解这些政策性的准则,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与检查。
  其他比较“战略性”的决策,如“尽快打入某国市场,利用它目前的真空状况,抢先取得优势。”这一类的决策是很机密、有时效性的,就可以有选择性地运用,不必完全公开。 第一,一般而言,政策性的准则表面上都是积极的;但也常是陈腔滥调。所以,这种政策性准则虽然必要,却是很难制定出来。尤其,它必须是不变的,因此必须适应任何情况,不可自相矛盾。
  举例来说,若公司和准则定成“一切利益分享于公司所在地的国民!”这样固然能够赢得公司所在国家人民的信赖喜爱;但是,对一个跨国大公司来说,它必须“为公司的利益而随时转换材料来源,选择最便宜的材料使用”;这时,两条准则就互相冲突了。
  再举另一个例子来说,如果准则是“宁为蛇首,不为牛尾”时,则又会和“分散投资”的立场相违背。因为若单从事一项工作,自然可为重点工作,但若分散投资,而插足各行业,便不可能在各行中都成为佼佼者。这时,“宁为蛇首,不为牛尾”就成了一块绊脚石了。
  公司在运用时,除了内部所作的决策之外,常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根据不同的情况而产生不同的特色。因此,大企业在拟订全公司的政策时,应该为各个子公司保留部分自由的余地,以便子公司能适应不同国家的不同环境、风俗和文化。
  第二,企业中的各项技术必须有整体的计划。不可因个别的技术有个别的政策。也就是说,由一个政策统筹所有的科技发展。
  以人和机械的关系为例。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和机械的关系变得很难预料。人对工作的期望,因社会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拟订政策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人的特长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才符合人的期望?”考虑这些因素之后,拟订出来的政策才能使人和机械充分配合,而发展企业。
  在考虑如何订立人和机械的关系时,又有长远计划与短期计划两种。
  以长远的计划来说,例如在技术上,我们确定在二十年以后,制造出不破的玻璃,那么我们就同时要考虑到人在制造这种玻璃时,所扮演的角色。就短期计划而言,当我们新买入一架机械时,我们不只要知道这架机械的功用,也同时要订立出工人使用这架机械的方法。 这也就是说,人事政策和技术政策要互相配合,由一个总的政策来指导,而不可各行其是。在未来的数年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许多原本由人从事的工作,都将由机械所取代。因此在拟订人事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即将由机械所取代的工人,他们的雇用与出路等,以免以后发生问题。
  所以说,拟定出政策时,必须考虑不同范畴的各种政策,注意彼此的配合。
  第三,在拟订政策时,最好参考那些实际执行者的意见。一方面,这样拟出来的政策可行性较高。另一方面,这些执行者因为对政策的决定有参与感,执行时必定更加买力。 第四,拟订政策时,参与拟定计划的人应该尽量避免过分决断性的语气。例如说,为了要确保材料的来源,因此订了一个政策说“要确立材料的来源”;这样的政策在实行时,可能就成只有一个材料来源处,反而造成了材料垄断。其实,这个政策若订成说“要确保材料来源稳定”,变通的方式便很多,而不需死板地盯住一个供应材料来源了。
  这只是一个过分决断语气的政策造成不必要牵制的简单例子。事实上,有许多企业都因为政策的语气太决断,而导致实行之时不够灵活,这是拟定政策时,所必须注意的。 
  莫瑞斯?哈德森爵士
  ——皇帝化学工业总裁(1978…1982)
  化学工业在近几年来突飞猛进,产品日新月异,因此,在经营化学工业时,我们必须预测未来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预测和计划上。这些预测和计划虽然常常看似空中阁楼,但是在实际运作上,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尤其在艰难的环境中,更使人们能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合理的途径。
  不过,计划和预测究竟仍有其限制。虽然的确有些计划成功地实施了,有些事件也因为正确的预测先作了准备;但是,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意外之事依然经常发生,许多对企业发生重大影响的事物,都既不在计划之内,也未为有人预料到。因此,我们只有承认,未来是难以完全掌握的。而且,即使各种科技推陈出新,管理理论也一日千里,“未来”依旧是无从捉摸掌握的。因此,我们企业的处理方法,便是放缓公司前进的脚步,采取较保守的态度;
  但积极训练主管人才,让他们具备应变的能力,以随时解决突发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在这十年来,公司固然做过许多正确的计划与决策,如涉足石油探勘与开采,而确保了石化材料来源、扩展欧美市场等,都是杰出的计划。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十年来,石油危机、伊朗革命、英镑成为抢手货、世界通货膨胀等等,这些事件大概举世没有一家公司事前预料得到的,更遑论将之列入计划了!今日世界上经济衰退、高利率政策、英镑增值和通货膨胀等,更是一个过去难以描绘的世界。因此,像这样的大公司,不只需要大幅变动它原来的十年、十五年计划,而且更需要具有弹性、灵活应变,才能在一片不景气中生存下来。虽然,景气低迷的情况不可能永远存在,也不会经常发生,但是,面对时的应变能力,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阿拉斯塔?皮京顿爵士
  ——皮京顿兄弟公司总裁(1973—1980)
  所谓的计划,并不是一份计划书。有许多人常执着地要订出一分明确的十年计划书,花费了大把的金钱精力,在订定这份计划书上;殊不知,这个计划还没印好,就已成了过时的计划了。
  事实上,“计划”不如解释为是管理的方法,只是不断地指引不同的工作者采取各种应变措施。在选择应变时的举动时,则以公司政策为行动准则。所以说,计划应该是一套充满活力的方法,能够模拟情况,而减少真正行动的错误。面对着多变的现代社会,过多的选择机会反而会造成犹豫不决。因此,能模拟情况的计划,就能减少错误的尝试。
  雷伊?杰第斯爵士
  ——邓洛普公司总经理内陆银行代理总裁
  近六十年来,企业界的整体计划越来越朝向系统化的分析和量化为基础,而不再以个人的经验、观察、判断为终结。这种倾向,当然是因为企业界在经营时,要求更精确的预测,以便能有效运用原料,并灵活应变。这种科学化的整体计划,的确对公司短期内(约三年左右)的计划、预算、目标等,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当企业要求更长远的整体计划时,情况就不同了。当一个企业接触到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数年后,顾客的需要将是什么?竞争对手如何?投资环境如何?十年后我们的公司将成为怎样的公司?”这时候,各个公司所遇到的情况就各不相同,也无法用系统性的分析和量化去估量了。这时,必需要有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至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十年以上,充分了解公司的设备、人事,也明白新材料的发展情形的市场上的各项产品,才可能回答出上述的那些问题。有人曾问过著名的企业家彼德?杜鲁克,他如何开始审视一个公司失败的原因。他回答道:“我总是先看看十二年前有哪些事是可以改变的”。
  维斯登?查契尔爵士曾说过一句名言,他说:“我乐于高瞻远瞩,但只以我的视线为界,决不妄做预测。”可是,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而言,他不能说:“只以能测量的为界”,因
  为他所做的计划越长远,所牵涉的因素越多,包括各项政治、经济因素,公司内、外的变动等,这些都不是能够用数字去测量的。因此,在做长远计划时,无论如何谨慎,少许的偏差仍是不可避免的。
  前面提到的“关键性问题”,通常被视为“领导阶层”的事,而非“管理阶层”的事,也就是说,那些事是该总裁去操心的。但是,实际上,一个公司的组织、目标、优点、企业特色等等,总不可从天而降,而常是由领导阶层和管理阶层经过不断地讨论、分析才得来的结果 。所以,长远的系统性计划固然对那些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有影响,但是,在实行计划的终究是人,个人因素的影响,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对于企业管理人和企业的关系,我认为有两个比喻可以解释:
  ——从百年来的战争史中,我们发现,将领的才能对战役的输赢有极大的影响力,即使在武器进步的今日战争中亦然。竞争激烈的商场正如战场;领导者也正如战场上的将军!
  ——技巧高超的音乐家、画家比比皆是,但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去创造真、善、美艺术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同样地,拥有企管专业知识的人比比皆是,但能够善用这些知识的人,才能成为杰出的管理者。
  知识是可以传授的,但巧思与灵感能否由学习而得,仍是个待决的问题。杰出的领导者对于一个企业,犹如无价之宝。即使预测将来无法完全正确,但“远见”仍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举两个例子来说:
  一、当进口材料的加工业工资逐渐提高,而产品价格又无法提高时,则企业 当如何处理。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时,邓洛普公司就遭遇到类似的问题。当时,邓洛普公司生产两种橡校鞋,即工作用的安全鞋,和运动用的运动鞋。这两种鞋都需依赖手工生产。当时,发展中国家以便宜的工资进军此行业,占了极大的优势。邓洛普公司面对这个挑战,出现了两派意见。一派希望利有政府的力量,采取保护政策;另一派却积极思考如何面对这项挑战。后者积极考证后发现,工作用的安全鞋可以改用机械射出成型方式生产,运动鞋却非人工不可。于是,邓洛普公司毅然决然至东南亚地区投资设厂,运用当地的廉价劳工,因此得以在运动鞋业中屹立不动。另一个同样的案例,便是自行车轮胎制造。当时,英国花费了两年的时间,研究机械制造方式,但是未能成功,于是决策当局立即将工厂转往印度。 在这两个案例中,由于竞争者的产生,使得企业界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变。虽然在当时而言,是减少了英国工人的工作机会,但长期而言,也是提告知这些英国工人转业,而避免了数年后因为失去竞争力,而致使这些英国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