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设当该稳压电源偏离目标值10V时(即△0=10时),造成设备异常,用户需化400元进行大修(即用户的经济损失A=400),则
K=A/△2σ=400/100=4
从而得 L(y)=4(y…100)2
以上是用户损失。制造厂由于质量波动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调整或返工,使产品达到目标值,这势必也要增加成本。 假定稳压电源在出厂检查时发现输出电压为105V,偏离量为5V,尽管未超过10V,如出厂,制造厂应取多大的制造公差比较合适,这也应通过计算L(y)加以分析。
假定工厂把输出电压从105V调整到目标值110V需要增加费用3元,代入上式,得
L(y)=K(y…m)
3=4(y…110)2
解之,得 y=110±0。87(V)
这说明当用户使用极限的界限为110±10V,生产制造为把输出电压从105V调整到110V时,返修费为3元的情况下,对稳压电源的公差应控制在110±087V的范围内。当输出电压为105V时,如果工厂为了节省3元调整费用,那么给用户造成的损失将是100元。
L(105)=4×(105…100)2=100(元)
可见,容差设计是在决定了最佳参数组合的中心值后,根据质量损失函数,在综合平衡用户与制造厂质量费用的情况下,选定合理的公差范围。
以上通过稳压电源的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的例子,对三次设计的原理进行概念性的介绍。实际计算往往要复杂得多,通常要运用正式试验、方差分析和信噪比对质量特性进行综合评定。
十五、现场质量管理法
现场质量管理又称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形成整个生产现场所进行的质量管理。由于生产现场是影响产品质量的4MIE(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诸要素的集中点,因此搞好现场质量管理可以确保生产现场生产出稳定和高质量的产品,使企业增加产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国内外许多企业应用现场质量管理这一方法,取得了稳定和提高产品的效果。
□ 基本原理
现场质量管理以生产现场为对象,以对生产现场影响产品质量的有关因素和质量行为的控制和管理为核心,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点,制定严格的现场监督、检验和评价制度以及现场信息反馈制度,进而形成强化的现场质量保证体,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质量处在严格的控制状态,从而确保生产现场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品和优质品。
□ 主要内容
现场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
建立质量指标控制体系,从产品技术经济指标到岗位责任制,从统计方法、考核内容到奖惩制度都必须体现“质量第一”的思想,充实现场质量责任制内容。
加强生产原料及工序在制品质量的管理,即对上道工序的来料进行检验、交接、过程的严格把关和对工序在制品的控制,使之既保证来料质量,消除混料和不合格品投料在生产现场的发生,又可避免因工序在制品过多而积压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资金周转。
(3)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需要设置管理点,依靠操作人员对生产工序关键部位或关键质量特征值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保证生产工序处于稳定的控制状态。
(4)做好生产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设置生产工序自检员,制定自检和互检制度,使自检查与专职检验密切结合起来,把好“第一道工序”的质量关。
(5)加强现场信息管理,随时掌握生产原料、工序在制品和产品质量以及工作质量的现状,进行质量状况的综合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分清责任,提出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通过以上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来增强现场质量意识,强化现场质量保证能力,形成完善的现场质量保证体制。
□ 现场质量管理点及其建立的规则
1建立有效的管理点是搞好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
从广义地讲,在开展质量管理中,针对问题点所要进行的工作和管理对象,就是管理点,管理点所管理的特性或对象应尽可能地用数据表示。对生产现场讲,针对工序的问题点,把关键工序和存在问题的工序的某些质量特性管起来就是工序管理点。一个工序管理点,可以是产品或零件一个关键质量特性,例如性能、精度、光洁度、材料中的某种元素的含量;也可以是一项工序要素,如铸造熔化的铁水温度、型砂的透气性、水份和强度,化工产品生产反应装置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
工序管理是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管“原因”保“结果”两个基本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因而,建立工序管理点,首先必须抓住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同时,还要把管“结果”(质量特性)转变成管“原因”(工序要素)。具体地讲,就是把一种产品或一种零件,应用质量分析找出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其次,利用因果分析图和系统图法进行工序分析,找出影响关键质量特性的支配性工序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进行展开,直到便于管理为止。最后,对这些要素建立标准,落实责任者,进行重点特殊管理,以此来保证产品或零件质量。
对于一种零件而言,如果把它从投料开始到加工完成的全过程的关键质量特性及支配性工序要素,都建成管理点进行管理,那么这种零件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同样,把一种产品(零件和装配)的全部关键质量特性和支配性工序要素都建成工序管理点管理起来,并且管理得很好,则这样产品的质量也就有了保证。总之,建立工序管理点,就可以使生产现场处于受控状态。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发生不合格品,同时还可以收集大量数据和信息,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2。现场管理点的要求
一种产品生产现场应建立多少工序管理点,要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和工序质量稳定情况来决定。产品复杂、工序质量不够稳定的,要多建一些。反之,可少建;但关键质量特性,不管它是否稳定,始终都要控制不能取消。一般来说,以下情况都应建立工序管理点:
(1)产品的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对它们有直接影响的零部件的关键质量特性和影响这些特性的支配性工序要素。
(2)工序本身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质量特性,以及影响这些特性的支性工序要素。
工序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多的质量特性或其支配性要素。
(4)用户反馈用来的,或抽检(审核)不合格的质量项目。
3。建立现场质量管理点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工序管理点,编制工序管理点明细表。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分级、工艺规范和存在的质量问题,按建立管理点规则的要求,确定产品生产现场应建立的工序管理点,编制工序管理点明细表(表9。2。2)。
第二步,编制工序管理点的有关文件。
(1)由工艺部门设计并绘制管理点工艺流程图。该图是在制品或零件工艺流程中表示工序管理点所在工序位置的图,一般是在装配系统图、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工序管理点所在工序位置。
(2)由工艺部门组织工艺员、质管员进行工序分析,找出影响管理点(质量特性)的支配性工序要素,经过验证核实后,编入工序质量表(表9。2。3)。该表是单元工序设计所用一种基础表,是作业指导书、设备周期点检卡、工装周期检查卡等工序文件编写的依据,它的左半部分是应用系统图法,以保证工序制品质量特性为目标,按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进行展开,可展开一次、两次或多次、直到能够管理为止。展开时,只展开对保证工序制品质量起支配作用的工序要素,或需进行重点特殊管理的工序要素。能按常规标准或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的工序要素,可不列入该表中进行展开。表中“检验项目”栏下的“项目及方法”栏是按最后一次展开的工序要素填写“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所用检具”;“允许界限值”栏是填写最后一次展开工序要素控制的极限值,该值是根据工序分析时经反复试验验证,在获得的数据变化范围内,考虑留有一定的余地而确定的。“标准名称”栏,系指该工序要素纳入的管理标准,一般有作业指导书或工序操作卡、设备周期点检卡、工装周期检查卡、量具仪器检定卡和自检表等。“责任者”栏指负责该项工序要素的有关人员,随表列操作者、班组长等人员外,还有设备员、工具员等类人员。
(3)由工艺部门负责制订工序管理点的作业标准和检验规程,并编制作业指导书(表9。2。4)(或工序操作卡)和工序质量管理点表(自检表)(表9。2。5)。作业指导书是装配性工业指导工人操作的文件,在大批量生产企业,每工序均应编制,成批或小批生产企业,则只在关键工序和建立管理点工序编有该类文件。作业指导书一般有“工序图”和“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法说明栏”两部分,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具体,据此操作,即可达到工艺规范的质量要求。工序质量管理点表(自检表)是用来指导操作工人进行质量检验的检验规程,对一般结构简单的工件,可与“作业指导书”合印在一张表上;对结构复杂,检验项目多的零件,可单独印成一张表;该类表是由工序检验图和表格说明两部分组成的(表9。2。6)。
第三步,对支配性工序要素进行重点特殊管理。设备、工具、计量、检验、生产、供应等部门,应根据工序质量表的要求,对与本部门职能有关的支配性工序要素,制订管理办法、应用调备周期点检卡、工装周期检查卡等来进行重点特殊管理。
第四步,建立控制手段。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质量管理员和工艺人员,收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当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则要建立数据记录表和控制图或其他形式的控制手段。
第五步,建立工序管理点管理制度和自检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规定奖励办法,经厂长批准后执行。
第六步,组织学习,熟悉规定。分别组织操作工人和检验员学习有关工序管理点的技术文件和规章制度,并经过考试达到要求。 第七步,创造实施条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工序管理点实施所需条件,如补充量具仪器、增添工位器具、印刷所需图表等。
第八步,组织实施。组织工人实施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九步,正式验收,发给标志。质量管理部门和工艺部门共同组织有关人员,按工序管理点验收条件正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标志。
□ 对现场质量管理操作者和检验员的要求
1。对操作者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现场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现场与工序所用数据记录表和控制图或其他控制手段的用法及作用,懂计算数据和打点。
(2)清楚地掌握所操作工序管理点的质量要求。
(3)熟记操作规程和检验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程(工序质量管表)的规定进行操作和检验,做到以现场操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4)掌握本人操作工序管理点的支配性工序要素,对纳入操作规程的支配性工序要素认真贯彻执行;对由其他部门或人员负责管理的支配性工序要素进行监督。
(5)积极开展自检活动,认真贯彻执行自检责任制和工序管理点管理制度。
(6)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用户第一的思想,定期访问用户,采纳用户正确意见,不断提高本工序质量。
(7)填好数据记录表、控制图和操作记录,按规定时间抽样检验、记录数据并计算打点,保持图、表和记录的整洁、清楚和准确,不弄虚作假。
(8)在现场中发现工序质量有异常波动(点越出控制限或有排列缺陷),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2。对检验员的要求
(1)应把建立管理点的工序作为检验的重点,除检验产品质量外,还应检验监督操作工人执行工艺及工序管理点的规定,对违章作业的工人要立即劝阻,并作好记录。
(2)检验员在现场巡回检验时,应检查管理点的质量特性及该特性的支配性工序要素,如发现问题应帮助操作工人及时找出原因,并帮助采取措施解决。
(3)熟悉所负责检验范围现场的质量要求及检测试验方法,并按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
(4)熟悉现场质量管理所用的图、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