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典职业经理人培训 全套教-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偶而他停下脚步,思索这个问题时,不禁感到浑身不自在。好在他所做过的事情,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那只不过是自我表现罢了。它们究竟实现了自己或别人的哪些成就呢?这世界是否真的因而更好呢?有时他真希望时光倒流,从头开始。
别人并未走同样的路,接触面不同,自然无法体会他的感受。他自问:〃你的精神一直紧崩着,你有闲暇放松、开玩笑吗?〃
另外,他明白年轻人会成长,不再那么依赖他。自从佩蒂回来之后,她显得对事业那么有兴趣,他们的关注焦点一致的情况已经愈来愈少了。
下午两点:彼德将用剩的午餐倒进垃圾桶,穿上外衣拿起纸笔,走向202室。
好了,现在你已知道大概情形。彼德?福特在许多方面可算得上是成功的,但在生活上却不理想。在我们当中像他这样每天像崩紧的发条一样的人多得很,一部分由于你自我推动,一部分由于周围如同事、老板、顾客、委托人……的需求。假如彼德不赶快停止,也许会有某些其他因素促使他停止。但是他怎能打破这个长期累积的,人为造成的现状呢?
从彼德身上你看到几分自己呢?这就是由外界看自身,去留意个案主角是如何掉进陷阱与错误之中(虽然你也看到他的同事给他很高的评价,但是他的家人又是持着怎样的想法呢?)。
所以,你是否了解你自己吗?你对你自身以及周围的事情处理得如何?
像这样的过程,由自身出发,进入周围,影响他人,再反过来接受他们的回馈并学习,因而又回到自身;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的交替发展,是个内外并重的学习管理法。
我们刚谈到内在与外在世界,并强调它们之间不可分解的关联,这种关联关系,无论是内在世界或外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正如同单面硬币不存在一般,你不能说那一部分比较重要,它们必须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内在的与外在的都是一样重要。我们可称它为同步思考法。
这个同步思考法以〃皆〃来取代〃或〃,是有很深的含意。例如,考虑管理问题:旧式经营法把注意力集中于外在世界,专注于经济学、商业、市场等等的模式与理论。甚至谈到人时,重点也几乎完全摆在别人身上,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什么原则造成他们这样……等。有多少管理课程会留点空间探讨〃我自己,我的动机,什么原因造成我如此,假如我是个顾客将会如何呢?〃
□ 管理法的辩论
不仅管理课程的内容,甚至它的过程,也一样把注意力集中于外在世界。几乎所有管理教学过程都采用一些已处理、易消化的填鸭知识。
传统保守的管理法则将心力集中于外在世界,其实是阻碍我们学习的。它所运用的方法无法达到内外互动。这就是雷格?雷文斯所谓的〃经验神话论〃。由此引发出种种对创造与学习的限制。
限制一,我们已养成盲目崇拜与依赖一些只不过拥有盔甲在身的所谓专家,也让我们在事情弄糟时更能找到漂亮的借口。(这是由于许多专家只提供最后的服务。而其提供意见又取决于何类专家,其间之差真是惊人。如:奶品工业、电路板、人造奶油工业、或生态学等等专家,可说是各言其道。)
因此,在这新纪元里,我们必须自我授权,由实际的行动中学习,必须有自信能自我思考。当然,我们也得从别人那儿寻求信息(但不是劝告)。我们也会与别人共事,但仍得由自己决定事情,并且对自己负责。波罗?弗瑞尔说:〃教育是要使人免于受制于人或迳自受制于人。自我管理就是要使人自由使我们自身与组织免除于那长期的膏药。〃
自我管理的另一要点是自我授权当然,随权而来的就是责任,你有责任有效地获取、使用它。没有任何人告诉你,使用自我管理会使生活更舒服。事实上,有时却是正好相反呢?
旧式管理法的另一特质是它鼓励我们依赖过去的角色模型。因此,柯勒内尔?渥维克把军中的命令与衡量模式带到工业上来。包括近年来承认东方文明在内的多数有关管理方面的书籍,都建立在手工制造业的组织模式上,它们忽视了近来在经济发展上它已沦为次要了。再者,实际上所有管理的书籍均由男性著述,而劳动力里却含有大量的女性。
这并非轻视过去的知识与智慧,但仔细思量其实质,正如彼德的例子一样,似乎只是显现他人的感受罢了。我们并非提倡钻牛角尖,也非贬低前人的定理,更非压抑知识。而是希望发展出更强有力、更令人喜爱的新传统,这得由自我发现着手。让我们大略描述其轮廓吧!
我们已提出同步思考法来表明两者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将集中注意力于:
(1)内外在并重,两者不可分,不可将其视为各自独立。
(2)考虑管理自身与周围时,也是,两者不可分。能经营自身,才能经营周围;同样地,能经营周围才能经营自身。
(3)同时考虑自身与他人的感受。
(4)理论与实务并重。由实际生活中产生问题,由此产生解决办法,并再度印证于生活之中。
这就是本部分试图兼顾个体与组织的做法。同时,我们一直希望以读者为出发点来完成本章内容。
因此,我们如何开启序幕?经营自身的含义是什么?
□ 求生存、维持和成长
为了打开此话题,让我们看一看包含在经营自身过程内的另一观念。当我们不论在家里、办公室,或在何处,可以说是在求生存、求维持和求成长。这是什么含义呢?
求生存意指当事情不顺利时,仍然使你保持向上挣扎,避免崩溃。虽然它看似最低水准的功能,但却是任何人都承认这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地步了。
以此观点来看,检视你的求生存经验将是很有用的。(你可将它们记在脑海里,或随手摘记,或如前所建议的,记录在一本簿子里。)试举出四五件你努力挣扎的情境。然后,在每个例子里留意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什么力量促使你向上挣扎?一旦那段时期过去,它带给你什么影响?你有无任何改变?它又带给你周围的人什么改变? 从上述这个练习中,你可能会有所发现:当你为求生存而挣扎时,外界给予支持的重要性。有些人寻求镇静剂的支持,那可能是最直接的,但是实际上它们是无法提供任何正面功能的(酒精类也一样)。较有益处的虽然较难获得是旁人的支持,不论是个人或群体。不仅因为这种支持能助你度过黑夜,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逐渐了解究竟发生什么事,促使你进入到成长阶段。
接着考虑成长阶段,如前所述,我们建议你思考三四个亲身经历,当你寻求发展时,你与旁人的感受分别如何?
有些成长事件会与某些求生存的插曲相同;这正是因为往往危机就是机会,求生存往往导致求发展,但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成长均来自危机;然而,这两者之间却关系密切。为何如此呢?
为回答这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何谓成长?此处我们与一般的定义稍有不同,根据字典上的定义:
(1)发挥潜能。
(2)更上一层楼。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它可以是一种新的技巧、新的观察事物的态度,或是新的感受、新的管理模式。以上种种,最重要还是在一个新字。成长不仅仅是增长一点知识和技能,还是一种新的,与原有不同的状态或功能。
是否成长的定义和特质完全改变了?可想而知,并不!成长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的、有益的,或是方向正确的。因此,如果你瞧瞧你所列出的事件,以及它们对你的影响,你几乎可以得到正面的结果。当然,只有你能判断某一结果是好是坏,而且该结果决定于所有事情,包括你自身、你的工作、你的家、你的处事方式、你的个性、所有你生活当中发生过的事件等等。
我们来检视一下为何成长与危机的关系是那么密切。当事情开始不顺利时,我们感到惊讶。这时只有面对现实,重新调整过去不再有效的思考方式。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穆萨?穆罕默德在一家工程公司干得很成功,42岁就担任首席设计工程师的助手,上司在两个月后即将退休,他有自信继任该职位。因此当人家告诉他〃这个遗缺决定外调,为的是要引进一些新观念。〃他是多么震惊。
所以穆萨对于他的公司、他的工作、他自身的观点突然不再适用。对此他能有什么反应?显然地,他会很难堪、很生气(他可骂一句〃种族歧视〃)等等。实际上,通常对危机的反应是不信任,紧接着是气愤。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去面对、去认识,并继续前进;而非一味地停留在负面的反应上。
此时,支持者成为不可缺少,假设穆萨在这上面是幸运的。他有个好友,不仅支持传统观,也愿冒险给穆萨反馈,所以经过开始一小段同情心的倾听之后,他建议穆萨或许他已陷入泥坑中,他有时拒绝考虑新观念、轻视新想法等等。
起初穆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老朋友或多或少指责他!然而,在内心深处他承认那些话是有许多事实。渐渐地,再度经由朋友、家人,以及新上司的支持,他改变自己的想法,了解到必须发展一套面对新局面的新态度。然后他开始寻求新的思考方法,并且还发生兴趣。三年后,他对工作的态度完全改变了,并且他不论在原来或其他公司都可得到更高的职位。
这个例子中,首先是震惊与危机,很快地促进了成长。起初的不相信、生气、惊慌、痛苦、悲伤等等都可转化为成长的激素,尤其是如果我们有一群支持者的话。反之,若持相反态度的话,将或多或少导致永久的气愤、沮丧与自暴自弃。
打击与成长之间的另一个关联,在于当我们需求一个新世界时,我们正在向过去的某一重要部分告别;即使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种改变是好的,但是要告别一个珍爱的观念、价值、野心、关系、人物、工作、地点,或其他任何什么的都是很困难。往往在这阶段里,我们会有怀疑、罪恶感或未把握最好时机的感受。举个例来说:
所以即使成长来得那么自然,甚至是好的开始,有时也是一种打击。
我们来看看在何种情况下会维持现状。最明显的例子是生理上的维持现状。假如你生理上仍觉得舒适,那么你的心理上也不至于受打击。
合适的更一般化语意是什么?韦氏字典所给予的定义是〃在最恰当的情况之中〃〃准备妥当以担当责任〃。故维持可视为成长的先修班,备妥要更新的准备,注视事态的发展。在生理上维持良好的状况,建立好一个支持网路,同时也需要一些技巧(例如观察、反应、自我认识)当你要将危机转化为成长时,这些技巧都是需要的。
所以维持现状比求生存更进一步,但比起成长来,它是颇为稳定的。这儿有个危机,你可能自满于稳定、维持现状,而逃避成长的挑战。保持最佳状态应该是准备妥当迎接任何挑战。
将保持最佳状况置于求生存与成长之间有其另一层意义存在,可使人从两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所以,再度地,我们提出〃皆〃而非〃或〃的概念。求生存是基本的,但你迟早要推进到成长阶段。如果你想有所作为,保持最佳状况是很重要的。成长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没准备妥当,你可能产生发狂似的改变。
□ 有效的管理
让我们来谈谈求生存、保持最佳状态、求发展,所应注意的事项:
(1)健康。良好的身体与心理。
(2)熟练。心理上的、技术上的、社会性的、艺术性的。
(3)行动。把事情做完、做好。
(4)认知。自我认识、自我接纳。
当然,这四者之间也有关联;如果你想要有熟练的技巧,或想把事情做好,你就必须有健康的身心;同样地,做好事情必须有熟练的技巧与动机。而且你的技艺是建立在你的自我认知之上。
健康、技巧、认知若不付诸行动,终归徒然,你可说那是你才能的浪费。所以对一个新时代的管理者而言,底线是自我负责。我们能够以一管理者的经验来说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数月前,玛莉要求晋升。不幸地,她在面谈时遇到〃男性沙文主义〃的上司,并表示不信任她。她原本很有希望得到这职位的。玛莉开始变得慌乱,尔后的交谈也变得更糟,结果她自认为她不擅长谈判交涉。
她的上司再度考虑到她,她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