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关于中国各省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分析 >

第18部分

关于中国各省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分析-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返乡问题有可能使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进程出现停滞和倒退,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和风险。 
  
   2、减缓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从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来看,与工业化进程相伴随的都是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中国作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都偏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17。92%,最近十多年以来,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就业,使我国的城市化比重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44。9%。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城市化比重将会逐渐上升,但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和农民工返回农村,将会大大减缓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理方式,这种“开倒车”的形势在短期内将得不到扭转,将会给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3、给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留在农村的农业劳动力数量逐步减少,给我国农村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机械化开辟了广阔空间。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中央出台的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就是根据这个新的形势出台的举措,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使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够迅速富裕起来,实现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但是,由于这一波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民工返乡的新情况,这将导致我国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数量重新扩大,使未来的农业规模经营变得很困难。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农业的发展,将给我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的阻力。
  
  二、利用我国对外投资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的可行性
  1、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可以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标定位
  当今世界,商品、资金、人员、技术、以及思想,都在以一种越来越快的速度穿越民族国家疆界。整个世界正在迅速地相互连接在一起,正在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一体化的共同体和市场。我们在对西方国家的宣传上,应该从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经济关系着眼,多从融合、互利、共赢、一体化、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等角度出发,尽量减少西方人心理上对中国人的不必要的隔阂障碍。例如,专业化、商业化和独立化,是各国进行海外投资时在国际上经常宣传的基本原则;但是其背后都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政治动机,很多经济界人士往往忽略这一点。在当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下,我国国际投资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远比我们设想的要错综复杂。我国对外投资战略的目标定位应该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利用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进行经济扩张,为国内失去就业机会的农民工开辟一条全球性的就业道路。
  我国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开展国际投资时必须要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统筹考虑。从发达国家的国际投资发展路径来看,来自企业的国际投资是主体,大型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有强烈的海外投资意愿,但是又有太多的种种顾虑,包括不熟悉海外的经济法律制度、缺乏国际投资经验、担心海外投资中遭遇政治障碍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在法律法规制度、金融资本支持、外交外事服务、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和支持。我国国际投资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独立运营为手段,以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为背景,统筹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带动我国的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走向世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在这里,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全球化尤其要重点考虑,为国内出现的农民工返乡问题提供一条新的解决方式。
   
  2、中国对外投资的具体方式需要综合考虑国内经济问题
  中国的国际投资很多是通过国外资本市场进行的,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中投公司对美国黑石基金的投资。但是从最近的情况来看,这些投资的效果都没有我们设想的明显,投资的风险却又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另外一个例子是购买美国的国债,这样一来能避免较高的投资风险,但是这种投资的收益率又比较低。因此,我们的对外投资方式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走多元化道路。
  在西方国家资本市场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谨慎进行对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更加注重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轻工业、矿产资源开采、服务业等方面的直接投资。首先,非洲拉美国家的这些产业急需海外资金,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完全可以为这些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并且,这些产业的投资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完全符合国际投资商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其次,与非洲拉美国家开展这些产业的合作,能够将我国国内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向国际就业市场,减缓我国国内因为农民工返乡问题带来的压力,确保我国国内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不被中断。此外,大力开展此类投资,有利于推进我国正在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有利于解决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矛盾,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全球化和中华文明的全球化。
  
  
  3、我国已经拥有一批可以“走出去”的复合型人才
  对海外投资与对国内投资的差异很大,必须拥有一支既了解中国,又熟悉国际市场,对国际经济政治拥有敏锐判断力和丰富国际投资经验的优秀管理团队,尤其是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方面的专业人士。尤其要指出一点,对海外投资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这个管理团队中,只会分析经济收益不会分析政治收益的人,不能称为人才;只会进行财务分析不会进行国际关系分析的人,也不是人才。我们需要的是既熟悉国际经济事务又熟悉国际政治事务的综合型管理团队。
  过去三十年,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金融的专门人才,这给我们开展海外投资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当代的国际投资已经超越了经济问题的范畴,直接涉及到了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我国要想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实现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应该培养一批国际经济政治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这个复合型人才团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未来要做的就是立足于这个基础,在国际投资实践工作中逐步摸索和完善理论指导体系,大型企业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未来我国国内的大批劳动力伴随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走向世界,必然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管理难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际投资管理人员拥有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和实践工作能力。
   
  4、部分国际投资障碍可以得到有效化解
  由于可能的政府背景及各国的产业保护政策,海外投资运作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很多障碍。西方国家指责集中于政治意图方面。对政治意图的指责体现为,可通过以投资控股为目的的战略性投资体现本国的政治、战略和经济等综合目的,其投资可能危害到东道国的国家利益甚至是国家安全。例如,目前我国主权财富基金并非全球资本金规模最大的主权基金,而且资金规模相当于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多数国家的水平,但自其成立以来,已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关注。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作为拥有全球最大国际储备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增长潜力巨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背后可能有的战略目的或地缘政治目的相当警惕,正在积极催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调查各国主权基金的行为,并制定规章来约束这些基金。
  能否有效化解国际障碍,是决定我国对外投资战略成败的关键。我国在未来的对外投资应该将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鼓励和资助国内的农业企业或工矿企业去投资,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西方国家投资时面临的若干障碍和阻力。可以考虑把赴海外租种土地或承包工程作为一个关键切入点,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我国国内的剩余劳动力走向世界就业市场;同时,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要有利于增加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税收和民众收入,能为被投资国提供急需的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实现我国企业和被投资国政府、被投资国民众之间的“双赢”。
  
  三、我国国际投资未来发展战略分析
   作为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我国推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并将一部分外汇资产转化为海外投资,选择高收益的产业开展资本输出,应该说是理性的选择。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质疑,及上述多方面的挑战,我国应借鉴他国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在法制监督、投资程序、风险控制、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
   1、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商业化市场化运作
  我国的海外投资刚刚起步,就遇到了不少国际经济政治障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主体没有实现多元化。例如,我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由中央政府直接运作,在海外的投资收购中,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战略投资中,受到了很大的来自各方面的国际压力。
  为了化解种种海外投资障碍,我们应该鼓励各种各样的投资主题进行国际投资,分散风险。国家政府部门在国际投资过程中,主要发挥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在我国国际投资的具体运作方面,坚持市场化、独立性原则,自主决策和运营。这种架构将有利于降低我国的海外投资面临的种种国际政治阻力。例如,我国很多省份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农垦系统,都是由政府部门具体管理,可以考虑将这些机构逐步改制为大型的农业公司或农业投资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来优化资本结构并同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然后重点考虑对海外地区进行农业投资,开展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这种投资以市场化为导向,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可以很好地解决深层次的经济体制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阻力,并为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2、我国国际投资战略与解决国内就业问题相结合
   当前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将是困扰我国未来几年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如果解决得不好,将严重减缓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总体发展战略。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欧洲各国在19世纪通过全球殖民扩张和对外移民缓解了就业压力,为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日韩等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在二战后也都面临过此类问题,但由于农民总数较低,问题都没有我国严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都没有被打断。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民工总数非常庞大;象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要顺利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在世界上也没有先例。
   现在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如果处理不好,将有可能迟滞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我们现在的国际投资战略,应该紧紧结合当前的国内就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就业市场,为农民工出国就业创业提供服务。我国的很多农业企业和农业技术开发公司,在国内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规模实行农业机械化耕作,失去了做大做强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该对这些农业企业增加金融支持和信息服务,鼓励它们走出国门,走向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在海外开展农业开发和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我国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也可以在中国农业企业国际投资战略下走出国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