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超级科技大亨 >

第6部分

超级科技大亨-第6部分

小说: 超级科技大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如奇猫、企鹅、十度等,对这个新冒出头的优化软件,都展开了分析和反编译,技术团队连夜加工,想要从中学习技巧,进而用在自己身上——不管他们承不承认,这就是在山寨。

    不过反编译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软件设计者将源代码保护的很好,技术部门这一大帮人,抓耳挠腮的弄了很久,也搞不出所以然来,感觉似是而非,好像弄懂了,但自己这么做又不对劲。

    企鹅的技术员最先报告了异常。

    “对方对源码的保护非常到位,我们分析过,它使用的编程语言、算法,都比目前的效率更高,提升运行速度是真的。也意味着目前这款小巧的软件,里面蕴含的核心技术非常精湛。”

    技术主管想了想,说:“你们继续反编译,尽量摸清底细。我要去通知上头,这款软件的技术很有看点。”

第010章 巨头的估值() 
一款小巧的软件,却在企鹅技术部门里引起热议。

    企鹅技术员不是反编译不了,也不是做不出来,但那需要时间、需要金钱。匆忙赶制的作品,软件会非常臃肿,绝对没有目前的精简。仿造的使用在手机身上,还可能会造成很糟的用户体验。

    负责运营的赵经理到场,询问:“目前的结果是?”

    技术主管说明情况:“我们有办法破解它的软件,但无法模仿到精髓,想又快又精简,它需要很复杂的步骤,我们暂时弄不懂。它还用了独特的压缩算法,效率比我们使用的高很多。”

    赵经理不是单纯的技术思维,他首要考虑的是对企业的影响和价值。可以肯定,这款软件会引起竞争对手的主意,从而产生收入囊中的想法。想要保持优势,最快的办法绝对不是去模仿、偷学。

    最快办法是:收购它,连同技术一起买走。

    想到此,赵经理便问:“对方公司的资料呢?”

    “都在这里了。”助手把资料送上,“是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目前没有接受任何融资,但广告开销非常大。”

    “有需求就有突破点。”赵经理翻开资料查看。

    ……

    孟谦去公司后,得到一个通知。

    “企鹅的人找我?”

    梁涛点头:“对方电话里说希望能跟你谈谈关于软件的事情,很有可能是看上了我们的技术。”

    “速度真快。”孟谦走向自己的办公室,梁涛把号码给他。

    拨打出去,很快就被接听:“您好。”

    “我是大师软件的负责人。”孟谦说。

    对方显然有准备:“请稍等,孟先生,我们软件部门的赵经理马上就来。”

    “你好,孟先生。”换了个男人的声音。

    “是我。”孟谦说,“贵公司找我,有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我们对你们公司开发的‘超级优化大师’很感兴趣,你们公司的现状我们也了解过,软件需要资金发展、需要强大的推广渠道,而这些优势,企鹅公司在业内都是数一数二的。”

    “那你们的报价?”孟谦很直接。

    对方没料到他会这么直接,不过也省得去拐弯抹角:“我们愿意以1000万的现金,收购你手中软件51%的股份,并且技术的开发、公司的运营仍由你负责,相应的我们将大力推广这款软件。”

    “我目前暂时没有出售这么多股份的打算。”孟谦虽然心动,但报价还没有达到他希望的理想值。

    对方不算意外:“我们还有其它方案,我公司收购你手里40%的股份,连同要求你们软件的技术,独家对企鹅授权,我们给出600万现金,先前保证的渠道推广,仍然算在合作内。”

    “抱歉,这个条件我暂时也无法答应。”孟谦摇头,看似只卖40%,公司还在他手上,但技术却独家授权了。

    对方问:“那先生的意思是?”

    孟谦本来想卖,但感觉到高高在上的企鹅,竟会主动联系他,其它企业又是什么态度呢?所以临时改变心意:“我公司最近资金充裕,并不打算出卖股份或者接受融资。如果有需求的话,我会优先寻找你们。”

    ……

    这笔合作虽然没有谈成,但已经震撼公司全体上下。

    好吧,公司就只有十来个人,什么事情都是第一时间传遍的。但当大家得知企鹅公司对大师软件估值2000万的时候,众人确实产生难以置信的感觉:软件发布才短短十天,就这么值钱了?

    当然,它价值的飙升和肯砸钱营销有关,上百万的广告费让它打响了第一炮,从千百款产品中冒出头来。功能的出色,让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用户使用频率的居高不下,也证实了它的潜力。

    但怎么说,都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

    孟谦就淡定很多,他清楚会有这种效果,否则也不会砸钱玩营销。

    他来到外面的办公室,拍了拍手:“大家先停一下!”

    员工们停下来,看向他们的老板。

    “超级优化大师的第二版需要加快速度,在原先基础上,更多的完善它的功能,同时公司将用剩余的资金,再对它进行更全面的宣传和广告上。技术和测试人员们,最近需要你们多忙碌些。”

    “我想大家都已经清楚,有大公司对它估值两千万,但我认为它的实际价值会更高,所以都拿出冲劲来,如果下一版仍旧表现出色的话,我承诺会给全体员工奖金,非常丰厚的奖励!”

    想让员工有冲劲很简单:有钱拿。

    金钱比任何语言激励、上司鞭策都来得迅速有效,没人会跟钱过不去。

    ……

    1。0版本的超级优化大师,界面和功能都是比较精简的,而1。1版的,早在第一版放出去的时候,就已经在努力完善,除去核心部分,还将加入更多完善的功能,定位逐渐向“安全管家”靠拢。

    可以肯定它的面世,对巨头们都将是潜在威胁。

    用户是会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只要它们把握住技术的领先,用户就不会少。巨头们目前都在尝试破解,也迟早会成功掌握,但如果是一年后才有结果呢?对它们地位的冲击,可想而知。

    软件可能会面临两种情况:巨头打压,比如从应用商店上下架,封杀它的传播途径,更毒的是宣布它有木马、泄露隐私。

    第二种是孟谦乐意看到的:巨头出巨资竞争,他这个假惺惺的装逼货,卖掉股份换大笔现金。

    孟谦很需要钱。

    他也懒得在这么一款不上不下的软件上浪费时间。

    所以他决定继续砸钱推广,等1。1版本发布后,立即用公司剩下的一百五十多万,做一次涵盖更多应用商店的广告,将软件的潜在价值炒高以后,接受融资,然后再用融资去做广告,继续热炒。

    趁着用户对这种新颖性能的热衷,价值很容易水涨船高。

    然后实现他的小算盘:在价格的高点卖掉公司,换现金。因为有了第一家公司感兴趣,第二家第三家还远?巨头的大手笔谈收购,集团企业的风险投资……只要他愿意卖,资金一定不会缺。

第011章 瞄准新能源() 
想要炒高一款软件的价值,就需要短期内推出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或者花样多变的功能。核心技术过强,用户自然源源不断加入。同时也释放这个信号:公司团队的开发能力,绝对不弱。

    效果越猛,巨头们自然就越关注。互相竞争的几大公司,绝对不想看到产品落入其它对手手中,那将会对他们造成一年甚至更长的技术领先。损失了宝贵的用户群体,几乎是毁掉了前途。

    深谙这点的孟谦,抓紧搞开发。

    第一版本的优化大师,只是试水产品,即将推出的第二版,学习了巨头APP的功能,不断去完善,同时还考虑加入语音识别功能,让用户的操作更有趣味性。再推出应用市场的功能,方便下载软件。

    事情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孟谦已经把所有资金砸下去。

    这是一场赌局,但他赢的概率很高。

    ……

    其余时刻,孟谦在考虑往后的打算。

    有公司对软件估值2000万,他已经迈入必赚领域。但软件不是他目前想要经营的事业,卖掉股份套现后,他需要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潜力庞大的,并且利润足够丰厚的领域……到底在哪儿?

    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思考。

    张兵打来的,毫无疑问是技术问题,孟谦继续电话指导。

    搞定以后,用手机上了上网,想找一些启发。但毫无目的的,点开了网站去看冷笑话,然后又去看视频。折腾来折腾去,点子没找到,倒是手机的电量又被耗掉一大半,又得去充电。

    找充电器的途中,他忽然感觉抓-住了闪光点。

    “新能源?”

    电也不充了,他坐下来,思维开始高速转动。

    缩小区域,最常见的就是手机电池。众所周知,智能手机的技术一直在提高,但电池的容量却跟不上脚步,重度手机使用者,电池能够支撑一天算奇迹。出门总要带充电器的生活,困扰着无数人。

    除了手机,其它移动设备,譬如平板、笔记本,乃至更大块头的汽车,都对突破性的新型电池需求严重。不过全世界的电池企业,都一直在让人们失望……孟谦看到了这里面无限的商机。

    这是典型的对手不强、市场庞大领域。锂电池最大的制造商虽然在日本,但其它企业一样能造,甚至技术也并不弱,所以这领域的巨头,核心实力不强。一旦有新技术面世,必将形成垄断局面。

    他躲在家里,罗列着计划书。

    虽然知道自己脑袋里的超前科技很强,但做事不能鲁莽。他列举出自技术方面的问题、资金的问题、市场需求考虑等等。技术和资金目前都很稳固,至于市场的问题,需求量是恐怖的。

    网上有统计,根据前三个季度的手机出货量,预计2013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会突破10个亿,相应的电池需求也水涨船高。孟谦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如若能供应其中10%的设备电池,他也发了。

    正因为这方面市场的空白,他决定投身其中。

    电池技术最关键的就是材料问题,被预测的替代品有铝、镁、石墨烯等等,但对材料的制造要求太高,孟谦现在资金仍是有限,断然搞不了这么超前的。得从成本和难度两方面综合考虑。

    他在脑海里过滤一遍,有了目标。

    目标仍旧是锂离子体系,但它是基于锂电池技术上的升级,调整电极结构、添加某些化合物,再使用些有机材料……按理论来算,它应该能提升三到四倍的容量,同时降低充电的耗时。

    当然理论和实际不同,他得亲自动手。

    ……

    他打算注册一家企业,但那得要时间。他急于验证自己的想法,便把目光投向大学或者企业——它们的电池实验室,是个不错选择。他可以想办法出资租用,相信在钱的作用下,还是可行的。

    实验室不难找,他就读的大学就有。

    海大(虚构)是一所重点院校,在电池研究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孟谦联系上负责管理的老师,说明来意和有偿使用的前提,问题轻松搞定。

    管理老师提了一些使用的规矩和安全条例,孟谦也转一圈熟悉一遍,虽然不是这个专业,但脑海里已经吸收很多,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后,很快就克服生疏。老师看了一会儿,放心的离开。

    孟谦开始施展拳脚。

    锂电池的研究分两部分:材料和工艺。

    材料即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膈膜、电解液等,这是孟谦要重点动手的,虽然已经有正确方案,但恐怕得重复很多次才能掌握;至于工艺,主要在电芯的制作,工艺水平高低,电池差距明显。

    理科出身的孟谦对实验不陌生,挑选自己需要的材料,埋头苦干。

    实验室的日子是十分枯燥的,筛选材料、制定方案,再仔细的区分电芯,轻微的差异都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而后他再一组组的检查电路保护、包装,并且记录每一组的表现、稳定性。

    最麻烦在于电芯的创新——它是电池的动力核心。有些材料实验室没有,还得专门订购,甚至一些国内都没有。孟谦面临自己开发,或寻找替代品的两难……脑海里的步奏只是几下子,现实却举步维艰。

    ……

    新型技术开发很不容易。

    它不是小作坊生产电池,孟谦就亲眼领略过,卖山寨手机电池的商家,形状、容量都可以定制,老板按照要求去弄个十来分钟,自己动手DIY的电池立马做好。当然三无产品,什么都不能保证。

    他遇到了材料的难题,不得不停下。

    期间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