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支持,包括皇帝。皇帝支持他是因为首先他收买了皇帝,其次是皇帝需要一把刀
由此可见,门阀世族,宦官,皇权,甚至军权的所谓的制约是不存在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其中最重要的门阀世族出身的朝廷大员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皇朝的利益。
皇权和军权是需要制约的,但是这个制约不能仅仅局限于门阀世族的力量,而应该是需要有一些真正为天下社稷利益所考虑的一些人和团体来制约。应该在这个社会体系中培养出一个新的中层力量。出身门阀的人也可以加入其中,但是他们加入其中了,就不得参与门阀世族的家务,就要和门阀世族相脱离,只有这样,这些人首先考虑的才不会是自己门阀的利益
只有新兴的一些武人出身的门阀世族,因为他们从刀山血海里面出来的,知道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会需要动刀子,所以他们还保留有一些血性和原则。而且也因为他们是从死人堆里面出来的,他们的权力是来自于武力而非政治,所以这些门阀世族反而相对来说纯洁一些。
所以在所谓的制衡中的重中之重不是说需要这些势力那些势力的质和功能,而是要让这些能立足于朝堂上的势力都首先考虑天下社稷,都先考虑天下万名,再来考虑自己,考虑自己的家族。只有这样,需要或者不需要制衡才会有实质的意义。
而现在那些脑袋里只想着自己家族或者别的兄弟家族的朝廷大员们,他们自己家里的粮仓是满满的,但是国家想打仗却打不起
这样的人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献出自己的不法所得,却想着谋求更大的利益
他们会说子曰,或者老子曰,但是他们的做法和子曰的,老子曰得失一样的吗?
既然所言与所行不符合的人,那么能相信他们吗?他们值得信赖吗?值得托付大权吗?
很明显不能
这就是门阀世族的本质。可以用之于商,但是不能用之于朝堂之上。
这样的人会为了家族的利益而把国家卖掉的。
所以我说他们是一个毒瘤,是有可能会发作的。
其实制衡的本质应该由以下几点组成:
1。首先,所有国民的合法利益应该得到法律的保证。而且法律是皇权和军权都不得逾越。大家可以利用法律的条文来修改法律,但是不得跨越法律。
2。其次,观念的改变:要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家国天下”的观念为:“民天下国家”。“家国天下”的存在,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先考虑自己家族的利益,然后才是国家的利益,最后才是天下社稷这样的思想的存在,注定了中国的朝代的更替和国家的更替,注定了天下的不安定。因为存在着太多的超越,和太多的不合理。而掌权者的这种超越和不合理,必将破坏整个天下的平衡,从而导致天下失势,从而“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样的事情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
3。对在朝为官的官员考评的重要项目:在于自己家族或者其他官员家族利益相关的廷议中,其发言的出发点是为社稷还是为家,如果为家者不得为官。
4。朝廷为官者在家族中不得担任职务。
5。为官者要进行家产登记,每一任,一年进行结算考核。
等等等等
利用势力来制衡的方法最后终究会因为势力的分歧而导致分裂。这个分裂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家族,也可能是团体机构
大家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
但是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单单只有利益的,我们老祖宗说过“功名利禄”除了“利”,还有“功”,还有“名”,还有“禄”
我们不能仅仅把着眼点放在“利”上面的。
其实制约和制衡的本意是对私人yu望的制约,是对“家国天下”这种理念的制约,但是基于“家国天下”理念建立起来的制约是简化的,缺乏理论和实力支持的,是脆弱的,是容易破碎的。
有人说,破碎了,可以再建的。但是破碎的代价是巨大的,会导致巨大的文化,技术,思想等等的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2000年之后会远远的落后于别人,因为我们其实一直在进行着“破坏重建,破坏重建”的循环。每一次的破坏都回带来无限的文化,技术,思想的损失。
====================
书评五:
终于到了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时候了。
因为汉灵帝的一些举动,使得大臣们刚开始想到了限制皇权,但是本质上世族和门阀门对权力的渴望没有重点,所以所谓的皇权和相权的平衡其实就是把皇族和世族门阀门分为几大阵营让他们互相制约。而李弘为了保证自己的手下门的将来,在其中加入了武人
但是门阀世族,皇权,现在还有李弘表征的武人势力有着太多的难以融合的地方。皇权因为天子的幼小和长公主对于李弘的倾慕,可以说是相对来说偏袒李弘的。
但是门阀世族们不会希望看到自己手中的权力的缩小,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东西都只是手段,他们不存在正义或者非正义,他们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就可以做,不利的就坚决反对。也可以说存续时间太长的这些门阀世族们是这个社会真正的唯一的毒瘤。他们与你合作是因为有利可图。他们的本质没有变,也真正这个本质产生了中国的一句非常经典的古话“富不过三代”,因为无良的人,总有一天会被愤怒的民众所淹没。皇族都是如此,何况门阀世族。
而以前的北疆为了能整合更多的力量,不得不借助门阀世族的力量,而且给出了这样那样的妥协,因为那时候的他们对于北疆是有好处的。但是他们的本质决定了他们在现在和将来都首先是一颗毒瘤,只是毒性什么时候开始发作罢了。
而现在英名的皇权的统领者和武人以及那些年轻的有良知的文人的有效结合体对于北疆的发展更为有好处。这时候,就要开始首先在政治上驱除一些有毒性的人物。
而为了统和这一切,豹子和长公主必须联合。
其实发展到了这一步,理解豹子的人,即使他做宰相,娶了长公主,都会理解他支持他。而那么反对他的人永远都是反对者,因为他们的野心太大而李弘太过忠义了,所以就是奸臣嘴里的奸臣。
到了这一步,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长公主)来带领年轻的有良知的文人,不反对门阀世族出身的人从政,但是从政的人必须从门阀世族中脱离出来。而门阀世族作为一个或者几个独立的势力必须得到清除。
而李弘做为最大的军事势力的代表者,到了这一步为了保存自己手下将军门的性命,不得不继续长久的持有军权,但是这样对于后李弘时代的社稷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必须寻找一条出路,而这条可能的出路就是他和长公主的结合,他成为皇族。
这样做,真正为社稷考虑的人是会继续支持的,而那些有野心的希望取得更多的利益的(从皇族手里,或者从武人手里,或者说从不属于自己门阀世族的文人手里),他们就是借着这个所谓的圣人嘴里的谋逆的接口来做一些小动作或者大动作(就像书评区里面很多人的做法一样,拿着圣人的教条来批评你这条不符合,那条有问题,那个也不行,这个也不行)
他们喜欢把事情分割开了,一个一个的来批判你,虽然整体是非常非常好的因为他们眼中是没有整体的
大汉的成功首先是在整体上。
在细节上可能或许需要作者以后进一步完美,但是这样的完美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并不是必要的,因为我希望看到的和需要看到的我现在就已经看到那些所谓的完美的东西很多对于我来说是没必要的。
对大汉是如此,对北疆也是如此。现在是到了该取舍的时候了,既然你整体再好,别人也就盯着你的小处,既然该支持的还是会继续支持,是到了把那些有不良用心的毒人们挖掘出来,驱除出队伍的时候了。
废话到此,欢迎大家跟贴。不过对于所谓的教条,我继续忽视
====================
书评六:
从正史看豪强,门阀,大族。
汉末,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非常之大,党人与宦官,以为门阀世族和皇室的矛盾都比较的大。
在大汉分崩前,有过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中平元年,汉阳人阎忠劝皇甫嵩“征冀州之士,动九州之众,南下洛阳,剪除宦官,最终推翻汉朝自己称帝”。被皇甫拒绝。
第二件是:中平五年,冀州发生的未遂政变,党人领袖陈蕃之子陈逸,南阳许攸,沛国周旌,术士襄楷等于冀州刺史王芬结谋意图乘灵帝重游旧宅之机废帝。
这两件事情,表明党人甚至某些士大夫的眼里,东汉已经不再如“经”中所说的那么神圣了,他们开始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已经开始不把东汉放在脑子里面了。
而之后董卓把持朝政,天下门阀世族以及豪强门纷纷开始自立,割据一方。此时袁氏最早提出所谓的“政在家门”的口号。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依托汝阳、颖川、南阳一带的其他家族和门生故旧,在汉末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非常巨大的力量,如与何进的结盟。然而董卓的入京主政,使得,袁绍和袁术分别出奔冀州和南阳。
袁绍和袁术利用家族影响,在冀州和南阳迅速建立了庞大的势力。这里袁绍集团除了袁氏宗亲,还有三部分组成:一为一同从洛阳出奔得逢纪,许攸等;一为韩馥的颖川老乡,荀堪、辛评、郭图;一为河北豪强,如沮授、田丰、审配、崔琰、牵招、王修。其中就势力而言,河北豪强势力最强。
而袁术也得到了孙氏、下邳陈家,河内张家等的支持。
但是袁术也因为急着称帝而导致豪强反叛,与建安四年病死。
而袁绍因为“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蓄聚”。而导致内部豪强权贵派系林立,最终在官渡因为内部问题而轰然倒下。当然也与袁氏最早喊出“政出家门,想代汉而自立”导致很多门阀豪强不满而离开投奔曹操有关。如颖川之士多投奔曹操。
而曹操集团那,一是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谯沛集团;一有因汉献帝而投奔得名士如杨彪、孔融;一是颖川集团如荀氏、种氏、陈氏等等。
相比之下,曹操与颖川集团的关系,虽然出了一些问题,修复的较好。没有如袁绍般自废武功。
而其后的司马氏代曹,本身也是门阀斗争内部妥协的结果。
曹操后期,因为思想分歧不惜杀死崔琰、孔融,逼死逼退颖川的荀氏、种氏,虽然提携了陈群,但是曹魏和世家大族的矛盾开始激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氏得颖川世家以及河北士大夫们之助,一步步击败曹爽集团(谯沛集团的延续),从而权倾朝野,直至篡位。
由此可见,豪强、门阀世族、以及士大夫们在曹魏代汉以及司马代魏事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曹操是领头羊,那么骨架就是这些豪强、门阀世族以及士大夫们。
其势力的强大,可见一般。
这也是为啥,晋之一朝,门阀世族的影响力是何等的巨大。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的结合体,要互相分享利益。
曹魏就是因为太过于打压这些豪强、门阀世族以及士大夫门而迅速被司马氏所代替的。
想想,今天还是没有些大汉的分析。因为我想我还需要再看一遍大汉,以了解细节。
我是一个看过就望的人。学到了我想学的,看到了我以前看不到的,我就满足了。很少去扣所谓的文学表达和细节。
====================
书评七:
从正史看东汉末年政治舞台上的势力变迁:
关于这个势力,先说说其中的几个我认为的名次解释吧:
士族:自认为自己是社会的脊梁和唯一的精英,他们把大汉天子看成自己的木偶,把大汉看成是自己的后院
门阀:首先有家,然后才有其他。他们一切出发点是为了让自己的家获得更多的利益。
党人:首先有党,其次有族,再有天子,再有国
文人:有社稷,有天子,有关注民生之心
武人:保家为国为先,但是也要兄弟义气
宦官:操纵天子,为己牟利之辈,虽有真心为君者,但谁人又能不被“权”“利”两字迷昏眼呢?
百姓: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