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汉好姐夫 >

第176部分

东汉好姐夫-第176部分

小说: 东汉好姐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等一众官员,而自率二百多人去搜剿这些官员的家眷府邸。

    贾诩则在那二十名“婢女”保护下,安静待在州牧府中,等着典韦来报告情况。

    由于刘虞估计不足,贾诩先下手为强,驻扎在幽州各郡县的兵马还不知涿县发生的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平静。

    但几天后,渔阳郡太守高览亲率大军三万西进广阳郡,威逼涿郡,驻扎在广昌、唐县、高阳的徐荣、魏续、宋宪也兵分十余路,兵进代郡、上谷郡、涿郡,幽州军不明就里,急忙派人去往涿县向州牧府报告。

    前期的工作都是戏志才已经做了的,但姜盛担心幽州军造反,所以派八百里急报调集各路兵马进幽州,以防不测。

    还没等各郡的使者回来,姜盛的人就传达诏书来了:刘虞伙同幽州太守以上官吏密谋篡逆,已被皇上下诏诛三族,参与谋反的各郡太守和州牧府属官也被诛三族,幽州其余官吏各安本职,听候任命,违者杀无赦!

    按旧例来说,普通人篡逆是诛九族的大罪,但刘虞是汉室宗亲,要是杀九族,恐怕连献帝都在九族范围之内,所以诛三族,那些属官三族之外的亲属也沾了光,幸免于死。

    出手之狠,牵连之广,这对于封建王朝来说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刘虞也算是皇亲,都能受到诛三族的重刑,贾诩真可以称得上是“毒士”!

第333章 九卿之议() 
戏志才没有给他任何暗示,只说了袁绍当年打算立刘虞为帝的事,姜盛一直耿耿于怀,希望贾诩去处理。

    贾诩知道这是戏志才和姜盛考验他,他就干脆放开了做。他知道,这件事只能自己背黑锅,因为他没有与姜盛和戏志才有关的任何证据。

    姜盛也是在贾诩表奏了刘虞的谋逆大罪之后调集的兵马,合情合理。

    贾诩伪造的刘虞跟袁绍及幽州各郡太守往来的书信、密谋登基的年号、三公九卿名单以及施政方略以及刘虞等人的供词等等,应有尽有,献帝哪里见过如此阵仗,大发雷霆,大吼着“诛九族”,姜盛一番劝说解释,献帝只好改成了诛三族,并下令将刘虞押回邺城行刑。

    姜盛方面是绝对不能让刘虞势力的人见到献帝的,于是贾诩在押解罪臣去邺城的路上,那些主要官员都“咬舌自尽”,只剩下那些完全不知情的家眷亲属被押回了邺城。

    有些朝臣觉得蹊跷,就向献帝提议让廷尉寺去验明尸身,实则是调查这些人的死因。

    经过三天的调查,廷尉寺认定这些人确实是咬舌自尽,这才堵住了朝臣的嘴,连姜盛看了都不由得不信,贾诩把这些人咬舌自尽的姿势加工得太精妙了。

    这件轰动天下的谋逆大案就这样收场了,那些自命不凡的朝官们也都闭了嘴,这样的雷霆手段让他们后背发毛,唯恐自己哪个地方得罪了姜盛,也会遭此厄运。

    刘虞覆灭之后,幽州牧空出来了,姜盛调任审配为幽州牧,荀谌为平原国相,徐荣、魏续率军屯于代郡,防范并州和南匈奴之敌。

    空缺的太守,则由原各郡的别驾充任,又从青州和冀州学堂的毕业生中选拔精英分赴各郡县任职。

    贾诩办成这事之后,也算真正加入了姜盛的阵营,姜盛又表奏贾诩为太尉、曾担任过司空的刘弘再次担任司空,司徒则由淳于嘉继续担任。

    姜盛把董承捧上去,就是为了避嫌,不会让献帝觉得姜盛是在把持朝政,但幽州官员的任命上还是让献帝不悦。

    姜盛在频繁安插自己的人,献帝心中也有些不满,就在朝会上宣布重新任命九卿,姜盛很是意外,但觉得也无可厚非,皇上嘛,自然有任免官吏的权利,但三公的人选是经过献帝同意的,当然不会再换人,至于九卿可要斟酌一下了。

    姜盛现在是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军事作战、军备制造等,已经是权倾天下了,如果再插手九卿的任命,不免落得把持朝政的恶名,所以根本不便发言。

    姜盛道:“九卿乃朝廷的柱石,应当德才兼备者任之,皇上重新任命九卿,乃是朝廷新气象的开始,臣全力赞成!”

    献帝点了点头,道:“有了大司马的支持,相信九卿必定是德才兼备之人,三公分管九卿,各自提提意见吧,现任称不称职,由你们来评判。”

    贾诩和刘弘互相对视了一眼,贾诩道:“臣初任太尉,对于太常、光禄勋、卫尉的任职情况不甚了解,所以臣想听听前任的意见。”

    前任太尉?那不是姜盛吗?再前任,董卓、张温、张延、邓盛都已经死了。

    献帝盯着贾诩,却也无可奈何,贾诩刚刚上任没几天,确实也没有发言权。

    姜盛道:“光禄勋士孙瑞破董卓有功,卫尉杨彪护住东归有功,太常唐珍并无过错,臣建议此三人留任。”

    士孙瑞破董卓之后与姜盛亲近,光禄勋是为皇上跑腿参议的角色,那些宫女太监和宫中杂役、小黄门等都是光禄勋负责的,是皇上的近臣。

    杨彪是杨赐的儿子,杨修的父亲,因杨赐与童渊有旧,童琳和姜盛都与他有所交集,也与杨彪相熟,卫尉是掌管宫中巡逻警卫的禁卫军负责人,姜盛肯定要保住他。唐珍对姜盛没有威胁,犯不着得罪人。

    “众卿可有异议?”

    姜盛都说让他们留任了,这些朝官都是老油子,不敢跟姜盛叫板,刘虞等数百人的鲜血还没干呢。

    “好,淳于嘉,你是司徒,相必对你部下的三卿有所了解吧?”

    淳于嘉道:“皇上,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勤政廉洁,可堪大用,臣建议留任。”

    陈纪的弟弟陈谌现为大鸿胪,法衍现为廷尉卿,法衍是历史记载的属国重臣法正的老爹,太仆是韩融。

    刘弘原任司空,现在官复原职,对于曾经跟他混的少府卿耿纪、大司农郭全自然是不希望他们离任。

    少府卿管皇家府库和皇产皇庄,大司农管全国的工农业生产和财政税收,也是美差,刘弘肯定要为姜盛着想的。

    说来说去,献帝想重新任命九卿的事宣告破产,谁都不愿意得罪人,而且姜盛开口就是建议留任,淳于嘉也不敢多言,这几年先是董卓、后是李傕,这些大臣们心里都有阴影了,也不敢多嘴。

    只有宗正空缺,这也是献帝唯一能任命的人,因为他是皇上,宗正都是皇亲担任,献帝只得宣布让刘宗担任宗正。

    献帝虽然有心换新人,但他从登基一来几乎都没有真正参与过朝政,根本不知道何人可用,只能让三公举荐,结果都是原来的人,献帝也很是无奈。

    在献帝组织朝会的时候,姜盛派去河间的人已经开始收拾行宫,看献帝的态度是想到河间行宫居住了,所以就投其所好,让他自己玩去吧,可怜文武百官到乐成县之后根本没有地方住,只能暂住在行宫周围的百姓家中。

    各类物资紧缺,荀彧不得不从渤海调集了不少给养物资补充到乐至去,姜盛又派于禁率军进驻乐至,保护行宫的安全。

    张述带着设计好的雒阳城建造图纸到了冀州,姜盛看着规模很宏大,新的雒阳城引洛水为护城河,四面为城防军管辖区,设置军营、检查点、缓冲区等。

    城中为九纵九横,形成井字形格局,分为核心区、北区、南区、东区、西区五个大区域。

第334章 募捐建城() 
城中核心区域为皇宫,皇宫中轴线为雒阳城的东西中线,皇宫西侧为三公九卿的办公区域,北侧为太学、鸿胪寺、国库,东侧为太庙和雒阳校尉府;南侧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中央一条大街贯穿整个雒阳城,这条大街也是整个雒阳城的南北中心线。

    南区主要是城防军大营和物资储备库。西区为京师文武官员官员的居住区,东区为世家大户的聚居区,北区为商贸中心,有一条驰道直接通到黄河岸边。

    在东西南北四区的外延,则是平民百姓的聚居区,聚居区中还设置了市场,保障百姓的民生。

    黄河边上的规划是一个超大型的船坞码头,有修造船厂、物流仓库以及酒家、客店等,完全具备了现代的特点,看来张述跟姜盛没有白交流,设计理念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姜盛对图纸又进行了修改,把鸿胪寺划入了三公九卿的办公区,国库则划到南区,太学更名为大汉皇家学院,把原来鸿胪寺和国库的地方也划到了大汉皇家学院的范围内,又在城外北侧划定为轻工业区。

    张述不明白“轻工业区”是什么意思,姜盛就把建设规模化纺织厂、蔗糖厂、家具厂、农具厂、木材厂等解释了一遍,又在雒阳城外划定了十余处农业基地和畜牧基地。

    张述睁大了眼睛,看来还是姜盛设计的更周密全面,这样又可以保证居住在城中的百姓有地方劳作,既解决了百姓的创收问题,又解决了雒阳生活物资供应的问题。

    方案定下来之后,张述又把皇宫以及城中各类建筑房舍的设计图纸拿了出来,姜盛让刘弘过来商议,刘弘对于皇宫的宫殿样式和结构非常了解,这事姜盛就不掺和了。

    住房方面,姜盛一力推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苦于没有水泥,暂时只能以泥灰代替,这当然比不上后世的楼房结构,但由于有钢筋和青砖的支撑,结实程度已经超越了时代。

    刘弘又把少府、大司农等懂设计的人才召集过来,一起讨论,最终确定了建造方案和原料需求方案,剩下的就由刘弘去落实了,土木工程本就是司空负责的活儿。

    方案敲定之后,姜盛就写了一份表,亲自赴乐成县行宫呈给献帝,就把之前和郭嘉、戏志才讨论的方法禀报了献帝,献帝感到很新奇,加上自小对各地官员进贡买官的事耳濡目染,直接就同意了,这个可不是买官卖官,是动员诸侯支援京城建设。

    献帝朱批了,姜盛就开始到全国各地张贴布告,号召天下诸侯捐建都城。为了防止天下诸侯横征暴敛,姜盛特别说明了一句,若是发现诸侯压榨百姓,不但不给官职,还要没收捐赠的物资,着廷尉寺问罪。

    曹操见了之后,嗤之以鼻,看来姜盛也不是什么好货色,这跟十常侍卖官鬻爵有何区别?决定先搁置一段时间再说。

    其他的人可就坐不住了,现在朝政混乱,谁都想分一杯羹,虽然三公九卿已经定下来了,但这职位说换就能换,之前都是有先例的,原本就是投钱买官的那些郡县官员们开始动脑筋了,不让压榨百姓,那就只能从府库中出了,原本贪墨的那些东西看来是要交出去了。

    为了防止诸侯从中动歪心思,姜盛放出话来,麾下越女营和玄骑营会分成若干个暗访组,密查压榨百姓的行为。

    这些人都是顶尖的高手,让人防不胜防,谁都不敢乱弄了,只能看之前饱中私囊的“创收”了。

    这么一来,捐的最多的恐怕也是以前最贪的,姜盛又开始琢磨事了。

    荀彧道:“主公三思啊,虽然此事能查实诸侯贪墨之罪,但现在他们把贪墨的财富分出一部分来支持京城的重建,也算是将功补过,若是主公因此再定罪,恐怕会寒了天下臣民的心啊。”

    “大汉腐朽至此,跟他们横征暴敛,也有莫大的干系,如果刹不住这个风,就算我有心匡扶社稷,也无力回天啊!”

    “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尽管直言!”

    “此番捐资建城,主公已经放出话以捐资总排名分配官职,而且皇上也已恩准,属下建议在三公九卿下面另设副职,比如太尉之下设置二品的太尉府尹,少府卿之下设置三品的少府丞,原三公九卿改任副职,掌握职权,而捐助最多的十二诸侯则任三公九卿,有名无实。”

    “文若此策倒是蛮有新意的,不过执行起来难啊。”

    “属下早有考虑。凭现在的情况,捐助排名能靠到前面的定是州郡官员,他们入朝之后,各州郡都会空出位置来了,到时候主公让得力之人赴各州郡任职,而现在的三公九卿则继续做原来的事,迟迟不交权,等我们的人掌控各州郡控制权之后,诸侯要想反悔可就晚了。到时候,主公再以贪赃为由,把他们罢官治罪,则天下可定。”

    姜盛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各州郡关系盘根错节,哪有那么容易掌控,若是激起诸侯强烈反弹,可就不好收场了,特别是曹操、刘表、马腾、袁术、刘焉,拥兵自重,不会轻易放手的。”

    荀攸有些尴尬,说道:“是属下考虑得不周全。”

    姜盛道:“不过这个方法在局部倒是可以一试啊。”

    “主公的意思是?”

    “现在司隶一分为二,冀州也在我控制之下,整个势力范围呈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