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就是这些事务,也让刘禅与诸葛乔两人,一直忙到了下午时分方才解脱。刘禅这才站起来伸了伸懒腰,对诸葛乔说道:“哎呀,终于是忙完了!现在外面是一派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咱们现在出去外面走走吧?”
诸葛乔自然不会反对的,乘着现在有些闲暇,还是赶快让世子好好休息一下。不然等到晚上的时候,前方肯定又有一大堆新的战报和情报送过来了。
于是,两人便一同走出帅帐,带上赵风与左甫两人在营区里面缓缓地步行。由于进军的通知已经下达了,所以如今军营里面已经显得很忙碌,士兵们都在忙着收拾东西,很多运送粮草的车辆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
看着眼前中营军超过五千人一起行动,这样热火朝天的景象,刘禅心里不禁生出了一种难以抑制的自豪感。他甚至忍不住对诸葛乔叹道:“阿乔,你看,这支军队真的是已经属于我的了!”
诸葛乔心里当然也在为世子高兴,笑道:“正是如此,如今士卒们对世子你的评价可是非常高的,都认为你是神人在世,所以才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樊城呢!”
在诸葛乔面前,刘禅可不知道什么是谦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刘禅忽然扭头问身后的赵风和左甫两人,他们对此有何想法。
赵风和左甫两人互看一眼,嘴角也都浮现出一丝笑意。他们两人可不是什么傻子,自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给刘禅泼冷水,当即表示他们心里也都是这么想的。
刘禅闻言,又笑了两声后,说道:“其实我认为,这世上是有神明的,每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逃不过神明的法眼。但我更知道,我其实就是一个凡人,勇武比不过军中一个小卒,遑论你赵风和左甫了;细心比不过阿乔,军略比不过邓艾,拥戴比不过我二叔,政务更比不过马良先生所以,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天神下凡呢?一直以来,我之所以对此不置一词,乃是因为它对我们有帮助,可以提升我军士气。但是如果在平时的话,这样的话可以归结为流言,在军队中是应该严格禁止的。我们对逼得曹军差点哗变的信息战,不是跟这个是一致的吗?”
诸葛乔三人听得一愣,想不到世子的思虑居然这样深刻。诸葛乔拱手道:“世子说得是,是我等惭愧。”
刘禅摆摆手道:“其实我今天说这一番话,乃是想要告诉你们,凡事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要学会明辨是非。就如同我二叔一样,他确实是神勇无敌,天下人对他无比景仰。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对他崇拜之余,也不应该盲目认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其实刘禅之所以现在敢说这些话,那是因为诸葛乔、左甫和赵风三人,都是他的拥趸,绝对不可能将之外传出去的。而且,刘禅一直以来都有意无意地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意识,让他们不要盲目跟从权威,因为在刘禅看来,所谓遵从权威,那绝对是一件最愚蠢的事情了。
诸葛乔三人已经被刘禅的话弄得愣住了,甚至是觉得震撼。因为他们这才意识到,刘禅确实一直以来的言行,都并未对关羽的权威屈从过,甚至是一直在挑战关羽的权威。他现在也才终于知道,刘禅心里的真正想法。
第274章 国之道(二)()
但是刘禅的这一席话,对众人的心里冲击还是很大的,甚至让他们感觉到了一丝迷茫。
诸葛乔忍不住问道:“世子,既然连关君侯这样的神人一般的人物,都不能够绝对追随,那么这样下去的话,这世界不是要乱套了吗?”
刘禅笑了笑道:“阿乔,你跟随王蒙师兄求学也有些日子了,难道都白学了吗?你学的是圣人之学,圣人从来都告诫我们,应该遵从的是仁、智、礼、信、义,什么时候告诫我们,要遵从某个绝对的权威人物了呢?”
诸葛乔点点头道:“属下惭愧。可是如今乱世之中,可谓礼乐崩坏,如何去实行这些圣人之道呢?”
刘禅摆摆手道:“我这里说的并非是治国之道,而是说个人的行事判断,应该有自己所遵从的标准。从我天朝来看,不止现在,即使是再过一万年,仁、智、礼、信、义,这五者对国民而言,绝对是不会落伍的,它们更是维护我国民道德体系的最坚实防线。一旦这五者崩毁,则国家民族一定会对自己的历史走向产生迷惘,终至有覆灭之可能。”
赵风与左甫两人算是武夫,对于刘禅的这番话确实是听不懂的。但是还好现在有诸葛乔在,他们两人只要站在一边保持沉默就好了。
诸葛乔点点头道:“可是孔子所谓‘仁’道,解释不一而足,我等如何用之于个人?‘仁’反而是更多用之于治国方面吧?”
刘禅摆摆手道:“非也。当初我在张行先生处求学时,先生曾与我说,圣人要先修身然后才能天下。我先前说过,你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要学会去形成自己的见解,是对是错暂且不论,但是自己的行事当然是要以此为准的。”
诸葛乔闻言,随即还是表示受教,但是其实心里隐隐感觉,有些不太适应刘禅的话了。因为刘禅的这番话,似乎是在借助儒家的思想的掩盖,却隐隐有颠覆天朝的大一统思想的意思了。
这时候,刘禅拍了拍诸葛乔的肩膀,又说道:“关于治国方面,我反倒觉得所谓的‘仁’,倒是不必抬得抬高。如你所知,圣人言‘仁者爱人’,其实可以看成上位者对于底下平民的一种关于‘爱’的施舍。”
诸葛乔点点头,确实是有这样一种味道存在,问道:“但是这似乎并没有什么错吧?毕竟孟子都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百姓本来就需要上位者来治理。”
刘禅摇摇头道:“阿乔,你可曾想过,所谓‘劳心者’之所以与‘劳力者’相对,乃是因为孟轲觉得劳力者乃是一群蠢人,需要劳心者勉为其难来驾驭他们而已呢!但这其实是违逆了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思想的。所以,一旦所有的劳力者都过读书了,那么还会有劳心者与劳力者之别吗?”
诸葛乔立刻反驳道:“人若是无高下等级差别,那么官府便失去权威,国家还如何存续呢?”
刘禅笑道:“官府的权威、皇帝的权威,到时候就不是承接于上天,而是承接于民意了。所以,到时候皇权的最高权威,便要让位于人民制定的各种法律了。”
诸葛乔顿时被刘禅的言论,震惊得瞠目结舌了,惊道:“那么皇帝岂不是可有可无了吗?那么国家应该交给谁治理?”
“当然是应该交给人民选拔出来的团体。而且这个团体的执政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期限,比如说三年或者四年。一旦到期,他们就必须无条件交出管理国家的权力,然后再跟其他不同的团体一起,公平地由人民重新进行选择。”
诸葛乔再度错愕道:“那样岂不是很危险吗?那个团体要是不主动交出权力,人民应该怎么办?这样实在是太危险了,我还是感觉拥立皇帝更好。”
刘禅笑了笑,诸葛乔这样的思想,确实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扭转过来的,笑道:
“到时候,人民已经为国家设立了一部根本性的国家最高法律,任何人、任何团体都无权抵触或者超越,你可以称之为“上天的律法”;其次,到时候这部律法要能够保证,人民敢站出来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而不是说因为一个团体的势力太大,而将人民的意志完全打压下去,成为自己独大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说过,要多个团体一起公平参选的原因。”
刘禅顿了顿,接着说道:“还有一点,你应该还记得,我曾经告诉你,军队是一种危险之极的暴力,所以必须实行文人治国。所以,到时候军队一定是不得干预国家大政的。可以说,除了日常训练和对外征战之外,军队对一切事务都要靠边站!那么到时候,团体想要执政就不可能依靠暴力上台,他们所能够依靠的就只有民心与民意。人民要你下台,你便不能窃据其位了!”
诸葛乔沉吟了下来,他知道,历代君主驾崩之后,新君上台之前,京师禁军的风向绝对是最为重要的,往往关系着谁能够上台的问题,这样确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不过,刘禅所说的这些,其实已经严重超越诸葛乔的心理承受和可接受的范围。他实在很不能理解,这个天天与自己呆在一起的世子,心里的想法怎么就会如此怪异呢?其实这已经是他,对刘禅第二次生出这样的陌生感了。
诸葛乔内心里本能地避重就轻道:“世子,其实我们现在不就是几乎是在实行文人治国了吗?朝中大臣,除了一些武将之外,几乎就都是饱学之士了。”
刘禅笑了笑道:“所谓文人治国,乃是与如同董卓那样的武人干政相对应的。武将应该回归到各自的部队中去,一切的行动必须接受由人民所选拔出来的团体的领导。不过,当发生战争的时候,军事权力是要放给武将的,领导军队的文人政客,一方面要给他们制定相应的战略,一方面要为他们竭尽全力向国家争取战争的经费,以及足够的后勤保障。”
诸葛乔点点头道:“属下明白了。世子所说的一切,似乎都是权力的制衡之道。”
刘禅有些惊叹诸葛乔的理解能力,叹道:“阿乔你果然聪颖过人,我的意思正是如此。其实这样的事情如今想要实行起来,那绝对是千难万难的。人民没有经过几十年的启蒙,那是不可能理解,并且意识到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与重要性的。只有当人民都能够意识到,这个国度乃是他们的国度,国离开了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的意志,都是不完整的国的时候,那么我想,那就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时代了吧。”
“我们的国,离不开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意志”
诸葛乔口中呓语着这句话,心里不免都有些感动了。这不就是上古的圣人们的治国追求吗?诸葛乔似乎开始明白,刘禅意图重新架构这个天下的良苦用心了
——虽然诸葛乔这样的想法,跟刘禅还是存在偏差,但是他至少认为已经找到了一个与刘禅思想契合的地方,自己与世子的思想还是保持着一致性的,自己始终是忠诚于世子刘禅的。
第275章 樊城余波()
就在刘禅与诸葛乔高谈阔论之时,他却并不知道,就在不远处那些忙碌的军士之中,正有一个身着小校衣甲、唇红齿白的年轻人,正在盯着他的背后看,一双凤目之中倒是充满了怒意。
——死刘阿斗,居然想要送我回江陵,还拿我二哥来吓唬我?你以为我一定会屈服吗?哼!接下来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去打徐晃的大军!
就在那小校心里这样想着的时候,刘禅却莫名地感觉自己背后有些阴冷,似乎被什么人给盯上了似的。
——在我的军营之中,应该是非常之安全的,怎么会产生这样奇怪的感觉呢?
刘禅这样想着,然后立刻转身看向自己的身后,却只看到众多军士在忙碌的场面。而刚才那个怒视刘禅后辈的小校,此时早已经转身走开了。
诸葛乔问道:“世子,你怎么了?”
刘禅摇摇头道:“没什么,咱们再到处走走。”
这日的当晚关羽独坐在自己的帅帐之中,帐内灯火辉煌,映照得他那枣红色的脸的颜色更加的深了。
现在的关羽虽然依然是气势非凡,但是眉头却是紧锁的。他最近心里一直都感觉有些不太舒畅。
一则,世子刘禅那边自得了军权之后,忽然来信说,他要撤开包围樊城的军队,对樊城进行三面合围。自己虽然感觉有些不放心,但是也不便横加干涉这样的事情,毕竟只要能够围住曹仁军就好。
二则,自己此番对上徐晃,对方也是有备而来,自己虽然打了几个小胜仗,硬是将战线重新推进到郏下,但是想要大败徐晃大军谈何容易呢?!
所以,如今关羽正在苦思着能够破徐晃军的办法。
这时候,帅帐的门帘被人从外面掀开,快步走进来了一个文士,却原来是王甫。只是现在的王甫却显得与平日里的淡定显得有些差别,脸上居然满是笑意,宽宽的衣袖随着身体的走动,摇摆的如同一只飘飞的蝴蝶。
王甫来到堂下,当即拱手施礼,笑道:“拜见君侯。”手上却原来还那些一封信,如今衣袖褪下,终于是显露了出来。
关羽点点头,心里却在奇怪,如今不正是他这个军师,应该为眼前的战局操烦的时候吗?这个王甫怎么显得如此高兴,便问道:“王先生,今日怎么显得如此高兴?”
王甫兴奋莫名地摆了摆手里的那封信,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