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朝三百年-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遭到拒绝。这个集权皇族的“责任内阁”激化了民族矛盾,导致了清末宪政改革失败。清末宪政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了人心,推翻封建专制清王朝成为人民的共同心愿。清王朝垮台的日子就要到了!
清王朝军事简史
《清史稿·兵制》说:“有清以武功定天下。”清王朝的建立靠的是战争和武力,维持清朝统治靠的主要也是战争和武力,然而它的衰落也与武器落后,军队战斗力丧失、屡战屡败有很大关系。
武力凭借的是军队和武器。努尔哈赤开始起兵讨伐仇人尼堪外兰时“兵百人,甲十三副”。然而他重视发展武装,一年之后就发展到了500人,万历四十三年建立起一支数万人的八旗军队,皇太极时扩军,建立起汉军八旗(33000人)和蒙古八旗(22000人)。入关后又相继建立了绿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海军和新军,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地方兵,如蒙兵、僧俗兵、藏兵、甘兵、贵州夷兵、山西、陕西边外的番兵、各省的乡兵等等。武器由关外时期的弓箭、刀矛、马匹发展到中期火器为主(60%)到晚清时期的洋枪洋炮。
《崇祯皇帝自缢图》17世纪法国绘画以骑兵为主的八旗兵是关外时期为努尔哈赤所创的经制兵,是一支劲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依靠八旗兵统一了女真,在东北建立了与明朝对立的后金割据政权。关外时期,八旗是支劲旅,战功赫赫。万历二十一年(1593)海西4部与科尔沁等5部九国之师攻打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率八旗攻其前军而败其余部,很快就打垮了九国之师的进攻。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率八旗进攻抚顺,掠人畜30万。天命四年萨尔浒一仗,八旗以6万兵力粉碎了明朝9万人马4路进攻,使明军永远失去了进攻后金的力量。六年努尔哈赤率八旗发动辽沈之役,夺取了明在东北的重镇沈阳和辽阳。皇太极即位后,指挥八旗两次入侵朝鲜使之臣服,三次出征统一漠南蒙古,五次入塞,掳掠大批人畜和金银财宝。崇德五年(1640),八旗在锦州、松山大败明军13万,消灭了明朝在东北的主力,锦州、松山、杏山、塔山尽为清朝所有。
吴三桂降清,山海关一战,八旗入关,使清廷定鼎燕京。八旗与新组建的另一支经制兵——绿营兵合力,南征北战,镇压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南明政权以及地主阶级的抗清力量,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雅克萨驱逐俄罗斯侵略军,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反击廓尔喀入侵,镇压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镇压张格尔叛乱。通过这些战争,清朝有效地征服了中原,统一了边疆,迎来了康乾盛世,维持了清朝的统治。
但是从平定三藩开始,养尊处优的八旗兵战斗力开始下降。平定三藩时图海、赖塔、穆占这些八旗将领还敢打敢拼,战绩突出,而勒尔锦、尚善、喇布则畏敌如虎。喇布名为扬威大将军,统兵数万,竟多次败于仅有4000兵的敌将高大节。顺承郡王勒尔锦驻防荆州不敢过江,他把南怀仁所铸大炮掩埋起来首先退却。满洲亲王、贝勒以下在三藩面前畏怯不前的,有近20人在康熙十九年后被查办。勒尔锦革去郡王,贝乐尚普任安远靖寇大将军,主持岳州军务,日久无功,免去贝勒。平定三藩主要依靠绿营。绿营当时有40万投入战斗,在关键时刻是他们起作用。“云贵多山地,绿营步兵居前,旗兵继之,所向皆捷。”雍正九年(1731),三等公、领侍卫大臣傅尔丹率军3万,其中八旗兵为主,从科布多进攻准噶尔,听信准部伪降将,中伏于和通泊,3万兵马几乎全部覆没。八旗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就是这次。乾隆帝整顿八旗,拔擢能臣勇将,战斗力有所提高。在两征金川、两征准部、平定回疆、两征廓尔喀的作战中,以八旗为主体的清军再次发挥了作用,最终取得了胜利。
嘉庆元年,川楚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八旗不是对手,旧日平定三藩时、准部、大小金川以及统一台湾时绿营还是发挥大作用的。但由于待遇低,训练废弛,这时也不行了。四川合州知县龚景翰主张募集乡勇。最后依靠乡兵,才将起义平定下去。与白莲教交战时,是乡兵冲锋在前,绿营跟在乡兵后面,八旗军又在绿营后面。于是平定白莲教起义,竟用了九年的时间。
道光时八旗进一步腐败,已经不成兵了。道光十五年,鸿胪寺卿黄爵滋揭露京城八旗兵的情况说:“近见有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问起名色,则皆为巡城披甲,而实未曾当班,不过雇人领替,点缀了事。”康熙御制“威远将军”炮八旗、绿营没了士气,战斗武器比起西方来那就更落后。19世纪初,英国陆军广泛使用来复枪,有加农炮、榴弹炮,海军有长达百多英尺长配备数十门火炮的战舰。而清军长期使用冷武器,讲究骑射本领,不重视火器的发展与制造。即使有,也是低级的。枪只有鸟枪、滑膛火绳枪,火炮粗糙而不准,舰船短小,质量差,不堪使用。道光十五年(1835)广东水师新制大炮40门,试射时竟有10门炸裂。清军的武器不仅落后而且旧,山海关这样的军事重地,几门大炮还是明朝的遗物。这样的军队,这样的武器,可以设想能打得赢什么仗?
道光二十年后的战争呈现规模大,次数多的特点。外国挑起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有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新疆之战,中日甲午之战,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一共6次,太平天国起义则是最大的农民起义。清军抵御侵略战争,除新疆之战取得胜利外,其他都失败了;镇压太平天国,清军开始遭受重大损失后,依靠湘军,勾结列强才取得胜利。大臣张之洞对清军的能力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讨内匪则可,御外侮则不能”。
晚清多次抵御侵略战争失败,不仅暴露了经制兵的腐朽和武器的落后,充分暴露了制度和皇权的腐朽以及统治者的昏庸和无能。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固然与琦善妥协投降和奕经、奕山、杨芳的无能有关,更与道光帝虚骄和立场动摇有关,中法战争不败而败完全是由于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
在反侵略的战争中,清军出现了叶志超、方伯谦、潘鼎新那样的贪生怕死、怯弱逃跑的懦夫,但也出现了像左宗棠、冯子材为代表的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将领,尤其是裕谦、关天培、左保贵、邓世昌英勇献身,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和爱国主义精神。粉碎为英、俄支持的浩罕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胜利是左宗堂率领刘锦松的湘军和董福祥的甘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斗争的结果。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鉴于八旗兵和绿营兵丧失战斗力的表现,清朝被迫改变老规矩而任用汉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还在军制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把八旗、绿营搁一边,而利用团练湘军、淮军。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后,又组建防军、练军。为了抵御外族的需要还组建了海军和新军,武器也逐步近代化。防军、练军,不用刀矛弓箭,改用洋枪洋炮。体现在新军上的改革更大:装备近代化,兵役制度采用西方征兵制,单一兵种向合成兵种演变。军队的编制、装备、训练全部西化。
清王朝加强了海防要塞,大沽炮台重建,山海关、旅顺口、威海卫、烟台、大连、福建闵江口、广东珠江口、浙江的舟山、镇海都重修了炮台,屯兵驻守。
在抵御侵略的战争中,清朝的统治集团中经常出现对立派别。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琦善、穆彰阿为代表的投降派,最后是投降派在道光皇帝支持下占了上风,使清朝在这次战争中失败;收复新疆的战争有李鸿章为首的只顾海防,不顾塞防派和左宗棠为代表的既重视海防也重视塞防的一派,最后左宗棠的观点为清政府采纳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中日甲午战争中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避战求和派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清王朝在战争中失败,但这不是战之罪,而是不善战之罪;八国联军进攻中国,慈禧太后为发泄个人私怨,贸然向八国联军宣战,光绪帝和地方督抚主和,最后清朝在战争中失败。
关外时期,努尔哈赤、皇太极从《水浒传》、《三国演义》学到不少军事理论。黄道周《博物典汇·四夷附奴酋》卷二十:努尔哈赤“好看三国、水浒,自谓有谋略”。皇太极还让达海翻译《三国演义》,颁发给将领学习。军事家有努尔哈赤、皇太极。
清代前朝的兵书主要有:《乾坤大略》,王余佑(1615…1684)作,阐述了如下军事思想:一、速战速决;二、选择正确的战略进攻方向;三、以决战为上。《回治平胜算全书》,年羹尧(1679…1726)编。阐述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一、重视军事训练;二、重视了解敌情;三、重视占领有利地形;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作战方法;《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1631…1692)著,这是一部军事地理书。此外还有《洴澼百金万》,惠麓酒民编;《将略要论》,刘连城编;《戊芨谈兵》,汪绂编;《兵迹》,魏禧(1624…1681)编。军事家有多尔衮、康熙、施琅、乾隆、傅恒等。
晚清军事著作主要有:《海国图志》,魏源(1794…1857)著,介绍各国历史、地理,谋划整军经武;《平海心筹》,林福祥(1814…1864)编,介绍“毒烟喷筒”等13种火器,还在战略方针上提出了战、守、和三策;《洋防说略》,徐稚荪著,阐述海防建设。此外有介绍西洋武备知识的著作,如《中西武备新书》、《兵学新书》,还有介绍西方军事训练的著作,如《训练操作详晰图说》、《战法学教科书》。军事家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等。
清朝军制
清朝先后有8支武装力量: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淮军、防军、练军、海军和新军,兵制经历了传统军制(经制兵)到勇营制(湘军、淮军)再到传统军制(防军、练军)到近代军制(近代海军、新建陆军),装备由冷火器到火器的过程。下面逐一介绍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海军和新军的创建、性质、特征、建制、装备等情况。
八旗兵
弯弓射箭的清朝士兵八旗兵是经制兵,为努尔哈赤所创,起自兵民结合、军政结合、耕战结合的八旗制度。旗是满洲军制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在牛录的基础上形成。牛录是女真在氏族、部落阶段出师、狩猎当中形成的组织形式。原来每牛录10人,万历二十九年扩为300人。万历二十九年设立四固山,固山就是旗。每旗含5甲喇,每甲喇为5牛录,分别使用黄、白、红、蓝4种旗子,因而是四旗。四十三年(1615)扩为八旗:在原来的黄、白、红、蓝4旗的基础上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的子侄充当。皇太极时期又扩为二十四旗,即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二十四旗中起核心作用的还是满洲八旗。八旗每旗指挥人员设都统(固山额真)1人,副都统(梅勒额真)2人,参领(甲喇额真)5人。牛录的统领是佐领(牛录额真),佐领居参领之下。二十四旗在习惯上还是称八旗。
八旗在开国时期有亲军营、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步兵营5个兵种,入关后又增加圆明园护军营、火器营、键锐营和神机营。
八旗制度是军事制度、经济制度和行政制度。作为军事制度,八旗中每个1660岁的男子战时随时准备披挂上阵。所以八旗兵世代军籍,实行世兵制。
八旗兵入关后约20万人,分为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旗兵驻京城四周,保卫皇宫和京师,主力是骁骑营、步军营和护军营。驻防八旗分驻各省要冲地点。京营八旗与驻防八旗人数差不相当。
八旗兵擅长骑射,装备主要有战马、云梯、大刀、盔甲、弓箭、配刀、藤牌、鹿角、鸟枪、红衣大炮等。蒙、满八旗善骑射,平旷作战是他们所长;汉军八旗善火器,围城攻坚和水上作战是他们所长。
绿营兵
绿营兵是入关后改编明降卒与招募汉人而成的地方军(但东3省不设绿营),为多尔衮所创。他考虑旗兵太少,不足以控制全国。因使用绿旗,故名绿营或绿旗兵。绿营也是经制兵。
绿营兵源,开始实行招募制,后来转向世兵制。
绿营除少数配合驻防八旗拱卫京师以外,绝大部分都驻扎在各地,维护地方安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