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全民修炼在清朝 >

第185部分

全民修炼在清朝-第185部分

小说: 全民修炼在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李仙的估计,即使自己拥有足够详尽的技术资料,又有大量成品做范本,手头还有大量优秀的工匠,光是仿制能耐高温的石墨坩埚就需要三五年时间,掌握整套炼钢技术的时间就更长了。

    在李仙的世界,日本在十九世纪开始探索液态炼钢技术,在有大量炼钢行业教授,又有列强提供的详细资料的情况下,也花了三年以上时间才掌握平炉炼钢技术。

    而石墨坩埚炼钢技术,看着比平炉炼钢技术小巧一些,实际难度却有增无减。

    正常情况下,李仙要掌握石墨坩埚炼钢技术,就要从南洋引进适合做成冶金焦的煤炭,然后学习用煤炭制作冶金焦的技术;

    接着就钻研大型水力鼓风机或蒸汽机鼓风机的制作,又获得完整的炼钢炉设计图,获得复杂难懂的排风设备设计安装技术;

    之后又拿着石墨材料玩泥巴,根据技术材料的指示尝试不同石墨矿的材料和耐火黏土、高岭土等,最后在机缘巧合下学会制作能耐高温的石墨坩埚。

    这一套下来,幸运的话三五年就能学会,运气不好超过十年都有可能。

    还好,李仙本身是掌握着道种的武者,又结识玄正这样的先天高手和大量四阶大宗师级高手,钻研坩埚炼钢技术不需要完全走寻常路线,还有很多捷径可以选择。

    李仙选择的方法就是在烧火的时候,让玄正用火系道法提升火焰温度,再让几名土系道法了得的四阶大宗师,用土系真气护住坩埚,免得在高温中崩解开来。

    至于本应该最难的石墨坩埚的制作,倒是不难达到,就是用真气投入成品坩埚里,探索其原材料加工方法和物性等。

    石墨坩埚其实也不是用泥捏了就能行的,制作过程中塑形后放入特制窑里烧制,成型后上面还有一层釉,坚固而耐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石墨坩埚其实是一种材料特殊的瓷器。

    还好,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还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李仙为此特别招募最优秀的陶瓷工人进来,还赐予混沌道种,以提高这些工人的仿制能力,然后让玄正和四阶大宗师们跟着辅助,研究石墨坩埚的制作技术,总算在短时间内就把这难关给攻克了。

    所以,李仙这边的石墨坩埚炼钢技术的研发其实是反着来的,就是利用武林高手们的异能利用并不优质的燃料和坩埚生产出钢水,在此过程中掌握煅烧温度、时间、原料配比等关键参数,然后再想本法减少高手们的参与程度,用机器和普通手段实现原本需要高手们才能取得的效果。

    也因为这个缘故,李仙才会提出普遍化的概念,就是先让高手们炼制出产品,然后用普通手段再现。

    当然,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巨大的局限,那就是在主世界高手们无法感应和驱动先天元素,没法采用这种方法,只能在福地里进行。

    还好,三元观坐拥三元福地,李仙将炼钢研究所放在福地里,就能开始这种炼钢黑科技的研发了。

    借助武者们的异能炼制钢水,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李仙这边有玄正这样的先天高手坐镇,还有好几位四阶大宗师帮忙,但光是渗碳铁条的配比就要经过好多次实验确认,一直炼过五百炉以上的冶炼,才炼出第一炉钢水,然后又经过多次摸索才生产出第一炉合格的刀具钢来,中间消耗的物资和人力都是天文数字。

    有了这种经验,再经过多次尝试,李仙这边还摸索出实际中特殊性能钢材的配方和制作方法,接下来用焦炭、木炭和蒸汽机鼓风机等代替玄正的控温工作,再提高石墨坩埚的耐高温能力,就能实现钢水生产的普遍化,也就是说依靠普通工匠也能生产出各种工具钢来。

    有了多种用途的工具钢,李仙就能尝试仿制各种先进机床,接着再用机床生产出蒸汽机提高生产能力,还可以大幅改善当前的军工生产能力,可以自己生产火炮、线膛枪和滑膛枪等,不需要什么都需要靠进口或在战斗中夺取。

    今天炼出这一炉钢水,李仙这边就算掌握了一种新的刀具钢配方和生产流程,意义相当重大。

第三百四十五章 黑科技的坩埚炼钢() 
李仙自从开始坩埚钢技术的研发以来,非常重视书面记录,对温度、时间和配比等各种参数务必都要详细记录,这种现代社会常见的严禁做法,在这时代却是相当少见的。

    这时代的工匠们,特别是清国的工匠们,一是大部分都不识字,而是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通常研制什么配方都是随便抓点原料尝试,既不会去记录每一次的配方,也不会按照相对系统的方法调整配比尝试,而是全部依靠运气和经验行事,就比这种严谨系统的研发方式落后很多了,既缓慢又不经济。

    之后的一段时间,李仙一直泡在福地里的炼钢研究所,不断改进炉子结构和蒸汽机鼓风机的设计,还想办法提高石墨坩埚的性能,终于实现多款刀具钢和特殊钢的普遍化,也就是说不需要先天或四阶的高手加入,单凭普通工匠,在福地外也能生产出合格的工具钢来。

    做到这个步骤后,工具钢的产量就可以大幅提高,成本也能下降。

    只是,这种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都是相对的,比起一百斤六角的生铁和一百斤一块二的毛铁(未经锻打的熟铁),这种工具钢的成本还是要高出数十上百倍的。

    李仙心里有数,坩埚炼钢本身就不是什么能获得大量钢铁的方法,只是用来生产各种特种钢铁,顺便探索炼钢技术,要想获得大量钢铁,还要摸索平炉炼钢或转炉炼钢法。

    还好,有坩埚炼钢技术做支撑,研究这两种技术,也会更容易一些。

    至于玄正和元芳等高手,在炼钢过程中还炼出滋味来了,还在福地里尝试各种钢铁配方和生产方式,在此过程中生产出来的成品大部分送到李仙这里做军工生产所需的各种工具,小部分却被他们贪污下来,自己生产各种刀剑甚至盔甲等。

    在中文里,对宝刀宝剑经常用削铁如泥来形容,坩埚炼钢法炼出的钢铁本来就是为了要切削铁料而存在的,其质量远超一般的宝刀范畴,只有用陨铁和玄铁等极特殊材料打造的神兵利器才能比这种工具钢强过一些,只是其数量也相对少多了。

    武林中对刀剑质量的评价有相对稳定的标准,那就是一般铁匠打造出的刀剑为凡品;

    其中偶尔出现质量特别好的,被称作上品,李仙早期使用的丛林刀用欧洲优质钢铁打造,属于相当优质的上品刀,接近宝刀水平;

    上品以上则是宝品,质量比上品刀剑有了明显的跃升,吹毛断发,当初左令晨用的剑就是难得的宝剑;

    宝刀宝剑之上就是名刀名剑了,锋锐和坚固等程度还在宝品之上,还有各种故事,先后传递数十上百年等;

    名具之上则是神兵利器,用陨铁或玄铁等百年难得一见的神奇材料制作,削铁如泥,还有各种其他奇特的特性,像屠龙刀和倚天剑那样,本身锋锐无匹,还能承载武学传承,正是神兵利器的特点。

    三元福地制造的刀具钢打造出的刀剑锋锐程度而言只比神兵利器差一些,锋锐和坚固等程度还在一般的宝刀宝剑之上,纯以物理性能而言,却是名刀名剑之流了。

    因此,这种刀具钢炼制的刀剑一出世就受到很多武者的喜爱,被认为是难得的精品,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李仙口头上对玄正等人的败家行为批评有加,但自己也忍不住用特别优质的刀具钢打造一把丛林刀形态的刀,作为防身之用。

    在攻占广州之后,很多人认为李仙会在广州有大动作,甚至在广东大举用兵等,但事实上这些预测全部落空。

    在占领广州后,李仙便跟玄正等高手一起龟缩到三元福地里,只留下王九玄在广州施政,接收清政府留下的资产,软禁官员后夺占其家产,并在广州建立行政体系等。

    这番变故让很多人碎了一地眼镜,就是李仙占领广州后跟三元观大闹特闹,为混元宗和三元观到底谁应该主持广州事务而大打出手,也比现在这番举动更容易接受一些。

    只是,李仙一直认为自己的根基并不在广州,应该在三元福地里,确切地说是在三元福地里,在从广州获取足够多的物资和财物后,就对治理广州兴趣缺缺了。

    广州作为清朝最大或者说唯一的外贸城市,数百年来积累了惊人的财富,但除了这些财富外就没什么让李仙看得上的资源了。

    广州一地没有什么矿产资源,粮食和柴火等生活必需品都要靠整个广东甚至是省外的大省供应,自身的生产能力奇缺,物产并不丰富,甚至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至于工业,广州手工业的确发达,但李仙先前已经得到佛山的工业体系和工人,消化这些也要一段时间呢,现在还真不急着整合广州的工业。

    从人力资源来看,广州的人口数量倒是挺多的,但对李仙来说也没什么用。

    让广州人当兵吧,这些人毕竟是娇生惯养的城市人,不像农民那样肯吃苦,野外生存能力也很差,要的薪酬还比农民高很多。

    在广州招募工人吧,目前李仙手中的工人已经很多了,总量超过八千人,低端工种从农民中招募更省钱,至于中高端工种,广州手工业体系培养出来的工人还做不了技术含量过高的工作,还得重新培训,要的工资还很高。

    算来算去,广州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大量从事过海贸的人才,但广州向来是从清国各地搜集各种物资卖给英国等国家商人的,而不是自己本地生产的货物,如今华夏光复军都起义造反了,想获得外地物资是休想了。

    就是英国也跟华夏光复军经历过多场大战,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善关系的。

    考虑到清国与欧洲国家的对外贸易中,英国所占的比例接近百分之九十,就明白就算有美国和法国等国家填补这个空白,短期内也是难有作为的。

    这也是李仙带领大家在广州掠夺大量物资后就对广州兴致缺缺,直接丢给王九玄治理的原因。

    如果一切都能按照李仙的意愿进行,李仙更愿意在广州掠夺价值一千万两白银呢以上的物资和钱财后,直接退出广州,利用这样巨量的物资到相对偏僻,人口多且收入低的雷州和钦州发展,在两三年内就能训练出二三十万军队,然后就能席卷天下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仙武文明的崛起() 
只是,不管玄正还是秦日纲,甚至是雷州体系内的军官都对让出广州这样奇葩的战略强烈反对,根本无法理解,且华夏军体系内的绝大部分士兵和军官的家人亲戚都在广州一带,要让清军重新占领广州后搞什么还乡团之类的屠杀百姓,李仙在军队里的威信会严重受损,李仙才勉强同意暂时占据广州积蓄力量。

    总之,占领广州后,历史线已经大改特改,李仙以前的那点知道历史发展趋势的优势已经损失殆尽,甚至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经过验证的正确战略在手下们的反对下也不能进行,李仙只能想办法摸索攀爬黑科技,以城市战争占领天下的道路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仙带领大批手下进入三元福地,建立以炼钢研究所为首的产学研基地了。

    三元福地的气候接近侏罗纪时代的热带雨林,金银铜铁等金属资源奇缺,石油和煤炭等资源也未曾发现过,但各种非金属资产还算丰富,动植物和渔业资源很多,幅员非常辽阔,离广州这等大城市很近,很有开发的价值,可比当年英国绕大半个地球到美洲强多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福地里沟通先天大道容易,在福地里能施展开很多主世界无法使用的特殊手段,用来辅助工业生产,能大大加快发展速度,还能达到更高的高度。

    以李仙最重视的“广东第一炼钢研究所”而言,有熟练工人三千人,工程师五百人,副教授和教授五十人,院士和名誉院士十人,大院士一人,实力异常庞大。

    这三千名工人是李仙这些年先后在雷州、澳门、佛山和广州等地招募的铁匠,大部分都是世代做铁匠的,本身也有五到十年的铁匠经验,甚至有打铁五六十年的老师傅,本身的技术能力很强。

    李仙把这些人招募进来后,还教授他们识字,找人翻译西方冶铁行业书籍后让他们学习,还特意在工人中推行九级工匠制度,按照工人的技术能力定级别,月薪和待遇等都跟这种技术级别挂钩。

    总之,在李仙这边磨练一番,又学习大量知识后,这些工人也就成为清国的第一批产业工人,还是冶炼行业的熟练工人。

    至于五百名工程师,大部分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