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创意城市 >

第3部分

创意城市-第3部分

小说: 创意城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而主张,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创造、发现、创新、解决问题与自我评估等更高的组织技巧。由于学生将学会怎样去了解论据的本质,而非死记断章取义的事实,因此这不仅将激发并促进更广泛的思考力,助长开放性、探查力与适应力,更能让不同背景及领域间的知识互相交融。其次,在由上而下的组织架构中,是不可能加强利用动力、才华与技能的;而往往被视为特立独行者的有益人才,也愈来愈不愿在传统的架构下工作。这促成了诸如所谓的母体管理(matrix management),或是利害关系者民主(stakeholder democracy)等新型经营与管理模式,而这一切都旨在释放潜能,并带来更大的成就感。至于创新动力所需要的,则是大家愿意为了彼此的利益相互分享并展开合作的工作氛围。这些都是职场外所必需的,而创意氛围概念也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所谓创意氛围,就是一种鼓励人们去参与、沟通并分享的城市环境;而身处这些创意环境中心的,往往是变身为新企业孵化器的研发中心。由于中国仍有许多这类机构,因此具有极大的优势。
    文化资源的力量
    现在我们可以谈论创意,甚至是创意城市运动(Creative City Movement),但回顾形成这些概念的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所探讨的关键用语包括:文化(culture)、艺术(the arts)、文化规划(cultural planning)、文化资源(cultural resources)与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等。创意是个内涵很广的概念,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才摆脱专业用语的角色,成为一种新型的共识。后来其中部分术语产生变化,文化产业成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接着在2002年时,又出现了创意经济(creative economy)与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的概念。由于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出版了《创意阶级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一书①,更戏剧性地使这场“运动”发扬光大。
    文化资源体现在民族的历史、习俗与昔日的知识中,并通过将构想化为实际可行的方案来发挥价值。这些资源不仅是建筑等有形的“物体”,还包括符号、活动,以及呈现在手工艺、制造与服务上的种种地方性产物,如意大利克雷莫纳地区(Cremona)的小提琴制造师、波兰克拉科夫(Cracow)的木雕师,或是北芬兰冰雕旅馆制作者等的精细复杂的技术。城市文化资源包括历史、产业及艺术遗产,而代表性资产有建筑、城市景观或地标等。此外,还有公共生活、节庆、仪式,或是故事、嗜好与热情等地方特色和固有传统。业余文化活动虽能单纯因乐趣而存在,但也能加以重新思考,而激发出新产品或服务。诸如语言、美食与烹饪、休闲活动、服饰及次文化,或是思想传统等无所不在的资源,虽然往往遭到忽略,但却能用以呈现一地的特色。当然,文化资源也涵盖了表演与视觉艺术,还有创意产业技术的范围及质量。文化资源是城市的原料及价值基础,其中的资产取代了煤矿、钢铁或黄金。





    正文 中文版序《创意城市》的缘起与未来(7)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2 22:50:57 本章字数:1509


    创意不仅是利用这些资源的方法,也能帮助它们增长;而城市规划者的任务,就是负责地认清、管理并利用这些资源。至于对文化的重视,应该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技术细节中,而不只是被视为一旦处理了诸如住宅、交通、土地利用等重要规划问题后,才能发挥作用的微不足道的附加物。因此,一种富含文化的远景,需要像处置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那样对待规划的问题。而文化资源所反映的,则是一个地方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为什么它会像现在这样,以及其潜力可能会将它带向何方。这种聚焦的方式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一个地方的独特性之上。
    一篇名为《创意城市血统》(Lineages of the Creative City )的文章更详尽地探讨了相关历史,并能从我的网站charleslandry免费下载。
    变迁中的规划典范
    社会、城市与其经济沿革的整体转变,都反映在城市如何发展、规划上。在劳动力密集、以量产为基础的工业化时代里,城市用以发展自身资产的方式与优先要务,便与专注高科技、以知识为基础而发展的时期有所不同。
    在工业化时代,规划主要是由上而下,本质上被视为城市工程,与道路、铁路、港口等公共工程建设一样。随着时间过去,它发展成了封闭式的官僚、专业化与集中式规划系统。这种体系把焦点放在应对汹涌而来的城市化浪潮上,尤其是随着都市延伸到郊区,住宅和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被看成是重中之重。由于这种做法暴露出一些弊端,使得规划变得较具参与性,从中也产生日益社区化的开放性规划系统。这制造了策略性难题。
    较大的城市为了蓬勃发展,就必须在各种舞台上展现自我,从当地开始,经由更高一级的地区与全国,再跃上最宽广的全球性舞台。而这一切混杂的目标、策略与支持者各有所需,往往不尽相同。例如,其中一方需要地方停车场,或是公共交通联网,另一方则需要机场连通性,好使人与货物能前往世界各地,并获得加入战略性全球生产网络的能力。
    由于无论当地居民,或是全球性流动阶层,都想要高质量的环境与设施,同时城市也需要吸引这些四处流动的人才,因此双方的需求开始渐趋一致。
    无论在外观或感觉上,适合工厂运作的城市,都与致力于鼓励人们发挥好奇心与创新力的城市不同。在某个城市,人们不过被视为机械式生产的工具,而在另一座城市,却被视为重要的构想,甚至财富的创造者。
    连带的,这彻底改变了规划上的典范思维。创意城市概念建议,规划者要扩大自身视野与见识,以便在了解城市生活经验上,变得更富想象力。另一方面,更广大群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获得鼓励。这需要更大的群体,而不是那些只关心土地利用的人,来同心协力规划整座城市。唯有到那时,才能适当利用由群众代表的城市资产基础。
    要创造持续发展、生气勃勃、经济成功的地方,就需要建筑规划师(Physical Planners)、景观设计师等主要关心规划、落实和维护城市的核心专才。此外,也包括经遴选并指派的决策者,或是基础设施供应者。这第二组相关专业人士拥有庞大的影响力,如警察或是医护专家、经济学家、文化活跃分子,或是那些了解社会问题也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事务的人。“包容性愿景”(inclusive visioning)、团队合作、领导以及管理流程与变革的能力,也变得日趋重要。于是,规划与拟定策略就变得比较像是一个旨在为促进接触、活力与宜居性提供条件的过程。





    正文 中文版序《创意城市》的缘起与未来(8)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2 22:50:58 本章字数:1045


    视人才为资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才与其感受就被强调为重要资产。而使城市发挥组织性效用的重要基础建设,则需要维持这些人的福利。这意味着规划需要从感情上来思考。人才资源已取代自然资源,成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人类的才华、技能与创意,也正取代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大同小异的劳动力大军与市场通路,成为主要的城市资源。至于城市未来的成功,正取决于那些在当地居住、工作,并负责经营的人们的创造与革新。
    这扭转了规划的核心问题,因而促进了那些维护人们想象力、能力,以及富于企业精神的事物。而这些无形、软性、非实质,同时定义较不明确的资产,也变得日益重要;由于这些特质会吸引人前往某些地方,以响应其内心更深处的渴望。因此重点在于如下问题:“我们要如何制造使人们感到好奇,或充满想象力的条件?”“哪种氛围会使人发挥最大的能力?”或是“我们要如何展现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城市资产
    创造良好城市的重点在于,充分利用资产,以及那些戏剧性扩增的公认城市资产。而城市资产与资源可能是:
    硬件、实质、有形的,或软件、非实质与无形的;
    实际与可见的,或象征性与不可见的;
    可计算、量化并可预测的,或是与认知及意象有关的。
    一般来说,在城市眼里,资产很像是工厂或仓库内的存货,不过是诸如交通系统、研究机构,或是像医院、停车场、地标建筑等设施之类的有形物。
    适用于企业的真理,如今也适用于城市。在以前,由于专利、人力资源,或是才能等被视为无形物,因此并未归类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在20世纪50年代时,一个企业80%资产都是由设备、房地产与存货等实质物所构成。如今这个数字约为50%,其余都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正成为企业创造财富与繁荣的驱动器。现在我们知道,它们具有价值,并需要加以计算。它们是具体、实质资产的新同等物。例如,诸如“名声”,或城市的全球“认同”等特质,都变得举足轻重,而这都是从有形硬件要素中累积的复合物。
    对需要获取高技术人才的投资案来说,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软性”考虑更具重要性。这主要与以下功能有关:
    总部;
    研发;
    创意产业工作;
    服务共享中心。
    它与下述以成本为基础的设施无关:
    制造厂;
    配销中心;
    后勤部门作业。





    正文 中文版序《创意城市》的缘起与未来(9)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12…2 22:50:59 本章字数:1460


    发挥创意,重新省思城市资产项目
    评估城市资产有十四项要素,可归为四大类:物质;活动;态度与观念;组织事务。
    第一类包括: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有形与无形的历史、遗产及传统;既有架构,从实质的地铁系统与住宅,到信息技术网络等基础设施。
    第二类包括:从防治噪声、回收垃圾到社会维护等城市内部管理;现有的产业与服务;技能与才干的高低;从贸易展到体育、艺术、小区、节庆与竞赛等种种活动。
    第三类包括:以规范与奖励制度为根据的可投资性;诸如开放、包容、集思广益、乐观进取作风,还有企业家精神等程度不同的态度与特质;城市内外的观感;现有的好奇、创造以及能力文化。
    第四类则是:组织、管理与实践,如授权个人与企业;“言出必行”与群策群力的传统。
    资产的反面是阻碍因素,而城市所能做到最富创意的事,通常便是改善这些状况。在进一步采取高瞻远瞩的创举前,先调整步调是个有效的方式。其中的阻碍包括:景观单调、原有的工业化环境恶化并污染,以及既有建筑质量低劣又漫无条理;道路系统过度设计、可及性(accessibility)不足、缺乏交通选择,或是连通性过时;面对新经济需求未做充分的调整;城市维护与内部管理缺乏效率;教育成就低落,加上各级单位的选择性少,以致期望不高;社会压力巨大;文化食粮稀少、城市欠缺规划及活力等。这一切都塑造了城市文化。
    问题的重点在于,你如何处置资产。在某个人手里,它们会爆发潜能,但在另一个人手中,它们则遭到闲置,或是一事无成。随着无数资源与资产的开发,显然处处都能有独特的利基(niche)①,甚至连丑陋、寒冷、炎热的城市,或是不毛之地,都能获得关注。只要锲而不舍,每座城市都可能成为某种事物的世界中心。
    许多较新的指标都是软性要素,并比诸如就业率等事物要难以衡量。这部分是由于数十年来,人们不断在研究并计算那些指标的缘故。
    传统城市指标所评估的,是地理位置、实质特性、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财务与资本、知识及技术、产业结构、机构效能和企业文化等。评估资产较现代的方式有:经济概况、市场前景、税赋高低、规范架构(the regulatory framework)、劳动趋势(labour climate)、供货商与制造技术、公用事业、诱因(incentives)、生活质量、后勤、地点、小区特色与形象等。
    第三种方式是:观察主流群体的活动,一个地方的认同感,特色或创新能力,还有它的多元性、可及性、安全与保障程度、联系与综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