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上的多尔衮 >

第19部分

历史上的多尔衮-第19部分

小说: 历史上的多尔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是因为如此,孝庄皇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她知道,她与多尔衮的接触是很安全的。再怎么接触也不会产生那种让她突然怀孕、让朝廷尴尬的现象。
  因此,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两个人之间,应该早就有更加密切的接触了!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两个人,毕竟一个是英雄,一个是美人!他们之间出现点色彩,当时的人们还是很容易接受的。所以,才有了前面我们所讲到的多尔衮与大学士范文程的密议定计,才有了众位大臣的附从此议。


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七(4)


  野史上记载的太后下嫁盛况
  前面我们讲到了野史上记载的多尔衮巧妙求婚的情况!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众位大臣的想法。
  在中国人的心中,宁拆千座庙,不破一门婚!面对着这样一段大好姻缘,谁还敢说出个不字呀。所以,他们也顾不得宋明以来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了,纷纷随声附和。史官也大书特书曰:“皇太后下嫁摄政王。群臣上贺表。”
  相传婚礼之盛,为从来大婚所未有。京师除一二自命清流者外,多传为佳话,同瞻盛典。当时又有恩诏宣示天下,也系汉人手笔,其略曰:
  “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周室懿亲,元勋贵胄,其身份容貌,皆为国中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孝庄皇太后下嫁给了睿亲王多尔衮,肯定会给包括顺治小皇帝在内的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带来巨大的影响。多尔衮会如何对待顺治小皇帝?顺治小皇帝又会如何看待自己曾经的叔叔、现在的继父多尔衮?顺治小皇帝又会如何看待自己的母亲孝庄皇太后?自认为得到了孝庄皇太后全力以赴支持的多尔衮又会如何对待他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兄弟?而这些人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呢?


多尔衮之死(1)


  第二十三讲 多尔衮之死
  首先,我们还得从多尔衮与顺治小皇帝的结怨谈起。
  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化,为什么会恶化?我们在不谈他与多尔衮、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前,我们先简单地浏览一下中国历史。您看看,中国历史,从周到清,那么多的摄政王,哪一个摄政王有好下场?所以,我们不谈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就知道,多尔衮的结局一定是悲剧性的。
  多尔衮何许人也,他能跟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周公相比吗?堂堂周公摄政,让周成王憋得三个月不说一句话,不敢说话,不敢出家门,生怕人家误会他要篡权,要怎么样。多尔衮熟读汉家的书,他会不清楚吗?他太清楚自己作为摄政王将来的下场会是什么。他要避免这种下场出现,他要改变历史对于摄政王的结局。所以,他对于顺治小皇帝做的,是仁至义尽。他也非常清楚,一旦孝庄皇太后下嫁给多尔衮的话,那给孝庄皇太后带来的结局将会是什么,他太清楚,万历小皇帝是如何对付张居正的?
  根据《明史》记载,万历小皇帝十岁继位,由于皇太后极为信任张居正,所以把所有的大权交给张居正。张居正对于十岁的万历小皇帝的教育,从知识层面上,是全面、系统的,从管理层面上,是管教严格的。但是,正是他的全面、系统、严格的管教,造成了小皇帝的叛逆心理。十年以后,张居正一死,万历小皇帝马上不顾自己母亲的一切教诲,立即扒坟掘墓,锉骨扬灰,这就是他对于张居正的报复。不仅如此,拒绝上朝,拒绝批改文件,拒绝一切,没有他,没有张居正教育的这个高徒,明朝恐怕还不致于灭亡得那么快。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多尔衮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规定从孝庄皇太后开始,严格执行后宫不得干政的制度,从孝庄皇太后开始,一直到慈禧太后之前,清朝所有的后宫都很好地坚持了这个制度。只要一当皇帝,只要你的孩子一当皇帝,你就离你的孩子远远的。所有妃子养的孩子,都得领到皇后那儿去教育。皇后的孩子皇后不能教育,离开你的母亲,断绝你们之间的往来。你对他没有感情,没有太多的感情,所以到最后你爱不起来他,也恨不起来他,因为这是规矩。这就是我们讲顺治他经常见不到孝庄皇太后,当了皇帝倒见不着太后。
  第二,在对于顺治小皇帝的教育问题上,采取顺其自然的办法。什么叫顺其自然呢?这里的顺其自然,是指第一,在学习满汉两种语言的问题上,先学哪个,后学哪个?还是两个并重?谁留的作业多?是满文师傅留的作业多,还是汉文师傅留的作业多,重点学习哪个?多尔衮自己不是教育家,他只能凭自己的直觉,给顺治小皇帝做一个简单的决策。他还在关外,就给五岁的顺治小皇帝请了五个师傅,三个满人,两个汉人,五个人进行教育。既然我不能拿主意,那就顺着小孩的便吧,小孩爱学什么学什么,那您说您要是顺治小皇帝的话,您是满洲人,您肯定先学满文,然后您再学汉文。小孩谁不喜欢玩儿啊,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肯定先学骑马、射箭。所以他就开始学习这些。
  入关以后,他又继续对顺治小皇帝进行教育,又派了新的师傅。结果,小皇上不满意。顺治皇帝在成人以后,经常埋怨人家多尔衮,说我的叔叔摄政王,就怕我学习好,不给我派师傅,天天让我玩儿。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您想一想,顺治小皇帝的父亲,临终的遗言是什么?不能放弃满人的传统,一定要学会骑马射箭。甭说顺治,您看康熙、雍正、乾隆,哪个不是马上皇帝,哪个在马上“弱”过?这是人家的传统,你必须要学会骑射,你不能忘记祖宗的教诲。所以顺治皇帝,骑马射箭好,这是祖宗教育的结果。多尔衮自己拿不定主意,他也只能按照他的哥哥皇太极的说法去做。
  所以,正史上不论是《清史稿》也好,《清世祖实录》上也好,都有大量的关于顺治皇帝如何不满意多尔衮对其教育的说法。但这些说法,都是一家之言,都是出自顺治小皇帝的嘴。他埋怨多尔衮,不让我学汉语,你看我现在的汉语,当了皇上以后,汉族大臣跟我说话我听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我听懂了我不会说,我不知道怎么交流,都怨你。其实您想,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学外文,然后就当着皇上,学了外文还要跟属下交流,对任何人来说也会成问题。所以,史书上关于多尔衮缺乏对顺治小皇帝教育,疏于管理,说多尔衮刻意怕他学习,怕他怎么样,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第二,在治国方针的问题上,多尔衮要求顺治小皇帝随他临朝听政。也就是说,边玩儿边学,我上朝管理政事,你跟旁边瞧着,你爱瞧就瞧,也不管你,在这种不知不觉中,边玩儿边学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耳濡目染就让他学会如何驾驭自己的臣民。他一边玩儿一边就得看,这个人怎么回事?干嘛这样说,那人干嘛那样说?这个人是什么脸色,那个人什么眼神?他是采取这种办法来对他进行国家政事的教育。


多尔衮之死(2)


  第三,对于长幼关系和君臣关系上,多尔衮做得很不好。多尔衮这个人号称睿亲王,可能他太把这个顺治帝当成一个小孩了,他就忘了,这个小孩是皇上。他觉得这不就是我侄儿,我又没儿子,我对他教育教育理所应当,说说,训训,他就不明白,他是满人,他那个汉文师傅,您记得他有汉文师傅,他会对皇上进行教育啊,您生下来就是皇上,谁都得给您跪着,谁跟您说话都得自称是奴才,都得是这么着那么着,他这个汉文师傅会拿汉人这套理论教育他,别什么摄政王啊,他就应该给您跪着,他对您说话就不能大声,大声就是错的。
  顺治小皇帝就逐渐地接受了这种观点。认为我是皇上,我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他们都得老老实实,我叔叔怎么着,摄政王怎么着,我不应该怕他,他应该怕我,他实际上就接受了这种教育。
  紧接着还有,这个师傅他会偷着教育,您看在我们汉人这儿,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子这个事是丢人现眼的事,这出去怎么见人呢?
  这样,顺治小皇帝开始对多尔衮有不满意的地方,多尔衮和小皇上之间矛盾产生了。有的人会说,您这个是猜的吧,您的考证我看都是分析,找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他们之间确实产生矛盾了。
  这太多了,《清实录》里面到处都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年,京城流行瘟疫,你说那个时候中国人怕什么瘟疫?天花!死的人太多了,不死也落个麻子,那个时候中国人麻子有多少?谁能治,谁也没有办法治,面对着天花,只能是束手无策。就在某一年,小皇上也在北京,京城流行天花。当时多尔衮可急坏了,刚刚听说这件事,冲进宫中把小皇上抢出来,带着七八十个人,策马狂奔,跑到关外,他知道,那儿冷,那儿没有天花。他就带着小皇帝离开了京城,小皇上也不知道实际情况,非常害怕,这么几岁小孩,让马给夹着,他不害怕才怪。过了十多年后,多尔衮都死了好些年了,他回忆起那年的情景还恨恨地说,什么人啊,几十个人就把我带走了,沿途之上,到处都是土匪,我吃吃不上,喝喝不好,也没人保卫我,策马狂奔,这不是要杀我是什么?说到这儿我就想起来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个罪名真是想有就有。
  矛盾产生了,我们能够理解,这种矛盾为什么产生?又为什么会发展起来呢?
  矛盾扩大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中间既有多尔衮的原因,也有顺治小皇帝的原因,还有旁观者,如济尔哈朗之流的原因。从多尔衮方面来说,他这个人居功自傲,从来不把小皇上当皇上,独断专权,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请示也不汇报,这个方面害了他,这中间最最典型的有一件事,最最让顺治小皇帝伤心的就是豪格之死。
  我们在第九讲中曾经给大家介绍过,根据《清史稿》和《清世祖实录》记载,豪格竞争皇位失败,对部下发泄对多尔衮的不满,结果被多尔衮抓住,这个部下告密,何洛会告密。告密之后,多尔衮下令杀掉了。当时他散布的不满是说豪格请人算命了,说多尔衮不长寿,不是长寿之相,会早早就死,不应该当皇上,事后证明是对的,他就是没长寿。结果,他把所有听到这个信息的人都杀掉之外,还要处死豪格。当时济尔哈朗也同意杀,代善也同意杀,所有人都同意杀。就在马上上法场这个时候,小皇上出现了,先杀我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小皇上救了比自己大三十岁的哥哥豪格一命,但是死罪饶了,活罪不免,紧接着多尔衮让他戴罪立功,发配到四川,打张献忠。在豪格与张献忠交战当中,双方你射我一箭,我射你一箭,咱谁都不动,你那边人射我,我这边人射你,豪格自己跟人家比阵,自己往那一站,什么都没戴。结果,豪格属下人射杀了张献忠,遗憾的是张献忠手下人没有射着豪格。豪格立了如此大功,回到了北京吗?历史书上众说纷纭。很多书上,包括《清史稿》上都认为豪格没有走到北京,走到卢沟桥,人没了,哪儿去了呢?死了。为什么死了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在卢沟桥举行宴会,被人用弓弦给勒死了,说起用弓弦给勒死了,就使我想起了多尔衮的母亲的死,也是用弓弦勒死的,这是报仇吧。
  第二种说法是凯旋的时候设伏兵把他杀了,走到那儿伏兵把他就给杀了。但是我们要说,不管这个豪格是怎么死的,与豪格感情那么深厚的顺治小皇帝不会善罢甘休。多尔衮对自己的侄儿下手过于惨重,比他还大三岁。下手过狠了。
  第二,从顺治小皇帝来说,多尔衮从来没有把顺治小皇帝当皇帝,而且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关系很让顺治小皇帝不满,不满的原因我们说两个方面,一个,他就见不着自己妈了,多尔衮的规定不结婚也见不着,他恨多尔衮,你凭什么不让我见我妈?那么小的孩子,他哪儿懂?第二,由于有了汉人师傅的教育,顺治小皇帝越来越不满意多尔衮。


多尔衮之死(3)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济尔哈朗等人。我们说多尔衮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经常利用他的两白旗打天下,两白旗损伤惨重,但是功劳太大,他手下的大臣,迅速提升,以后在土地的分配、钱的分配、官员的提拔等等各个方面两白旗都占了上风,这样就得罪了其他几个旗的利益,其他几个旗,自然就会找一个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