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660部分

宋阀-第660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良有些光火,我弟与金人血战二十载,若论“知金”有谁强过他?你一个小小的枢密院编修,竟敢口出狂言!正要驳斥时,徐卫已经问道:“这位同僚,你担任过缘边地方官么?”

    魏师逊四十岁左右,这人挂相,人瘦弱不说,下巴很尖,还往前凸,脸又生得平,真个形容猥琐。听徐卫问,他似乎有些愕然,愣了片刻才答道:“并没有。”

    “那你可是奉诏出使过金国?”徐卫又问。

    魏师逊不明白对方的用意,答道:“也没有。”

    徐卫闻言笑道:“你既没担任过缘边长官,也没有出使过金国,那敢问你自认对女真人的了解比徐某透彻么?”

    魏师逊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有人见此情形,出来帮腔道:“徐郡王虽然久镇边陲,但所作的,也无非就是行军打仗。我辈虽在朝中,然太祖时,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民间又有俗语云,书生不出门,可知天下事”

    “这位同僚怎么称呼?”徐卫打断了他的话。

    “显谟阁直学士,吏部侍郎,郑仲熊。”这人的品秩虽比徐卫差得远,却不自称“下官”。

    “没错,臣受天子差遣,坐镇边陲,干的主要也就是带兵带仗。比不得公等浅吟低唱,指点江山。我这里有首诗,一直没读懂,请公赐教如何?”徐卫说到这里,又回头对皇帝一揖,作请示状。

    赵谨能说什么?频频点头。

    那郑仲熊不知他何意,遂不接话。只听徐卫吟道:“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话音刚落,满殿哗然!这谁写的!反诗!标准的反诗!大逆不道!好狂妄的口气!是谁!谁写的!

    “此诗狂妄至极!不知何人所作?”郑仲熊问道。

    “此诗在北方流传极广,作者,正是当今金国平章政事,完颜迪古乃。”徐卫道。郑仲熊又接不上话来,讪讪地退了回去。

    徐卫转向赵谨,俯首奏道:“陛下,臣千言万语归于一句,北地父老盼首以盼,南望王师!今大宋粮饷已备,将士奋勇,不趁此机会收复中原,北击女真,更待何时?此上天以良机相赐,助陛下成就中兴之业,万不可犹豫!”

    他一说完,以徐良秦桧等宰执为代表的大臣纷纷出班附和,力奏应该抓住机会,举兵北伐!而那些原本倾向于议和的大臣,经徐卫这么一说,也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赵谨见朝中意见倾斜,不得已,问道:“徐卿,依你之见,也要驱逐金使,立刻宣战?”

    “回陛下,大可不必!扣留金使,不宣而战!我以堂堂之师,复先人遗留之基业,名正言顺,不需要向谁说明!”徐卫道。

    一语惊满殿!

    赵谨变色道:“若如此,能有几成胜算?”

    这个话徐卫可不会去接,只道:“此非臣所知。”

    徐良却迫不及待地奏道:“陛下,今荆湖、江西、淮西三司,已动员马步水军近十八万,兵精粮足,臣认为,复中原,得淮东,不在话下!而西军素来剽悍善战,如今已握河东半壁在手,臣认为,直扑燕云,并非难事!”

    徐卫听得眉头一皱,你立军令状呢?作十分事,说七分话,你这活还没干,先夸海口,不是把自己套进去么?你把自己绕进去不算,还拉我下水?他刚这么想,便听到一个声音随后响起:“陛下,既然徐相有如此把握,此番北伐,必能马到功成!”

    徐卫急视之,看清说话那人之后,并不意外,正是秦桧!秦会之也发现徐卫在盯他,将头一低,不与之对视。

    徐六完全不以为意,只当秦桧在附和他,还慷慨激昂道:“只要圣上降下亲征诏,往镇江府一行,诸司将士必受鼓舞,岂能不奋勇前进?大宋之中兴,在此一举!”

    大臣们又是一番力奏,赵谨见事已至此,几成定局,遂将心一横,使劲道:“既如此,就依卿等所奏,即刻传诏,朕御驾亲征便是!”

    话一出口,群臣参拜,高呼万岁!

    徐卫果然不负众望,一出面就将北伐之事敲定。尽管决定权并不在他手里,但他在资政殿上一番话,却是力排众议,使得朝中舆论倾斜。就在当天,徐六就授意有司将金使张通古等扣留,消息传出,杭州振奋!

    徐卫一回到馆驿,徐处仁、王庶、折可求、何灌等人先后来见。这些老前辈,老长官,对徐卫都不吝惜溢美之辞,极力称赞他促成北伐一事。除了这些人以外,许多朝臣也赶来馆驿,想和徐卫见上一面。但紫金虎在这事上却有分寸,他是外臣,不宜结交朝臣,因此除故旧之外,都予以婉拒。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徐卫看得顺眼。一些顽固守旧,刻板僵化的大臣,本来就不满意朝廷决策,居然要听取一个武臣的意见。后来,徐卫在资政殿一番言语,又让这些人觉得徐卫有些张扬,甚至还有轻视文臣的迹象。这让他们很不痛快,尤其是当日在殿上受到徐卫质问的那几个。

    不过,正在他们发牢骚的时候,殊不知祸事就要来了。对于魏师逊,郑仲熊等在殿上为难徐卫的大臣,徐良十分不满!当然,一来是因为他和徐九是堂兄弟,更主要的,是这几个明目张胆,旗帜鲜明地反对他本人!于是,事后他便开始琢磨,要将魏师逊郑仲熊等几个主要人物贬出朝廷,弄到地方上去。

    然而此时,秦桧出来劝止,说是眼下大战在即,不宜处置朝臣,有什么事等到将来仗打完了再说。而且,你如果现在就将这几个贬出中枢,难免让人认为这是在替徐郡王出气,对相公你和徐郡王的影响都不太好。徐良这才暂时作罢,一门心思放在北伐上来!。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47章() 
“徐相,我真不是说笑。距离八月发兵之期已经不远,我真得赶紧回去!”徐卫再次申明自己的意见。尽管,因为他的一番言语,临门一脚地促成了北伐。但他并不为此感到高兴,以他武臣的立场来说,大战在即的情况下,将方面统帅征召入朝,这是一种极不妥当的作法。尽管,看起来似乎很有必要。如果换成旁人也就算了,徐良是出身在行伍世家,他不是纯粹的文臣,他懂得军事。

    “我知道,我晓得,你稍安勿躁。”徐良端起茶杯,悠闲地拿杯盖汤着茶末,似乎并没有把堂弟的不满当回事。

    徐卫对他这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很不爽,但没奈何,于公他是宰相,于私又是兄长,紫金虎只得换了个话题:“朝廷决定怎么打?”

    “淮西军攻淮东,神武前军和神武后军攻中原,西军进河东,如果辽军也愿意出兵的话,随他们。”徐良回答道。

    一听这个策略,徐卫就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疑惑道:“同时?你说这些部队同时出兵?”

    “怎么?有问题?”徐六反问道。

    “当然!”徐卫大声道。“女真人虽然知道我们在备战,但却无法预料我军的进兵路线。这个时候就应该瞒天过海,故布疑阵,使其摸不透我军意图。徐相,你,应该知道的”

    徐良抿了一口茶,将杯子放下,轻笑道:“徐郡王军功之盛,百年未有,怎地?也教教愚兄?你倒是说说你有什么看法?”

    见他这副样子,徐卫皱起了眉头,但转眼之间,神色如常:“罢了,我是统兵在外的武臣,这些大政方针,你们决定,我就不多嘴了。”

    “哈哈!老九,这是在家里,哪有那么多顾忌?我是说真的,你有什么看法,不妨说说,为兄也可以参考参考。”徐良认真道。

    徐卫看他一眼,突然想起了昔年三叔徐绍宣抚陕西时,不顾自己的劝阻,执意发动进攻一事。当时自己就很不满,因为三叔也是通晓军事的,但他却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而忽视了军事准则。现在,六哥登上了相位,竟也和三叔当初如出一辙。

    或许那句话没错,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从来都不会孤立地存在。

    “我的看法是,西军首先出兵。只要西军一动,就是牵一发动全身,能够吸引女真人的注意力。然后,淮西军进攻淮东,从旁牵制,最后,才是神武前军和神武后军集中力量,进攻中原。”一阵之后,徐卫说道。

    “嗯。”徐良听罢,缓缓点头。“有道理,我会考虑的。九弟,你给我交个底,你对此次北伐前景持什么态度?”

    “这正是我想说的。”徐卫马上接过话头。“你在资政殿上,不该夸下海口。你这样只会把自己套进去,战场上的事作最好的期望,作最坏的打算,谁敢保证战无不胜?”

    “这你别管,政治上的事你不懂,你只要告诉你,依看来,此次北伐前景如何?”徐良挥手道。

    徐卫笑了笑,说道:“这么说吧,现在金军主力都摆在河东和燕云,防御西军和辽军。因此,你所说的西军直捣燕云恐怕有些过于乐观。但是,如果南方诸军能够统一协调,精诚合作,那么,对于收复中原,光复故都,我持乐观态度。再说一次,前提,是不会出现上次那种,神武前军和神武后军各自为战,互不响应的情况。”

    “这你放心,韩世忠和岳飞都起于行伍,他们怎敢违背折彦质的节制?折仲古可是以二府大臣身份宣抚地方。”徐良道。

    “但愿如此。”徐卫淡淡道。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南方诸军怎么打,轮不到他去操心。

    “你打算几时回去?”徐六问道。

    “如果朝中没有旁的事,我打算明天启程回去。不过,照情况来看,西军八月出兵是赶不及了。”徐卫道。

    “没关系,我让淮西军先打,折家和韩世忠岳飞次之,你回去以后,自行安排吧。其实我也没指望西军能直捣燕云,此番北伐,若能收复中原淮东,就算成功。在朝会上,我之所以那么说,不过是鼓动圣上和朝臣。”徐良这才道出原委。

    “随你。”徐卫道。

    徐六见堂弟情绪不太对头,忽然道:“老九,你晓得这次紧急召你入朝,你心头不痛快是吧?为兄知道你本来也在紧张准备,突然之间召你回朝打乱了你的计划。但是,你要明白,这次北伐对大宋,对我本人,都至关重要,我需要北伐的胜利,明白么?”

    徐卫不回答,但他心里很清楚,堂兄需要北伐的胜利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他现在虽然只是次相,但首相的位置空着,如果北伐能够取得成功,那么作为通盘谋划者,他极有可能身兼两相。

    徐六见堂弟不吭声,又道:“只要我在朝中,你们在西陲就可高枕无忧。我提前给你透个信,只要这次成了,我就保证把你的‘副’字免去。”

    徐卫现在的正式差遣是“川陕宣抚处置副使”,这么些年,他虽然一直行使着正职的权力,但那个“副”字却一直挂在头上,其原因就在于他是武臣。当初朝廷给他挂个“副”字在脑袋上,就是随时提醒他。

    “这倒不打紧,我只担心六哥你政治上的考量太多,不要影响了前线才好。”徐卫道出自己的忧虑。

    “你这话说得,徐家就你会打仗?哥哥我虽然是正经出身,但不要忘了,我也是徐家人。”徐良笑道。

    “这最好不过,另外还有一件事情你别怪兄弟多嘴。”徐卫道。

    “什么事?”徐良好奇地问道。

    “参知政事秦桧是六哥你调回来的吧?”徐卫问道。

    徐六毫不掩饰,点头道:“没错,这几年,秦会之帮我不少,确实是个人才。”

    “我不怀疑他的才干,但我要提醒六哥,对于此人,你最好用之防之,前天在资政殿上,我就看出来此人绝非等闲之辈。”。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748章() 
七月中旬,徐卫辞别皇帝,启程返回川陕,准备进兵。临行之时,赵谨亲自赐见送行,高度赞扬了徐卫经营川陕之功,赐金带一条,珠袍一领,并内府奇珍若干,徐卫拜谢。此次他下江南,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只在杭州行在停留不过数日,但正是由于他的建议,朝廷才决定扣留金使,不宣而战。

    就在他赶回川陕的同时,欲成就盖世功业的徐良就迫不及等地请皇帝赵谨下发了亲征诏。指出金人侵凌大宋久矣,今犹窃据两河、山东、中原、淮东等地,倒行逆行,残暴不仕。北地遗民南望王师,期盼恢复。当今天子为复祖宗之旧疆,救黎庶于水火,号令天下王师,举兵北伐!

    北伐亲征诏一经发布,江淮为之沸腾!无论军民,都倍受鼓舞!大宋之前不是没干过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