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509部分

宋阀-第509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州一下,关中平原上再没有任何一处还有金军踪影。便是整个陕西,也只余延安东城。可以说,至此,收复陕西之战,已经基本宣告结束。只等延安东城一陷,分裂十余年的陕西,便全境光复。,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584章 秦桧来拜() 
绵州,川陕宣抚处置司。

    此地,即后世四川绵阳,宣抚处置司设在这里,而非条件更好的成都,原因就在于方便更好地管辖陕西。只不过,这历年来,徐处仁的重心都放在四川的经营上,陕西事务多假手王庶徐良。而这两位偏生又长期在绵州办公,因此陕西事务很多都得靠徐卫等人,又尤其是军事方面。

    虽说徐处仁是川陕最高军政长官,但西军一应调动、训练、作战、奖惩、擢贬,几乎都是陕西制置司在主持,只需走走过场而已。可徐处仁对这种局面并没有什么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才干比前任的李纲和徐绍都不如,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会用人。所以,尽管本司内有人不断提醒,说宣抚相公应该干预兵柄,不能什么事都由着徐卫去作。但徐处仁不以为意,这固然因为他对徐卫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从前是四川宣抚使,对陕西情况不熟悉,再加上年老多病,目疾尤其厉害,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二堂内,宣抚使的办公堂里,徐处仁正拿着一卷文书站在窗下,侧着头,极力想看清楚上面写的什么。其实这份报告送抵的时候,佐官已经简要地向他转述了内容,只是他按捺不住激动,非要自己看个明白。

    这位老人已经年过七旬,才冬月,他就已经裹上了厚厚的锦袍,他的公案下还放着火炉同。他一双眼睛已经浑浊不堪,没有丝毫神气,如同两潭死水一般。尽管换了多个方位,却还是看不明白。

    一人踏入堂来,四十多岁,不算高,也不矮,着三品以上高官的紫色常服,可能因为在办公的缘故,没有戴幞头,双目炯炯,气宇轩昂,颌下留几缕短须,分外儒雅。不是旁人,正是川陕宣抚司判官徐良。步入中年,徐六的身材有些发福,腰里那根金带显得有点紧。因此,他进来之后,一手挎着腰带,见徐处仁看得吃力,遂道:“宣相,下官来效劳?”

    “常德来得正好,这是徐宣抚刚刚送来的战报,你仔细给我说说。”徐处仁抬头道。

    一听是堂弟送来的,徐六快步上前接过,顾不得解说,先自看了起来。他的目光随着上面的文字一上一下,看罢之后,长舒一口气道:“宣抚相公,这是徐卫送来的捷报!”

    “这我知道,具体的呢?”徐处仁显得有些焦急。

    “来,坐下说。”徐六说着,伸出一只手去搀扶着徐处仁坐下。这才解说起来;徐卫在报告中称,西军已经拿下了陕西全境,只剩下延安东城的金军还在凭借着坚固城池顽抗。目下,他已留兵围困,主力都集结在关中平原上,下一步如何举动,想请示一下宣抚处置司。

    徐处仁听罢,压住心头的喜悦,问道:“本相没有去过延安府,不知那东城可紧要?”

    徐六答道:“延安城防体系很复杂,有东西城,南北围城,尤以东城最为坚固。但目下,陕西全境都已光复,只剩下孤城一座,已经于大局无碍。可以说,陕西全境,已告光复!”

    徐处仁一时无言,徐六看过去时,只见老人家靠在椅背上,双手握着,一双浑浊的眼睛望向上方,若有所思。也不去扰他,又把堂弟这份战报看了一遍,心中是五味杂陈。

    想当年,李纲和父亲两任宣抚使,都誓言光复陕西,驱逐北夷过黄河,可他们都没有办到,反倒是徐处仁碰上了,这岂不是运气?若论本事,李纲和父亲都有雄才,只不过受大环境制约,难以施展。

    如今在徐处仁支持下,九弟立此殊勋,这肯定比折彦质的功劳来得分量重吧?折仲古一保江南,二保襄汉,功劳确实是不小,但“功盖当代”未免就言过其实了。坦白说,老九若是文阶,如今的地位,当不在折彦质之下。

    “昔日,我受命危难之时,历年来苦心经营,原本没有想过这光复全陕会在我任内实现。不想如今成真,唉,陕西光复,我也走得安心。”良久,徐处仁叹道。

    徐良起初没听真切,还点点头表示赞同,一阵之后才反应过来,惊讶道:“宣抚相公此言何意?”

    徐处仁脸上露出笑意:“常德,老夫已是行将就木之人。难道我非要在任上作到死么?这两年目疾时常发作,双目昏聩,本司日常事务多赖你和王宣抚,坦白跟你说,若非想看到陕西光复,老夫早两年便上奏请求致仕了。如今带着光复全陕之荣光告老还乡,此生足矣。”

    徐良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尽管,这不是徐处仁头一次提到致仕退休这个话题。但是宣抚司里,像徐处仁王庶这种老前辈,哪个不是经常说起这个话?也没人当真,但观徐宣抚今日态度,似乎不是在开玩笑?

    川陕宣抚处置使,可以说是如今大宋国内,权力最大,辖区最广,管军最多的差遣。一千多万军民的父母官,这是什么意义?徐处仁如今一句话要退,那谁来接手?谁又有那个资格接手?

    “常德,依我看,可以复函徐宣抚,西军进退让他视情况而定。毕竟他在前方,熟悉情况,宣抚处置司还是不要多加干涉,你意下如何?”徐处仁问道。

    徐良走了神,徐处仁却也不多说。他虽然是个忠厚长者,但却是作过宰相,在宦海中沉浮数十载,看人还是有些眼光的。徐六在想什么,他大概猜得到。

    果然,他刚刚想起身回案桌,徐六开口了:“宣相,这几年来,相公呕心沥血,经营这川陕两地,劳苦功高。别看如今徐制置光复陕西全境,若没有相公在背后鼎力支持,他纵是有通天之能,也绝难办到!川陕可以没有徐九,却离不开相公。相公若是致仕退休,谁又能主持大局?”

    徐处仁轻笑一声,叹道:“这却轮不到老夫操心,若是朝廷看高我一眼,多问一句”

    徐良眼睛都不眨一下,直视着对方,等待下文。徐处仁若是致仕,与李纲和父亲都不同,后两者都是被迫下台,但他是自请致仕。他一旦从川陕长官的位置上退下去,朝廷必定询问他继任人选,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却也不好说。”徐处仁笑道。

    徐六脸上分明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也不怕对方看到。本来,在他猜测中,徐处仁一旦致仕,朝廷若问他继任人选,他多半会在川陕宣抚司里推荐。

    徐良最希望徐处仁推荐的人选,就是现在的宣抚副使,王庶。可没想到,对方一句“不好说”,把话题给挡回来了。正思索时,又听徐处仁道:“大战广毕事务繁杂,我纵使想清闲,也得收了尾才走。”

    徐六听出来他言下之意,轻咳一声,起身道:“那下官这就去命人复函徐卫。”

    建武四年十一月,在同州光复以后,关中平原上就已经没有战事了,西军还在作一些收尾的工作,但徐卫仍旧把十万大军屯在同州,暂时没有撤回去的意思。

    十一月中旬,他率领多位要员由同州进入鄜州,重临当年的战场。鄜州是西军的失心地,昔年那一仗,数以万计的西军勇士魂断此地,如今不能安息。徐卫这次来,不只是凭吊,更要还清一桩欠债。

    当年血战之后,金军一直追杀宋军到坊州边境上。勒兵之后,金军将阵亡西军将士的遗体堆积成来,筑城“京观”。所谓的“京观”,就是指为了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起的高冢。史书中常提到的“坑杀”,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指将俘虏挖坑活埋。

    徐卫到达鄜州后,命部队起出忠烈遗骸,集体掩埋,立碑为志。并亲自宣读了祭文,又向阵亡英烈告知了西军收复全陕的消息,以求得英灵安息。

    当他鄜州回到同州时,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一日,徐卫本在朝邑县里处理一些善后事务。同州州城所在的冯翊县虽然光复,但他不喜欢住在那里,仍居朝邑。

    “宣抚相公,府外有人投来拜帖。”一名亲兵入了房,报告道。

    拜帖?徐卫有些奇怪,若是故人来访,那不用着拜帖,通传即可。既用拜帖,说明是生人,而且对方还比较讲究。他本以为是本地的乡绅之类,因为手里活太多,没有见客闲心,遂道:“你识得字,替我看看,若是本地头面之类,去回绝了他。”

    那亲兵展开拜帖一看,顿时色变,合上帖子惊道:“西京留守,判河南府秦桧!”

    秦桧?这个名字徐卫是绝对不陌生的,但那是他前一世。这一世来到宋代,虽然知道秦桧在朝为官,但几乎没有任何来往,甚至面都没见过。只前些时期听闻,说朝廷派了一位曾经作过参政的高官来坐镇河南府,负责修缮皇陵,那人便是秦桧。

    此外,便是偶尔与徐六谈起朝中局势,听他说秦桧一直是主战派大臣,又是三叔的坚定支持者,让徐卫觉得很不可思议。如今秦桧从洛阳跑到同州来,意欲何为?,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585章 金国求和() 
徐卫左思右想,也想不出秦桧能跟自己有半毛钱联系。最多就是河南府是自己收复的,现在由秦桧主政,仅此而已。一阵之后,他吩咐道:“请他进来。”

    卫兵外出后,他仍旧埋头批阅着公文。不久便听脚步声响起,抬头看去,堂外走来一人。年纪当在五十左右,身上的紫色公服显示他高人一等的地位,披件皮裘,神态从容。再观他面貌,虽无甚出彩之处,但尚算堂堂,体格较瘦,显得有些单薄。

    徐卫起身上前迎接,只因秦桧是作过“参知政事”的,正二品大员,属于宰执之列,高过自己节度使半级。不等他开口,秦桧已经上前一礼,客气道:“久闻徐宣抚大名,只是无缘得见,今日会面,实乃有幸。”

    “彼此彼此,秦参政客气了,请坐。”徐卫也淡然道。宋代宰执大臣出判地方,是要带着原衔的,所以对秦桧的称谓应该是“判府秦参政”,徐卫为图省事,因此简称。其实宰相出判地方,如同远窜一般,基本上没有回中枢的可能。比如当年范仲淹以“参知政事”身份安抚陕西,在路上碰上一位故交,自称是暂时出来办事,那位朋友直言不讳地说“参政岂复可还”,后来果然。因此,秦桧此时可说是虎落平阳,不复在中央时的荣显。

    两位分宾主坐定,徐卫命人奉上茶水,各饮一口,便问道:“参政自洛阳入陕西,不知所为何事?”

    秦桧听他问起,放下茶杯笑道:“本相在河南,听得宣抚少师举大兵光复陕西,喜不自胜,近日视察各县,顺道来见。想陕西分裂已十数载,今宣抚相公一举收复,功勋彪炳,可谓诸帅之首!”他口中的诸帅,自然是指折彦质、何灌、赵鼎这样的方面统帅。

    折彦质在夺回襄阳,挫败兀术之后,被誉为“功盖当代”,内外皆知。现在秦桧丝毫不加掩饰地称赞徐卫为“诸帅之首”,显然有示好亲近之意。

    徐卫却不愿接他的招,自谦道:“此卫职责所在,算不得甚。折郡王力挽狂澜,若非要论,他才是诸帅之首,这在朝中早有公论。”

    秦桧闻言大笑:“宣抚相公一举光复全陕,收府州县数十,巩固西陲半壁,便是与复燕云相比,也不逊色,何必过谦?

    徐卫笑笑道:“参政此来,该不会只是为在下唱讼歌吧?”

    秦桧见对方不甚亲近,也不介意,叹道:“往日在行朝,将赴河南,太师曾嘱咐于我,若有机会要和宣抚相公多多联络。只是桧肩负主政地方,修缮皇陵大任,事务繁杂脱不开身,一直也没有机会。此来,一是道贺,二是有一事相告。”

    三叔让他多和我亲近?什么意思?

    徐卫知道,三叔徐绍台上执政,他如此嘱咐肯定是有原因。莫非,他认为秦桧是栋梁之臣,如今出判地方,让他和自己搞好关系?可有什么用?

    “哦,不知何事?”徐卫问道。

    “相公可知,正当你发兵鄜延之时,北面正遣使欲与我朝修好?”秦桧问道。

    这个徐卫确实不知道,收复陕西是宣抚处置司决定的,徐处仁上报中央以后,朝中曾有意见认为,应该暂缓,以和议为重。但天子赵谌几经权衡,还是决定不干涉,因此川陕军政长官都不知道南北和议这事。

    听他提起,不免吃惊,摇头道:“全然不知。”

    秦桧点点头:“金人多年征战,力有不逮,因此有意归还部分土地,与我朝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