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院是唐朝-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央军已经提前入驻新的军营,所以当李愔抵达太极宫时,里面的禁卫军都被武威换成了自己人,他们穿着益州统一的益州军服,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士兵站立,比起益州的那个太子府,太极宫是它的十几倍那么大,里面的空间自然是十分的宽广,需要士兵们不断巡逻以确保安全。
“殿下,太极宫已经全部收拾出来了,各宫的宫女和官宦也都齐备,可以随时恭候你的差遣。”荣达有些苦涩的说道,按照太子东宫的规矩,这里不需要一个正常男人做总管了,荣达自然是明白的,心中自然是有些忐忑。
见荣达的神色有些不对劲,李愔道:“怎么脸色这么白。”
荣达委屈道:“现在殿下是太子,而这太子东宫以后住的不是殿下的妃嫔就是宫女和宦官,像荣达这样的人是不能再常伴殿下左右了,荣达在想,要不要……”
李愔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莫非你是在想净身这件事。”
荣达可怜兮兮地点了点头。
李愔无奈地摇了摇头,抬手就给了荣达一个脑瓜崩,道:“平日里让你多看些书,看来你是全是放在脑门后了,谁说这皇帝和太子身边只能是太监和宫女的,莫非这王珪也是宦官不成。”
“这到不是。”荣达揉了揉脑袋,突然兴奋地说道:“殿下莫非……”
李愔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这东宫其实就是一个小朝廷,提前让太子学习如何治国理政而已,既然是小朝廷,自然是各个官员全部齐备,在父皇身边有王珪这个黄门侍郎,你就留在我的身边替我传达旨意吧。”
闻言荣达喜上眉梢,赶紧躬身行礼,道:“殿下处处为荣达着想,荣达万死难报殿下的恩德。”
李愔摆了摆手,“你就不要再念经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上门去拜访一下王珪王侍郎,跟他学学如何当好这个黄门侍郎,日后你若是不称职,到时候可不要怪我无情。”
荣达嘿嘿笑道:“是。”接着向李愔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对太极宫李愔并不是十分熟悉,以前来这里的时候也只是在几个固定的地点往来,现在趁着长安的官员还没有来拜访,他在太极宫中转了转,把各个地方都走了一遍,各种亭台楼榭欣赏了一遍,李愔居然觉得走的有些累了,这时不禁感概古代的帝王没有一个不奢侈的,不禁感概这秦始皇当年建造的阿房宫该有多么大?
对太极宫初步熟悉了一下,李愔来到以前李世民居住的地方甘露殿,这里面已经被改造过,电器一应俱全,被褥,日常用具也都是全新的,李世民还额外赏赐了一些古玩字画给他装裱这里。
对太极宫的一切都感觉到很满意,李愔准备去大明宫见见李世民,他来到这长安的第一件事改革官场,否则他的政策根本无法执行下去,但是这样一来,新的权贵和旧的权贵必然是要产生利益纠纷的。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三百九十九章 四重臣!()
想到这个问题,李愔锁起了眉头,其实说到底大唐门阀士族的事情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益州只是个特殊情况,以前李愔呆在益州这个矛盾还不是很冲突,只是他接管政务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个氏族愿意自己手中的权利被剥夺的。
一路上想着这个问题,从太极宫侧门进了大明宫,这大明宫就盖在太极宫的西侧,中间仅仅一道墙相隔,而在中间的地方还有一道互通的们门由禁卫军们把守,从这里,李愔可以直接进入大明宫,这也是李世民给予他这个太子的特权。
“父皇!”李愔在大明宫的勤政殿见到了李世民,让李愔意外的是里面还站着四个人,分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和岑文本。
李世民抬头看是李愔,道:“太子,你来的正好,刚才正在说你监管国事的事情。”
李愔对四个大唐最有权势的大臣拱了拱手,四人俱都向李愔行了一礼,接着李愔道:“不知父皇正在和四位阁老具体商议了何事?”
“辅机,这个建议是你提出来的,不如你和太子说说。”李世民瞥了眼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无忌又对李愔行了一礼,道:“太子殿下,刚才我们和皇上正在说殿下监国后会不会像益州一样大动干戈的问题,想必殿下明白这长安不同于益州,因为这些大小官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殿下大刀阔斧一把切掉这些人,只怕会引得天下大乱,所以我刚才和皇上说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只能温火慢炖,太子殿下不能把益州的那一套生搬硬套到长安和北方其他地方才是。”
岑文本这时也说道:“殿下,长孙阁老这是肺腑之言,殿下要因地制宜才是。”
房玄龄和魏征在一侧齐齐点了点头,算是赞成了长孙无忌的说法。
李世民这时又看向李愔,道:“太子,你怎么看?这大唐日后的国事就全部交给你了,这件事父皇也就不参与了,你们商量就行了。”
李愔感激地看了一眼李世民,李世民这样说是告诉四人他是把权利交给李愔了,不过长孙无忌也并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说这番话,他说的是事实,益州当时没有什么根深蒂固的门阀,只有高权这个背离民心的五个家族而已,李愔清除了他们之后再也没有什么阻力,自然是可以彻底地改革益州,但是正如长孙无忌说的,长安的官场错综复杂,有些事情只怕是过犹不及。
“父皇,长孙阁老说的有理,儿臣明白要想把长安治理的如同益州一样绝非一日之功。”李愔沉吟着说道。
李世民缓缓点了点头,对李愔的判断很满意,说起来他也害怕李愔胡来一统,到时候惹得众叛亲离,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愔这样说,四位重臣也都频频点头,长孙无忌道:“太子殿下英明,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如今打算如何入手呢?”
对这个事情李愔早有考虑,他道:“我打算增设一些部门,想要把长安展起来,有些益州的部门是必须要建立的……”
李世民的眼睛在五人中转了一圈,打断了李愔的话,道:“太子,你和四位阁老回太极宫商议此事吧,朕累了这些年,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说着,脸上带着轻松地表亲,“朕如今的身体有些不适,想去青城山静养一段时间,你给朕安排一下吧。”
“是,父皇,儿臣这就给你安排。”李世民当甩手掌柜度之快让李愔是猝不及防。
李世民闻言接着补充道:“对了,不要安排其他的行宫了,你皇祖父那个院子给朕就行了。”
“皇上,你这么快就要离开长安吗,这太子殿下刚刚接手政务……”长孙无忌迟疑道。
李世民站了起来,“这有何妨,现在有了手机这种东西,出了什么事情立刻可以通知朕,而且这长安城外的飞机场也建设出来了,到时候从益州乘飞机到这里也就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有什么可怕的。”
四人顿时愕然,李世民现在对飞机已经很熟悉了,可这四位大臣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只是听李世民说这飞机如何如何,他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些东西。
李愔见状暗笑不已,如今李世民的观念和大臣都脱了勾,更加倾向于益州,所以才会这么干脆把政务交给李愔,因为这三个月以来李愔还没到长安,这长安城就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现在李愔来了,以后的变化只会更大。
四位大臣没了言语,李愔道:“四位阁老,既然父皇有些倦了,那么我们就回去吧,明日让官员们到太极宫的太极殿中议事吧。”
“是,太子殿下!”四人躬身道,接着转身离去。
在四人走后,李世民把刚准备走的叫了回来,道:“六郎,这四位都是大唐的肱骨之臣,一心都是为了大唐着想,你要善用他们才是,但是如果他们真的阻碍了你的改革,你也不必碍于父皇的情面,一切都以国家为重。”
“是,父皇,儿臣记住了!”李世民特意说这句话是告诉李愔不必顾忌太多,但是也不要任性胡来。
说罢,李世民挥了挥手让李愔离开。
回了太极宫,李愔屁股还没做热,一众从益州来的官员便到了太极宫求见李愔,李愔把他们叫到了太极殿,如今太极殿高台上的龙椅已经被撤换掉,换成了太子用的座椅,他此时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想起以前在这里参拜李世民,李愔心中的虚荣心节节攀升,他终于坐在了这个位置上了,虽然他屁股底下的不是龙椅。
上官仪带着王银龙等人到了太极殿,见到坐在龙椅旁边的李愔都是露出了微笑,在他们看来,现在李愔基本上和坐上皇位没有区别了。
“微臣参见殿下!”上官仪带着官员们一起行礼。
李愔微笑点头让众人免礼,对上官仪道:“刚到长安你们不回去各自安顿下来,这么着急过来是为何事?”
上官仪道:“殿下,这安顿倒是小事,只是我们沿路听到不少流言蜚语,说是长安的不少官员对我们似是很不满,私底下要联合起来对抗我们,这长安不比益州,官员都是有些心里难安,毕竟他们都是携家带口过来的,若是有了什么意外……”
“无风不起浪,既然坊间有这些传言必然是有些根据的,不过你们不必惊慌,这很正常,对他们来说你们毕竟是外来的,他们才是地头蛇,自然想要排挤你们。”李愔道。
“殿下,这正是老臣担心的。”上官仪道,“所以,臣以为殿下应该迅接管十六卫军,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祸乱生了。”
李愔摇了摇头,道:“你们想的太简单了,如今在长安忠于我们的人并不多,接管了军队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才会把中央军调到长安,中央军中的子弟都是出身益州,对我们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才是我们安全的保障,十六卫军我们是要接管,但是接管之后我们要另立新军。”
“殿下这是何意?”上官仪有些糊涂了。
“很简单,接管十六卫军以后,我们会在十六卫中建设新的编制,重新招收士兵,这些新军全部又我们的人负责训练领导,这样的话就可以逐步蚕食十六卫军,最终十六卫军将全部变成我们的人。”李愔解释道。
闻言,那些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们都兴奋起来了,他们还担心如何融入十六卫军呢?现在终于不必担心了。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四百章 交锋!()
这些随李愔来到长安的益州官员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多少是有些担心的,害怕新老政务体系会酿成对立的冲突,建立新军的事情让李愔这些老部下安了心,类似于军队中的新军,李愔打算在政务体系中同样建立新的机构,这些机构可能暂时没有什么权利,但是日后李愔会慢慢把权利交给他们,最后让他们全盘接手大唐的政务。
和益州官员们商量了初步的策略,隔日李愔第一次上了早朝,早朝上他介绍了来自益州的官员,同时宣布建设新军和新的政务机构,而旧的体制一切照旧,这让喧嚣了三个月的长安官场总算是安静下来了,而他们不会想到李愔采用的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法慢慢终结旧的体制,而当他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将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
除了在官场上发力,李愔在民间也是一步步布局,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在任何时代都行得通,减少赋税,免除劳役,免费入学等一系列政策开始在大唐贯彻实施下去,如今大唐的百姓早就通过口口相传知晓了益州的各种优惠政策,现在这些政策临到他们的头上了,他们无不对李愔这个太子感恩戴德。
当然,李愔这种既不开源又不节流的政策刚刚颁布就遭到了长安官员的极力反对,认为李愔这是亡国之策,但是如今李愔坐拥天下之富,在益州的仓库黄金和白银堆积如山,银行中流动的资金拿出一点就足够大唐十几年的农业赋税,再加上索马里不断给他带来的收入,他怎么可能会在乎这些官员可笑的反对。当上官仪把益州一年的财政收入说出来以后,这些官员集体闭嘴了,而接下来让官员们惊喜地是,李愔给他们上调了月俸,在以往。官员们的月俸主要是由三种部分组成,第一个自然是铜钱,接下来的两个是米和绢布,但是如今益州纺织业和农业发达,让这两样东西贬值太厉害,特别是绢布。如同根本无法和铜钱比值。
这项政策出来官员们倒是没反对的,这百姓得力有人反对,他们自己的月俸涨上去了傻瓜才会不要,而享受了李愔监国带来的益处后,越来越多的官员倒向了李愔这一边。毕竟人都是逐利而行,那个统治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