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567部分

锦衣当国-第567部分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娘娘还说,武清侯也不要想多,做错知道改正,下次不要再犯,万岁爷也是宽大为怀的。”

    说完之后,这宦官谢绝了饮茶留饭的邀请,直接回宫,赵金亮也是如此,武清侯李文全以往是从来不会送这些传旨的宦官,他身份不同,宦官们还要巴结,可今日的状况不同,但李文全也没有起身去送,因为他腿始终是软的,站不起来。

    传旨的宦官走了一个时辰,武清侯李文全坐在正堂中瑟瑟发抖,整个人就好像刚从冰窖中捞出来一样。

    方才如果传太后口谕的那名宦官不说后面那句“知错能改”“宽大”这些话,传旨宦官们走后,李文全能做的事情只有两个,或者是悬梁,或者是喝毒酒了。

    在那里脸色煞白了一段时间之后,武清侯府上的管家和护卫头领都来到了这边,李文全张嘴几次都没说出话,还是那老管家去倒了杯茶让他喝下,这才能开口,武清侯李文全颤抖着声音说道:

    “那些派出去说话的人都送到锦衣卫衙门去,就说他们偷拿了府中的东西。”

    下面两人连忙答应,老管家迟疑了下,低声开口问道:

    “活人过去,怕是会乱说话!”

    “都弄死了送过去,大曹你跟着去做,王通话说的明白,弄死了送过去,他不管怎么弄死的。”

    *************

    王通从武清侯府回来,就被万历皇帝召到了宫中问话,自然是宦官去皇城门前引领,去往奉天门偏殿处。

    到了偏殿门口,却看到从西边的方向一名宦官小跑过来,在门前出声询问:

    “吏部尚书严大人还是想要见陛下,陛下的意思是?”

    “陛下公务繁忙,不见!”

    那名宦官点点头,又是跑了回去,王通也不知道这是为何,只是跟着人进了奉天门偏殿,即便是私下见皇帝,也有一干礼节程序,赐座谢恩之后才算告一段落,王通进来的时候,万历皇帝神色颇为不快,不过很快恢复了正常,看到王通,开门见山的笑着说道:

    “你在门前看到内阁那边过来的人了吗?”

    “倒是见到一位公公过来问,说严尚书要见陛下,不知道是不是内阁过来的。”

    “就是那个,王通,你今日在京城内抓人,六部的郎官,都察院的御史,六科的给事中,可都被你抓遍了,这些人都是内阁六部那几位大员的徒子徒孙,你这么干,可是捅了马蜂窝啊,张伴伴,你说是不是?”

    站在后面的张诚躬身说道:

    “万岁爷明鉴,内阁几位大人和六部几位大人方才都是来求见,宫外也有人传过消息来,说通政司那边现在已经挤满了人,呈送的都是弹劾王大人的奏疏。”

    “你看,你看,这真是马蜂窝啊!”

    万历皇帝笑着说道,意态颇为轻松,不过也有询问之意,王通顿了顿,开口说道:

    “陛下,臣知道抓捕言官清流之辈必将引起轩然大波,臣方才还去了武清侯府,去办什么差事虽然已经知会了陛下,可毕竟是不敬之举,但臣做这些,都是不得不为!”

    听王通说的斩钉截铁,万历皇帝又是笑着问道:

    “怎么个不得不为,你来讲讲?”

    “北征的大军得陛下庇佑,取得了这般的大捷,京师中却有这般不堪的传言和谣言,更有人上疏攻击臣等心怀叵测,意图不轨,这等事,他们虽说的冠冕堂皇,说为了江山社稷,圣贤大义,不得不言,百姓黎民,官员士子,还纷纷称颂他们为清流,说他们仗义执言,陛下,这等清流,分明是奸邪之徒!!”

    万历皇帝笑着摇摇头,开口说道:

    “王通,大明快两百年,像你这般说的恐怕还是第一个,从来都是称颂,史书笔记上都是夸赞,可没人说他们是奸邪,你这话要是传到宫外,恐怕又会有无数的是非。”

    “陛下,臣有个问题,太祖皇帝开国时,徐达、常遇春等元勋英烈都是名将,但后人称颂徐达等人多,还是称颂太祖皇帝的多呢?”

    “。。。。。。。自然是称颂太祖皇帝的多,若无太祖皇帝的统御,他们也未必会有那样的功业!”

    “陛下,十年后,百年后,几百年后,北征大捷,称颂陛下的人多呢,还是称颂臣等的人多呢?”

    王通问到了这里,万历皇帝愣了下,不过还是很快的给出了回答:

    “自然是朕。”

    王通正了正身子,肃声说道:

    “陛下,这等事,臣这个武夫都知道,那些读过圣贤书整日在官场上打滚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他们这般诽谤造谣,就是为了抹黑北征大功的光彩,小处看是不愿意让臣有这样的大功,从大处看,就是不愿意让陛下有这样的大功啊!”

    说到这里,万历皇帝脸上的笑容渐渐收起,伸手在自己稀疏的胡须上捋了捋,王通又是说道:

    “将士们不畏生死,在异国他乡和优势于他们的鞑虏死战,本想着衣锦还乡,军功犒赏,可却有人说他们军纪败坏,说他们心怀不轨,陛下,若是军纪败坏,心怀不轨,这些忠勇将士谁会去北疆,没打下归化城,未取得这般大捷之前,谁不知道出塞和送死差不多,可他们还是去了,为的是什么,还是因为有对陛下的忠心,因为想让这大明北疆太平,可如此不畏生死的去了,回来之后却有人这般的污蔑,若是将士们因此寒心,天下人看到,今后又会如何?”

    万历皇帝沉吟着点头,王通语气渐渐激昂,开口说道:

    “陛下,何人为陛下开疆拓土,何人为陛下保家卫国,何人护得陛下不被奸邪侵害,陛下,是武人啊!!武人们为陛下持刀剑厮杀拼命的时候,这些读书人又在何处,难不成手持笔墨杀敌!?”

    “。。。。。。。不能让他们这般肆意造谣,任意污蔑,这么多年,对他们的确是太过放纵了。。。。。。。”

    万历皇帝缓缓说道,身后张诚身体一震,愕然的看着前面,万历皇帝这话,等于是对大明自英宗朝至今国策的一个颠覆,他下意识的抬头打量四周,没有旁人,这话如果传开,真不知道会惹出多大的风波来。

    “陛下,辽镇总兵李成梁多年宿将,此次大军出动,必然有了大胜的把握,这次出动,自然有和北征大军别苗头的意思,但陛下想过没有,为何从前没有这般动作,难道不是这李总兵担心文臣们的言语吗?”

    光说自家说服力不强,但要是点出其他的例子,那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了,万历皇帝的动作停住,凝神沉思。

    偏殿中安静了下来。,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802章 权谋() 
“不能让朕的忠勇之士流血又伤心,王通,你做的无错。”

    偏殿中安静了会,万历皇帝缓声说道,大军大胜归来之后,京师中谣言泛起,传言纷纷,一直到王通下手抓人警告结束,整个这个事件,万历皇帝一直觉得是王通的事情。

    开始时,是猜测王通心怀不轨,后来则是王通下手惩治这些造谣的混账,但刚才这一番解释,却让万历皇帝明白过来,文臣们不愿意见到的不光是王通立功,不光是武人们取得功业。

    这些打着圣贤大义、耿耿忠心等名目所进行的举动,真正要指向的是自己,皇帝做的决断对的越多,成功的越多,说话就越有底气,就越可以有自己的意见。

    这样下去,朝中各个衙门的大小文臣对政务的掌握就要变弱,天子不用听取他们的建议,不需要他们的帮助就能建立大功业,那这些文臣存在的价值也就越发的虚无,这是天下间的文官都不愿意见到的。

    所以他们要拼命的否定和抹黑王通在北疆取得的胜利,这也是否定万历皇帝做出这次决断的意义。

    让天子知道自己做出的决断是错误的,是对江山社稷没有好处的,听从内官和武将的意见是没有好结果的,但这次的胜利是这般的辉煌,大到他们没有办法从正式的程序中来否认,只能走歪门邪道了。

    先前申时行面前万历皇帝痛陈利害,之所以能说动皇帝,就是因为让万历皇帝意识到了他的位置会有动摇的可能,江山社稷都有可能不稳。

    再亲近的朋友,再亲近的亲人,甚至是兄弟母子,关系到皇位和这个天下的时候,那是一分都不能让的。

    但现在王通让万历皇帝同样意识到,文臣们所作的同样是威胁皇权的勾当,他们不愿意天子有太大的权威,不愿意让皇帝有太多的功业,他们甚至不愿意让皇帝有太多亲近的,有能力的亲信。

    文臣们所想的,皇帝要治理这个天下,只能依靠文臣们,听取文臣们的建议,依靠一级级的文官们来治国。

    这种形态,看似是万历皇帝高高在上,一级级的文官依照品级从中枢到地方,管理这个大明帝国,可这样的形态,万历皇帝仅仅是是个虚位而已,大明真正的主人并不是他,而是这些文官和士子们。

    “皇祖那时候,先是夏言,然后是严嵩,后来又是徐阶,从未让一人独掌朝政,父皇那时候,徐阶、高拱和张居正也没有一人掌握朝政的情况,反倒是朕登基之后,让张居正专权了十年。”

    万历皇帝喃喃说道,张诚只是看着王通,他对王通说的话有些懂,可又觉得有些糊涂,王通则是盯着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被王通方才所说的话引动了思绪。

    “朕后来也自省过,不知制衡之道,导致张居正专权,张四维本来也有这等专权之势,幸得他丁忧回乡,等接下来,申时行为首辅,内阁六部其余诸人,皆是张四维一党,让他们彼此相制,朕居中掌控。”

    说到这里,万历皇帝顿了顿,回头看了眼张诚,摇头笑着说道:

    “让文臣制文臣,归根到底还是文臣,这次王通你大胜归来,严清安排人上疏,安排人造谣,申时行则是来见朕,归根到底还是一体啊!”

    万历皇帝从座位上站起,有些感慨的说道:

    “朕何等人,从小锦衣玉食,为皇孙,为太子,然后登基为帝,一步步都是顺风顺水,那里比得上皇祖雄才大略,登基时就要和杨廷和一干人相斗,可皇祖那般伟略,依旧要以文臣制文臣,朕今日却不同,朕要做一桩前所未有的大事,朕要改改这么多年的规矩,忠心于朕,真心为这个江山社稷好的,朕就要留他,朕就要给他荣华富贵,为了自家的权势地位打算,不管这天下社稷,整日里拿着圣贤道理糊弄人的,朕就要让他走,不要耗费禄米。”

    声音渐渐高昂,说到这里,万历皇帝看着王通说道:

    “当年皇祖为什么能让文臣相制,超然其上,那是因为有陆炳,今日朕为什么敢改这个规矩,就是因为有你,王通!”

    王通连忙站起,还没等说话,万历皇帝上前拍了拍王通的肩膀,开口说道:

    “污蔑有功之臣,此风绝不可长,王通你放手去查,有什么事情,朕给你做主!!”

    “多谢陛下隆恩,臣一定。。。。。。”

    “万岁爷,万岁爷,奴婢。。。。。。。”

    王通的话还没说完,张诚急忙出声打断了,万历皇帝皱眉回头,张诚连忙低头赔罪,但依旧急忙说道:

    “万岁爷,此事太容易引出株连,到时朝野内外必然是喧哗一片,恐怕难以收场啊!”

    “这等事他们都要喧哗吵闹,若是朕的将士被这谣言弄的喧哗起来,那才是真正难以收场,到时候又是怎么做!”

    万历皇帝回头厉声说道,张诚连忙跪下,万历皇帝也觉得自己语气有些重,开口说道:

    “张伴伴起来吧,你又没什么错处,外面闹腾的这么厉害,也要敲打敲打才是。”

    殿中的气氛此时有些尴尬,话既然说到了这个地步,王通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万历皇帝的思路也是打开。

    接下来却是扯了几句闲话,说说大军入城,还有战利品的分配等等,说起这个,殿里方才还有些紧张尴尬的气氛却消散了不少。

    几百万两银子的入库,还有今后每年归化城产生的大批收入,都会让宫中的用度富裕起来,王通还谈到了既然让商人们有轻重火器,在草原上保护自己,他们有了这等利器之后,也会对边镇之地有潜在的危险。

    为了能让九边之地对这样的危险有足够快速的反应,能够及时的进行镇压,应该有一支三千人到五千人左右的骑兵,这支骑兵的装备除了骑兵该有的之外,然后还要装备足够的火器。

    这样的骑兵,需要近万匹马,此外鞍辔和武器,以及平日里的维护都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钱财,要放在去年,兵部和户部会为这个提议骂娘,但今年取得了归化城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