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234部分

锦衣当国-第234部分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保除了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之外,还是御用监的掌印,现下忙年要紧,用在司礼监的时候就少了些,张诚是天子伴当,白日里不少时候要随身伺候,也没时间来这司礼监。

    偏生一个是掌印一个是秉笔,司礼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二人拿主意做主,这又都是天下大事耽误不得,所以腊月两人在司礼监的时候,反倒是在晚上居多。

    “今天的事情也差不多了,你们几个回去歇息吧!”

    看着外面天色已经漆黑,张诚把批红的一个折子放在边上,开口说道,张宏和其他几个随堂太监都是起身,客气的回答道:

    “张公公也辛苦,属下们先回去了。”

    大家都是心思剔透的角色,冯保还在里屋,张诚说这样的话,自然二人有话要谈,要不然,张诚怎么会开这个口。

    等到一干人走出屋子,张诚对屋中的几个递送折子抄录文卷的小宦官说道:

    “你们也都出去吧,关上门,没吩咐别进来。”

    屋中人走了个干净,张诚把自己桌子上展开的文卷和折子都合上整理了下,这才走到了冯保那单间中去。

    这屋中挂着四个灯笼,里面都是牛油大烛,明亮的很,冯保在那里拿着几个折子,听到张诚进来,抬头开口说道:

    “大同和榆林那两个镇又来哭穷,他们真当咱们宫里是傻子、瞎子?难道咱家不知道他们每年和鞑子西域贸易,赚的盆满钵满,张诚,让兵部和户部下文申斥,实在不行,就下旨责问。”

    张诚恭敬答应了,心中却不以为然,大同和榆林的监军宦官都是冯保的私人,那两个镇肥了,这些监军恐怕也赚的不少,光是申斥边镇有什么用处。

    想归想,说出来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张诚陪笑着说道:

    “冯公公何必为这些粗汉置气,他们哭穷又不是今日才开始,你看辽镇那边,什么盐、茶、牛马、边市、屯垦的权力全在他军镇手中,偏偏还不用缴纳田赋,据说那边做到游击,那就有不逊于江南大商家的豪富,这个样子,今年不还是请朝廷多拨钱财粮食过去吗,申斥下也就是了。“

    冯保合上折子,无奈的摇摇头,张诚上前一步,从袖子里掏出张片子递了过去,压低了点声音说道:

    “冯公公,这是邹义下午查出来的东西,这次倒是和张鲸没什么关系。“

    冯保伸手接过,还没看折片,就先感慨了句:

    “邹义是个好孩子,有本事也稳当,等过了今年看看有没有能安排的位置,也别寒了他的心。”

    张诚笑着谢了句,冯保在那里看折片,张诚解释说道:

    “孙海虽说在御马监做提督,上面还有人管着,可他是陈娘娘的人,这李娘娘那边也有吩咐,大家也不好多管,孙海手脚也大,没什么顾忌,军需和营房,还有御马监管的皇庄皇店都伸手的厉害,老林先对邹义开刀,看着对了上面的脾气,就开始查孙海,据说孙海私下求到了陈娘娘那边,被骂了一顿”

    “这么大的数目,怪不得不愿意撒手,去巴结万岁爷这是糊涂了吗?”

    冯保看了几眼,把折片上的内容看完,把折片丢在桌子上,开口评价道,张诚在那里笑笑没有接口。

    “冯公公,孙海那边现在每晚上都领着万岁爷去西苑玩,有时候要折腾到子时后,有几天万岁爷上朝的时候眼都是红的,听张先生讲课打了几次瞌睡,这也折腾的太过,太后娘娘那边现在不理会,一过问也是麻烦。“

    过了会,张诚才说出这番话,冯保在那里沉默了下,缓缓说道:

    “毕竟是陈娘娘安排的人,孙海那人贪心了些,不过对李娘娘和万岁爷都是忠心耿耿,对咱们也客气的紧,但这样的折腾也不是什么好事,咱家安排人盯下。”

    “还是冯公公考虑的周全。”

    *************

    临近年关的时候,御马监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那铁面无私的林书禄总算不去纠缠过去的那些纰漏,而且明说是从前一切都既往不咎。

    当年那龙骧左卫的监军邹义出了岔子,连张诚张公公过去关说都被挡了回来,眼看着这次不少人都要跟着倒霉,没想到居然雷声大雨点小的没事了,消息很快传出来,说是孙海孙公公求到了万岁爷那边,万岁爷又吩咐了林书禄。

    孙海孙公公,眼下是万岁爷最亲近最重新的内官,看来这话果然不假,据说每天白天是张公公陪着上朝散朝,可下午晚上都是孙公公这边陪着,还有说有笑。

    宫中宦官宫女都是趋炎附势的,孙海孙公公得宠,立刻有许多人巴结了上去,更别说宫外那些“消息灵通”的人士。

    也就是腊月二十之后,御马监提督太监孙海孙公公,一下子成了京师中最热的人物,更有传言,说是明年年初,孙海孙公公就要进司礼监。

    **************

    腊月二十二这天,李虎头和孙大海在天津卫启程,押送着运送银两钱财的队伍前往京师。

    …

    谢谢大家,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42章 冬日海河 相遇不识() 
海河靠海近,夏日里海风吹来让人颇为惬意,这临近年关最冷的时候,海风就是所谓的刀子风了。

    王通和一干人走在海河边上,几个武人身上仅仅是穿着皮袍,后面跟着的帐房、营造什么的,穿着皮袍棉衣裹得严严实实跟在后面。

    现在这边天寒地冻,海河边两边的土地都被冻的坚硬如铁,动工极为困难,所以工程什么停下,劳力们去做些别的。

    “五成的铺面都已经卖出去了,大人留下的那几个铺子,也一直有人来问价钱,腊月十二的时候,清军厅的高同知还托人问了问,小的按照大人当初的吩咐,租给了他两间。”

    张世强跟在后面,开口解释说道。

    王通点点头,看了看河边的炮台,眉头却皱了起来,扬声开口说道:

    “谁是河边的营造?”

    一名汉子慌不迭的从后面跑出来,王通指着那炮台周围说道:

    “炮台和后面的营垒后面必须要留出空地,你这么堆着土木,难道是想把本官的兵马堵在那里不成。”

    听着王通的话中带了点火气,大冷天的,这营造额头汗直接就流淌了下来,连忙解释说道:

    “老爷莫怪,咱们这边人手足,起房子起的也快,里面地方少,料又是从河上走的,每处对方就放在那边。”

    “潘明,今天下午就调你的人来,炮台周围都要清理干净。”

    穿着锦衣卫兵卒服装的潘明也是小跑过来连忙应承了,他的两个孩子现在都报名进了锦衣卫内部开的官塾,做的更加死心塌地。

    本来那营造战战兢兢的等着责罚,没想到王通只是说了句“下次莫要如此”,就领着人继续向前走去。

    “炮台和营房那边,你年前领人再去看看,天寒地冻,营房不要漏风,还要注意生活地方和存放火药的地方间隔,不要失火。”

    王通边看边说,边上的相关的人连连点头,那营造的头目答应了两句,惊慌也是去了不少,走了两步凑上前说道:

    “老爷,小的这边听说岸边的铺面已经租出去一半,这明年开春,各处船来的时候,肯定是大批的有钱人过来,到时候这铺面未必够租,小的看那边靠海还留出不少空地,不如也把那边划进来?”

    说到这里,王通倒是停下了脚步,笑着看了他一眼,悠然开口说道:

    “你做活做的不错,闲着没事多去那边转转,想明白了再来找本官。”

    在那股自信和威严之前,谁也不会注意王通的年龄,营造糊里糊涂的看了看海边,脑中隐隐约约却觉得这不是坏事,当下在那里躬身领命,躬身答应说道:

    “请老爷放心,小的一定过去多走走看看。”

    王通笑着点点头,转身继续向前走,开口说道:

    “营造这个东西还是做大了赚钱,你要是想做大,本官可以帮你些银子。”

    这时候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天上掉下好事了,那营造直接就是跪下磕头,大声说道:

    “小的谢谢老爷的厚赏。”

    边上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这个营造,有人笑着调侃道:

    “老归,这年可要杀羊杀猪,给祖宗上供,被王大人看上,那真是祖上积德啊!”

    这营造姓归,人缘倒是颇为不错,也是这天津卫城中第一号的营造商人,人长得很怪,嘴大脖子长,头又是个圆的,有些比较恶毒的直接叫他“乌龟”。

    王通笑着转身,当年开发商和建筑公司那是最赚钱的生意,不知道这个时代会如何,不过将来自己要大兴土木,抓一只土木队伍在手还是有用的。

    没曾想,身后的归营造没有起身,反倒是又在那里磕头说道:

    “老爷恕罪,小的还有个求告,请老爷答应。“

    一行人一下子有些安静,这就是有些不知道好歹了,给你这么大好处,怎么还如此得寸进尺,王通也是皱起眉头,还没回头就听到身后有人说道:

    “小的小儿子今年十二,小的不求别的,只求大人能把犬子收纳,进锦衣卫的学堂念书学武”

    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为自家孩子打算,求的又是上学这档子事,真不算错处,王通笑着转身把归营造扶了起来,笑道:

    “今后大家都是一家人,这个事情好说,明日带着孩子来一次,录个名字吧!!”

    归营造没想到这事情这般顺利,连声答应着,眼泪都禁不住流了出来,方才本想着趁着王通心情好冒险试试,没想到居然成了。

    这位少年千户的背景他隐约听过些传闻,而这位千户在天津卫做了什么,他可是亲眼看到,方才这位大人要主动帮衬自己,归营造趁势恳求。举动中有两个用意,一个是把自家孩子送过去做个人质,二来是赌一次,孩子跟着王大人,怎么也能混个前途出身。

    “你也是个汉子,跟个娘们似的哭什么!”

    有人调侃一句,众人都是哄笑,不过有些家中子女适龄的,却都心动眼热,王大人新开那学堂学文学武的,的确比什么私塾要好。

    现在大伙才看出来这归营造抓机会的本事,大家再想开口,此时却不太好说话了,无奈之下只能是跟着走。

    “小心火烛,这边将来密密麻麻的全是铺子,靠着海边风又大,一家起火搞不好就要波及这片区域。潘明,你那些人里专门抽调出一百人负责灭火,不懂的地方去城内清军厅找懂行的问问。记下来,这边不许在店铺内生火做饭,只能做好了带来,或者住处”

    后面一帮人在感叹王通的奇思妙想,几个文书拿着硬笔在那里吃力的记录,却没想到王通也是搜肠刮肚的在那里想。

    那一世所有能想到的,还有联想到的,都要用在此处,王通在这海河边上越走越是激动,看着近处已经建成的店铺,铺就的街道,看着远处暂时停工的工地,这不是什么都市的繁华和兴盛出现,这分明就是一个城市在自己手中出现。

    看着一片荒滩在自己手中成长壮大,逐渐成为一个城市,而且还是一个兴盛、繁华,要给很多人富裕和幸福的城市,这是什么样的伟业。

    临近春节,天寒地冻,海河边还是个大工地,除了王通这队人之外,也就还有四五拨人在走动。

    有的是临时巡视的兵卒,有的是附近过来看看地方的客商,王通他们一行人周围几十个兵卒环卫,旁人也知道这是官员出巡,远远看看也就避开了。

    王通这边边说边走,正当面十几个人也是走来,士卒们吆喝两句,这十几个人立刻闪到了一边去。

    路过的时候王通随意瞥了一眼,能看到十几个除了两个反穿羊皮袄的汉子之外,其余的人都是浑身包裹的严实,什么棉袄、皮袍、大氅,棉帽,耳罩的,有什么能防寒的都给穿戴上,露出两个眼睛来,模样十分的可笑。

    包的这么严,一帮人还在那里不停的跺脚,显然是冻得很,这样的人却也不稀罕,南边来的客商,要是初次来北地,都会被冻成这个样子。

    不过这也是让人心里高兴的,说明海河边的价值,大家都看的明白,就连来自南方的客商也在这大冷天过来看看。

    ************

    “没想到这大冷天还能遇到番子,到这个日子,南边那些当差的各个缩在茶馆酒楼那边打混。”

    等王通他们过去,闪避在路旁的那些人有一人出声说道,不过用的却是闽地方言,那两个穿羊皮袄的汉子回头看看,也都是听不懂。

    “那些护卫的锦衣卫兵卒精强啊,搞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