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 >

第4部分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第4部分

小说: 419-王旭高临证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 劳碌之人,中气必虚。暑湿热秽浊之气,自口鼻吸入气 
道,满布三焦,虽舌苔满布,而胸无痞闷,非邪伏膜原之比。重 
浊之药,徒伤中气,与湿热弥漫之邪无益。今交五日,神气似清 
而浑,恐其过候有耳聋、神迷、呃逆等变。为治之法,且以芳香理气逐秽再议。 
刀豆子 郁金 泽泻 石菖蒲 杏仁 栝蒌仁 陈皮 滑石 
香薷 桔梗 北沙参 赤苓 藿香 佛手 鲜荷叶 鲜佩兰叶 
顾 久处南方,阳气泄越,中脏常寒,惯服温补。现患温 
疟,及今旬日。舌尖已红,根苔满白,便泄稀水,兼有蛔虫,渴 
不欲饮,口中甜腻,皆是湿遏热伏之象。就锡邑治法,葛根芩连 
是主方。若合体质而论,似宜温中渗下,清上解肌,拟用桂苓甘露法,试服之以观验否。 
生石膏(三钱) 猪苓(三钱) 泽泻(钱半) 肉桂(三分) 滑石(三钱) 生茅 
术(一钱) 茯苓(三钱) 藿香(一钱) 通草(八分) 木香(四分) 
又 照前方加北沙参五钱。 
丁 咳嗽已久,近患时温之后,原气未复,又感暑风,闭其汗孔,身复发热。法当先理暑风,用轻剂宣上。 
桑皮 苏梗 杏仁 川贝 橘红 茯苓 冬瓜子 竹茹 
此虚而挟邪,暂用轻扬表法,未便着手。 
蒋 三疟日久,又感暑风,咳呛痰血,热势变乱。且以解暑,清肃肺胃。 
香薷(一钱) 北沙参(五钱) 冬瓜皮(三钱) 六一散(四钱) 神曲(三钱) 
青蒿(钱半) 杏仁(三钱) 丹皮(钱半) 桑叶(钱半) 白扁豆(三钱) 枇杷叶(二片) 
渊按∶咳呛痰血,肺阴、肺气已伤,虽有表邪,香薷用宜斟酌。 
李 暑邪内闭,恶寒发热,脉象不达,口不能言,先有咳嗽,此肺气闭塞。拟开而达之。 
射干(五分) 桔梗(一钱) 连翘(三钱) 豆豉(三钱) 杏仁(三钱) 象贝(三钱) 
香薷(一钱) 橘红(一钱) 菖蒲(五分) 竹茹(一钱) 牛蒡子(二钱) 玉枢丹(四分,磨冲) 
安 连日烦劳忧虑深,暑邪伤气易归心。神昏脉数细而沉, 
病危甚!邪闷心包,如火如焚。舌色干黄唇齿燥,耳聋便泄津枯了!三焦皆病须分晓,究治疗,河间热论宜参考。 
鲜石斛 竺黄 连翘 菖蒲 赤苓 北沙参 通草 益元散 茉莉花 竹茹 薄荷叶 芦根 鲜荷叶 
紫雪丹,另调服。 
李 暑湿阴分之气,从口鼻肌表而入,寒热,便泄,头胀。拟芬芳逐秽,分消湿热方法。 
藿香 川朴 焦六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泽泻 大腹皮 砂仁 通草 
仁渊曰∶两日相合而成暑字,暑为阳邪,行役道途,力作田 
间,辛苦于烈日之中,受天地炎热之气而病者,名曰伤暑。此外 
飧凉袭冷,乘风露卧,皆因避暑而感受寒风冷湿之邪,虽病在暑 
天,名曰暑湿,其与伤炎热之暑不同,不得以暑邪名之。前人有 
阴暑阳暑之论,皆蛇足也。然盛暑之时,反多阴寒之病者何?盖 
天地之化,盛极则变,六阳尽泄,一阴早寓乎其中,地上则热, 
地下已寒,人身小天地,何莫不然!且湿土司令,湿浊为盛,热 
蒸湿腾,湿热相合,最易感病,故四时之病,惟盛夏为杂,寒 
湿、热湿、霍乱、泻痢、痧秽、暑风,名目不一,随其所感与其 
人之本体而变焉,要皆暑天兼有之证,非伤暑热之正病也。然证 
虽夹杂,要不离太阴阳明脾胃两经。试思夏令用药,不外芳香、 
辛淡、苦泄,虽有治心,治肺,治肝胆、膀胱,用寒、用热之不 
侔,莫不为中焦脾胃开脱,不但湿土司令主气使然,以脾胃属土, 
喜燥恶湿,暑天之病,无有不夹湿耳。 

卷之一
伏暑门
属性:李 暑湿先伏于内,凉风复袭于外,交蒸互郁,皆能化火, 
湿遏热伏,其热愈炽。故其为疟也,先寒后热,日轻夜重。经旨 
所谓先伤于热,后感于寒。喻氏所谓阴日助阴,则热减而轻,阳 
日助阳,则热甚而重也。夫疟之发,必从四末始,既必扰及中 
宫,故心胸烦躁,中脘痞塞。又必先呕吐而泄泻,泻已乃衰,腹中 
犹胀。所以然者,热甚于中,蒸熏水谷之湿,上泛而复下泄,热 
势得越,烦躁乃安,余湿复聚,故仍作胀也。今当疟退,脉弦带 
数,舌苔白腻,小溲不爽,本有胃寒,痰浊素盛,虽从未得汗, 
表邪未解,而病机偏重于里,法从里治。大旨泄热为主,祛湿兼之,解表佐之,是亦表里分消,三焦并治意。 
葛根 淡芩 川连 甘草 苍术 川朴 橘皮 藿香 菖蒲 赤苓 泽泻 薄荷 滑石 郁金 竹茹 
渊按∶泄泻呕吐,乃兼有之症,非必有之症,由暑湿秽浊郁 
遏中宫,太阴失升,阳明失降,不克分化使然。 
杨 年过花甲,病逾旬日,远途归家,舟车跋涉,脉沉神 
昧,舌强白,中心焦,身热不扬,手足寒冷,气短作呃,便泄溏 
臭。是属伏邪挟积,正虚邪陷之象。深虑厥脱。 
大黄 人参 制附子 柴胡 半夏 茯苓 陈皮 淡芩 泽泻 当归 枳实 丁香 柿蒂 竹茹 
渊按∶虚象实象杂沓而至,立方最宜斟酌,如无实在把握,还从轻面着笔,否恐一误不可收拾。 
又 症尚险重,再望转机。 
桂枝 柴胡 人参 白芍 川连 半夏 枳实 丁香 陈皮 蔻仁 炙甘草 竹茹 
又 伏暑化燥,劫津动风,舌黑唇焦,鼻煤齿燥,神昏,手 
指牵引。今早大便自通,据云病势略减。然两脉促疾,阴津消涸,邪火燎原,仍属险象,恐其复剧。 
犀角 羚羊角 鲜生地 元参 芦根 钩钩 鲜石斛 六一散 沙参 连翘 通草 天竺黄 枇杷叶 竹叶 
珠黄散,另调服。 
陆 外有寒热超伏之势,里有热结痞痛之形;上为烦懊呕 
恶,下则便泄溏臭。此新邪伏邪,湿热积滞,表里三焦同病也。易至昏呃变端。拟从表里两解,佐以芳香逐秽。 
柴胡 生大黄 淡芩 枳实 半夏 川连 栝蒌皮 赤苓 郁金 菖蒲 蔻仁 
又 投两解法,得汗得便,竟安两日。昨以起床照镜,开窗 
看菊,渐渐发热,热甚神糊,两目上视,几乎厥脱。逮黄昏,神 
渐清,热渐减,脉沉不起。据述热时舌色干红,热退舌色黄腻。 
此乃湿遏热炽,将燥未燥,将陷未陷,但阳症阴脉,相反可虞。 
勉拟河间甘露饮,涤热燥湿之中,更借桂以通阳,苓以通阴,复 
入草果祛太阴湿土之寒,知母清阳明燥金之热。 
甘露饮去滑石、白术,加茅术、草果、知母、姜汁、葱白头。 
某 暑邪内闭不达,神糊舌白,恐其昏厥。芳香透达为宜。 
鲜藿香 天竺黄 菖蒲 赤苓 连翘 益元散 郁金 竹茹 泽泻 
另至宝丹一丸,菖蒲汤化下。 
又 暑湿内蕴,热势起伏,胸痞泄泻,神糊心跳,经行未 
止。乃正虚挟邪,虑其晕厥。据云腹胀恶心,且宽中理气。 
太无神术散去草,加茯苓、泽泻、苏梗、葛根、淡芩、党参、柴胡、砂仁、通草 竹茹。 
某 怀孕六月,感暑热伏邪,恶心懊 。炎天居舟,防其晕厥堕胎。 
青蒿 大腹皮 半夏 赤苓 川朴 淡芩 焦六曲 苏梗 陈皮 鲜佛手 
某 暑湿热阻滞阳明,积垢虽下,尚未尽净。夜间热甚,神识沉迷。所 
虑津伤化燥等变。今以生津、泄热、化浊佐之。 
鲜石斛 赤苓 连翘 香豉 栝蒌仁 大竺黄 淡芩 山栀 菖蒲 竹茹 
某 伏暑为病,湿热居多,阴虚之体,邪不易达,此其常 
也。然阴虚大有轻重之分,须知此症虚亦不甚,邪亦不多。耳鸣眩 
悸,口渴胸痞,微寒微热,脉形弦数。未便大补,亦不可重剂攻邪。但得脉情无变,可保无虞。 
洋参 半夏 茯神 甘菊花 蔻仁 青蒿 陈皮 钩钩 刺蒺藜 秫米 豆卷 竹茹 
胡 伏暑三候,神糊呃逆,手肢微痉,痰多舌白,渴不多 
饮,音低,脉大而虚,殊属棘手。今日忽周身干燥而痒,烦躁不 
安。细询病原,从未得汗。按仲景云∶汗出不彻,身痒如虫行皮 
肤中,久虚故也。吴又可云∶发根燥痒,心烦如灼,名曰药烦, 
中气虚也。《金匮》云∶声如从瓮中出,是中气之湿也。又按 
《内经》∶言微音低,谓之夺气。由此推之,明是中虚浊恋,液 
涸痰蒙,势极凶危。惟有和中宣化,听其胃气自为敷布,以冀万一生机。 
洋参(三钱) 橘饼(三钱) 甜杏仁(三钱) 豆卷(五钱) 蜜梅(一枚) 北沙 
参(三钱) 麦冬(三钱) 枇把叶(蜜炙,二片) 姜汁(少许) 
上方取辛甘化浊,酸甘化液。考又可药烦条中重用人参、生姜,和中宣化,法有来历。 
某 营阴素亏,伏邪晚发,热势起伙,心嘈胸闷,舌心光红,边薄白。疟邪初起,势防加重。 
豆豉 赤苓 半夏 沙参 桑叶 青蒿 黑山栀 陈皮 淡芩 
某 症经九日,热势起伏,神糊,舌干黑。此伏邪壅遏,劫 
液入营之势也。高年最易昏痉之变。 
鲜生地 天花粉 黑山栀 犀角 菖蒲 香豆豉 鲜石斛 薄荷叶 连翘 芦根 天竺黄 
吴 暑湿伏于太阴,中焦阳气不化。神蒙若寐,身热不 
扬,肢冷脉濡,手指牵引,舌根牵强,风痰阻络之象。服过通阳 
益阴,云蒸化雨之法,病亦无甚增损。然舌苔灰白浓指,口泛甜 
味极甚,中宫有浊,阳不舒化。仿缩脾饮醒中化湿浊。浊化则口甜减,阳舒则蒙昧清。 
党参 乌梅 淡干姜 草果 炙甘草 砂仁 茅术 大生地 茯苓 生姜 大枣 
渊按∶据舌苔、口甜而论,湿痰阻遏中宫,阳不舒化无疑。党参、 
乌梅、生地酸甘助阴腻膈,大不相宜,矛盾一至此乎!手指牵引, 
虽属木燥土虚,肝风内动,当此上中焦湿痰蒙闭,肺胃气机不能 
舒布,即欲养阴,如胃气不化何!治病当先急者大者,若头痛医头,便为庸手。 
赵 高年元气素亏,未病以前先已倦怠乏力,微觉咳嗽。五 
六日以来加以发热,热势起伏,是有新邪乘虚而袭,引动伏邪晚 
发也。今诊脉小数而虚,干咳欲呕,舌边光红,根苔白 ,热甚无汗,津枯邪恋,虑其化燥神昏。 
北沙参 苏子 青蒿 杏仁 川贝 牛蒡子 前胡 橘红 通草 枇杷叶 
吴 伏邪内蕴为瘅疟,外发为流注。入于肺则喘咳,注于肠则便溏。正虚不克支持,幼孩当此,易致成惊。 
青蒿 杏仁 淡芩 泽泻 荆芥 象贝 桔梗 橘红 赤苓 六一散 双钩钩 
童 伏邪晚发,朝凉暮热,头痛胸闷,舌白无汗,似宜疏 
达。至于腰痛眼花,其阴内亏,邪不易达,恐致淹缠,宜小心为是。 
秦艽 赤苓 青蒿 苏梗 杏仁 甘菊花 枳实 杜仲(姜汁炒) 豆豉 桑叶 
顾 病方三日,外无大热,而虚烦懊 ,反复不安,寐则神 
思扰乱,舌苔白腻,恶心欲呕,腹中鸣响,大便溏泄秽臭。邪积 
在里,气机不达。用栀、豉以发越其上,陈、朴以疏理其中, 
葛以散之,苓以泄之,夏、秫和胃而通阴阳,阴阳交则得寐。明日再议。 
渊按∶起病即是湿痰挟滞,阻遏中宫,热郁不达之象,勿谓外热不扬而轻视之。 
又 伏暑至秋而发,其发愈晚,其伏愈深,故其为病也,大 
起而大伏,热一日,退亦一日,既非间疟,又非瘅疟。瘅疟则但 
热不寒,间疟则寒热往来。此症微寒发热,热一昼夜而退,退亦 
不清,名之伏暑,其说最通。夫暑必挟湿,湿蕴则化热蒸痰,痰 
不易出,热盛劫津也。身重属湿,烦躁属热,热来口渴,渴不多 
饮,仍是湿遏热炽见象。舌苔白而干枯,是湿邪在于气分,气虚 
故湿不易化也。叶氏云∶舌白而薄者,肺液伤也。病方八日,邪 
未宣达,刻下用方无庸深刻,但须解表而不伤正,去湿而不伤阴,清 
热而不助湿,生津而不碍浊,中正和平,耐心守服,扶过两候,始冀渐安。 
黑山栀 连翘 茯苓 川贝 通草 北沙参 滑石 泽泻 豆豉 枇杷叶 鲜薄荷根 
渊按∶伏邪深重,脾肺气弱,力不足以化达之,故大起大伏耳。 
马 幼稚伏湿挟积,阻滞肠胃,蒸痰化热,肺气窒痹,是以 
先泻后咳,继以发热。今便泄已止,更气急痰嘶,肺气阻痹尤 
甚。法当先治其肺,恐肺胀生惊发搐,其变有莫测耳。 
葶苈子(三钱) 莱菔子(三钱) 六一散(三钱) 枇杷叶(三片) 
渊按∶遏重消痰泻肺,清热化积,即在其中。 
又 痰气喘逆,平其大半。热势起伏,退而复作。时下多疟,须防转疟。 
白萝卜汁(一杯) 鲜薄荷汁(半杯) 
二味略煎,去渣,加入冰糖三钱,烊化,再以姜汁一滴冲服。 
渊按∶此方更妙。 
何 伏暑挟积,寒轻热重,已经月余。舌心焦黄,舌边白腻。 
阳明积热,化火劫津,炼浊成痰,将至蒙闭,至于脘痛拒按。两 
经攻下,痛仍不减,苔犹未化,非清化不能荡其实,拟用凉膈散加味。 
凉膈散 鲜石斛 川连 
两下之后,舌心犹然焦黄,故仍可用下法。然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