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势凌云霄 >

第78部分

势凌云霄-第78部分

小说: 势凌云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在这件事上已经不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于是吴峥话题一转问道:

    “柳当家,关于吴继宗的过往你知道多少?”

    “不知吴大人想了解吴继宗哪一方面的过往?”

    “比如他年轻时有没有外出游历,有没有在外面拜师,又是拜谁为师等等。”

    “草民对此倒是略知一二。”

    吴峥心中不由一动,马上追问了一句:

    “柳当家都知道些什么?”

    “吴继宗并非出生在吴家堡,而是其父年轻外出游历时,于河间府巧合之下被一大户人家看上,并入赘其家。直到生下吴继宗兄弟三人后才拖家带口返回吴家堡。回来时,吴继宗已经五岁了。”

    “柳当家可了解吴继宗外家的情况?”

    “只听说是河间府清河县人氏,姓崔,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余不知。”

    清河崔氏?难道是铁章崔云四大世家的崔家不成?

    “后来呢?”

    “吴继宗从小就表现出超乎普通吴家子弟的习武天赋,也被吴家上下视为将来的希望。所以,不论是习武学文,吴家在吴继宗身上所下功夫可谓是不遗余力。”

    “来人,看座,上茶。”

    毕竟柳超峰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既然如此配合,不能总让人站着。(未完待续。)

一百四十四 法理人情

    由柳超峰口中,吴峥了解到,吴继宗五岁回到吴家堡,长到十二岁时便又被送回了河间府清河县的外公家。直至二十五岁回来娶妻生子,之后便再没有长期离开吴家堡的经历。

    作为世仇的林柳两家,相互之间都有卧底,所以柳超峰的话还是十分可信的。

    如此,想要继续了解吴继宗在外公家十三年中的经历,就必须询问他本人,或者是到清河县崔家打听了。

    之所以对吴继宗曾经的过往,尤其是离开吴家堡那段岁月的经历感兴趣,是源于吴峥傍晚在水蛇湾下的暗洞里发现了,吴继宗与罗久天之间十分默契的配合。尽管只有两招,却让吴峥总觉得两人应该很久之前就认识了。而且,如果不是彼此熟悉对方的武功套路,就是两人之间有某种关系,或者说两人曾经在一起配合过联手对敌。

    询问完柳超峰,时间已经是夜里戌时末,吴刚早已把吴友金夫妻,以及吴立山的妻子谢妙英安抚回家休息去了。

    于是吴峥陪着舅舅宁云举回到家里,才开始用晚饭。

    “关于司马岑吉信件中所说,以及柳超峰口述的事情,你怎么看?”

    “一,罗久天和吴淦身后应该还有一个势力团伙。二,司马岑吉极有可能也是团伙中的一员,地位应该不高。三,吴继宗应该也在那个团伙之内,而且与罗久天早就相识。”

    看到吴峥欲言又止的样子,宁云举点点头问道:

    “还有什么?”

    “吴淦的身份非常神秘。天聋地哑、西域花头陀行云大师、罗久天、司马岑吉、吴继宗,这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几个人身边,都出现过吴淦的身影。”

    “天聋地哑,西域花头陀?”

    吴峥不得不把自己进京赶考途中铁凝主仆被劫,以及在京西卧云寺遇到西域花头陀。并独斗天聋地哑的一幕简单讲述一遍。

    对于天聋地哑与西域花头陀,宁云举也是听闻过三人的大名。所以听完吴峥的叙述,心中不由更加赞赏眼前这个外甥。不过脸上并没有表露出来什么,而是继续回到刚才的话题问道:

    “你能确定吴继宗,或者说吴家堡众人果真不知道吴淦懂武功。”

    吴峥抬头看着舅舅宁云举,流露出的眼神并不是十分肯定。

    “有两种可能。都是建立在吴淦与罗久天同属一个势力团伙的前提下。其一,吴继宗和吴家堡众人的确不知道吴淦懂武功,而吴淦正是那个团伙暗中派过来监视吴继宗,以及在临山府地盘上,包括司马岑吉在内的团伙成员。”

    吴峥点点头,继续听舅舅宁云举分析。

    “其二,吴继宗本就知道吴淦懂武功,两人只不过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为了同一个目的而蛰伏在吴家堡。”

    吴峥当然明白舅舅口中所说的“同一个目的”就是指母亲留下的那枚菱形标记,换句话说,就是神秘司南车的能量来源。

    听到这里,吴峥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即便是亲娘舅,也不能表现出自己知道那枚菱形标记的存在。不然是很容易让舅舅怀疑,那东西就在自己身上。

    “罗久天、吴继宗、吴淦,不论三人中的哪一个。只要让其中一个开口,事情也就清楚了。”

    “你刚才因何判断府尹司马岑吉在团伙中的地位不高?”

    “先是向黑风寨曾经的刀剑门输送粮草银两。甚至少女等等,继而亲自派人出面协调吴柳两家的恩怨。按理这些事情,如果司马岑吉地位高过吴继宗的话,只需命令吴继宗放下身段前往柳林堡道个歉即可。”

    “听你的意思,司马岑吉调节吴柳两家恩怨这事,好像吴继宗并不是十分情愿?”

    “应该是这样。不然根本用不着那么麻烦。再怎么说,柳林堡也不过是一个柳氏家族,只需亮明司马岑吉的身份,以及他们身后的势力身份,说清楚之间的利害关系。作为聪明人的柳超峰是不可能不就范的。”

    “如此说来,吴继宗在其背后团伙中的地位就一定不低。”

    “正是如此。”

    沉思片刻,宁云举征询吴峥的建议道:

    “要不要派人搜捕临山府师爷赵佗?”

    “不会有结果,以吴淦神出鬼没的手段,绝不可能留下赵佗那么大一个破绽。”

    关于这个话题,舅甥俩只谈到这里,宁云举话题一转问道:

    “吴友仁四人你准备如此处置?”

    “按律都应该充军发配,只是考虑到大伯吴友金夫妻平时为人尚可,谢家姐姐还有一饭之恩。所以,我刚刚有了一个主意,不知与律法上可说得过去?”

    “说来听听。”

    “是不是可以惩罚吴立山终生为奶奶看守坟墓,并把此处房产变作祠堂,用以供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已故亲人的灵位?”

    看着吴峥,宁云举良久才开口说了一句:

    “法理人情,什么时候分清楚过。”

    知道舅舅默许了自己的想法,吴峥心头的一块石头也算落地了。

    不过,夜里躺下来,先是回想了一段过往的经历,继而又想到一个问题。谢妙英的一饭之恩算是报了,可是山南靠山屯那位因为心地善良,却屈死于吴刚之手的爷爷怎么办?

    同样是一饭之恩,得到的回报却有天壤之别。

    让吴刚与之抵命是不可能了,吴峥又一时想不出其他合适的报答方式。

    直接派人前去找到其儿孙辈不难,难就难在该如何解释。

    “老人家是因为管了我一顿饭,所以才被人杀死的。”

    如果这样一解释,对方必定会追问凶手是谁。尤其自己现在已经是临山府府学学政,又正在代理府衙的一应事宜,责无旁贷是要替人家搜捕凶手的。

    思来想去,吴峥只能派吴刚去一趟靠山屯。

    “四哥连夜前往靠山屯,暗中打听一下老人的后人,暗中留下这些银两之后,便到向阳镇等候我们即可。”

    半夜把吴刚从被窝中叫起来,吩咐清楚之后,又递给他一百两纹银,亲自送吴刚到院门外的街上,吴峥才返回去继续睡觉。(未完待续。)

一百四十五 救命之恩

    经过吴刚一个晚上的劝说,吴友金夫妻,以及儿媳谢妙英也不是不知道,即便吴立山是失手摔死了吴峥的奶奶,那也是要判个发配充军的重罪。

    何况,吴峥目前只是临山府府学学政,审案断案等刑律上的事是由府衙推判负责,最终由府尹拍板。退一万步讲,即便吴峥有心替吴立山开脱一二,可这次办案的却是正三品的八府巡按大人,哪里由得吴峥说了算。

    当然,吴刚不会把吴峥现在正代理临山府府尹一事讲出来。

    所以吴友金夫妻听后也知道不能只是祈求吴峥,可是不祈求吴峥他们还真想不出其他可以解救儿子的办法。回到家里之后,还是儿媳谢妙英出了个看似不错的注意。

    “爹,娘,眼看明天他就会被押到临山府衙。到时候山高水远的,哪怕是想看一眼都不能够了。所以我想连夜回娘家一趟,去求求罗旭东大叔。”

    经儿媳谢妙英的提醒,吴友金夫妻也觉得有理。毕竟罗旭东对吴峥有救命之恩,若是能把罗旭东请来出面为儿子求求情,或许真能起作用。

    于是吴友金没有让儿媳谢妙英黑灯瞎火地翻山越岭回娘家,而是亲自拎着个灯笼半夜三更跑到了三四十里外的响水湾。急切敲开亲家的房门,三言两语道明来意之后,亲家也替女儿女婿着急,所以急忙领着吴友金一起来到罗旭东女婿金亮家。

    早晨早早起来,吴峥发现舅舅宁云举似乎没有马上要动身的意思,不由开口问道:

    “巡按大人何时动身返回临山府?”

    “我这里是没什么事了,你也没事情要办了吗?”

    只要跟前没有他人,宁云举一向都是你我相称。

    “学生的确还有一事要做。”

    “是不是要去报道当年的救命之恩?”

    吴峥看着舅舅宁云举咧嘴笑了笑。知道自己的过往经历,舅舅肯定都已打听得清清楚楚了。所以也不再做作,干脆点了点头。

    只是,一会吃过早饭,不等吴峥动身,后坡村罗锅罗旭东的身影便出现在了小院门口。与之同来的还有吴友金,以及罗旭东的女婿金亮。

    不问可知。一定是吴友金连夜去请的罗旭东,以便替儿子吴立山说情。

    吴峥急忙紧走两步来到门口,伸手拉住罗旭东的手,一边仔细打量五年多来苍老了不少的救命恩人,一边亲热地开口道:

    “爷爷是连夜赶来的吧?我正打算去看望爷爷呢。”

    再次看到当年懂事的吴峥,罗旭东眼角瞬间就湿润了。再想不到那个瘦弱的少年,竟然出息到如此地步。

    “峥儿出息了,爷爷来看看你也不为过。”

    赶紧把罗旭东往院子里让,又转身与罗旭东的女婿金亮见礼。也没忘记与吴友金打声招呼。

    宁云举见状则借故前往吴家祠堂去了,他知道自己留下来不方便吴峥处理吴立山的事情。

    罗旭东刚刚进屋坐下,谢妙英就领着娘家父亲谢林章走进了小院。自吴友金口中得到消息后,也是担心女儿女婿,谢林章便陪同罗旭东及其女婿金亮一起来到了吴家堡。只是没有跟随罗旭东和吴友金一起去见吴峥,而是先给女儿报信去了。

    干脆把在院子里服侍的衙役都赶了出去,谢妙英接手烧水沏茶的事,吴峥则陪着罗旭东。以及谢林章,吴友金。金亮四人在屋子里说话。

    首先解释了一遍当年的八月十五夜里为何不辞而别的事情,不想罗旭东事后早就打听清楚了。

    “后来那件事早就传开了,是这里的人,以及柳林堡的人要害你,所以你才不得不逃走,没有人怪你的。”

    罗旭东这话不由让吴峥想起先生甄庆义。既然事情的真相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在顺天城街上意外相遇时,先生甄庆义的态度就与自己不告而别毫无关系。

    “爷爷,不知甄先生知不知道此事?”

    “怎么不知道,事后我们还坐在一起议论过呢。甄先生还一直叹息你的命苦来着。只是不久后。甄先生一家就去顺天城投奔青莲的二叔甄庆深了。”

    说了几句闲话,又问了问罗旭东这些年过得如何,身体如何等等,终于转到了正题上。

    “峥儿,爷爷这次来的目的……。”

    “爷爷,我都知道,本来我是打算上午去看看爷爷,下午就要动身回临山府了。既然爷爷大老远跑来了,谢家伯伯也在,那我就说句明白话好了。”

    知道吴峥下面的话直接关系到吴立山的生死,所以大家都屏息静气等待着。

    “按当朝律法,失手致人死亡最轻的判决是发配三千里,三十年内不遇朝廷大赦不得回乡。”

    吴峥说到这里顿了顿才接着说:

    “先是当年逃命时受了谢家伯伯一饭之恩,如今爷爷又亲自上门为吴立山说情。作为苦主,即便我有心替他开脱也必须要征得八府巡按宁大人的许可。

    昨天夜里,因谢家姐姐一再苦求,所以我也问过宁大人。听宁大人的口气,似乎有一个折中的办法,可以冲抵吴立山的充军之罪。至于是什么办法,就必须等到了临山府,巡按大人升堂之后才能知道。”

    吴峥也只能说到这里,如果再说,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