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民间偏方大全 >

第711部分

民间偏方大全-第711部分

小说: 民间偏方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流手术。
如病人李某,孕4产1,曾人流3次,每次在手术中都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现妊娠8周,要求人流手术,经采用耳贴王不留行后,在此次手术中未发生上述症状。
人流综合征发病机理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扩宫、吸宫、钳刮等较强的器械刺激造成的。特别是扩宫的器械刺激和宫腔吸引时,负压较大引起的疼痛刺激,使部分敏感者迷走神经兴奋,释放大量乙酰胆碱而对心血管产生一系列影响。中药王不留行子分别贴在子宫、胃、肠、心、神门、皮质下、肾上腺等穴位,具有止痛、止呕、定心、安神等作用,从而预防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通过临床观察,用王不留行子贴耳穴能预防人流综合征,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副作用。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其他 针灸推拿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国外有统计资料表明在60岁以上妇女发生的危险率为58%。它与卵巢合成的激素水平降低有关,由此造成骨痛、骨折,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妇女的残疾率和死亡率。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
一项中老年人保健针灸的科研成果发现,艾灸可以提高健康老年人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受此启发,研究人员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成果,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是“肾虚”,再加上后天失调等原因而发生骨质疏松,治疗以补肾为主,结合健脾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和有关生化检测指标观察临床效果,并设药物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经治疗,病人骨痛等症首先得到了缓解或消失,生化指标明显改善,6个月后骨密度检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第2至第4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明显增加针灸去眼袋 
其他 针灸推拿 针灸去眼袋除了手术药物治疗去除眼袋以外,传统中医与现代电子科学结合的针灸法对各种眼袋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中医把眼袋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属遗传,获得性是由于眼睑皮肤长期受到不良刺激,如不正确按摩、爱流眼泪、常画眼线等,最终导致眼睑皮肤松弛并萎缩。其治疗方法是:接通电源,针灸相应穴位如太阳、鱼腰及阿是穴。电流会引起眼睑肌肉明显收缩跳动,加速局部脂肪分解,收紧松弛的眼睑。
中医还认为眼袋的形成与人体的脾胃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脾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从实际经络经穴的解剖来看,眼袋产生的位置又恰好是足阳明胃经发起之处,因而启动胃经穴,对胃经施以良性刺激,提高脾胃功能,对眼袋的治疗是有实际意义的。
针灸法去眼袋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适合于单纯眼轮匝肌型的“假性眼袋”。针灸治疗水肿 其他 针灸推拿 【概说】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而言。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依据症状表现不同而分为阳水、阴水二类,常见于肾炎、肺心病、肝硬化、营养障碍及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病历病机】
(一)风湿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则水道不通,水液溢于肌肤,发为水肿。
(二)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停聚,横溢肌肤,发为水肿。
(三)房劳过度,内伤肾元,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停,溢于肌肤而水肿。
【辨证治疗】
(一)阳水
主证:发病急,初起面目微肿,继之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甚,皮肤光亮,阴囊肿亮,胸中烦闷,呼吸急促。或形寒无汗,苔白滑,脉浮紧;或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取肺、脾经穴为主。针用平补平泻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后,宜参用阴水治法。
处方:列缺合谷偏历阴陵泉委阳
方义:阳水为病,系肺气失宣,水湿内停所致,腰以上肿宜发汗,故取列缺、合谷发汗解肌,通利肺气;腰以下肿宜利小便,故取偏历、阴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肿;委阳为三焦下合穴,功可调三焦气化功能以消水肿。
(二)阴水
主证:发病较缓,足跗水肿,渐及周身,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复平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或兼脘闷腹胀,纳减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足太阴、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处方:脾俞肾俞水分复溜关元三阴交
方义;阴水病因脾肾阳虚,针灸脾俞、肾俞、复溜可温脾肾元阳,促三焦气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肿;灸关元培补元气以温下焦;补三阴交健脾利湿,通利小便。
【其它疗法】
耳针
取穴:肺脾肾三焦膀胱皮质下
方法:每次取2…3穴,中等刺激,隔日一次。也可用耳穴埋豆法。便秘的针灸治疗 其他 针灸推拿 【概说】
便秘是指大肠秘结,排便困难,两天以上不能自解者。主要由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并与脾胃及肾脏有关。依发病特点可分虚实两类。现代医学之习惯性便秘书可依此治疗。
【病因病机】
(一)实秘
1、阳盛嗜食:素体阳盛,又嗜食辛辣厚味,致肠腑积热,灼伤津液,肠枯便秘。
2、情志不畅:忧愁思虑,情志不舒,致气机郁滞,津液不布,肠腑传导失常而便秘。
(二)虚秘
1、气血两亏:病后,产生气血未复,年迈体衰,致气血两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液不足,不能滋润大肠,而成便秘。
2、下焦虚寒:下焦阳气不足,阴寒凝结,肠道腑气受阻导致便秘。
【辨证治疗】
(一)实秘
主证:大便坚涩难下,经常三、五日或更长时间一次。或身热,烦渴,口臭,脉数,苔黄燥;或胁腹胀满疼痛,噫气频作,纳食减少,苔厚腻,脉弦。
(二)虚秘
主证:便秘而排便无力,或见面色口唇苍白无华,头晕心悸,神疲气怯,舌淡苔薄,脉象虚细;或见腹中冷痛,喜热畏寒,舌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取大肠俞、募穴及三焦、肾经穴为主。实秘用泻法,以清热润肠,疏肝理气;虚秘用补法,以补益气血,润肠通便;寒秘:加灸以温下焦通便秘。
处方;大肠俞天枢支沟照海左水道
随证配穴:热盛,加曲池、合谷;气滞:加中脘、太冲;气血两亏:加脾俞、胃俞、足三里;下焦虚寒;灸神阙,气海。
方义:便秘病因不同,但其本质是津液不能濡润大肠,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调所致。大肠俞为大肠背俞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俞募相配,以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便秘可止;支沟为三焦经火穴,可宣泄三焦之火以通便;照海穴滋肾水以增液润肠;曲池、合谷泻大肠腑气以泄热通便;中脘疏通三焦,太冲疏肝理气以通肠腑;补脾俞、胃俞、足三里,扶助中气,脾胃气旺,则能生化气血,为虚秘治本之法;灸神阙、气海,温下焦理气滞以通便;左水道是治疗便秘的经验穴。
【其它疗法】
1、耳针
选穴:直肠下段大肠脑
方法:捻转中、强刺激,留针20…30min。
【附注】
针灸治疗便秘,效果较好,如经多次治疗而无效者,应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并进一步查明病因,以防延误病情,平时宜坚持体育锻炼,多食蔬菜,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针灸治疗泄泻 
其他 针灸推拿 【概说】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疾病。其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临床上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长短,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泄泻多因内伤饮食,外受寒湿,以致传导功能失调;或因夏秋感受湿热所致。慢性泄泻多因脾肾阳虚,运会失常所致。
泄泻多见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神经官能性腹泻等疾病。
【病因病机】
(一)急性泄泻
1、寒湿:寒湿侵及肠胃,脾胃升降失司,水湿下注大肠而泄泻。
2、湿热:夏秋季节伤于暑热,留于肠胃,传导失常而泄泻。
3、伤食:暴饮暴食,或食不洁之物,或过食生冷,肥甘,致食滞中焦,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而致泄泻。
(二)慢性泄泻
1、脾虚: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水湿内停,留于肠胃而成泄泻。
2、肾虚:肾阳不足,无以温化,水湿内停而作泄泻。
【辨证治疗】
(一)急性泄泻
1、寒湿
主证:泄泻清稀,腹痛肠鸣,喜温畏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多沉迟。
2、湿热
主证:腹痛即泻,泻下黄糜热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兼身热,口渴等症,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3、饮食所伤
主证: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气不欲食,舌苔垢浊,脉象滑数或弦。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为主。寒湿证针灸并用(或膈姜灸)以温中利湿;湿热证针刺用泻法,以清热利湿;饮食所伤,针刺用泻法,以调中消导。
处方:天枢足三里
随证配穴:寒湿:加中脘、关元;湿热;曲池、阴陵泉;饮食所伤:内关、梁门。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整大肠的传导功能;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通调胃腑气机;针灸中脘、关元可温中散寒祛湿浊以止泻;曲池清阳明之热,阳陵泉利小便以除湿,二穴合用以清肠胃之热治湿热之泄泻;饮食所伤针内关通调三焦气机,梁门以消食导滞,二穴共收调中消导之效。
(二)慢性泄泻
1、脾虚
主证:大便溏薄,甚则完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炎苔白。脉弱无力。
2、肾虚
主证:每天黎明之前即泻,肠鸣腹痛,泻后则安、腹部凉,时有腹胀,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任脉、及脾胃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及灸法,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处方: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地机
随证配穴:脾虚:脾俞、太白;肾虚:肾俞、太溪。
方义:中脘腑会,又为胃之募穴,健有调肠止泻;天枢大肠募穴,调肠以止泻;关元温肾,足三里健胃,地机健脾,三穴共收温中散寒止泻之效;脾阳虚加灸脾俞、太白以健脾温阳,肾虚加肾俞、太溪以温肾止泻。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大肠胃
方法:轻刺激留针20min。
2、拔火罐
取穴:天枢关元大肠俞小肠俞
方法:留罐10min,日二次。针灸治疗咳嗽 其他 针灸推拿 【概说】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其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患。
【病因病机】
(一)外感: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职司呼吸,一旦遭受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气壅遏不宣,肺气失其清肃,因而引起咳嗽。
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人体所受外邪各异,因而临床上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类。
(二)内伤:由于肺脏功能失调,或他脏有病,累及肺脏而致的咳嗽为内伤咳嗽。常见的有肺燥阴虚,肺失清肃之咳嗽;脾阳不振,聚湿为痰,痰浊上渍于肺,影响气机出入所致之咳嗽;肝气郁滞,日久化火,木火灼金伤肺之咳嗽;有肺肾阴虚,肺失宣降,清肃无权,而导致咳嗽。
【辨证治疗】
(一)外感咳嗽
1、风寒
主证:咳嗽喉痒,痰液稀白,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
2、风热
主证: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表证,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风寒咳嗽针灸并用;风热证只针不灸,以宣肺解表。
处方:列缺、合谷、肺俞。
随证配穴:咳嗽伴咽喉肿痛:少商;发热恶寒:大椎、外关。
方义: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取肺之络穴列缺,大肠之原穴合谷,以散风祛邪,宣肺解表;肺俞为肺这背俞穴,功可通调肺气,加强宣肺解表之效;咽喉肿痛,少商放血以泄肺热;发热恶寒用大椎、外关以退热解表。
(二)内伤咳嗽
1、痰浊阻肺
主证:咳嗽痰多,色白而粘,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取背俞和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补泻兼施,并可加灸,以健脾化痰。
处方: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泽、丰隆。
方义:肺俞、脾俞补益肺脾之气,以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