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877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77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了一套西服,让他照着样子去做。
    过了几天,新的西服做好了,西洋人拿来一看,果然不错,长短大小全
都一样,可是翻到后面一看,突然发现剪去了一块,又补缀了一块。西洋人
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裁缝回答说:“这是完全照着你的样式做的
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他的西服样式后面有一补丁。
    这个生动的故事是对机械唯物主义者的一个绝好的讽刺,他们办事情就
是依样画葫芦,只知机械地效法和模仿,不懂灵活创新,带着这种思想方法
处理问题,往往造成不应有的贻害。
           疑邻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
    他看看那孩子走路的动作,鬼鬼祟祟,像是偷了斧头;瞧瞧那孩子脸上
的表情,慌慌张张,像是偷了斧头;听听那孩子说话的样子,吞吞吐吐,也
像是偷了斧头。总之,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一点不像是偷了
斧头的。
    不久,这个人在山沟里挖地的时候,找到他丢失的那把斧头。他再见到
邻家的孩子时,看到孩子的动作神态,没有一点像是偷了斧头的了。

    这个丢斧子的人,是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者。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
思维的逻辑范畴,如因果性、必然性、时空性等等都是先于实践经验的,是
人脑中国有的。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只有感觉才是唯一真实的。而感
觉和经验又是主观自生的,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实践出
真知的道理,不能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像那
个丢斧者一样,犯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裁衣的学问

    古时候,北京有个成衣匠,在给人们做衣服时,不仅要量做衣服人的身
高、胖瘦,而且还要仔细观察和询问做衣人的年龄、相貌、性格,甚至连什
么时候中举都要了解清楚。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问起缘由,他便讲了一
番裁衣的“短长之理”。说体胖的腰要宽,体瘦的腰要窄;性急的衣宜短,
性慢的衣宜长;少年中举的,必定趾高气扬,走起路来挺胸凸肚,所以衣服
要做得前长后短,老年中举的,大都是意气消沉,走起路来不免弯腰曲背,
所以衣服要做得前短后长。他的这一番道理,便被后人归纳为“量体裁衣”。
    这个成衣匠显然是一位相当高明的人。用哲学的观点可以说他懂得具体
情况具体分析的道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被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
活的灵魂。

           书呆子救火

    从前有个有钱人家,家有十几间房子。一天,他家忽然失火,火势很快
蔓延到房顶,如不赶快抢救,全部家产就会被烧光。可是家里没有梯子,不
能上房救火。他就让儿子去好友王大人家里借梯子。
    他儿子是个读书人,人称书呆子。这书呆子爱面子,又喜欢讲客套。今
天,他仍和往常一样对着镜子,把衣帽穿戴得整整齐齐,才大摇大摆地迈着
八字步朝王大人家走去。
    到了那里,他轻轻地敲开门,连作三个揖,然后登堂人室,文质彬彬地
坐到客位上,一声不吭。
    王大人看他这种架势,以为他是来做客的,忙吩咐摆酒设宴,热情招待
他。
    宴席上,他很有礼貌地站起来,和主人频频碰杯,还给厨师们敬了几盅
酒。酒喝足了,他才说:“老天爷给我家降下大祸,突然发生火灾,听说您
家里有架梯子,我想借去用一用,用完立即归还,不知可不可以?”
    王大人一听,急得跺着脚说:“那你为什么不早讲呢?”
    他挺有理地说:“不能忘了礼节呀!”
    等他扛着梯子赶到家里的时候,他家的房子早就烧光啦。
    这个书呆子就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这种人夸大理性的作用,轻视感性经
验,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呆板教条,不知道对具体情况要具体分
析,不善于灵活变通。把一些抽象的定义、原则视做不能更改、变化的教条,
束缚自己,给实际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南隐斟茶


    从前,有一位学士认为自己对禅的领悟已经到了很高深的境地,就想找
一位当世高人,验证一下自己的深度。有一位在南山修行的禅师,由于他参
禅的造诣很高,善于借助日常的事物对求教者加以点化,因此他的名气也越
来越大,信徒们都称他为“南隐”。这位学士听说之后,就前去拜访南隐,
向南隐请教禅的含意。
    相互见礼之后,学士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南隐亲手拿起茶壶,很认真地
向杯子里斟着,杯子里的茶已经满了,可是南隐还没有停手的意思。只看见
茶水不断地从杯中溢出来,已经流到了桌案上。学士实在有些沉不住气了,
就提醒南隐说:“老禅师,茶已经满了,流到了桌子上,请不要再倒了。”
南隐像是刚刚醒悟似的,这才把茶壶放下,然后,他指着那斟得满满的杯子,
对学士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已经装满了你自己的观点、想法。
而我要说的是属于我自己的想法、见解。正像那些淌到外面去的水一样,你
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南隐斟茶道出了肯定与否定这对范畴的哲理。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
看,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是事物维持自身存在
的方面;否定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
物处于量变过程之中,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当否定方面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占主导地位时,事物就会发生质变。这时新事物就将取代旧事物。从这
个意义上说,否定是事物发展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
的抛弃,而是“既克服又保留”,也就是新事物在扬弃旧事物消极因素的同
时,又吸收其积极因素作为自己进一步完善的“养料”。这样看来,否定又
是新旧事物的联系的环节。

       “勤”“俭”分家

    从前有一个老汉很能勤俭持家。他勤劳而节俭,日子越过越好。为此,
乡亲们送给他一块写着“勤俭”两字的匾,表示对他勤俭美德的赞美。后来,
老汉死了,他临死前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反复叮咛,要他们按匾上的字做。
两个儿子听从了。
    老汉死后不久,两个儿子就分了家。在分家产时也把匾从中踞开,老大
分到了有“勤”字的那一半,老二得到的是“俭”字的那一半。当他们开始
自己过日子后,都想起了父亲临死前的嘱咐,决心按匾上的字去做。结果,
老大记着“勤”字,非常勤劳,但俭而不足,结果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
巴巴的。老二呢,光“俭”不“勤”,懒于耕作,分的家当很快就坐吃山空,
最后只好靠讨饭度日。
    这个故事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又是统一的,彼此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如
果一方孤立起另一方,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是矛盾着的事物
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法。

       悔之莫及的老财主

    有个土财主,家财万贯,年老无子,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已经到了结婚
的年龄,老头想招一上门女婿,来继承家业。但由于自己目不识丁,吃了不

少苦头,所以选择乘龙快婿必须是才貌双全的人。
    有一天,老财主因事去一商行,见商行中有一年少貌美的青年,干活之
余,成天坐在那里看书,而且看得非常专心。一问商行老板,知道是福建人,
因为家庭贫困,难以为生,才赴南洋求职。老财主听后大喜,就请商行老板
作媒,招那美貌青年为乘龙快婿。
    入赘几天后,老财主把这位上门女婿叫到堂前,告诉他说:“老身因不
识字,才请你来。从此以后,你就管我的帐房吧,一切帐目都归你管理,免
得我再聘请帐房先生了。”这位乘龙快婿一听,大吃一惊,红着脸说:“我
从未读过书,一个大字也不认识。怎么能够胜任呢?”
    老财主听了,也大吃一惊,问道:“起先我不是经常看到你手里拿着书
在看吗?怎么能说大字不识一个呢!”
    上门女婿回答说:“你老弄错了,我那并不是在看书,只是在看书中的
图画罢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抓住本质,切不可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本质是事物性质的基础,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
本质。但有时现象在表现本质时,与本质的性质并不一致。这个故事中的老
财主就不懂这个哲学道理,所以嫁错了女儿,只能后悔莫及。

         说必然的遭痛打

    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户人家生了个男孩,全家高兴得不得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前
来祝贺的客人看,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好兆头。一位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
发财的,他马上得到主人的一番感谢。又一位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做官
的,他也得到了几句恭维的话。在一片欢笑声中,一位客人却说,这孩子将
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撒
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却遭痛打。
    鲁讯先生在这里无疑是在讽刺当时社会流行的阿谀奉承的市侩哲学。但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真理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
这句话是一个具有真理性的认识。至于这个真理,生孩子家主人如何对待,
就是他的价值观了。价值,是指能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客体趋势。真理和价
值这两个范畴,体现了人们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个尺度——事物的
客观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的自觉意识。

           以莱明义

    一天上午,一位老作家的书房聚集几位青年作家、评论家。就文艺创作
的内容与形式,几位争论不休,各自发表了许多见解。眼看到了中午,该吃
饭了,大家说,请老前辈发表高见吧。老作家说,还是吃了饭再说吧。
    人们落座后,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两碟菜上。一碟是雕刻出精美花样的
菜帮子,另一碟是杂陈的各种罐头水果。客人无不赞叹菜帮上的雕刻手艺精
巧,样子美观;那碟十锦罐头水果,没有赞扬,但很快就见了盘底,被吃得
精光。
    老作家见众人用好了饭菜,说道:“你们正在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争论不休,还要我发表意见。今天这餐桌上的两碟小菜,就算是我的一种观
点吧!”
    客人们的眼晴集中到那碟无人问津的菜帮上。老作家说:“是的,这碟
菜无论雕刻得多么好,但也雕刻不出滋味来!”
    说罢他便起身送客,青年艺术家的脑海里还在转念这两碟菜。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形式和内容辩证关系的哲学道理。形式为表现内容
服务,同时必然要受内容的决定和制约。

           顺其自然

    一位建筑帅设计了一套综合楼群。崭新的楼房一座座地拔地而起,即将
峻工时,园林管理部门的人,向建筑师要铺设人行道和绿化等设计。建筑师
说:“我的设计很简单,请你们把楼房与楼房之间的全部空地都种上草。”
    园林工人虽然很不理解,但是只能依据建筑师的要求去做了。结果在楼
房投入使用以后,人们在楼间的草地上踩出许多小道,走的人多就宽些,走
的人少就窄些。在夏天,草木葱葱的季节,这些道路非常明显、自然、优雅。
到了秋天,建筑师让园林部门沿着这些踩出来的痕迹铺设人行道。当地的居
民对这位建筑师的人行道设计非常满意,他们感到方便、和谐、优雅,愿意
走这些道路。
    成功优美的设计,是由于建筑师掌握了顺其自然的技巧。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做事情必须抛弃主观随意性,以物质第一性为原则,遵守客观规律。

         捉鳄鱼的启示

    鳄鱼咬东西的力量很强,上下腭一合,连牛骨头也能咬得稀碎,令人看
了胆战心惊。
    不过,渔民在长期同鳄鱼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两腭张开的力量不
很大,渔民想,如果只身与鳄鱼搏斗,用双手握紧它的上下腭,也许就能制
伏这个庞然大物。
    一个渔民下海捕鱼时果然与鳄鱼遭遇在一起,在无法摆脱的情况下,这
个聪明的渔民,立即想到必须抓住鳄鱼的弱点,同它搏斗。于是渔民趁它合
上嘴的一刹那,猛然冲上去死死地用尽平生之力,去握住它的嘴,再用绳子
把它的嘴捆上。这一招还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