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80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0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陆限制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夏洋流要“转向”,形成随着季节转换而变
换流向的洋流系统。从 10 月到第二年 4 月,这里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北部海
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反时针方向的冬季环流,尤以 12 月和 1 月表现得最为
明显。从 5 月到 9 月,这里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北部海水自西向东流动,形
成顺时针方向的夏季环流,尤以 7 月和 8 月最为典型。
    北冰洋地处高纬,面积最小,气候严寒,冰覆盖广,即使是夏季,冰雪
覆盖的面积也在 2/3 左右。那么,北冰洋里有没有洋流呢?回答是:有。
    北大西洋暖流有一支流向东北。同时,北冰洋海水经过格陵兰岛附近海
域,分别形成拉布拉多、东格陵兰等寒流。这样,组成了北冰洋这一海域反
时针的大洋环流。

       洋流的“功”与“过”

    总的来说,洋流对气候、海洋交通、海洋生物、海洋沉积和海洋环境等
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中有“功劳”也有“过失”。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它不仅使沿途气温增高或降低,延长或缩短暖
季或寒季的持续时间,而且能够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
    北太平洋西部的黑潮暖流,尽管没有贴近亚洲大陆边缘流动,但对中国
的气候却有明显的影响,有这样几件事引人深思:1953 年,黑潮的平均位置
向南移动了大约 170 公里,第二年,我国的江淮地区雨水滂沱,出现了百年
未见的水灾;1957 年和 1958 年,黑潮的平均位置又较之往年北移了,结果
1958 年,我国的长江流域梅雨减少发生旱灾,而华北地区大雨倾盆形成水
灾。
    有些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黑潮变动与旱涝灾害的相互关系,发现中国东部
沿海地区的气候受黑潮暖流的影响很大。
    洋流还可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
到扰动,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
类到此觅食。同时,两种洋流汇合可以形成“潮锋”,是鱼类游动的障壁,
鱼群集中,形成渔场。在有明显上升流的海域,也能形成渔场。此外,洋流
的散播作用,是对海洋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它能散布生物的孢子、卵、
幼体和许多成长了的个体,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地理分布。

    鳗鲡,是生活在欧洲河流和湖泊中的一种鱼类,体型圆长,又粘又滑,
样子似蛇。人们发现,它们虽然生活在淡水中,可秋季完全成熟以后,就成
群结队地离开淡水到大洋中产卵,繁殖后代。鱼群游向大海的意志非常坚决,
当沙洲挡住去路时,它们会趁黑夜跃上河岸,在洒满露水珠的草地上滑行,
绕过障碍重新跃入水中,继续勇敢地向前游去。人们又发现,每年春季长仅
6~7 厘米的小鳗,又成千上万地从欧洲沿海涌入河川之中生活。几个世纪以
来,关于鳗鲡到哪里产卵,小鳗又怎样游回河湖之中,一直是个费解的谜。
本世纪初,有人在地中海发现了一种透明的叶片状小鱼,经研究是鳗鲡的仔
鱼。根据这个线索,海洋生物学家从 1904 年开始,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工作。
他们在北大西洋不同地点,采集了数百个浮游生物的样品,发现鳗鲡仔鱼的
个体,自东向西逐渐变小,到百慕大岛的东南方海域,个体长度还不足 1 厘
米,这就是鳗鲡洄游 4000~5000 公里而集中“生儿育女”的场所。同时刚孵
化出来的幼鳗又必须从降生地开始,游经遥远的路程,到欧洲大陆的淡水中
生长。这种游泳能力很弱的幼鳗,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漫长的游程。它们
就借助北大西洋暖流缓缓东去,大约经过 3 年左右的时间,幼鳗才能到达欧
洲沿岸,此时幼鳗已发育成小鳗,于是进入河川栖息。在淡水中生活 5~8
年以后的鳗鲡,又要奔向新的征程,再游到海洋中产卵。可见,强大的湾流
系统,已成为欧洲鳗鲡生活周期不可缺少的条件。
    洋流对海洋航运也有显著的影响。一般,顺着洋流航行的海轮,要比逆
着洋流行进的海轮速度明显加快。例如,1492 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
到美洲,用了 37 天才到达大洋彼岸;1493 年,哥伦布再次作环球旅行,从
欧洲出发后,他先向南航行了 10 个纬度,然后再向西横渡大西洋。结果,只
用了 20 天就完成了横渡的全部航程,其实是洋流帮了他的大忙。原来,第一
次航行时,哥伦布的船队是从加那利群岛出发,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
所以,航速较慢;第二次航行时,先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向南航行,然后又顺
着北赤道洋流一直向西。同时,哥伦布船队远航时,正好偶然进入了盛行的
东北信风带,顺水顺风,速度自然比较快。
    人们认识和掌握了洋流的特点,可以把洋流运行的规律应用到航运上,
从而节约航运时间,缩短运转周期,节约燃料和减少不必要的海上事故。潜
艇还可以利用表层和深层洋流潜航。
    当然,有的洋流给海上航运也带来了不少麻烦。例如,北大西洋西北部
从加拿大北极群岛与格陵兰岛附近海域南下汇聚成的拉布拉多寒流,在纽芬
兰岛东南海域同墨西哥湾暖流相遇。冷暖海水交汇,使这里经常存在一条茫
茫的海雾带。它还从北冰洋或格陵兰海每年带来数百座高大的冰山,漂浮市
下,有许多进入湾流或北大西洋暖流中,给海上航行带来严重的威胁。
    此外,陆地上许多污染物随着地表流入大海,洋流可以把污染物携带到
更加广阔的海洋之中,从而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以致造成更大的灾害。

          海中“老大”

    西南太平洋上的珊瑚海,是个半封闭的边缘海。它在澳大利亚大陆东北
与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水域
辽阔,一望无垠。
    珊瑚海地处南半球低纬地带,全年水温都在 20℃以上,最热月水温达 28

℃,是典型的热带海洋。由于几乎没有河水注入,海水很洁净,呈蓝色,透
明度比较高,深水区也比较平静。碧蓝的海上镶嵌着千百个青翠的小岛,周
围黄橙色的金沙环绕,岛上绿树葱茏,礁上不时激起层层的白色浪花,在强
烈的阳光照射下,显得光亮夺目。在小岛的岸边,俯览蔚蓝色的大海,可以
看到水下淡黄、淡褐、淡绿和红色的珊瑚。美丽的珊瑚丛,有的形同蒲扇,
有的宛如花枝和鹿角,有的好像一朵绽开的百合花……,千姿百态,瑰丽动
人。碧清的海水掩映着绚烂多彩的珊瑚岛群,呈现一派秀丽奇特的热带风光。
    这里不仅有众多的珊瑚,还分布着由珊瑚子子孙孙造就而成的成千上万
的珊瑚岛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暗礁群大堡礁,绵延分布在大海的西部。它
长达 2400 公里,北窄南宽,从 2 公里逐渐扩大到 150 公里,总面积达 8 万多
平方公里。
    在大堡礁礁石周围,遍布形形色色的海藻和软体动物,以及许多色彩艳
丽的其他海洋生物。碧蓝碧蓝的海水下面,是千姿百态的珊瑚虫的乐园。它
们仿佛是一张巨大的彩色地毯,随着海水起伏、漂荡,五颜六色的热带鱼来
往穿梭,构成一座巨大的水生博物馆,又像一座生机盎然的水中花园。1979
年,澳大利亚政府规划,把总面积 1 万多平方公里的珊瑚岛屿与礁群,建成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公园,供人们参观游览。旅游者可以在岛礁上的白色帐蓬
里休憩、娱乐,可以在滨海的金色沙滩上垂钓、散步,也可以乘坐特制的潜
水器,到水下亲自观赏迷人的水下世界。
    当然,在这恬静的水面下,潜伏着许多高低起伏的暗礁,也会成为各类
船舶航行的严重障碍;在景色秀丽的水下世界里,还隐藏着蓑鲉、蓝点、海
葵、火海胆等不少有毒的生物。除此之外,这里的确称得上是一个美丽的海
上乐园。
    珊瑚海因广泛分布着珊瑚岛礁而闻名于世,珊瑚礁是这一海域海洋地理
最突出的特征。
    珊瑚海辽阔浩瀚,总面积达 479 万多平方公里。由于面积大,海水总体
积达 1140 多万立方公里。珊瑚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也是大海家族中的
大哥哥。

         最小的“小老弟”

    亚洲西部小亚西亚半岛和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之间,有一个水域狭小
的海,叫做马尔马拉海。
    马尔马拉海东北面沟通黑海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西南面连接地中海的达
达尼尔海峡,仿佛一所住宅里前庭和后院的两扇大门,因此,马尔马拉海具
有完整的海域。它形如海湾,实际却是个真正的内海。马尔马拉海南北的两
个海峡,好像地中海与黑海之间联系的两把大铁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
位。
    马尔马拉海在远古的地质时代并不存在,后来由于发生地壳变动,地层
陷落下沉被海水淹没而形成。它的平均深度为 357 米,最深的地方达 1355
米。由于马尔马拉海是陆地陷落形成的缘故,所以,虽然水域不大,但深度
并不小。海岸附近,山峦起伏,地势陡峻。原来陆地上的山峰和高地,在海
上露出水面,形成许多小岛和海岬,星星点点散落在海面之上,构成一幅独
特的风景画。其中较大的马尔马拉岛,面积 125 平方公里,岛上盛产花纹美

丽的大理石,图案清秀,别具一格,是古代伊斯坦布尔宫殿建筑的重要材料,
在现代建筑中也有许多用途。“马尔马拉”就是“大理石”的意思,这个海
域也因此与岛齐名了。
    马尔马拉海是地中海与黑海海水交换的通道。地中海的水温和含盐度都
比黑海高,所以,地中海的海水经过两个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从下层流入黑海,
而黑海的海水则通过这里从上层流入地中海。马尔马拉海不仅航运地位重
要,而且鱼类资源丰富,是土耳其重要的产鱼区。
    马尔马拉海东西长约 250 公里,南北宽约 70 公里,面积约 11000 平方公
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海,在大海家庭中是个最小的小老弟。

      含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

    红海是世界上含盐度最高的海。其北部含盐度达 4.1~4.2%,南部约 3.7
%,深海底个别地点可达 27%以上。造成红海含盐度高的因素很多。主要是,
北回归线横穿海域中部,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带控制,气温高,全年有
6~8 个月平均气温超过 30℃,夏季 35℃以上,冬季 25℃“以上;全年干燥,
年降水量少于 200 毫米,日照强烈,年蒸发量达 2000 毫米,大大超过降水量;
两岸没有常年河川注入,得不到淡水补充;海域呈封闭状态,唯一沟通大洋
的温德海峡,有丕林岛及水下岩岭,水体交换受限制。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含盐度最低的海。由于海域位于 54°~66°高纬地
区,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较大;入海河川多,有大
量淡水补充;被陆地包围呈封闭性海盆,与大西洋沟通的海峡既浅又窄,阻
碍水体交流,所有这一切因素,使得海水含盐度极低。波罗的海的平均盐度
为 0.7~0.8%,为世界海水平均含盐度的 1/5,各海湾的盐度只有 0.02%,
河口附近有的地方全是淡水。

                     海洋里冒出来的“淡水井”

    古往今来,许多海上遇难者是由于没有淡水而丧生的,因而有了关于“海
井”的种种传说,希望航海者能从海井中喝到甘甜的淡水。而我们这里要讲
的,可是个实实在在的故事。
    在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以东距海岸不远的海面上,有一块直径约 30 米的奇
特水域。看上去,它的颜色与周围海水不一样,仿佛深蓝色布上染了一块圆
圆的绿色;摸一摸,它的温度与周围的海水也不一样;掬起一汪尝尝,嗬,
真清凉,还一点儿也不咸。这可就怪了,在这汪洋大海之中怎么会出来这样
一口界限截然分明的“淡水井”呢?
    这一稀奇现象过了很长时间才被弄明白。原来,这是陆地赠给海洋的礼
物。科学研究发现,这块奇特水域的海底是片锅底似的小盆地。盆地正中深
约 40 米,周围深度在 15~20 米左右。盆地中央有个水势极旺的淡水泉,不
断地向上喷涌着清如甘露的泉水,就像我国济南市大明湖里的的突泉一样,
昼夜不停,永不枯竭。而且,这个淡水泉中涌出的水量为每秒 40 立方米,比
陆地上最大的泉还要大得多。这股泉水就这样在海中日喷夜涌,出咸水而不
染,在风力流的影响下,从泉眼斜着上升到海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