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景:橡胶园的工人在橡胶树上割出一个口子,树上就会流出牛奶似的汁液
来。橡胶在几十年以前就是用这种汁液做成的。但这样生产橡胶不仅费时费
力,而且要占很多土地,产量也很有限。一般来说,种两、三千棵橡胶树,
一年才能产一吨橡胶。随着生产的发展,天然橡胶根本满足不了需要,由于
合成橡胶的出现,才解决了我们的一个难题。合成橡胶无论从耐腐蚀,还是
从适应温度变化来看,都比天然橡胶要优良的多。
石油、天然气不仅能够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还能生产化肥、农
药呢!
此外,像合成洗涤剂等,也来自于石油、天然气。人们还用石油和天然
气,制造出不怕虫蛀水浸的纸张、结实耐用的“合成木材”、推动火箭前进
的高能燃料、作物催熟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的应用将会日益广
泛和深入,也就是说,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还是非常宝贵的化工原料。
因而,被人们誉为“工业的血液”。
解放前,外国的地质学家们都认为“中国陆地没有贮藏有工业价值的石
油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中国是一个贫油国。这是因为当时世界上发现的
大部分油田,都是在海边或海底,这便使海相生油的理论有了重要的依据。
而我国大部分是陆相沉积,所以他们片面地认为“中国贫油”。实际上,有
没有石油,主要决定于地质历史时期有没有大量的有机物沉积和使这些有机
物变成石油的环境。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都可能有石油。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了独特的石油生
成理论。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和石油工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破除迷信,解放
思想,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找到了丰富的石油。先后开发和建成了著名的
大庆、辽河、华北、胜利、中原等大油田。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开发与建设,
不仅宣告了“中国贫油”历史的结束,而且使我国从 1963 年起,实现了石油
自给。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我国的石油产量目前已达 1.3 亿吨以上,成为
世界上主要的产油国之一。而旧中国,从 1904 年~1949 年的 45 年间,总共
才生产了 295 万吨原油,大约只相当于我国目前 8 天的产量。现在,我国生
产的石油及其产品,不仅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还出口呢!
近年,在广大地质勘探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我国又在西部的塔里木、
准噶尔、吐鲁番——哈密、柴达木等内陆大盆地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大油田,
在陕甘宁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天然气田。经勘探还证明,我国不仅陆地
上石油、天然气很丰富,在我国沿海大陆架上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我国
除了在渤海已建成我国目前最大的海上油田外,在黄海南部、东海以及南海
的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海域也发现了丰富的石油。
也就是说,无论从目前还是长远来看,都证明我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当
丰富的国家,这便为我国基本上依靠自己的能源实现现代化,加速发展我国
的石油化学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力量。我们未来是辉煌的!
由于石油储量有限,据估计,目前地球上可开采的石油储量,包括海底
石油在内,约 3000 亿吨左右。1984 年世界石油开采量为 27 亿吨,而且以后
每年石油消费以 8%以上速度增长,可以想见,不要多久,石油就会枯竭。
1973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把石油标价在一年内提高了 3 倍
多,并实行减产,禁运等措施,使西方国家发生了“石油危机”,震撼了世
界;1979 年伊朗政局变动,使伊朗原油大幅度减产,世界石油市场又一次呈
现混乱,各进口国纷纷抢购,石油再次涨价约 1 倍,沉重地打击了各工业国
家的经济。
石油虽好,但我们必须面对“石油后时期”。为此,许多国家开始寻找
新能源,能源开发的脚步开始踏入过渡时期。这个能源过渡期的主要特点是:
由以石油、天然气为中心的能源结构、逐步向以煤炭、核能、太阳能等多能
源方向转变。
骄傲的黑色家族
古代的埃及人把铁叫做“天石”。这是因为在那时,铁和黄金一样难以
找到,埃及人所用的铁,有一部分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铁里提炼出来的。
我国劳动人民远在 3000 多年前,也已开始使用铁了,但当时也是从陨铁里提
炼的。
由于天上掉下来的陨铁,实在是太少了。因而在古代,人们发现并使用
铁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铁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
人们学会从铁矿石里炼出铁来,只是 2000 多年前的事。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铁冶炼最早的国家。远在春秋中期,就建造了和现代
高炉相似的炼铁炉,比欧洲人要早 1900 年。但那时的产量毕竟还是有限的。
又过了好多年,直到 19 世纪以后,也就是 1856 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批贝
氏转炉,开始用焦炭炼钢,铁才从小规模的炼铁炉中走到现在规模的高炉中,
于是我们才有了现代化的钢铁工业。
铁是地球上应用最广,也是最重要的金属。
铁和铁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极为广泛,从小螺丝钉到大型机器,从
日常用的刀剪到枪炮坦克,从拖拉机、汽车到几十万吨的巨型船舶,无一不
是用钢铁制造的。此外,从动植物到人,离开铁也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现在,人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没有钢铁,当今社会的科学和技术的进
步是不可能的。整个世界的生产力进步也是不可能的。
那条条河上架起的铁桥,连接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的数千公里的铁
路、输油、输气管道,用于支撑厂房、体育馆、高大建筑物和几百米高的电
视发射塔的钢架,那些以钢铁为主要材料制造的轮船、汽车、火车和各种机
床、工具……等。总之,那些数不清的与人类生活、生产休戚相关的钢铁制
品,对于其原料、材料的数量、品种和质量提出的要求将是何等的多又何等
的高啊!
铁这种金属,不同于任何一种其他的金属,它在形成合金以后,经过一
定技术处理就非常容易改变自己的性能。这就使得人们采用不同的合金元素
及用不同的配比,创造出数以万计的具有不同特性的合金。迄今为止,各国
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研制出 1 万多个铁合金的品种。换句话说,目前具有各
种各样特性的钢种超过了 1 万个。
人们习惯将铁及其合金以及铬、锰等通称为黑色金属。可想而知,这个
黑色金属是多么庞大的家族。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里,这
个骄傲的黑色家族几乎可以说托起了一个新的世界。
铁是地球上应用最广,也是最重要的金属。
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铁在现代工业建设中占全部原
材料的 70%,因而,人们常把一个国家铁工业的年产量作为该国工业发展水
平的主要标志。并形象地把铁矿石比作钢铁工业的“粮食”。
铁是从铁矿石里提炼出来的,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但铁矿石是
怎样形成的?铁矿石中的铁又是从哪里来的?恐怕就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了。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地壳中铁的含量约 4.2%,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
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而铁在整个地球的含量则比这还要大得多,约占地球
质量的 35%左右,也就是说,在地球的内部,铁是很多的。
但是,由于受开采技术的限制,目前我们还只能开采地壳表层的铁矿。
此外,一方面受目前冶炼水平的限制,铁矿中铁的含量至少要在 20%~30
%以上,我们才能利用。另一方面,地壳中铁的平均含量又不高,这就使得
铁必须在某些特定的地方集中起来,才能形成供我们利用的铁矿。那么,分
散的铁元素又是怎样集中起来形成铁矿的呢?
世界上重要的铁矿,多数是离现在十分遥远的,地球历史上最古老的时
期形成的。如距今 25~45 亿年前的太古代、6~25 亿年前的元古代和 3.3~
4.0 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等,都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不仅是因为形
成铁矿需要很长的时间,还因为那时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海洋,没有宽
广的陆地,地壳又比较薄,有许多断裂很深的裂缝。因而岩浆活动剧烈,火
山喷发频繁,经常出现烟雾满天的景象。随着岩浆从地壳裂缝中的不断喷在
地球深处的含铁量很高的岩浆大量喷发出来,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
逐渐降低,压力逐渐减少,岩浆中的铁元素便逐渐结晶并在一定的地方集中
起来,从而形成具有开采价值的铁矿床。这样形成的铁矿床叫岩浆型铁矿床,
也叫原生铁矿。世界上绝大部分的铁矿均与此有关。像我国四川的攀枝花铁
矿和内蒙古白云鄂博的铁矿就是这样形成的。
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与周围的岩石接触时,在条件较合适的时候,特
别是岩浆与石灰岩、白云岩这些碳酸钙类岩石接触时,常常相互作用,发生
化学反应,也常常形成铁矿。这样的铁矿叫接触交代铁矿。如我国湖北的大
冶铁矿就属于这个类型。
岩浆型铁矿形成后,如果山露在地表的话,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
物的作用下,含铁的岩石会破碎成砾石、砂子和泥土,其中较轻的岩石碎屑
和易溶于水的元素随水流失,较重的难溶于水的铁矿沉积下来形成铁矿床,
这样形成的铁矿叫风化壳型铁矿。风化壳型铁矿多为大型的富铁矿,这类铁
矿在我国比较少。
分散在各处含铁的岩石,经过长期的日晒雨淋,风化崩解,里面的铁同
时也被氧化,这些氧化铁溶解或悬浮在水中,随着水的流动,被带到较平静
的水中沉淀聚集在水下,成为铁较集中的矿层;在沉淀聚集过程中,许多生
物,特别是铁菌的活动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形成的铁矿叫沉积铁矿。世界
上大多数的大铁矿都经过这样的聚集过程。如河北的宣龙式铁矿就是这样形
成的。
沉积型铁矿床形成后,往往还会受到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发生
多次变化。比如地壳中的高温高压作用,有时还会将含矿物质多的热液参加
进来,使这些沉积铁矿变质,形成规模很大的铁矿。这样形成的铁矿属于沉
积变质铁矿。举世闻名的鞍山大铁矿,就是这样形成的。因而这类铁矿在我
国便称做“鞍山式铁矿”。
实际上由于大部分铁矿形成的年代久远,这期间影响的因素极为复杂,
因而很少有受单一因素影响形成的铁矿床,它们大都是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
用的产物。
据估计,全世界具有开采价值的铁矿只有 1000 余个,其中储藏量 5 亿吨
以上只有 100 多个。全世界铁矿石储量超过 100 亿吨的国家只有 7 个,我国
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的铁矿储量相当可观,总储量达 440 亿吨,比英、美两
国的总和还要多,仅次于原苏联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不过,我国铁矿储
量虽然可观,但由于多为含铁率在 30%左右的贫矿,这给我国铁矿的利用带
来诸多不便。
我国储量可观的铁矿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全国近
2/3 的省区,都拥有大型铁矿床。但在普遍分布之中,又有相对集中的特点,
有 52.4%的铁矿储量集中于辽宁、河北和四川三省。辽宁的鞍山、本溪、辽
阳一带,是我国铁矿储量最为集中的地方,探明储量在 100 多亿吨。该地最
厚矿层达 300 米以上,是世界性大矿。其中,辽阳的弓长岭铁矿,又是我国
为数不多的著名富集矿。矿石品位达 60%以上。由于这一地区的铁矿分布集
中又接近地表,易于开采,因而成为我国最大钢铁基地——鞍山、本溪钢铁
基地的铁矿石供应地。
河北铁矿储量仅次于辽宁,主要分布在河北东部的迁安、滦县和北部的
宣化、赤城、龙关一带,它主要是首都钢铁公司和唐山钢铁公司的铁矿基地。
内蒙古的白云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