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弦乐鸣响后,男中音领唱出: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
人们团结成兄弟。
接着合唱队以辉煌的音响重复了大合唱,欢呼人们“拥抱起来,亿万人
民”。然后“欢乐颂”的主题不时在更新、变化,欢乐的情绪也不断在发展、
高涨。最后,欢乐女神的灿烂光芒终于普照大地。人们用极度感奋的声乐,
向神圣的欢乐女神致送最后一次敬意,就像整个人类张开双臂,把欢乐紧紧
搂在怀里。讴歌全人类团结友爱的乐声和胜利的欢呼声笼罩着一切。这,就
是贝多芬追求的最高理想的最终体现!
音乐知识
音乐的构成要素
贝多芬有一句引人深思的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音乐究竟以哪些手段达到这样强烈的效果呢?归纳起来主要是音乐的语言、
音乐的结构和音乐的谐和性。音乐的语言主要是指旋律,音乐的结构包括了
节奏、曲式的因素,而音乐的谐和性主要是指和声。因此,人们常把“旋律”、
“节奏”、“和声”作为音乐最主要的构成要素。音乐美学家们认为:“占
首要地位的是没有枯竭、也永远不会枯竭的旋律,它是音乐美的基本形象;
和声带来了千姿百态的变化,它不断提供新颖的基础;节奏使二者的结合生
动活泼,这是音乐的命脉,为多样化的音色添上了色彩的魅力。”
作为“三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旋律,它有如下一些功能:旋律能模拟自
然,如流水、鸟鸣等等。旋律也能反映生活,如它可以表现钟表店里的挂钟、
闹钟、小钟和怀表,还能描绘钟表店里的工匠边吹口哨边开发条的场面。旋
律还可以表达感情,这是旋律最擅长的功能。旋律同样可以塑造形象,这是
对前三种功能的一种综合。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它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奏的律动来自生
活,如走路、游泳、打夯、锄地,人体中的脉搏、呼吸、心跳,运转的机器
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节奏的因素。虽然节奏有着纷繁的种类,但
归纳起来不外乎长、短、长短结合三类。
和声是指音乐中同时发响而又相互谐和的不同高低的音相结合所构成的
多声部。和声的运用,能够使主旋律具有立体感,如前所述,它可以不断提
供音乐发展的新颖基础。
音乐语言知多少
文学家写文章要有丰富的语言,音乐家创作音乐作品也要用音乐特有的
语言。
旋律 即曲调,是音乐的灵魂,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在一起的高低不
同、长短不同、强弱不同的音的线条。音乐形象主要是通过旋律来体现。
节奏 即音乐进行时的长短和强弱关系。只有高低不同的音而没有长短
和强弱的区别就不能形成多变的曲调,因此,旋律本身包含了这一要素。
节拍 指强拍弱拍的有规律交替,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 4/4、2/4、
3/4、6/8 等等。
速度 指乐曲进行时的快慢速度。
力度 指乐曲的强弱程度。
音色 指不同的乐器、不同的发声以及它们不同的组合而产生的变化多
端的声音效果。
音区 指一首乐曲从最高音到最低音所覆盖的范围大小。
和声 即两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声。它可产生和谐与不和谐、稳定与不稳
定,以及功能力度的明与暗、疏与密等等各种对比。
音乐语言还有调式、复调等。各种音乐语言相互配合,会使音乐作品产
生千变万化的表现力。
随想曲·狂想曲·幻想曲
随想曲·狂想曲·幻想曲这三种体裁形式的乐曲有许多相似之处,多半
是采用民歌旋律或现成的主题加以发展,曲体结构更为自由的单乐章的交响
音乐作品。
随想曲 随想原意是奇想、异想,即带有随意性。随想曲的乐曲结构形
式较为自由,通常以民歌旋律为基础发展成为演奏技巧艰深的乐曲。著名的
作品,如柴科夫斯基(俄)的《意大利随想曲》,是作者在访问意大利期间
根据所得印象,以意大利民歌为素材而写成的,它描绘了意大利的风俗生活,
各段落间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狂想曲 狂想曲起源于古希腊民间叙事诗的片断,一般由流浪艺人演
唱。狂想曲常指对英雄事迹、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的自由幻想,它也是一种
根据歌曲、舞曲等主题改编发展而成的演奏技巧较难的乐曲,有时也指一种
类似叙事性的器乐曲。如李斯特(匈牙利)的《匈牙利狂想曲》(共十九首)、
夏布里耶(法)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幻想曲 幻想的原意是想象、空想或梦想,幻想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
而无固定曲式的单乐章乐曲。它是 18 世纪和 19 世纪初由技术高深的即兴演
奏而成,内容丰富,性格奔放。后来用于标题音乐之中,则根据标题内容和
题材加以发挥,更富于幻想色彩,往往有些离奇。如格林卡(俄)的《卡玛
琳斯卡娅幻想曲》。
声乐艺术的种类
当代声乐艺术中,一般按歌唱的方法和风格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
通俗唱法三类。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其中技术水平较高、较难掌握的一种。它注重在
歌唱过程中,使整个歌唱音域都保持最自然的发声状态,歌唱时发挥嗓子的
最大能量,使气息运用自如,音色优美动听,音调华丽多变,共鸣丰富浑厚,
歌唱持久连贯。
美声唱法大致形成于 16 世纪的意大利。这和意大利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
以及意大利语言适宜歌唱有关。19 世纪上半叶是美声唱法高度发展的时期,
这和意大利歌剧三杰——罗西尼、唐尼采蒂、贝利尼的创作业绩分不开。他
们创作的声乐曲不仅适宜原有的美声唱法,而且将新的歌唱技巧融入这一唱
法,使美声唱法的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通俗唱法 这种唱法一般没有固定系统的发声方法要求,而是靠歌手根
据所表现歌曲的情绪要求,打开喉咙自呼吸,采用近似口语化的歌唱形式,
如气声、轻声、柔声、强声、直声、喊叫、说白、鼻音等方法来组合完成一
首歌曲,达到一种亲切自然、通俗上口以及与听众自然交流的音乐效果。这
样的唱法比较活泼、轻松,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种唱法一般要借助于电声
扩音,演唱时歌唱者距话筒很近,由小乐队伴奏。通俗唱法 20 世纪 30 年代
起流行于欧美,后来很快风靡全世界。
民族唱法 这是当代声乐艺术中有别于美声、通俗唱法,具有中华民族
独特的歌唱风格和演唱技巧的一种歌唱方法。它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
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具有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特点。
根据用嗓方法,它基本上包括四种声型:(1)以本嗓为主的艺术真声声型;
(2)以假嗓为主的艺术假声声型;(3)真假声相混的混合声型;(4)真假
声相接的声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中外声乐艺术的不断交流,民族唱法在以
上四种声型的基础上,还发展出借鉴西洋唱法的某些技术,又充分发挥民族
风格特色的新的有生命力的民族歌唱方法。
人声的分类
音乐中的人声,主要可以分为男声和女声。依据不同嗓音的色彩及音域,
男声、女声又可以分别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声部。即男高音、男中音、男
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如果再细分一下,女声可以分为:
抒情女高音 音色柔美,演唱中常以音质而不以音量取胜。善于抒发富
有诗意的内在感情。
花腔女高音 声音轻巧、富于弹性,音色中含有年轻少女那种明亮、清
脆而华丽的色彩。花腔女高音受过更多的花腔训练,例如模拟夜莺、百灵鸟
的音区相当高而又有婉转清脆的衬腔演唱,即需要花腔技巧。
戏剧女高音 声音浑厚有力,适宜表现激动、复杂的富于戏剧情节变化
的歌剧选曲或音域更宽的声乐作品。
女中音 音色与戏剧女高音相近,虽不如女高音那样光彩夺目,但比女
高音更为深厚、甜美、内在。
女低音 这是声音最为丰满、结实、浑厚、庄重的女声。
男声声部亦可参照女声声部的分类做更细一层的划分,一般分为:
男高音 音色开朗、豪放、昂扬,音域比女高音低一个八度。
男中音 音色明亮、宽广,近似于戏剧男高音,兼有男高音与男低音之
长。
男低音 音色纯厚沉着、朴实动人。深沉的男低音声音重浊、音量宏大。
世界十大男高音
在现代世界的音乐舞台上,有十位有造诣的男高音歌唱家,他们是:
卢契阿诺·帕瓦罗蒂 1935 年生于意大利,早年当过小学教师,自 1961
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获奖后,即以歌唱为职业,被称为“高音
C 之王”。
弗朗克·科莱里 1921 年生于意大利,30 岁在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
声乐比赛中获奖,是自学成材的歌唱家。
尼科莱·盖达 1925 年生于瑞典。艺术生涯从 1952 年演出亚当的歌剧
《朗朱穆的驿骑》开始。他通晓俄、德、意等六国语言。
帕拉契多·多明戈 1941 年生于西班牙,曾就读于席德音乐学院,后
成为墨西哥国家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被誉为“歌剧之王”。
杰姆斯·金 1925 年生于美国,曾是餐厅、酒吧的歌手,到 1957 年才
成为改唱传统唱法的男高音。1961 年迁居欧洲,名声大振。
约西·毕约林 1911 年生于瑞典,6 岁即与父亲和两个哥哥在欧美演出
四重唱。17 岁起,先后受教于皇家音乐学院与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学校。1960
年病逝。
杰姆斯·麦克莱肯 1926 年生于美国,曾攻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他擅
长扮演奥塞罗、唐霍赛一类角色。
马里奥·德尔·莫纳科 1915 年生于意大利。13 岁首次正式登台,后
来进音乐学院研习声乐及音乐史。他音量宏大,被誉为“黄金小号”。
卡尔罗·贝尔贡济 1924 年生于意大利。从小酷爱歌剧艺术,曾做过
乳酪工人、司机和面包师,后参加歌剧演出,是威尔第歌剧的权威诠释者。
朱赛佩·迪·斯岱法诺 1921 年生于意大利。少年时就酷爱唱歌。五
六十年代与莫纳科齐名,特别擅长演唱那不勒斯歌曲。
音乐之最
交响乐作品写得最多的是奥地利古典作曲家海顿,他一生共写了 104 部
交响乐,享有“交响乐之父”的美称。
歌曲写得最多的是奥地利古典作曲家舒伯特,他一生共写了 600 多首歌
曲,人们称他是“歌曲之王”。
圆舞曲写得最多的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他一生共创作了近
500 首圆舞曲,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
器乐协奏曲写得最多的是意大利古典作曲家维瓦尔蒂,他一生共写了
450 多首协奏曲。
德国古典作曲家贝多芬在声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声乐套曲这一音乐形
式。
匈牙利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在管弦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交响诗”这一
音乐形式。
德国古典作曲家约·塞·巴哈在器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练习曲和变奏曲
这一音乐形式。
管弦乐队中应用双簧管这一乐器定音的惯例,是 200 多年前由德国古典
作曲家亨德尔最早发明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的。
世界上最长的歌剧是德国歌剧作曲家瓦格纳花了 20 多年才写成的组歌
剧《尼伯龙根指环》。全剧由四个部分组成,要用四个晚上才能全部演完。
世界上最大的音乐会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 1872 年在美国波
士顿指挥过的一次由 2 万人(包括歌唱演员)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约翰·施
特劳斯也是音乐历史上指挥过人数最多的一个乐队的音乐家。为此,美国还
特地盖起了巨厦来容纳这 2 万名演员。
世界著名的序曲
罗西尼(意大利):《塞维勒的理发师》、《赛米拉米德序曲》。
勃拉姆斯(德国):《大学庆典序曲》、《悲剧性序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一八一二年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