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566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66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的时候,他屋里烛光常常彻夜不熄。
莎士比亚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很快掌握了许多戏剧知识。有一位著名
演员很欣赏莎士比亚的才能,请他到剧团里演配角。莎士比亚喜出望外,他
知道在演出实践中能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才能。为了演好戏,他经常深入
下层社会,观察那些流浪汉、江湖艺人和乞丐,同自己周围的各种人谈心,
学习他们的语言谈吐,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
他很快就成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演员。
当时,英国的戏剧界活跃着一批被称为“大学才子”的职业剧作家。他
们受过高等教育,在戏剧方面有些成就。他们垄断剧坛,不许他人插入,莎
士比亚在他们面前并不自卑和怯懦。他用一年多的时间写出了剧本《亨利六
世》三部,引起戏剧界的普遍注意。1595 年,莎士比亚的里程碑式的剧本《罗
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了,这确立了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他一生

共写了 37 个剧本,十四行诗 154 首,还有两部叙事长诗。

伏尔泰 3 岁背《寓言》

伏尔泰(1694~1778),法国作家、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他的文学作
品和哲学著作充满了反封建、反宗教的精神,对 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
积极影响。他的原名为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他出
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法律公证人。
伏尔泰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对文学很感兴趣,小小的伏尔泰
受到父亲嗜好的潜移默化影响,自孩提时就深深地爱上了文学。
伏尔泰的记忆力极强,3 岁时就能背诵拉·封登的《寓言》。一天,父
亲从外面回来,小伏尔泰站在床上自言自语地讲故事,还手舞足蹈。时而洋
洋得意,时而板着面孔,表情丰富多变。父亲见了,又觉得好奇,又感到可
爱。于是就忍住笑躲在他背后偷偷地看他表演。孩子讲的故事好像是拉·封
登的《寓言》上的。父亲悄悄地拿来这本书,经过核对,他惊异地发现,原
来儿子讲的故事与《寓言》中的故事居然一字不差。这简直太令人不可思议
了。等儿子讲完故事后,父亲情不自禁地把他抱了起来,高兴地把他举过头
顶,连连称赞道:“我的乖孩子,你太聪明了!”
伏尔泰才思敏捷,多才多艺。他 12 岁时便开始写诗,16 岁时,他的讽
刺诗和即景诗已写得很出色。20 岁时,他随父亲出使荷兰,任文官,其才能
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他的作品以尖刻的语言和讥刺的笔调而闻名。他说:
“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当时人们说他思想之快捷和语
言之炽热,有如闪电和天火。他曾因辛辣地讽刺封建专制主义而两度被投入
巴士底狱。他的书被列为禁书,他本人多次被逐出国门。

时代铸造的诗人——拜伦

拜伦(1788~1824)是英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著名诗人,也是 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拜伦出生在一个英国贵族家庭里,他出世的时候家境就败落了。他父亲
当过军官,生活放荡,挥金如土。父亲先后娶过两个贵族女子做老婆。第一
个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以后就被父亲折磨死了;第二个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就
是诗人拜伦。
拜伦 3 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父亲生前的荒唐行为,受到许多人的非议,
成了拜伦家族的污点,给家族带来了一种无形的压力。由于这个原因,拜伦
的母亲变得性情乖僻,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有时候,他悔恨自己的儿
子在出生时弄跛了一只脚,就莫名其妙地叫骂一通,弄得儿子不知所措。这
种灰暗的压抑的家庭环境和母亲的变态心理的潜移默化,使拜伦形成一种容
易激怒、喜欢孤独的性格。
拜伦的孤独感更多的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周围的环境使他幼小的
心灵得不到欢乐。他 10 岁那年,大伯过世了,他继承了男爵的头衔,得到一
笔财产。人们见他的地位变了,马上换了一副恭维、奉承的面孔,甚至老师
在点名时也称他是“拜伦大人”。这种人为的地位上的强烈反差,常使拜伦
当众哭了起来。这也给他套上了世俗的精神枷锁。

拜伦 13 岁那年,进入了著名的哈罗中学读书,这里使他感到窒息。学校
的制度十分苛刻,学生动不动就受罚,一个个被弄得像木偶似的。还有,学
生中年龄大的欺负年龄小的,强的欺负弱的。17 岁那年,他进了著名的剑桥
大学学习,这里同样沉闷得很。老师照本念,学生照本读,没有一点新内容、
新思想。尤其使他不能容忍的是许多学生喝酒赌钱。喝就喝个酩酊大醉,赌
就赌个痛痛快快,否则就被看做没出息。他感到周围污浊一片,几乎不同别
人来往。他不喝不赌,喜欢骑马、击剑、游泳,或者关在屋里,埋头读书,
醉心写作。他把社会的不平、世态的炎凉、家境的沉浮、个人的坎坷,都纳
之于笔下。一首首光耀千古的诗章在孕育着。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浪潮冲击了古老的英国,这对拜伦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他又读了许多历史和文学书籍,接受了法国的启蒙思想。热
情奔放和追求真理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拜伦 14 岁开始写诗,19 岁时发表了第一本诗集《懒散的时刻》。后来,
他的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面世,使他名满天下。

雪莱召鬼

雪莱(1792~1822),英国19 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以自己的诗作
抨击黑暗的专制统治,热烈幻想一个没有剥削、人人丰衣足食的乌托邦社会,
他以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美妙的比喻、深刻的哲理创造了诗歌伊甸园。
由于意外的不幸,他英年早逝,享年 30 岁。
雪莱性格文静倔强,从小就有着和别人不同的志向。他对那个专制黑暗
的社会充满了愤恨,一心向往着自由。一天早晨,雪莱来到他就读的伊顿中
学,教室里已有了不少同学,他们正高谈着宗教的神圣。“上帝是无所不在
的,他掌管着整个世界,我们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一个说;“世界上不
光有上帝,还有魔鬼呢!”另一个说。
听着这些议论,雪莱感到非常可笑,他是个高傲、孤独的孩子,有产丰
不屈不挠的意志,不能忍受那压抑沉闷的空气,不屑于和那些庸人为伍。他
眨了眨那细长的眼睛,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脑子里。他跳上桌子,大声宣告:
“我要捉鬼。”然后,他用小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又找来一个盆子,倒
上酒精,自己跳进圈子,点燃了盆中的酒精。围观的同学惊愕不已,目瞪口
呆地望着这个有着深褐色头发和细腻娇嫩的皮肤、宛如天外精灵的同学在酒
精燃起的蓝色火焰中舞蹈,并模仿着怪声:“空中、水中和火中的魔鬼,我
召唤你们……”突然教师出现了:“雪莱你在搞什么名堂?”“报告教师,
我在召鬼……”教师勃然大怒,把他交给校长基特博士,遭到一顿痛斥和皮
鞭。
从那以后,他受到同学们的白眼,一些同学称他“疯子雪莱”,拼凑起
“促狭雪莱协会”。只要他坐在河边,阅读文学大师的作品时,就会有一些
同学追打他。因此,在他看来,当时社会制度下的人类社会是野蛮的社会。
由于雪莱勤奋好学,他能够做好多化学的、物理的实验,弟妹们及周围
的朋友信把他当成魔术师。更具魅力的是他那丰富的想象,编出无数离奇的
故事,以至周围的人们说:“雪莱不是在召鬼,他自己就是魔鬼。”可是使
人们感到惊世骇俗的是他在牛津大学因为写了一篇《无神论的必要性》的论
文,而使教授们目瞪口呆,把他逐出了牛津大学。

离开了这严酷管制的学校,雪莱没有妥协,继续用那支战斗的笔,写出
了留芳百世的诗篇,受到后人的敬仰。

革命的鼓手——海涅

海涅(1797~1856),19 世纪德国的伟大诗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1845 年,法国政府根据普鲁士政府的要求,驱逐马克思离开法国。当时,
马克思侨居巴黎,从事革命活动。在离开巴黎的前夕,他给诗人海涅写了一
封热情洋溢的信,信里这样写道:“亲爱的朋友:我希望明天还有和您见面
的时间。我在星期一动身。……
在我要离别的人们中间,跟海涅的别离对我是最难受的,我很想把您一
块带走。
请代我和我的妻子向尊夫人问候。”
从这几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海涅之间的友谊是多么密切,多
么诚挚啊!
海涅出生在莱茵河畔杜塞多尔夫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在城里经
商,不论春夏秋冬,总是很早就起床到商店里去。母亲聪明能干,特别小心
谨慎。她不喜欢诗歌,不许海涅着小说,看戏剧,更不准他看民间杂耍。有
时,女仆给海涅讲些神鬼故事,母亲知道了就大加责备。
对海涅影响最大的,倒是他的舅父。舅父喜欢文学,并且十分勤奋。他
住在一所祖传的小房子里,阁楼上藏着许多古典著作和各种各样的小册子,
有文学书籍、哲学书籍和医学书籍,还有地球仪、行星轨道图等。海涅像发
现了宝库一样,贪婪地读了一本又一本。他既喜欢大部头的小说,也喜欢童
话、传奇、民歌和魔鬼的故事。这对他以后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幼小的海涅最喜爱听人们讲述拿破仑的故事,他崇拜拿破仑,对于普鲁
士的封建专制非常痛恨。1811 年夏天,拿破仑来到了杜塞多尔夫。在林荫道
旁,海涅挤进看热闹的人群,久久地伫视着。拿破仑庄严地骑在高头大马上,
慢慢地走过来了。他脸上的表情十分矜持傲慢,仿佛写着几个大字:除了我
以外没有上帝。”海涅在心中暗暗赞颂他。
1816 年,父母叫海涅去经商,他的叔父出钱帮助他开了一个商店。可是
海涅对经商根本不感兴趣,商店不久就倒闭了。
1819 年秋天,他进入波恩大学学法律。大学里有一些进步学生,组织了
要求德国统一的秘密的小组,海涅参加了他们的活动。有一次,他们准备举
行一次集会,并且在报纸上发表了关于这次集会的通讯,这引起了官方的注
意。过了不久,当局对 11 个大学生提出控告,说他们图谋不轨,这其中就有
海涅。在被审问的时候,海涅什么也没说,没有暴露一个同伴。
1816 年,他只有 19 岁,就开始写诗了。上大学之后,他除了听规定的
法学课以外,还去听关于德国文学、德国语言、历史等课程。
有一次正听历史课,他对老师讲的历史人物有所感触,就写成诗。随后
拿去向有名的作家请教,接着又反复修改,老师知道以后,就把他写的诗拿
来读给所有的学生听,使其他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更深刻、更形象的感
受。这使海涅对诗歌的作用有了更新的认识。
后来,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海涅创作了许多政治诗。如《西里西亚纺织
工人之歌》,后来还写出了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我是剑,我是

火焰》。直到病瘫在床,双目失明仍然不断创作。

普希金续诗

普希金(1799~1837),伟大的俄国诗人,他的著作奠定了 19 世纪俄国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使俄国文学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他被人们誉
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普希金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和伯父都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诗
人,常有一些文化名流在他家作客。普希金的双亲自己很少关心孩子,一切
都交给家庭教师去照料。照料普希金的是一位农奴出身的保姆,她经常给他
讲动听的民间故事,从丰富多采的民间故事里,他汲取了充足的养料。父亲
和伯父的藏书室有很多的文学方面的书籍,在这里他接触了大量的俄国和世
界文学名著,耳濡目染,他慢慢地爱上了文学。他七八岁时便学写诗。他经
常到戏院看戏,每次看戏回来,都写点感想,并喜欢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渐
渐地写诗作文成了他的习惯。
12 岁时,普希金进入彼得堡皇村学校读书。有一天上作文课,老师出了
一个“日出”的题目,要学生或作文或作诗。许多同学觉得这个题目太难了,
他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来。普希金略加思索,就提笔写了起来。
当他完成作文后,听到一位同学叫苦道:“唉,我想了半天只想出了一句来。”
普希金对他说:“请你说那一句吧。”
那同学念道:“大自然的主人从东方升起,”
普希金立即接下去道:“众百姓又惊又喜。”
“不知该怎么办,”
“起床呢,还是躺在被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