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535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35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寓楼上一间阴冷的房子中,临死前女儿也没有来见他一面,直到最后他才明
白女儿爱的是他的钱。小说的另一条线是写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的拉斯蒂涅本
想到巴黎刻苦读书以求得一个好的前程,但经不起上流社会的引诱,在逃犯
伏脱冷的教唆下逐渐走上了不顾一切向上爬的道路,最后形成了野心家的性
格。高老头的故事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拉斯
蒂涅的故事反映了金钱的腐蚀毒害作用,整个小说揭露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
社会金钱统治一切的罪恶及贵族被资产阶级战胜的历史趋势。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1 年生于医生家庭,长大后在巴黎
大学学习法律,后转而学医,1864 年立志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早期作品有《狂
人笔记》、《十一月》等。1857 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这是他
的代表作之一,又译作《波华荔夫人》。作品写一个美丽的农村少女怎样受
社会影响一步步堕落最终导致自杀的故事。富农的女儿爱玛到修道院学习,
在那里她偷读了许多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幻想过小说中所描写的
恋爱生活,但却由父亲做主和一个平庸毫无浪漫气息的医生包法利结了婚。
婚后爱玛认为包法利不合理想,非常懊悔,逐渐因忧伤而憔悴。后来她遇见
一个兴趣爱好与她相投的见习生赖昂,两人互相倾慕,但由于胆怯,不久便
分手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爱玛结识了一个庄园的地主罗道耳弗,罗道耳
弗是一个勾引妇女的老手,他很快引诱爱玛成了自己的情妇。爱玛一心和他
私奔,而罗道耳弗并无此心,他不愿抛弃自己的家庭和田产,这使爱玛受了
很大的打击。在精神空虚的情况下,她投进了后来凑巧遇到的赖昂的怀抱,
并逐渐学会了抽烟、喝酒、骑马和跳舞等。为了维持这种所谓的具有浪漫色
彩的生活,她四处借钱,最后因债台高筑而服毒自杀。
十九世纪中叶法国流行着这样一种风气:中上层社会的女子一般都要到
修道院学习,以培养日后进入上流社会所需的教养。小说通过包法利夫人的
悲剧对修道院的宗教教育进行了讽刺,同时真实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法国外
省贵族、地主、市侩、高利贷者的丑恶面目,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黑暗现实。

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

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70 年曾应征入伍参加普法战争。战
争结束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了十几年小职员,1893 年去世。莫泊桑一生共
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内容主要包括普法战争、城市中小
资产阶级生活及农村生活三个方面。他在作品中描绘了第三共和时期法国社
会各个阶层的代表,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伪善的本性,嘲讽了小市民的虚
荣心和可笑行为,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对他们可贵的品质进行了
肯定和赞扬,《羊脂球》、《项链》和《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
《羊脂球》通过在普鲁士军队向巴黎大举进攻之际,有十个包括资产者
和妓女在内的人临时租乘一辆邮车转移的故事,肯定了妓女羊脂球的爱国精
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道德还远远不如一个妓女。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小市民兄弟之间的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酷
无情的人际关系,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社会对人们的腐蚀作用。

项链

《项链》是莫泊桑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短篇小说,写于 1884 年,这篇脍炙
人口的作品以它深刻的思想内容,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巧的艺术构思,历来
为人们所称道。
《项链》的情节很简单,女主人公玛蒂尔特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她的丈
夫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她虽然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渴望参
加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会,她用丈夫积攒下的 400
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在部长家的晚会上,
玛蒂尔特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了风头,她的虚荣心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简直兴奋得忘乎所以了,可她竟然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她
只有隐瞒着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度过了 10 年节衣缩食的生活。
在这艰难的积攒过程中,玛蒂尔特的手变得粗糙了,容颜也衰老了。后来,
她偶然得知了她丢失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一条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项链。而她
赔偿的却是一挂真钻石项链。就这样玛蒂尔特白白辛苦了 10 年。
作品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奢靡的上流社会的反
感。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1866 年生于法国一个中产者家庭,父亲是公证人,母亲是天
主教徒。年轻时他曾受到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1889 年至 1891 年在罗
马的法兰西学校从事研究,回国后先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讲授
美术史。
罗曼·罗兰早期从事戏剧创作,在二十世纪初期开始重视传记文学的创
作,陆续发表了三部英雄传记:《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和《托尔
斯泰传》。
1904 年到 1912 年,罗曼·罗兰出版了洋洋十卷的长篇小说《约翰·克
利斯朵夫》。这部小说以贝多芬为原型,描写平民出身的音乐家克利斯朵夫
以个人奋斗反抗资产阶级社会的悲剧的一生。克利斯朵夫出身于莱茵河畔的
一座小城市,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师。他从小在父亲的严厉教育下学习音乐,
并常随父亲进宫中演奏。在宫中他看到了封建贵族的专横跋扈,此后他攻击
贵族,鄙视豪门,反抗不公平的事物,结果到处受到排挤,加上生活困难,
初恋受挫,被迫逃离德国,来到巴黎。在巴黎,他看见的是同德国一样的黑
暗和腐败,到处受到冷遇,只有朋友的友谊和纯洁的爱情给他以安慰。在一
次五一节游行示威中,他的朋友奥里维埃被警察打伤致死,情人葛拉齐亚不
久也突然病故,这使他万分悲痛,心灰意冷,从此不问世事,晚年移居罗马,
专心从事宗教音乐创作,同时希望调合一切矛盾,追求精神上的自我,最后
在回忆中死去。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倔强性格和自我奋斗精神,广泛
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欧洲社会黑暗现实,暴露了德、意、法等
资本主义国家的虚伪、堕落、勾心斗角、趋炎附势的腐败风气。

双城记

《双城记》写于 1859 年;是 19 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这
部小说的情节曲折复杂。它以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法国
巴黎的一位外科医生梅尼特和得伐石太太两家的遭遇。有一天,梅尼特医生
突然被厄费里蒙地侯爵兄弟绑架到侯爵的府中,强迫他给两个病人看病。其
中一个少年中了很重的剑伤,另一位妇女已经奄奄一息,后来医生得知:是
侯爵兄弟糟踏了这位美丽的农妇,并杀死了农妇的丈夫和父亲,受剑伤的是
农妇的弟弟。他决心要给姐姐报仇,就把幸存下来的妹妹、也就是后来参加
法国大革命的得伐石太太先送到乡下,然后就到侯爵府内去报仇,由于侯爵
府内人多势众,他反而被打成重伤。
得知真相后,正直善良的梅尼特医生对侯爵的行为非常愤怒,不顾个人
安危,直接给朝廷写信,告发侯爵的罪行。可是,侯爵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
惩办,医生反而被投进了巴士底监狱,长达 18 年之久。狱中,医生也没向恶
势力低头。他写下血书,记录了侯爵的罪行。等到出狱时,他已被折磨得神
志不清了,在女儿路茜和好友劳雷的照料下,医生才渐渐恢复了健康,并且
又开始行医了。可意想不到的是,路茜爱上了他仇人的侄子代尔那。对此,
医生心中十分恼火。在他被痛苦和矛盾困扰得不知所措的时候,代尔那为了
爱情放弃了侯爵的财产和地位而自食其力了,这才使医生同意他们结婚。婚
后不久,代尔那为营救老管家,不顾自身安危,去了动乱中的巴黎,被革命
者得伐石夫妇逮捕下狱。后来医生和路茜前去巴黎营救,结果未能成功。主
持审判的得伐石夫妇,拿出医生在狱中写的血书做证据,决定判处侯爵侄子
代尔那死刑。这使医生的精神上又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这时,一位不满现实的青年卡尔登,早就暗暗地爱着代尔那的妻子路茜。
为了成全心上人的幸福,他偷偷混进监狱,利用自己与代尔那面貌酷似的特
点,冒名顶替,换出了代尔那,让代尔那一家安全逃出巴黎,而卡尔登自己
却登上了断头台。作品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为背景,通过一个受迫害的医
生的遭遇,展示了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法国、英国复杂的社会关系。
作品的情节生动、紧张而又复杂,故事相互交织,每个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
宣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观点,而基本的主题思想则是“革命”。

牛虻

《牛虻》这部长篇小说是英国女小说家伏尼契的代表作,1897 年在伦敦
出版。它以 19 世纪 30~40 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的殖民统治为背景,
表现意大利的爱国者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所进行的革命活动。作品的
主人公牛虻,原名亚瑟。他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富商家庭,实际上是母亲葛
兰第斯的私生子。母亲死后,他受到比萨神学院院长蒙太尼里神父的爱抚和
教养。后来他参加了青年意大利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蒙太尼里发现了他
的活动,曾经加以劝阻,但未能动摇他的决心。当蒙太尼里被调到罗马当主
教后,新任院长卡尔狄成了他的忏悔神父。一次,在卡尔狄神父的诱骗下,
亚瑟由于忏悔无意中泄露了自己和别人的党员身份,当天夜里,他和青年意
大利党领导人波拉便被逮捕。出狱后,他心爱的女友琼玛误以为他出卖了革
命战友,与之断绝了联系。这时,他又得知自己最崇拜的蒙太尼里原来是他
的生身父亲。双重打击使亚瑟认清了教会的阴险与虚伪。于是他佯装自杀,
悄然乘船前往南美,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南美,艰苦的生活把他磨练成一位
坚强的革命战士。13 年后,亚瑟隐姓埋名,重返祖国,从事革命工作。他常
以“牛虻”为笔名发表文章,揭露和批判天主教会与反动当局。同时,他还
秘密组织武装起义。但在起义准备过程中,他不幸遭到逮捕。被捕后,敌人
威胁他,蒙太尼里劝诱他,都未能得逞。牛虻在同伴的帮助下准备越狱,但
因旧病复发没有成功,终于英勇就义。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牛虻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虚伪
而又反动的天主教会。在艺术表现上,小说以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严密的
结构和巧妙的穿插见长。此小说自发表以来,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感人的
英雄形象,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中国和前苏联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尤其受到
进步青年的喜爱。
《牛虻》具有革命的战斗精神,有力地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和欺骗性,《牛
虻》身上表现出来的为民族为集体利益而献身的忘我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鼓舞了包括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卓娅在内的各国青年读者。

德国杰出的诗人——海涅

海涅是十九世纪德国杰出的诗人、政论家和思想家,1797 年出生在一个
犹太小商人家庭,1819 年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六年后在哥亭根大学完成博
士考试。
海涅的创作始于抒情诗歌,1827 年他出版了《歌集》,使他崭露头角。
1824 年~1828 年,他写了《哈尔茨山游记》等四部著名游记,显露了他兼备
思想家的特色。1830 年法国的七月革命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使他写出了“我
是剑,我是火焰”这样的诗句。1831 年他流亡到巴黎,一直生活到 1856 年
去世,其间仅回过德国两次。在巴黎他与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圣西
门、肖邦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1843 年底,46 岁的海涅认识了 20 岁的马克
思,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马克思在政治上对海涅的创作发生了积极的影
响,诗集《时代的诗》中大部分就是在马克思影响下写成的政治诗。海涅最
突出、最重要的作品是长篇政治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西里西
亚的纺织工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以冬天象征死气沉沉的德国,
通过童话般的幻想对德国的反动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作者把腐
朽、分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